大历史观视域下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坚持敢于斗争”探赜

2022-05-30 10:48王雨洋
学理论·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决议党的领导

王雨洋

摘 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这一论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只有在大历史观的视域下系统考察“坚持敢于斗争”核心意蕴、生成路径和时代弘扬,才能完整呈现其本真精神。“坚持敢于斗争”以把握历史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人民支持拥护为现实动力,以勇于自我革命为鲜明特征;“坚持敢于斗争”的生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发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并在上述三者的互动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坚持敢于斗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历史自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对党忠诚,增强斗争本领。

关键词:大历史观;坚持敢于斗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党的领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9-0001-0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指出“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坚持敢于斗争”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影响深远,只有在大历史观视域下从核心意蕴、生成路径和时代弘扬三个维度加以系统考察,才能完整呈现其本真精神。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是党“坚持敢于斗争”的理论前提,紧紧依靠人民是党“坚持敢于斗争”的现实动力,勇于自我革命是党“坚持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坚持敢于斗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生发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并始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敢于斗争”的根本保障,坚定历史自信是“坚持敢于斗争”的必然要求,伟大建党精神是“坚持敢于斗争”的精神动力,对党忠诚是“坚持敢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增强斗争本领是“坚持敢于斗争”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于大历史观深刻解读和完整把握“坚持敢于斗争”,对于凝聚力量、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坚持敢于斗争的核心意蕴

以大历史观来考察坚持敢于斗争,就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研究方法。坚持敢于斗争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经的经验总结,“坚持敢于斗争”作为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科学认识,其有着丰富的内涵意蕴、严密的逻辑运思、清晰的思想维度,通过探究“坚持敢于斗争”的理论前提、现实动力和鲜明特征,可以全面准确地呈现其核心意蕴,把握其本真精神。

把握历史规律是坚持敢于斗争的理论前提。敢于斗争不仅是党的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更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练概括。作为一种深刻改变社会现实的实践活动,敢于斗争是以把握历史规律为其前提和基础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1]519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信提供了根本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历史发展经验,洞察历史发展大势,把握历史发展主线,洞悉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探索出了敢于斗争的科学认识,并将其总结为党的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带领全国人民通过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斗争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党的斗争经验进行了系统深刻的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1029,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应对日益复杂的挑战、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指导思想。

紧紧依靠人民是坚持敢于斗争的现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3]9,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指出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坚持敢于斗争的最大底气和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始终紧紧依靠人民进行各种斗争。毛泽东同志早在1919年的《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就明确指出“什么力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4]292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这个条件,对于红军是最重要的条件”[5]207,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战需要人民的动员”[5]256“兵民是胜利之本”[6]477;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的支持,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800万军队,“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即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 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7]32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土地“分配给约三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8]752,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依靠人民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设立经济特区,无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各种斗争取得的成就,正是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3]8,“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3]9,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了全面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使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仰首前行。

勇于自我革命是坚持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不仅仅体现在改造世界的社会革命中,更体现为敢于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进行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3]13,“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3]514,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3]544。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始终伴随着党的自我革命,正是在不断的自我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淬炼了政治品格、保持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紧急召开了八七会议,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党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9]388,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思想,全党展开了延安整风运动。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详尽地阐述了历次‘左倾错误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方面的表现和造成的严重危害”[9]651;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政机关干部暴露出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等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三反”运动,清除了腐败分子,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领导全面开展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党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10]17;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深入推进伟大斗争,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反腐败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能力显著增强。

二、坚持敢于斗争的生成路径

大历史观要求以唯物史观的宏大的历史视野和辩证法的科学方法去探究坚持敢于斗争生成变化发展的现实历程。作为一种思想,敢于斗争的形成是一个多维的、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发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历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动态互动中生成。

坚持敢于斗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敢于斗争生成的文化渊源。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创造了独特的灿烂辉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具有相当强固的承续力量、持久功能和相对独立的性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支配甚至主宰着今天的人们,从内容到形式,从道德标准、真理观念到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等”[11]29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12]2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13]76-77,“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4],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透彻地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敢于斗争的文化渊源、精神根基、发展血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下,勤劳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历史的各个阶段同大自然、同现实的艰难困苦进行斗争。

坚持敢于斗争生发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坚持敢于斗争生成的思想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对敢于斗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15]11,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5]502,停留于思想领域的斗争无法改变工人阶级受到剥削和压迫的残酷现实,必须诉诸现实的社会革命,因此“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5]527。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解放自己,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共产主义“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15]543。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6]31,“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16]40,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充满了阶级斗争,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16]32,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16]39,敢于斗争是无产阶级的鲜明特征,也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现实路径。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革命,他明确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7]22,辩证法从事物的联系、变化、发展看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17]22,这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勇于自我革命,同党内的错误思想、路线做斗争。列宁创立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他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8]39“党的活动应该是帮助工人进行阶级斗争”[18]17,是“领导无产阶级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18]188,在实践中,列宁不仅领导了十月革命,还设置了党的监察委员会作为党的监察机关,并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来进行党的自我革命。

坚持敢于斗争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是敢于坚持斗争生成的实践场域。在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坚持斗争的第一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其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省港大罢工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領导的五卅运动极大地推动了大革命的发展,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湖北、江西领导农民运动、在上海组织发动罢工和工人武装起义,在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创建了井冈山、湘鄂赣、海陆丰等革命根据地,并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党领导红军积极开展反围剿斗争,进行了伟大的长征。九一八事变后,党在东北率先领导抗日联军展开了抗日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领导军民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积极建设并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解放战争时期,党带领人民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巩固了新生政权,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取得了土地改革、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工业化建设、完成三大改造、加强政治建设、国防建设、文化建设、打开外交局面、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伟大斗争的胜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实施了拨乱反正、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奋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三、坚持敢于斗争的时代弘扬

坚持敢于斗争,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敢于斗争的根本保障。《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10]65。中国从近代的“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今天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归根结底是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巨大的牺牲,才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如今昂首阔步地走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上。在中国共产党出现之前,中国人民如一盘散沙,中国社会各个阶级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也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共产党出现之后,中国人民有了领导核心,有了正确方向,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空前团结、万众一心,在不屈不挠的斗争中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坚持敢于斗争,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坚定历史自信是坚持敢于斗争的现实依据。坚定历史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3]545。历史自信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通过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来源于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来源于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厚滋养,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来源于中国人民的支持拥护。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的百年奋斗是正确的、伟大的、光荣的。坚定历史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意志,只有坚定历史自信,才能坚定敢于斗争的决心,增强敢于斗争的信心,坚守敢于斗争的恒心,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取得更大成就。

坚持敢于斗争,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任何一个民族的奋斗都离不开精神力量的强大支撑。《决议》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0]65,这种精神力量来源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3]555。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支撑下,中国共产党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坚定的信念支撑、明确的奋斗目标,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中英勇无畏、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政治品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国的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變化,对党和人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为敢于斗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才能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创造更大的辉煌,才能在新的斗争环境中夺取更大的胜利。

坚持敢于斗争,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坚持敢于斗争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党员干部是开展斗争的现实主体,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列宁指出“党员的忠诚是我们实行和保持我们最严格的纪律的基本条件。”[18]239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员“应该提起自己的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5]26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1]505“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3]50。只有共产党员做到对党忠诚,才能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命令,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开展各种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必然要求。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人做到了对党忠诚,才能在漫长的斗争中塑造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威信,取得人民群众的普遍信任和广泛支持。

坚持敢于斗争,需要增强斗争本领。增强斗争本领,是坚持敢于斗争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环境。在国际上,随着国际力量变化的深刻对比,国际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世界带来的改变,经济全球化受到冲击,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国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转变,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短板和弱项。在未来,我们将面临着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将面临着充满了不确定的发展环境,这就亟须增强斗争本领,应对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3]83。增强斗争本领,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厚植理论功底,增进理论自信,在理论学习中树立大历史观,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认识来源于实践,增强斗争本领最直接的方法是在斗争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运用经验。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增强斗争本领,才能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才能真正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取得更大成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第2卷(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8]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3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9]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1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2]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3]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决议党的领导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
鹧鸪天·喜学“六中”决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三读决议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