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3岁幼儿情绪密码,助力居家亲子时光

2022-05-30 10:48:04金菁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亲子成人情绪

金菁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托育机构频繁停学,家长不时开启居家办公,亲子共处时间的增加无形之中给家长带来了更多挑战,往往成了很多家庭的“甜蜜负担”。

2~3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自我控制能力弱,由于居家无法自由外出,整日待在家里,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让家长认识到自身的情绪管理以及对幼儿及时且适宜的情绪疏导至关重要。只有当家长静下心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够耐心观察和了解孩子情绪背后所表达的需要,帮助孩子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才有可能将疫情之下的居家亲子时光变成真正高质量的陪伴。

2~3岁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

情绪对于幼儿的学习发展具有动机功能,只有当情绪稳定、愉悦时,幼儿才可能积极、投入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中。有研究表明:早期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预测幼儿未来的社交能力,影响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幼儿的受欢迎程度,可见具备良好的情绪能力对幼儿发展意义重大。

情绪能力包括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三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幼儿对于自己和他人情绪感受的识别、理解以及反应。情绪能力一方面源于幼儿自身生理发展的逐渐成熟及先天个性气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幼儿所处环境氛围,以及周围成人、同伴对幼儿情绪状态的反应影响。

俗话说“娃娃的脸,七月的天——说变就变”,2~3岁幼儿情绪波动大,时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由于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有限,他们还无法很好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同时又缺乏其他情绪表达方式的经验积累,因此时常会用大人看来是“胡闹”的方式,如号哭、扔东西甚至打人等行为来表达和宣泄。因此,对2~3岁幼儿来说,其情绪能力的首要发展目标是能初步理解和学习表达情绪,在产生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

2~3岁幼儿情绪爆发的诱因

2~3岁幼儿情绪表达能力有限,激烈的情绪爆发背后往往是幼儿各种需求的表达。这就要求家长能够敏锐地识别幼儿外显和内隐的情感需求,除了认真倾听幼儿的口头表达外,也要关注其非言语方式传达的信息。只有当家长清楚幼儿情绪爆发的诱因,结合这一年龄段独特的发展特点,理解幼儿负面情绪的来源以及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背后所表达的需求,才有可能找到问题的本质,帮助幼儿妥善处理情绪问题。

1.探究学习的需要

孩子天性喜欢挖土挖沙、爬高下低、玩水玩泥巴,他们与生俱来地有着与大自然亲密的情感,有着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然而他们的这些探究行为时常不被成人理解——除了会把自己弄得满身泥,甚至可能受伤,没有半点价值。因此,成人时常对孩子咆哮“不要碰那个”“太脏了别玩了”“不许爬那么高”……殊不知,毫无理解的限制和频繁说出的“不要”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反抗情绪。2~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往往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探究着事物的属性和关系,也许家长眼中的捣乱和破坏行为正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过程。

2.秩序感的需要

2~3岁幼儿往往处于秩序发展的敏感期,在他们看来,厨房的剪刀绝不可用来拆快递,妈妈的衣服怎么可以给姥姥穿!玩具汽车放在盒子里就绝不能换位置……他们正在按照自己的逻辑和经验一点点建构着关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事物的些微变化都会冲击他们的已有认知,那些成人看起来的刻板和无法变通,恰恰就是他们当下的发展特点。幼儿认识周围环境和事物不同的属性和功能,需要不断打破已有认知重新建构,而这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且需要时间。因此,很多在我们看来的“无理取闹”其实正是孩子努力建构自我认知、向内而生的过程。

3.自我认可的需要

2~3岁幼儿开始萌发自我意识,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個事事需要依赖和照顾的小宝宝,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和证明自己可以做很多事,从自己吃饭、穿衣到像大人那样自己倒水、拎东西等。然而出于对他们的不信任和过度关照,成人往往会拒绝幼儿的尝试和探索,而这恰恰也会成为引发他们情绪爆发的又一导火索。此外,能力有限的他们并非每一次尝试都能获得成功,挫败感会让他们感到羞愧和懊恼,进而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4.安全感的需要

幼儿都希望被所爱的人关注,甚至有时会以装病或者发脾气的形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长时间的相处并不能和高质量的陪伴画等号,当幼儿莫名出现情绪波动或频频跑来“打扰”时,也许我们该问问自己:今天孩子和我一起待了多长时间?我是否有专心地好好陪他玩一会呢?

5.生理需求的需要

托班幼儿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但适当的照看和提醒依旧必不可少。该年龄段的幼儿兴奋和抑制机制发展都还不成熟,他们往往玩起来就没个停歇,忘记吃饭、不愿睡觉是常有的事,而真正困了、饿了的时候又会闹觉、发脾气,成人也需及时识别这一情况。

应对2~3岁幼儿情绪问题的有效策略

通过了解2~3岁幼儿情绪爆发的诱因,家长能透过情绪“看到”那个在发展的、需要帮助的孩子。无论是何种原因引发的情绪问题,家长都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帮助幼儿缓解消极情绪,让其在平复的过程中提升情绪能力。

其一,家长要及时识别幼儿的情绪并引导其合理表达。不良情绪的背后往往是需要未被满足,因此家长要及时分析识别,允许幼儿表达、表现负面的情绪状态,并认可其情绪的合理性。例如告诉幼儿:“我知道你因为突然下雨没法出去玩非常不高兴,让妈妈先抱抱你吧。”一方面,这样的表达会让幼儿认为大人是理解自己的,能够与自己感同身受。另一方面,认识情绪需要学习,家长准确的情绪描述能够有效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情绪。

但家长也要注意,接纳并不代表一味地满足,我们要理解和接纳的是幼儿的情绪,并不是全部要求。如果幼儿的需求不合理,大人也要温柔而坚定地坚持原则,否则幼儿会习惯性地将大发脾气作为突破种种限制的工具,从长远看可能会导致更频繁的歇斯底里。

其二,家长可经常与幼儿谈论有关情绪的话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是最常用的情绪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多关心和询问幼儿的情绪感受,结合具体情景鼓励和帮助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告诉幼儿什么是开心、生气、兴奋、难过、害怕等,帮助幼儿积累情绪词汇进而理解和学习描述情绪。此外,也要多向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让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很多种情绪,就算是爸爸妈妈也同样会产生不良情绪,会生气、会懊悔,重要的是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及时调节、控制情绪。此外,家长还可以结合图画书引导幼儿思考、体会故事角色的情绪感受,提高幼儿的感受力和共情能力。

最后,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控制情绪。幼儿通常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学习和掌握情绪能力的,因此家长可抓住幼儿每次情绪波动较大的事件,客观地与幼儿讨论事件的过程及其情绪感受,帮助幼儿找到既不伤害自己也不打扰他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如玩可用来发泄的捏捏球,找一个舒适的安静角坐下休息、深呼吸等。最后与幼儿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提升情绪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疫情当下,提升亲子陪伴质量的有益途径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接纳和尊重,家长需要一些原则和策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提升亲子陪伴的质量,助其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

1.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设限

当熟悉并理解了2~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之后,家长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便利的环境,给予幼儿更多探索尝试的机会。其一,将环境中的危险物品,例如成人剪刀、药品、电源等收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其二,创设利于幼儿自主探索和尝试的环境,比如提供适合幼儿身高的玩具柜,方便幼儿取放和整理的玩具筐,适用这一年龄段幼儿游戏的材料、工具等。此外,还要多带幼儿走近大自然,蹲下来去看幼儿的发现,俯下身去听幼儿的想法,与幼儿一同玩沙、玩土、玩水,感受探索大自然的快乐,要知道多准备几套换洗的衣服远比保护幼儿的探究兴趣要容易得多。

2.多一些尊重,少一些专制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增加,幼儿逐渐发展起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成为一个有想法、有能力的独立个体,这时家长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多听一听幼儿的想法,给予他们更多自主选择和做决定的权利,例如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東西、玩什么游戏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来自家长的信任,也更有利于发展积极的自我认识并萌发自信。此外,家长也要正确认识幼儿所处的秩序敏感期,对他们的“执拗”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

3.多一些放手,少一些包办

幼儿每天都在长大,他们的运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在逐步发展,更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进一步提升。2~3岁幼儿已经有能力初步做到自主进餐、盥洗、如厕、穿衣、穿鞋,整理并收纳自己的物品和玩具。然而,成人时常为了省事或担心幼儿做不好而肆意剥夺了他们尝试和锻炼的机会。这不仅容易让幼儿养成事事依赖和做事拖拉的坏习惯,还会导致幼儿无法建立积极的自我认识,变得自卑或者叛逆。因此,家长要学会放手,还给幼儿自主尝试的机会,同时给予积极关注,在幼儿需要帮助时适时响应需求,问一问孩子“遇到什么困难了?是否需要我的帮助?”并及时给予幼儿适宜的反馈,具体地肯定幼儿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这将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进而让幼儿客观地认识自身的能力,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要知道,一个会在关键时刻给予恰当支持的“懒妈妈”往往要比事事上手帮忙的“勤快妈妈”更有可能培养出能干、自信的孩子。

4.多一些专注,少一些敷衍

疫情影响下的居家生活让家长不得不逼自己成为时间管理大师,对于孩子的陪伴、家庭生活的处理、工作的完成都需要提前做好计划和安排。对幼儿而言,成人一小时的专注陪伴顶得上半天刷着手机漫不经心的共处,因此家长需要提前做好计划,尽可能留好每日专门的“亲子时间”。无论是一起游戏、一起画画、一起聊天,抑或是一起做家务,等等,只要能够全身心地跟孩子在一起,听他说、看他笑、陪他闹,就能够让其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如果计划有变,和幼儿约定好的事情不能完成,家长应提前说明,商量好另一个可以陪他游戏的时间,并做到说话算数。当成人把幼儿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坦诚地与其沟通和表达我们的需要时,也许他口头上说着“不要”,却在行动上已默默表达着他对你的理解和爱。而这需要我们和孩子彼此都付出信任和真心,也更需要给孩子时间慢慢去理解和接纳。最后,面对2~3岁的幼儿,成人还要能够预判幼儿的生理需求,尽可能合理安排其一日作息,避免幼儿过度疲劳,进而引发情绪波动。

疫情之下,面对亲子间长时间共处的挑战和压力,作为教师,应提醒家长首先要妥善处理自身的情绪问题,当亲子交流中出现情绪波动时,可使用深呼吸等方式让自己先平静下来。其次是要去反思负面情绪究竟是源于自身的压力,还是孩子的行为表现,然后再进一步分析情绪的诱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与孩子处理情绪问题的过程中,要理解和接纳孩子,也要理解和接纳自己。只有学会关怀自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大人才有可能将爱释放给孩子,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和高质量的陪伴。

猜你喜欢
亲子成人情绪
成人不自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Un rite de passage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