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东
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归根到底都是认知的进步。
大家都知道“知易行难”,但容易忽略“知易行难”的根本原因是“有所不知,未能尽知”。好比如今的人类能“飞天遁地”,这在原始人眼中比“神仙”还厉害,其根本原因就是认知的改变。
那么,我们应该向成功者学习“认知”吗?
其实向谁学习不是关键,我们要学的是正确的因果关系。在世俗意义上,“成功者”掌握的因果关系多,但很多企业的成功是随机的,因为众多企业蒙眼狂奔,总有一些蒙对了方向,但他们也未必知道自己成功的原因,所以不能重复成功路径。
好比在赛场上,运动员比教练厉害,但运动员需要向教练学习,因为教练掌握了因果关系。所以,我们要向掌握了因果关系的人学习,因为他们掌握了科学方法。
所谓科学方法,其实就是用逻辑和实证的方式来发现正确的因果关系,这才是人类最宝贵的方法。
可口可乐重建神话的背后逻辑
可口可乐第二任董事长罗伯特·伍得鲁夫曾言:“即使可口可乐的工厂被大火烧掉,给我3个月时间,我就能重建完整的可口可乐。”
假设大火再猛烈些,不仅烧掉了工厂,还烧掉了所有的资料、档案,它还能重建吗?应该可以。若大火再猛一些,失去了所有资料和员工,只剩品牌了,它还能重建吗?
如果能够重建,我们就要用科学的方法找到因果关系,逻辑和实证缺一不可。
要知道,商业很难做受控的实验,但是商业可以收集素材,可以去观察,因为商业有足够丰富的素材。
在现实中,也发生了类似可口可乐大火的案例—中国凉茶之战。
在这场商战中,广药集团通过打官司收回了“王老吉”这个品牌,而加多宝就没有品牌了。但加多宝有完整的产供销体系,有把销售额从1亿元做到超百亿元的强大销售团队,还有中国顶级咨询机构的辅佐,这些因素疊加让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加多宝必胜,王老吉必败。
此外还有一个让人难以反驳的理由—国企(广药集团)在快消领域怎么打得过民企?
最后战局的发展让人大跌眼镜,广药集团恢复了王老吉生产,把货铺到了全国各地,重新夺回了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
这就是终极版的可口可乐大火,广药集团除了品牌之外,供应商、经销商资料、员工队伍都需要快速重建。据说广药集团派了5位高管,在半年内快速建立了产供销体系,最终得以夺回市场份额。
企业的核心经营成果是品牌
根据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企业外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
这绝不是他的惊人之语,而是一个严谨的经济学观点。
之所以企业生存所需要的现金流只能来源于外部,是因为只有从顾客那里拿到的才是收入,投资的钱并不作为收入,投资者也是有你能从顾客那里拿到更多钱的预期,才会投你。
经济成果在外部什么地方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其实德鲁克并没有清楚地回答,但定位理论给出了清晰的回答:企业的经营成果在外部,在顾客的大脑中、心智中,它左右了顾客的选择,让顾客掏钱。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最难的就是让顾客掏钱,因为掏钱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是基于认知优势。
为什么选择你,不选择别人?一定是认为你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这种认知优势的载体就叫品牌。
大火能够烧掉一切实物资产,但烧不掉品牌,这是在顾客心智中的经营成果。
关于可口可乐终极大火的说法,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如果可口可乐的工厂被大火烧掉,一定会有各大银行排队给其贷款;供应商、经销商资料用一场招商会就可以解决;员工也会有人排队应聘。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利益相关者能一呼百应又重新汇集起来?因为他们都相信它能够有效地重建,因为他们都知道可口可乐的消费者还在期盼可口可乐重新上架。
它的经营成果还在,消费者翘首以盼,选择优势、认知优势还在,这种优势就是品牌。这就是定位理论对经营成果的回答:企业经营的核心成果是品牌。
通过品牌创造顾客——心智预售
为什么经营核心成果是品牌,而非产品?德鲁克认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如何创造顾客?顾客在心里预先选择了你,你就创造了顾客,这就是心智预售。
完成心智预售的典型表现就是指名购买,指名购买是品牌形成的一个显著标志。若没有完成心智预售,那还只是一个商标。
当你还不是品牌、顾客心智里还没有你时,在生活中的表现就是现场销售或随机购买,即只有顾客看到你时才有可能买你,因为他不可能事先就想到你。所以,品牌十分重要,品牌就是创造顾客的工具。
顾客价值配方
顾客价值分为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
其中,产品价值可以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内在价值是不因他人的看法而改变的价值。我们常用一个思想实验来检测内在价值:在一人世界里有没有价值?
比如,一把斧头对于荒岛上只有一个人的鲁滨逊来说价值巨大,它可以砍樹造屋,防御野兽,可以切肉砍骨头,这时斧头的价值大部分是内在价值。
而外在价值是因他人的看法而具有的价值,或因他人的看法而改变了价值。
比如,一克拉的钻石对荒岛上的鲁滨逊来说并没有价值,但在都市中,一克拉的钻石可以买1 000把斧头,其巨大的价值全是因为其他人的看法而具有的。
品牌价值分为保障价值和彰显价值,分别在两个环节起作用:
其一,在购买环节降低决策费用的保障价值。比如,你要买不锈钢的餐具,如果是三无产品,你肯定不会放心使用;如果上面有双立人或苏泊尔的商标,你就不会犹豫,这就是品牌的保障价值。
其二,在使用环节起作用的彰显价值,即通过你使用的品牌,向其他人传达某种信息,传达过程就是彰显。比如,你可以拿出一把名车钥匙或名表来彰显你的富有和品位;请客时,上茅台酒来彰显对对方的重视。
总之,保障价值和彰显价值都是在向其他人传递信息,但是载体不同,一个通过产品本身传递信息,另外一个是通过品牌来传递信息。
降低交易费用
根据经济学的研究,现代经济GDP的70%~80%都是由交易费用构成。而品牌可以降低其中最大的一类交易费用—顾客的交易费用,它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企业和顾客之间的交易费用,即保障价值。
价值保障能让顾客买得放心、安心,快速做出选择,降低顾客选择成本,并促进企业完成专业化分工。一个品牌必须要有所代表的产品,有清晰的认知,才能让顾客降低交易费用。当众多顾客都明确地选择了你,让你可达成规模经济,从而促进专业分工,经济效率就可得以大幅度提升。
另一类是顾客和其他人之间的信息费用,即彰显价值。
彰显价值是为了向其他人传递某些私有信息,其实也是简化沟通。比如,销售与顾客的沟通,销售会问你是哪里人?是不是老乡?这其实就是在寻找一个共同点,让你迅速降低信任成本,提升信息传达效率,促进合作的进化。
外部思维改善沟通效率
《定位》中说,定位是一种传统沟通的新方法。这种新方法在中国的定位界被总结为外部思维。
其实,传统定位中并没有对外部思维进行严谨的定义,当我通过经济学重新架构定位理论时,我得出了新的定义:外部思维是从信息接收方的角度考虑信息发送,从而降低信息费用的思维方式。
信息接收方脑中有什么信息(关联认知),才会关注、理解、相信什么信息以及对什么信息采取行动。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想说什么,而不是从对方想听什么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带来了巨大的信息费用。
所以,外部思维是改善沟通的方式,只要存在信息传达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外部思维。
比如,高铁站台地面有许多指示牌,但乘客很少有人分清该看哪一种颜色的指示牌,这就是车站方的内部思维。
正确的做法是把地标换成显示屏,这样虽然短期成本增高了,但却带来了更高的收益,既能节省人工,又能让顾客更有效率,同时显示屏还可以做广告,能额外获得广告收益。
再比如,出差住酒店时经常遇到“早餐在几楼”的问题,若我们去前台问工作人员后,再乘电梯到餐厅,这中间就有许多浪费(顾客时间、工作人员时间、电梯电费)。如果有外部思维,只需在电梯按钮旁加一个早餐标识即可。
品牌三问
面对一个陌生品牌,我们把顾客会问的主要问题规范成了品牌三问:
第一问,“你是什么”,指你的品牌所属的品类,即顾客的分类标准;
第二问,“有何不同”,指你的定位,即竞争导向的定位;
第三问,“何以见得”,指要让顾客相信产品,就要顺从顾客的心智规律。
而这3个问题相应的答案是什么呢?
1. 明确品类。
明确品类才能高效对接顾客需求,这是品牌三问中最立竿见影的地方,成本也很低。
比如,无印良品的品类不清楚,心智预售效率低,就必须用运营上的动作来补偿;而优衣库的品类清晰,能够直接完成心智预售。所以在营收与利润上,优衣库比无印良品多。
再比如,绝味鸭脖在上市之后想扩大品类,就把“鸭脖”去掉了,结果销售额大降,不得已重新加上字号偏小的“鸭脖”,销售有所恢复,但还是与改名之前有着差距,最后还是恢复了大字的“绝味鸭脖”。
由此可见,明确品类才能高效对接顾客需求。品类是定位理论的一个关键词,是顾客做出购买选择前的最后一级分类。
(1)具体品类、抽象品类及伪品类
空调就是一个具体的品类,提到空调大家就能想到格力、海尔、美的等品牌;提到橙子就会想到褚橙。
抽象品类,在顾客购买决策中会涉及,但是不能够完成最终的购买选择,可以提高思考的效率。比如,电器、水果、零食等都是抽象品类,而抽象品类往往可以转换成渠道品类,电器店有苏宁、国美;水果店有百果园;零食店有良品铺子等。
伪品类,在顾客购买决策中不会涉及,是在业内人士或者投资圈中使用的。比如,元宇宙、白电等。
(2)强势品类和弱势品类
对接顾客需求,就要用真品类(区分于伪品类),只有特殊情况下才能用抽象品类来对接需求。而对接创业者和投资人,需要将其分为强势品类和弱势品类来对接。
其中,弱势品类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品类自身难以完成心智预售,顾客在看到这类物品之前想不到要买它,比如鸡蛋果、血皮菜等。这时会出现渠道主导的现象,比如上万种水果,大部分无法完成心智预售,无法打造专家品牌,所以会产生百果园这样的渠道品牌。
第二种,中等弱势品类,可以实现心智预售,但不会记忆专家品牌,比如拖鞋、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
而强势品类是能够实现心智预售的,因为顾客期待专家品牌来提供保障价值和彰显价值,所以强势品类有利于打造专家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把弱势品类汇聚起来可以成为渠道品牌,也可以做成2B的供应商品牌,或选择弱势品类所在的抽象品类找到强势品类打造专家品牌,然后延伸过去收割弱势品类。
比如多乐是香蕉的代表品牌,多乐推出芒果时,顾客也可以买起来更放心。
(3)品类分化是新品类和新品牌的来源
定位理论创始人艾·里斯在《品牌起源》中说:绝大部分强势品牌都是通过开创并主导一个新品类而实现的,比如苹果手机就是通过开创并主导了智能手机这个品类。
当然,品类分化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品类要足够大,在众口难调的情况下,小众需求只要达到一个临界可行的经济规模时,针对这部分小众需求就变得有利可图。
而只要有利可图就一定会有品牌去满足它,进而推动这部分产品继续差异化,当差异化大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认知隔离。比如,戴森推出了无叶风扇,这与传统风扇有明显的区别,无叶风扇这个品类就成立了。
要知道,没有人去统一顾客的认知,所以会出现分类标准不统一,分化路径不统一的现象。
以鞋子为例,运动鞋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化方向:40年前,一双运动鞋做什么运动都可以;20年前,买运动鞋会问你是做什么运动,球鞋可适合各种球类运动;现在,买球鞋会问是打什么球,是篮球、足球,还是羽毛球。
由于这个品类充分分化,原来的根品类就变成了抽象品类,比如球鞋就成了抽象品类。
所以,投资者和创业者都要这样去分析,去找到分化的力量。
2. 明确定位。
“有何不同”是一个限定范围的封闭问题,定义了一个对顾客有意义的竞争性差异。其中有两个关键点:第一,要明确对顾客有意义的价值;第二,要基于竞争来表达你的不同。
(1)顾客心智地图寻找差异化
顾客心智地图是一个同心圆模型:圆心,回答了品类是什么;外圈,把所有在这个品类中的竞争品牌都找出来,再看它们占据的差异化。
如何看?广告考察法是性价比较高的方法,通过观察品牌广告,发现其长期在诉求一个稳定的差异化,且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判断它占据了这个差异化的定位。
以洗发水品类为例,洗发水品类现已非常成熟,能够活下来的品牌基本上都是有定位的。比如,飘柔是柔顺;海飞丝是去屑(广告宣传语“去屑实力派”);康王是药物去屑(含有化学药品和激素)等。
奥妮(olive)也是一个洗发水品牌,作用是黑发。当时在宝洁和联合利华两大公司的品牌围剿下,其他品牌几乎没有生存机会,但因为宝洁、联合利华都喜欢金发,所以奥妮还活得不错。
奥妮初步成功后,觉得自己应该上一个台阶,于是请了国际知名广告公司来做品牌策划。他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发现在顾客最看重的特性中,“柔顺”是第一位。
于是,奥妮放弃“黑发”转而打“飘逸柔顺”,即使做了很多营销动作,但还是止不住销量的下滑。
这是因为,当这个需求已被其他品牌满足,顾客心智已被占据时,你再来做就很难。事实证明,你很难去证明你做得更好,但是很容易证明你做得不同。
而后,夏士莲作为延伸品牌,主打“黑发”定位,最终夏士莲“杀”了出来。
(2)品类特性
在升级定位中把差异化归结为某种品类特性,品类特性是影响顾客选择且依附于品类的差异化概念。
特性分为物理特性和市场特性,其中物理特性是产品自身的物理性使用价值,市场特性是影响顾客选择的市场表现。
比如,顾客问导购员:优诺酸奶有什么不同,导购员要如何回答才能最有效地让顾客选择优诺?
比较有效的话术:“优诺是法国品牌”,指明出身;“是上海卖得最好的酸奶”,这是当前表现;“我们是专门做酸奶的”,体现专业性。上述话术就是诉求产品的市场特性。
而物理特性分为直接特性和间接特性。其中,顾客可以直接感知的特性就是直接特性,如功能、性能和便捷;顾客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是间接特性,但能产生美好的联想,如工艺、标准、新一代等特性。
做品牌通常凭直觉习惯在物理特性中寻找差异化,其实很容易进入误区,因为很可能重要的物理特性已经没有竞争空白了,很难在物理层面上产生可感知的差异化。
这时我们需要切换思维,要去找市场特性的差异化,因为很多时候市场特性对顾客选择的影响是大于物理特性的。
有一类市场特性来自品牌历史,即身世类的市场特性:
其一,开创者。奔驰是现代汽车的发明者;奥迪是安全电机的发明者,通常顾客的心智就认为发明者和发现者肯定懂得最多,技术含量最高或做得最好,同时也可通过发明者彰显尊重原创的价值观。
其二,发源地。产品发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由于长期的历史形成,顾客会认为某地就擅长某一品类。比如,顾客会认为涪陵的榨菜好吃,这就是区域带来的固定认知,尤其是跟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相关的产品。
其三,经典,正宗、悠久、传承者。因为有悠久的历史,顾客就相信你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比如德州扒鸡上市,它是一个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
其四,故事,传奇故事、大事有染。
另外一类市场特性—现状类市场特性:
其一,领先。各种程度的领先,如果不是品类的领导者,还可以局部领先。
其二,热销。比如该产品要排队3个月才能取到货,或者产品销售呈现高增长。
其三,专家。2B品牌起步往往都可以用专家的定位,擅长特定产品或者技术。
其四,受青睐。这是彰显价值的一个主要来源,受到特定人群或者亚文化人群的喜欢。
其五,价位。价位使用要谨慎,尤其是性价比,如果产品品牌確实是性价比的特性,那也不能直接说而应转化成受青睐,比如“实用主义者的选择”,而渠道品牌则可以用性价比的特性。
(3)市场特性的运用
局部领先经常被使用,因为只要在某一个口径领先就可以使用。
比如,阿芙精油,它从“双11”销量第一,到淘宝第一,然后到全网销量第一。它就创造了一个表达“第一”的方式—“网上每销售3瓶精油,2瓶是阿芙”。
当然,找不到第一,第二有时也很强大。比如,第一个采用“第二”的是安飞士租车:安飞士只是第二,我们总是把车洗得干干净净;安飞士只是第二,所以我们排队时间更短……
这样的广告也让安飞士实现了快速增长,实现了盈利。
3. 提供信任状。
想要顾客相信你,就要去寻找一些值得信任的证据,这些证据被称为信任状。信任状是让品牌定位显得可信的事实和行为,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
(1)品牌的有效承诺
有效承诺分为显性承诺和隐性承诺。
显性承诺就是白纸黑字的明确保证。比如,免费试用、试吃;无效退款,按效果付费;无条件退货和有条件的退货。
隐性承诺包括创始人或企业的声望。比如雷军做手机,我们愿意相信他,因为他已经功成名就。
所以,大企业要有一定声望,因为其声望是可以作为信任状来使用的。
(2)顾客能够自行验证的事实和行为
其一,产品。产品的本体、设计、做工以及包装都是顾客能自行验证的。
其二,体验。体验可以分为现场体验和过往的体验。其中,过往体验决定复购率,定位是让新顾客容易接受你,而老顾客还得靠产品力才能产生复购,没有复购率,流量的投入产出比就很低。
其三,能见度。能见度涉及到渠道能见度、媒介能见度以及消费留痕。
其四,关联认知。顾客经常说的一些常识,比如核桃补脑就是关联认知,所以“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会有许多顾客相信。
(3)可信的第三方证明
其一,由顾客提供的证明。比如你的典型顾客是谁,顾客的口碑如何。
其二,非顾客证明。比如新闻报道、意见领袖、统计机构、资质/牌照等。
其三,非中立非顾客。比如担保/保险方、知名合作方、强媒介广告、名人代言等。
其四,打造立体信任状。要取信于顾客,往往都是多种类型的信任状综合作用于顾客。
以百果园为例,它有一个重要的承诺:不好吃,三无退款(无理由、无小票、无实物)。虽然会承担一定的风险成本,但是倒逼你必须把质量做到某一个临界度以上才能承担承诺,如果质量做不到就不敢做这种承诺,因此这对顾客是一个相当有效的信任状。
顾客自行验证的部分,百果园全国有6 000家门店,能见度比较高,门店形象专业,精选的产品,60%都是进口水果。
可信第三方的证明,权威机构颁发的奖状,构成了百果园的立体信任状。
总而言之,近几年新消费赛道非常火热,各种新兴的细分品牌层出不穷。可以说,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企业在开拓和发展,但同时也有不少品牌起速很快,衰退也很快。
相比于“老一辈”品牌,新兴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