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V了个寂寞”的语义探究

2022-05-30 18:45施温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主观性构式语义

施温纯

内容摘要:构式“V了个寂寞”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其表失望的构式语义是在一种表达不满的语言情景中,说话人将不满和失望的情景语义附加在这一语言形式上而形成的。构式义可以提炼为“某一行为实施后的结果没有达到说话人的预期效果或与预期不符,并含有说话人主观的失望与不满”。本文以此为研究语料,简要介绍其句法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构式的语义及其主观性。

关键词:V了个寂寞 构式 语义 主观性

在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大背景下,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研究得到长足发展。构式语法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构式,形成了不同的构式语法理论和研究范式。构式(Construction)的概念在构式语法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Paul Kay认为形式与意义的约定俗成结合体即是构式(conventional pairings of form and meaning)。Goldberg认为构式是语言中形式与语义的匹配体(form and meaning pairings)。因此,任何语言单位,只要是形式与语义的结合体,就是构式。Goldberg(2007)再次给构式下定义: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值得注意的是,该定义不仅说明了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体,还强调了构式的不可预测性。不可预测性是指构式具有独立的语义,该语义无法从该构式的组成成分中推导出来,也无法用常规的语法规则和语义形成规则来解释。

“V了个寂寞”是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常常出现在网络新闻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中。例如:

(1)日环食看了个寂寞(新浪微博)

(2)杭州初雪下了个寂寞(新浪微博)

(3)考试考了个寂寞(新浪微博)

这些语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形式——“V了个寂寞”。基于上述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V了个寂寞”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匹配体,且其形式或意义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从其组成成分中完全推知。因此本文认为“V了个寂寞”结构满足构式所必备的条件,称之为“V了个寂寞”构式。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V了个寂寞”构式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此构式进行了分析。辛佳茜(2021)以“V了个寂寞”为研究语料,从构式类别、语义、语用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她认为“V了个寂寞”是一个述补结构并且有表示将来和表示否定两种不同的形式。李云悦、陈景元(2021)从句法、语义、语用及流行动因等方面对“V了个寂寞”构式进行全面考察。他们发现该构式具有感情宣泄、网络娱乐、标题化的“吸睛效应”等语用功能。其流行动因是网络环境下的高频使用、仿拟类推机制以及网民追求语言时尚的心理。丁健纯(2021)在分析“V了个寂寞”构式结构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分析了该构式的主观性的表现和主观化的途径。徐玮琳(2021)发现该构式中的“V”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单个单词、动宾短语中的动词、复合词中的动语素,以及一些形容词和名词。它的形成原因有三个:名词“寂寞”的流行,说话人的主观性以及“X的不是A,是B”构式的简化。另外,该构式表现出语义的高度概括性和语用的有限性。他们的研究对“V了个寂寞”的构式义的理解基本相同,都认为是“动作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以上研究者对该构式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存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本文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立足于“V了个寂寞”这一具体构式,簡要介绍其句法构成,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该构式的语义及其主观性。

二.构式“V了个寂寞”的句法构成

“V了个寂寞”构式由四项构成:动词“V”、动态助词“了”、结构助词“个”和形容词“寂寞”。其中,动词“V”是变项,其余三项都是常项。

1.变项“V”

在“V了个寂寞”这一构式中,只有“V”是灵活多变的,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变项。变项“V”进入构式之后与动态助词“了”连用,表示动作的完成,所以“V”可以是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和存现动词等。

构式中的“V”为动作动词,例如:

(4)英语四级听力听了个寂寞?别愁,寒假听力攻略整起来!(网易新闻,2021-01-20)

(5)今晚看月亮,看了个寂寞。(澎湃新闻,2021-05-26)

(6)讲了个寂寞!老师上网课2小时后才发现开了静音。(上游新闻,2021-02-16)

上述三例中的“听”“看”“讲”是动作动词,都表示具体的动作。在句中与时态助词“了”连用,分别表示听听力、看月亮、讲课这一行为已经发生了。

构式中的“V”为心理动词,例如:

(7)喜欢他喜欢了个寂寞。(新浪微博)

(8)白紧张那么久,怕了个寂寞。(新浪微博)

(9)一直在想去哪里玩,结果没买到票,真是想了个寂寞。(新浪微博)

上述三例中的“喜欢”“怕”“想”都是心理动词。

存现动词是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V”为存现动词,例如:

(10)感觉自己的词汇量好像存在了个寂寞。(新浪微博)

(11)刚刚发现ins不但没有注销而且还不是private的,感觉消失了个寂寞。(新浪微博)

句(10)和(11)中的“存在”和“消失”都是存现动词。

此外,“V了个寂寞”这一构式中,“V”以单音节及物动词为主,如看、听、打、找、抄、查、扫、改、读、等、洗、换、讲、吃、穿、说等,这类动词数量最多,占比最大。当然,“V”也可以是双音节及物动词,其中,一些双音节动词可以直接进入构式,如“更新了个寂寞”“修改了个寂寞”“保护了个寂寞”“研究了个寂寞”等。另一种是双音节动词选取其中一个承担主要词义的词素进入构式,“出差出了个寂寞”“休息休了个寂寞”“辟谣辟了个寂寞”等。双音节动词通常在句子或前文中出现,对进入句式的词素的意义进行限制和补充。

根据辛佳茜(2021)对语料的统计情况,发现动词为单音节的频率和为双音节的频率相差悬殊。在她统计的180个实例中,单音节的情况有161例,约占总数的90%;双音节的情况只有19例,约占总数的10%。可以从两方面解释原因:第一,在这一构式中,“V”后带“了”,若“V”为单音节动词,就与“了”构成了一个双音节音段,既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又体现了汉语词双音化的音律美。第二,陆丙甫(2018)指出:“动词的原型意义或核心意义是动作”。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动词的典型特征是表示动作,单音节动词动作性强,更具有动词表示动作的这一典型性特征,因此在构式“V了个寂寞”中,“V”主要为单音节动词。

2.常项“了个寂寞”

常项是构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构式“V了个寂寞”中“了”“个”“寂寞”三个词固定不变,是常项。动态助词“了”在构式中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助词“个”放在动词“V”与形容词之间起辅助作用,使形容词“寂寞”具有指称作用。构式“V了个寂寞”中的形容词“寂寞”原本形容人“孤独”的心境,但在此由指人的心情转变为指事件的结果。

三.构式“V了个寂寞”的语义分析

“V了个寂寞”构式最初来源于哔哩哔哩视频中的弹幕,网友用“看了个寂寞”来形容自己没有看到想看到的内容。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語言传播速度快,网友们开始模仿这个句式。因其得以广泛流传,“V了个寂寞”的构式化历程缩短,它的形式和意义得以快速固定下来。因此,当人们做了某件事之后其结果与自己预想的不一样时,人们自然而然会使用这个构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Goldberg(2007)所述,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匹配体,构式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完全预测,也即构式的语义不能从构式的组成成分或语言中已有的其他构式综合推导出来。刘大为(2010)指出语言中存在可推导的构式和不可推导的构式,每种语言中的简单句构式都是可推导的构式,不可推导性不是构式的唯一性质。在此基础上,刘大为区分了可推导的语法构式和不可推导的修辞构式。刘大为的观点符合语言事实,是对Goldberg的构式观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根据构式语法理论可知,“V了个寂寞”是一种不可推导的修辞构式,它的理解体现了一定的语境依赖性。构式“V了个寂寞”中变项“V”表示的是具体的行为动作。而常项“了”是表示动作已完成这一状态的动态助词,“个”作为助词起辅助性作用。“寂寞”是一个形容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有两个义项:孤单冷清;清净,寂静。将这几个部分的意义相加甚至都不能表达出一个完整的语义。需要把它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可以准确了解其意义。“V了个寂寞”构式通常用于表达失望、不满的语言环境中,说话人运用这一构式表达自己失望的情绪。由于该构式长期用于表失望的语境里,而失望式情景义经长期使用逐渐附着于该构式上,从而使该构式具有表失望的语义特征。例如:

(12)说了半天,他啥都没听进去,说了个寂寞。(新浪微博)

(13)秒没!五一火车票开售,抢了个寂寞。(澎湃新闻网,2021-04-17)

句(12)和(13)中“他啥都没听进去”和“秒没!”已经蕴涵有某种不满和失望的语气,“V了个寂寞”出现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它所具有的失望和不满的构式义是整个言语情景所赋予的。该构式出现在此种语境里,对说话人的不满、失望的情绪起着突出强调作用。

此外,判断这一构式意义的核心是形容词“寂寞”的语义变化。可以发现,“寂寞”这个词的意义并不能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的任何一个义项来解释,“寂寞”的意义要在“V了个寂寞”这一特殊语境里构建。由上述例句可知,形容词“寂寞”可以理解为“因动作行为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而感到无奈”,这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认知方式。“寂寞”的语义改变,再结合动词“V”,使得整个构式在语境中产生了意义:动作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这种毫无收获的结果使得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失望、无奈的“寂寞”情绪。

因此,本文认为该构式的构式义为某一行为实施后的结果没有达到说话人的预期效果或与预期不符,并含有说话人主观的失望与不满。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做了某件事情后,没有达到本应该达到的效果;二是做了某件事情后,不但没有达到预期,反而产生了更不好的影响。

四.构式“V了个寂寞”的主观性

沈家煊(2001)认为:“‘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因此,意义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当说话人陈述一件事情时,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客观陈述,如抢票、吃饭这样的动作行为,在陈述其结果时,客观的说法是“票没有抢到”“饭没有吃饱”,这是一种直接的偏客观的表述。另一种是主观表达,加入了自己的感受和态度,如“票抢了个寂寞”、“吃饭吃了个寂寞”等句子则带有了明显的主观贬义色彩。

“票抢了个寂寞”、“吃饭吃了个寂寞”这类句子采用“V了个寂寞”构式,通过“V了个C”这一表结果的主观性结构和“寂寞”这一表达主观感受义的词语,在表明了事件结果的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态度和情绪。根据Edward Finegan(1995),“主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和说话人的认识。“V了个寂寞”构式的说话人视角包括说话主体视角和说话时间视角。本文主要探讨该构式的说话主体视角。说话主体视角又包括自身的角度和旁观者的角度。

第一,从说话人自身的角度来看该构式的主观性。说话人自身的角度也即说话人是动作的执行者也同时是结果的承受者,此时“V了个寂寞”构式带有明显的主观感受义。例如:

(14)听了一天的数量关系,听了个寂寞,太难了。(新浪微博)

例(14)是从自身的角度即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表达了自己因没听懂数量关系而感到无奈的主观感受。

第二,从旁观者角度来看该构式的主观性。旁观者角度也即以第三者的角度来说明事情结果并加以评价,事件的叙述者并不是动作的执行者,因而该构式的主观感受义减弱,此时“V了个寂寞”构式带有明显的主观评价义。例如:

(15)钓了个寂寞!男子禁渔期钓鱼受困孤岛(上游新闻,2021-03-02)

例(15)中的叙述者不是动作的执行者,而是以第三人称视角作出自己对该事件感到无奈的主观评价。

本文对构式“V了个寂寞”从句法构成、语义和主观性三个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构式“V了个寂寞”由常项“了个寂寞”和变项“V”组成。它是一种不可推导的修辞构式,其表失望的构式语义是依赖于语境的。其构式义可以概括为“某一行为实施后的结果没有达到说话人的预期效果或与预期不符,并含有说话人主观的失望与不满”。该构式带有明显的主观性情感表达特征,从说话人自身的角度表现出了主观感受义,从旁观者的角度表现出了主观评价义。

参考文献

[1]Finegan, E. 1995.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 an introduction [A]. In Stein & Wright 1995. 1-15.

[2]Goldberg, A. E. 2007.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陈景元, 2019,“……可能……假(的)N”句式的多维考察[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35(2):110-117.

[4]丁健纯, 2021,流行构式“V了个寂寞”的主观性与主观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42(5): 118-123.

[5]陆丙甫, 2018,核心推导语法: 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6]刘大为, 2010,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上)[J].当代修辞学,(3): 7-17.

[7]李云悦、陈景元, 2021,网络流行构式“V了个寂寞”的多维考察[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36(11): 57-61.

[8]沈家煊, 2001,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4): 268- 275+320.

[9]辛佳茜, 2021,预期违背构式“V了个寂寞”语义构建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4(2): 29-33.

[10]徐玮琳, 2021,“X了个寂寞”结构浅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3): 136- 138.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主观性构式语义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语言与语义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从情态角度看语言意义的主观性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