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 从优化作业设计开始

2022-05-30 18:23林海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可以直观反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小学数学作业多以书面练习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加之任务量较大,容易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双减”政策的落实,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及身心压力,但减负并不意味着不布置作业,而是要优化作业设计,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力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以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6-0079-03

引  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减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但“减负”不仅仅是指减轻表象上的学生作业负担,更指减轻学生心理层面的压力,让学生愿意学习,并快乐学习。而“增效”则需要教师在保证作业效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基础上,积极地优化教学手段和作业设计,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引导下获得专业知识的增长及学科核心素养的优化升级,实现理论与实践共同“增效”的教学效果[1]。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要求为落脚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为出发点,积极优化作业设计。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原则

(一)作业内容设计应精练化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要想真正落实“增效减负”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就要做好对数学作业“量”的控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做好全面考虑,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及作业设计的难易程度,还要考虑其他学科的作业量,以“适量”为核心,合理调整课后作业量,控制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间,避免学生因作业量过多而增加学习负担及心理压力。根据“双减”政策“1~2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3~6年级课外作业量应不超过1小时”的要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后作业时间最多应不超过30分钟。为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严格遵从“内容精练化”原则,重视对作业“质”的关注,明确作业目标,在为学生确定训练方向的同时,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作业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作業设计也应遵从这一原则。学生只有对作业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为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心态从“要我完成作业”向“我要完成作业”转变[2]。

(三)作业设计应具有丰富性

数学是一门和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学习形式也较为灵活[3]。因此,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充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升作业设计的丰富性,以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在作业内容设计上,教师也应注意遵从多元性原则,不可死搬硬套地设计“书面作业”,而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为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作业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通常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设计,作业的量和难度通常都是一样的,但是同一个班级中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一刀切”的作业设计自然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在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也必须遵从层次性原则,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获得进一步提升[4]。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控量减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1.提前预做

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后作业对学生巩固所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认识到作业并非越多越好,机械重复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疲惫感、抵触感。因此,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注意“适量”,避免简单地为学生布置“完成第几页到第几页的所有习题”之类的作业,而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围绕重点及难点知识进行作业设计。在完成作业设计后,教师应先模拟中等学生的能力进行预做。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掌握作业完成时间,调整作业量,还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进行作业题型的筛选与调整,对提升作业设计的合理性有非常大的帮助。

2.家校合作

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逻辑性、抽象性,这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使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进行了预做,通常也只能预测大部分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无法顾及所有学生。为此,除了教师要做好预做、预估,家长的配合支持也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交流,获取家长的认可支持,及时叮嘱家长监督孩子的日常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孩子的作业完成用时进行统计。家长可以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将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对班内全体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有更详细、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调整作业设计量及难易程度,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转变理念,丰富作业设计形式

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以单一的书面作业为主,学生往往是机械而反复地进行数学习题练习。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重复的作业内容,表面看起来似乎“内容很丰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但其实所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需要注意在控制作业量的同时转变作业设计理念,进行作业形式优化,以多样化、趣味性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完成作业,真正减轻作业给学生带来的身心负担,促使学生真正回归快乐学习的状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下述几种作业设计优化方式。

1.精心选材,布置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课堂学习还是课后作业,学生有兴趣才会愿意去做,才会主动去做,才会高质量地去做。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时,教师必须加强对作业趣味性因素的考虑。小学生年龄小、贪玩好动,单一枯燥的书面作业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厌烦、抵触,尤其是过量的书面作业更是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迫感。因此,想要实现“双减”政策关于“减负增效”的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极具趣味性的作业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深入感受和理解数学。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游戏式作业,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知识与技能巩固效果。例如,在教学完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约分和通分”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转换游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和自己的朋友、家长一起玩“转换游戏”,通过你问我答的方式熟悉分数的转化规律,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知识。

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较为紧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调整作业形式,为学生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数学作业。例如,在教学完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中的“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绘画或手工式作业,如让学生在课后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含有“轴对称”图形的美术作品,并在教室的文化墙上展示学生的作业。教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作业设计,可以有效打破传统作业形式的局限性,以新颖的形式来激活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积极帮助。

2.学以致用,布置生活化作业

数学学科的内容丰富,且与生活实际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很多都能被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并没有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学以致用”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项标准和原则。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关联,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尽量在作业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在完成生活化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巩固及知识面和视野的拓展。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平均数”之后,考虑到“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较大、实用性较强,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以书面作业为主的形式,为学生布置具有实践性且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调查性”作业,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调查”中,具体如下。

作业1:调查自己家里一年12个月每个月的用电量和用水量,然后利用我们所学的平均数知识计算一下家里平均每月的水电用量。

作业2:完成一年12个月家庭的水电用量统计后,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调查结果,并依据统计图分析一年中哪个月的用电量最大、用水量最多,为什么?

作业3: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节约用水、用电。

教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作业设计,巧妙地实现了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关联,让学生在通过实际调查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平均数”“统计”等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通过调查数据、计算平均数、画统计图,学生还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锻炼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此外,该作业的设计还向学生渗透了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这样的作业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

3.因材施教,布置层次性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布置方面,教师都应充分遵循这一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模式各有差异,统一的“一刀切”式作业设计必然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布置分层次作业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升。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项不同层次的作业。

作业1:

25×38×4=?

20×39×5=?

作业2:

104×25=?

(35×20)+(35×22)=?

作业3:

0.25×4.87×4=?

(125×7)+(125×12)-(125×3)=?

这样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来供学生选择,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训练,从而避免“学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对于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落实有积极作用。

结  语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以多样化、趣味性、层次性的作业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在作业量方面,教师也需要做好合理把控,在真正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減”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8):29-34.

[2]程光华.巧设课堂创新思维培养兴趣: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课堂有效教学[J].新一代(理论版),2021(18):114-115.

[3]余钢杰.作业设计:减负增效的“处方”: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策略[J].明日,2019(28):1-2.

[4]陈丽静.优化作业设计 拓展学生思维: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启迪与智慧,2021(10):38-40.

作者简介:林海(1981.12-),男,福建福州人,任教于福州市西峰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