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芳
摘要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为依据,以“青春激扬”为阅读与创作的主题,开展了现代诗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认知与积累、学习与鉴赏、创作与修改、展示与分享。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现代诗 阅读与写作 青春激扬 教学设计
2020年9月福建省开始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在“单元导语”部分提出“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在“单元学习任务”中指出“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汇总所有同学的诗作,全班合作编辑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根据这一学习任务,笔者开展了现代诗阅读与写作的实践研究。
一、通过语文教材实施现代诗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语文教材无论在老师还是学生的心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由于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范本,也是通过立足教材的教学落实课程标准,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通过语文教材实施现代诗阅读与写作无论从心理还是实践方面都是可行的。
但是由于现代诗在高考中比较少涉及,再加上教师自身的相关素养不够,现代诗歌的教学不受重视。很多老师在教学现代诗的时候只是要求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介绍一下作者,分析一下诗歌的主旨。只是机械化地教学生了解一下诗作,并没有深入地分析现代诗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更别提让学生们动笔写诗了。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开展现代诗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既是实施新教材新的教学理念的需要,也具有改变不重视现代诗教学现状的现实意义。
此外,就现代诗歌的教学意义而言,它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高中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可以培育文学思维,发展想象力。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明确指出:“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赏析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因此,教师在现代诗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作家作品等知识的传达上,还应该教会学生学习鉴赏现代诗的方法,能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真正提高诗歌鉴赏的阅读能力,甚至能够动笔创作,抒写内心情怀。
二、现代诗阅读与写作单元教学活动设计与策略
现代诗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践活动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认知与积累、学习与鉴赏、创作与修改、展示与分享。笔者在阐述中主要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五首现代诗学习任务为依据,以“青春激扬”为阅读与创作的主题,进行详细的叙述。
1.认知与积累
在开始第一单元教学之前,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单元学习任务,知道需要创作一首主题为“青春”的现代诗。为了让他们对“青春”有一个更具象的认识,笔者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请用三个词描述你眼里的“青春”,谈谈“青春”初印象。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他们描述了自己眼里的“青春”模样。比如:多彩、幻想、美好;磨砺、进取、拼搏;奋斗、激情、担当;天真、朝气、活力;疯狂、忧伤、梦想……其实,这何尝不是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们丰富多彩的样子呢?
对“青春”有了初步感知后,笔者让学生们动笔写下“我眼里的青春模样”。这时候的青春已不仅仅是三个抽象的词语了,而是一幅幅具象的青春风景。他们写到:“青春,它如纳木错湖那般清澄纯净,又如念青唐古拉山那般有责任担当,更像雅鲁藏布江那样激涌澎湃,饱含激情。我们应该坚持青春的激情。因为有它,我们可以充满斗志,向着目标昂扬奋进。”“没有人的青春是完美的,命运将它包装得拙劣,不动声色藏在记忆中,偶尔翻看,那些遺憾和不甘,早早随着时间淡去。但我心中的青春,是美好的,如午后的骄阳光芒万丈,如傍晚的红霞一样温柔。”“青春是橄榄树上的果,苦是自然有的,但甜也有。熬过青春里艰苦的日子,赶走心中的慌乱,彷徨,再回头看看,其实青春也是一本记事本,零散记录下努力时的日日夜夜,无法更改,但也不会消失。青春是美好的,莫要负了这大好韶华。”
此外,笔者还布置学生们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关于“青春”的散文或者诗作。加深他们对“青春”的感受和理解。
2.学习与鉴赏
创作的起步常常是来自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和模仿。为了更好地完成现代诗的创作,利用好新教材,引导学生如何从所选的五首现代诗里汲取营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统编新教材需要我们悦纳新理念,比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和群文阅读教学的聚焦与关联策略等。笔者采用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五首现代诗,包括四个教学点:一是诗人情感的意象化,二是现代诗的表现手法和感情抒发,三是现代诗结构特点,四是诗歌语言的“陌生化”。
(1)诗人情感的意象化
要读懂诗人的情感,可以借助诗中的意象来达成。比如说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借助万山、层林、江水、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一代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又比如闻一多通过“红烛”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歌颂,雪莱通过“云雀”的意象,表达了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可见,意象成为打开洞察诗人情感的一道大门。
在完成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后,笔者请学生们想想自己会用什么意象来写“青春”,从而表达出自己对“青春”的感悟呢?于是,“青春”成了一棵树、一片云、一束光,青春是闪烁的星星,是一匹孤狼,是拥抱太阳的青苔……
(2)现代诗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在统编新教材第一单元选用的五首现代诗里,笔者引导学生们重点赏析了五种表现手法:象征、比喻、通感、对比、拟人。先让学生们通读这五首现代诗,从每一首诗里找出它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再进行手法归类和对诗句甚至诗节的赏析。通过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学生们读懂了诗意,也走近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中。最关键的是学生们学会了用各种表现手法来抒写情怀,表达眼里的“青春”。
此外,不同的诗人在不同作品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雄浑豪放、闻一多的《红烛》幽婉曲折、雪莱的《致云雀》清丽明快。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能深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现代诗的结构特点
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等特点,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现代诗结构特点,笔者重点分析了闻一多新诗的“三美原则”。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系统地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其中,“音乐美”追求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绘画美”主要是指词藻的选用,即要求诗歌语言富有色彩感,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美感;“建筑美”主要是指诗的整体外形上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这“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让初学创作现代诗的学生们有了模仿的可能,写诗具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
(4)诗歌语言的“陌生化”
现代诗采用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立象尽意、语序倒置、成分省略、词性转变,呈现出语言的“陌生化”特点。
首先“立象尽意”。为了表现主观情怀,以象寓意,让主观情怀有所寄托,也就是所谓的诗人情感的意象化;其次“语序倒置”。比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里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其正常语序应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语序倒置后,突出了“独立”二字,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第三“成分省略”。比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分别省略了“于”字,让诗歌语言简洁有力;最后“词性转变”。同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里的“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本是名词,化为意动用法,意为“视……为粪土”。写出了这群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积极进取、斗志昂扬的精神。 通过对诗歌语言表达方式、特点等的分析,学生们慢慢明白诗化语言的特点和写法,这为他们着手创作现代诗提供了助力。
3.创作与修改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认知与积累、阅读与鉴赏,笔者还利用课前三分钟,请一位学生推荐鉴赏一首诗作。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学生们以“青春”为主题开始现代诗歌创作。一周后,学生提交初稿,教師批改,指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再次修改,第二次提交诗作。
于是全班51份略显青涩却充满激情的现代诗出炉了,带着初创者的羞涩和喜悦呈现在笔者面前。比如有同学在《青春如苔》中写到:“我不是墙角孤芳自赏的花,假如我有青云白霓裳的话;我也不是在荆棘中盛开的花,假如我也有大山般的依靠的话。/我渴望能像蜗牛一样,同样是没有脚丫,但它却能一步一步往上爬,到梧桐枝上弹琵琶。/我也想鲜衣怒马少年风雅,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愁,带你去看念青唐古拉山的流岚,感受纳木错姑娘的温柔。/可我只是雅鲁藏布江畔的一点青苔,平庸到只剩下一抹绿的倒影。但我没有拒绝太阳的热情,我知道那林间有属于我的黎明。/正因为我是青苔,和阳光美妙的融合,让我充满活力去飞翔。最终得以见到梦中你那,白莲的模样。”
为了激励学生们大胆创作,同时也想体会一下创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笔者也陪着学生们一起写下了一首关于“青春”的诗歌《我将微笑着告别青春》。在这首诗歌里,笔者努力践行着本单元现代诗阅读与鉴赏里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们一起学以致用。
4.展示与分享
用心付出的成果总是带着几分甜美和收获的喜悦。为激发学生新诗创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启发学生思考感悟青春,泉州七中在高一年段开展“青春”主题新诗创作大赛。笔者选送10篇学生诗作,有8篇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3篇。由此可见学生们创作的现代诗的质量是值得肯定的。
在教材第一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要求“汇总所有同学的诗作,全班合作编辑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笔者多次对学生们的诗作进行了修改、排版、编辑,终于结集成诗集《原耕——青春畅想曲》。题目“原耕”有初次创作之意,“青春畅想曲”是引导学生们感悟青春、唱响青春,体现主题。
手捧着师生们共同努力的成果,大家的心里有着分享的渴望,于是一场班级诗歌朗诵会呼之欲出。每个人朗诵着自己的诗作,用心用情,感动着自己,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2017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这样一项关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现代诗阅读与写作的实践研究终于圆满完成,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福建泉州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