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沫
1. (2021·山东·青岛)关于民乐团演奏中国名曲《茉莉花》时的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竹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 胡琴、琵琶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C. 敲击鼓面的节奏越快,鼓声传播得就越快
D. 听众关闭手机,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2. (2021·湖北)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B. 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 医院病房区域禁止喧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声耳罩
3. (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 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B. 城市快速路方便快捷,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使声在声源处减弱
C. 如图1,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音调高
D. 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发生前,会发出超声波,利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监测,可以预报灾害,减少损失
4. (2021·辽宁)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5. (2021·广东)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2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2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 - t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测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 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 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 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 m/s)
(1)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
等特点;
(2)如图2乙所示,若t0 = 0.4 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m;
(3)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
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m/s。
答案:1. C 2. C 3. A 4. 振動 大于 5. (1)不能反射能力强 (2)68 (3)51 60
【提分锦囊】
1. 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响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或消声器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等。
(3)在人耳处减弱:戴防噪声耳塞,用手指塞住耳朵等。
2. 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物体振
动的振幅和与物体的距离决定响度的大小。
(3)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影响音色。
3.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一般来说,[v固>v液>v气]。
4.回声测距:
(1)发声体静止:[s=12][vt]。
(2)发声体运动:当声源向障碍物运动时,发声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听到回声时声音传播的路程与声源运动路程总和的一半。即[s1=12(vt+v't)]。听到回声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声源运动路程差的一半,即[s2= 12(vt-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