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
摘 要: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解决了基层组织散、小、弱等症结,但同时面临着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的挑战。达州市草坝镇通过建设“数字草坝”政务服务平台有效应对挑战,为西部山区基层乡镇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行政区划调整是我国国家治理、边疆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在新时期,可以结合信息、网络、大数据等时代元素,创新行政区划调整的技术方法。四川省达州市草坝镇创新建设“数字草坝”政务服务平台,成为四川省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基层政务高效服务的标兵。
一、“数字草坝”建设的背景
中国自秦汉以来实施的郡县制度就是利用行政区划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政治统治、经济发展和治理服务的目标。行政区划调整有政治权力、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三大目标导向,学者们常常关注前两者,后者容易被忽略,特别是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对本地公共服务的不利影响。有学者对1979—2009年31个省市乡镇撤并改革后对公共服务供给带来的影响进行统计研究,发现减负增收成效明显,但引发了服务半径过大人力不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服务成本增加、被撤并乡镇群众办事不便等新問题,建议加大资金投入,但这又与乡镇撤并减少行政成本的目标相矛盾。
2019年,四川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变乡镇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密、实力弱,农村人口空心化、集体经济空壳化、资源闲置化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和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达州市草坝镇谋划在先,创新建设“数字草坝”政务服务平台,减少行政区划调整对政务服务效能的不利影响,成为四川省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基层政务高效服务的标兵。
二、草坝镇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后政务服务面临的挑战
草坝镇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属于达州万源市(县级市)管辖。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前草坝镇土地面积55.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和3个居委会、6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5 335人,人均纯收入7 565元。柳黄乡土地面积39.14平方公里,辖5个村33个村民小组,1 427户6 480人,人均纯收入8 950元。新店乡土地面积70.58平方公里,辖5个村33个村民小组,1 569户6 247人。2019年年末,草坝镇、新店乡、柳黄乡共有编制人员69人,其中行政编制43人,事业编制26人。2020年,根据《关于同意达州市调整万源市、宣汉县、大竹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0〕8号)》,撤销柳黄乡、新店乡,将原柳黄乡和原新店乡行政区域划归草坝镇管辖。2020年年末,草坝镇土地面积达2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4.53平方公里。下辖2个社区、11个行政村,村民小组136个,户籍人口约2.52万,常住人口约1.28万,编制人员76人,其中行政人员30人、事业人员46人,工勤人员1人。通过查阅资料、座谈和一对一访谈了解到,草坝镇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后政务服务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4个方面:政策传递中梗阻和效力递减、群众诉求表达不畅、干部掌握群众家底数据不准、场镇实时管理难。
三、“数字草坝”赋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鉴于工作人员较少、服务半径过大、财政经费紧张等实际情况,若继续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服务方式,则难以满足群众高效优质的需求,因此草坝镇党委、镇政府把目光转向了现代互联网科技,花费10多万元打造政务服务平台“数字草坝”,实现了实时监管、统一指挥和智能化管理。
(一)“数字草坝”的功能配置
优化功能设置。“数字草坝”平台中设有党政信息发布、科普知识宣传、群众诉求收集、乡村振兴聚智、场镇治理监控、干群互动交流六大功能板块。党政信息发布板块主要是发布党政信息,便于群众方便快捷了解最新政策要求;科普知识宣传板块主要是发布农业种养殖知识、生活常识和防火防骗常识;群众诉求收集板块主要用于群众反映自身需求和对干部的投诉建议;乡村振兴聚智板块主要是发起跨越时间和地域的村民、干部和企业对话,激发出产业振兴和乡村治理的金点子;场镇治理监控板块主要是对场镇公共区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干群互动交流板块主要是及时接收、回应和解决群众难题。
动态更新基本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主要内容,一是服务对象村居民家庭信息库,包括人口、年龄、地址、房产、上学、就业、收入结构、产业、享受政策等信息。二是服务主体村社区干部、乡镇工作人员、驻村帮扶人员、结对帮扶单位等人员信息和帮扶工作进展信息库。通过分组采集、交叉入户核对、信息录入、信息更新、日常工作中多次信息核对等一系列操作,保证信息准确无误。
形成数字控制系统。将“雪亮工程”的高清设备、村社应急广播大喇叭、电脑等资源与派出所、乡镇值班室有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数字控制系统。白天由专人查看监控屏幕,接收信息和监管场镇治安秩序,晚上由电脑自动储存监控画面,在需要时调出查看,做到24小时无间断管控。
(二)“数字草坝”的运行保障
“数字草坝”平台的运行机制包括平台运行管理(信息宣传+问题反馈)、数据收集完善、场镇综合治理。信息宣传流程包括班子成员编辑宣传信息、牵头领导审核、主要领导签字、发布,问题反馈流程包括问题汇总、牵头领导安排专人落实、销号。数据收集完善流程包括“数字草坝”负责人组织业务培训、专职人员负责采集和修改信息、换人校对、数据更新。场镇综合治理流程包括专职人员视频监控、高音喇叭警示、派出所现场处理。每个环节均设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
工作落实到专人。由草坝镇党委书记任组长、村支书任副组长、村社小组长为管理员、视频监测公益员组成分工清晰、责任明确的工作队伍,党政信息发布、科普知识宣传、群众诉求收集、乡村振兴聚智、场镇治理监控、干群互动交流六大板块每个领导班子分管对应的台账。
建立考核制度。坚持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督查、年终一考评,采取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评先评优及年底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对群众评价为“不满意”的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督促其整改,多次“不滿意”的取消其提拔晋升、评优评先资格。
(三)“数字草坝”的实践操作
政策精准发送。在保证政策及时公开、窗口精准查询的原则下,利用基本信息数据库,将各种惠民政策精准推送到居民手机上,减少办事群众跑腿次数,以及减少政策查询、政策识别筛选等环节,让政策传递没有中梗阻,快速到人。
政务效能提升。群众诉求一键通,5分钟回应。结合群众有事希望找党政“一把手”沟通的偏好,设置群众诉求通道,群众可以直接将诉求发送给领导,减少了跑领导办公室的路程,同时也缩短了现场等领导的时间,更减少了跑了几次没找到领导的怨气。通过平台运行管理机制,5分钟之内会有专人回应处理,创建了“群众手动,干部脚勤”的高效模式。
场镇综合治理。草坝镇是万源市的交通要道,不仅有成万高速出入口、万源至巴中通江县公路,还是前往黑宝山森林公园(31.9公里)、烟霞山风景名胜区(64.3公里)、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88.9公里)的要塞,曾经一到节假日,场镇交通就拥堵不通,给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烦恼。草坝镇打造“数字草坝”平台以来,先是广泛宣传场镇车辆要有序停放,不得占道经营,紧接着聘请专人在监控视频前监督,一旦发现违章车辆,就用大喇叭警示,若不听劝,就通知派出所现场执法,给予罚款或拖车。经过一段时间治理后,几乎没有出现过长时间堵车的现象。同时,每天两次集中收垃圾,环境更加整洁;公共设施破损率降低,盗窃案件下降,治安秩序稳定良好。
应急处突能力增强。通过监控能及时发现滑坡、泥石流、洪灾等自然灾害的苗头,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通过基本信息数据库和监控备份视频能为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依据、证据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快速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四、对西部山区基层乡镇数字治理的启示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基层政府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但这对于西部山区基层乡镇而言尤为艰难,“数字草坝”为西部山区基层乡镇数字治理提供了参考。
(一)整合现有资源,控制成本
数字政府本质上是高效政府,作为公共组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但西部山区基层乡镇收入有限、财政补贴少,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达到现代化治理要求成为关键。“数字草坝”就是整合了现有资源,通过精心策划形成有机整体,降低了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本,满足了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需求。就基础设备而言,脱贫攻坚胜利后,西部山区基层乡镇和村社都有了电脑、监控屏幕和摄像头,可以试着开发一些应用软件,从而减少硬件设施的投入。
(二)坚持动态更新,完善数据
“数字草坝”能够成功高效运转的关键是基本信息数据库。乡镇合并后,土地面积扩大、服务对象增多、服务人员减少,有些乡镇出现了基础信息数据不清的情况,不利于政府治理工作的开展,也容易引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负责“数字草坝”平台运行的工作人员通过人员分工、交叉核实、多次随机验证等方式,保证了基础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并做到动态更新。西部山区基层乡镇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建立居民家庭信息库,多渠道对居民的动态信息进行走访摸底,再及时把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实时掌握居民信息及服务需求。
(三)确保实时监督,精准奖惩
西部山区基层乡镇可安排工作人员做到全天候实时查看监控屏幕,对所有居民形成心理震慑。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及时表彰和奖励,激励其他工作人员注重提高治理能力,收到“赏一劝百,罚一警众”的良好效果。
(四)力求全面考虑,防范风险
西部山区存在自然灾害风险隐患,若不能全面考虑,就难以防范风险。一是设置风险隐患监测员,聘用有经验、负责任的人员担任,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让其知晓监测关键点和上报流程。二是畅通群众参与风险防范的渠道,便于及时将突发灾情和事故反映给相关人员。三是及时处理灾情,并评估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做好预防工作。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工具和现代化思维,不一定都采用同一模式,但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以最小成本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吕文利.行政区划调整与边疆治理效能研究:以广西钦廉地区1000年、650年、50年的变迁为观察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22(01):11-12.
[2]叶林,杨宇泽.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三重逻辑:一个研究述评[J].公共行政评论,2017(04):158-161.
[3]贺大兴.乡镇撤并改革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影响实证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05):571-572.
[4]付梵.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实现基层蝶变[J].中国民政,2020(17):15-18.
[5] 2020年万源年鉴[M].北京:团结出版社,2020:223-224.
[6] 2019年万源年鉴[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9:229-230.
[责任编辑:王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