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溪晨 杨支才 周杰林 冉茂裕 刁丽霞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既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和路径。为突破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现实困境、培育文化自信,要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重建设,打造乡村文化阵地;育人才,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文化自信;乡村文化;路径
乡村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地域性乡土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定文化自信,同时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乡村振兴应当文化先行,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乡村建设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理念、方法与实践路径,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纵观历史,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中华文明有着不可割断的历史性,乡村文化中所蕴含的乡土之美、人文之情等优秀文化基因,对乡村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及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教育与引导作用,发挥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功能,是新时代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在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中,深入挖掘和梳理乡村文化,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强化乡村文化的价值引领,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村文化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独具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引领、道德滋养和智慧支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在乡村振兴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弘扬社会主旋律,汇聚乡村发展正能量,對于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汇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是实现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三)乡村文化振兴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应然选择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文化繁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补齐乡村文化建设短板,实现乡村文化繁荣,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需求和应然选择。通过乡村文化建设让广大乡村民众增强对乡村文化的坚定信念和价值认同,提升对乡村文化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是强基固本、增强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对多元文化负面影响“免疫力”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中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有益于深化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乡村文化自觉、铸牢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学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文化是乡村文化的灵魂,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构建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乡村文化建设格局。第一,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一是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引领功能。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把党关于乡村振兴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及时、准确地向广大群众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二是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推进乡村思想政治建设。可通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乡村”主题宣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为群众解读相关政策理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三是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增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的协同发展,既要对农民开展理论、理想、理念教育,又要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参与性,汇聚合力共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生活。第二,坚持德法并治,推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要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论述,以建设美丽乡村和文明示范村为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家训、新村规,建设精神文明示范街、文化长廊,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图画、谚语等方式大力宣传中国梦、法律知识、文明公约等,将文明新风吹进新农村。
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风气和习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乡村文明新风建设,推进乡村移风易俗。要树典型、强示范、作表率、重引领,可以通过定期在本村内部、村庄之间、乡镇之间开展文明示范村、星级文明户、“最美儿媳”“最美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自荐互评、家庭评比,让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在血脉中传承。另一方面,要深入乡村农户,加强文化服务。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注重发挥文联、文艺队伍的专业特长,创作深入群众、贴近生活的电影、现代歌舞、戏剧等文艺作品,进一步敦风化俗、陶冶情操,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重建设,打造乡村文化阵地
坚持文化惠民,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加强监督,着力提高文化基础设施水平。定期组织农民开展好书分享、民俗展示、文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让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活起来、动起来”。另一方面,要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发展乡村文化为了农民,既是乡村文化发展的现实指向,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要准确把握农民的文化层次和水平,深入了解和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文化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农民真正成为文化共建共享的主体,提升农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夯实乡村文化阵地。
筑牢网络文化阵地,提升文化传播实效性。当前,互联网成为农民了解乡村文化、参与文化建设的新渠道,要运用好“互联网+”模式,提升文化建设成效。一方面,要加强乡村数字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数字化乡村文化馆、展览馆和博物馆等,收集本地老物件、老家具等展品,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营造虚拟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使农民更形象、直观地认知和了解乡村文化的渊源历史,进一步增进文化情感和价值共识,坚定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鼓励农民利用网络媒体传播与弘扬优秀乡村文化。组织和鼓励农民拍摄展现乡村风俗文化、风土人情、文化风貌的照片和短视频,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宣传媒介,记录与传播乡村文化,表达与传递文化情感,激励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传播者。
(三)育人才,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挖掘乡村本土文化人才,汇聚骨干人才力量。农村发展,人才为本。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当地新乡贤。新乡贤可以依托自身的知识、见识、技能等,带领农民挖掘和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以自己的言行展现乡村文化价值导向,强化与践行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保障乡村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培育农民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培育。可通过乡村振兴培训学校、高校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等,定期开展乡村振兴的专题培训,总结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挖掘、汇聚乡村振兴各领域的专家、骨干,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思想武装、理论武装,提升乡村改革发展能力。
广泛吸纳人才,组建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面向社会招聘乡村文化人才。要组建和储备具备专业文化素养和爱农爱乡村的人才队伍,敢于用人、善于用人,鼓励和引导他们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让乡村文化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要增强乡村人才项目实施的实效性和服务保障的有效性。要积极为基层选派优秀青年人才,持续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等基层服务就业计划,通过政策导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给予青年人才特别支持,帮助有志于乡村振兴的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为青年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加强青少年乡村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乡村青少年由于乡村文化教育的匮乏,普遍存在对乡村文化不认同、不自信的现象。乡村学校亟须发挥其在乡村文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将乡村文化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认识和了解乡村文化的场域。将乡村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编排、教材编写和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更加全面、深入地感受乡村的风土之美、人文之情。减少当代青少年对乡村文化的疏离感,唤醒其内心对于乡村文化传承的责任和担当,进一步加强文化认同,培育文化自信,为乡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求是網,2019-10-29.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05.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4]吕宾.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求实,2019(2):97-108+112.
[5]吕宾.文化自信视角下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J].湖湘论坛,2021,34(4):71-84.
[6]苏亦飞.乡村振兴语境下培育乡村文化自信:价值、困境与进路[J].理论导刊,2020(5):118-123.
[7]纪德奎,张卓.乡村振兴战略中乡土文化教育的自觉与自信[J].当代教育科学,2018(7):25-29.
[8]林岩.乡村振兴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应然选择,力量之源与现实路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2):47-51.
[责任编辑: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