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霞
文言文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板块,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体现,学好文言文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最令教师感到困惑的就是文言文教学,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梳理了几点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文言文,大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或者是当时的情境再现,如《鸿门宴》以及《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等,其中还有很多是当前常用成语的渊源所在,所以针对此类文言文的教学,笔者常常选择与此相关的成语故事,既能够借助故事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也能够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文言文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在导入环节设计提问:有谁了解“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的来历?又如在执教《鸿门宴》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聚焦“鸿门宴”,或者提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含义。有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储备,所以在讲述成语故事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被吸引到与这个成语故事相关的课文中,由此也开始了针对文言文的高效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想要将阳光洒向他人心里,首先自己的心里需要有阳光。可见,在文言文教学方面,语文教师内心的阳光就是要了解如何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只有当教师专注于文言文后,才能够从中发掘有利于推动知识迁移的关键点,才能使学生充分体会文言独有的魅力,培养积极良好的学习情感。教学实践中,笔者会特别关注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现象,例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等,通过对基本知识的正向迁移,使学生能够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游褒禅山记》时,笔者对其中的语言知识进行了以下处理。在授课时,只教学第一段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段中的重点字词以及句式,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充分挖掘,使学生了解以“舍”和“名”为代表的词类活用,也能够了解表示判断的基本形式“……者,……也”。之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翻译其他段落,自主完成对其中词句的学习。存有疑难的学生,可以求助于其他学生,也可以求助于教师。通过合作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完整且准确地翻译之后三段文言文,实现了举一反三,同时也能够为日后浅显文言文的阅读奠定较为稳固的根基。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能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更充分地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功能,自然有利于提升学习效能。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需要背诵的文言文数量较多,但是面对极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几乎没有背诵的时间,所以,针对其中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复杂的文言文,笔者会选择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带领学生理清文言文的行文思路,之后化整为零,逐层背诵,而学生们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好地完成背诵。
以李密的《陈情表》为例,就是一篇内容有点复杂的抒情散文,不但篇幅较长,而且内容容量较大,其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于是笔者带领学生梳理“陈情”思路:父亲逝世之后母亲再嫁,祖孙二人相依为命,首先,因为祖母病重,赞扬当前的朝廷以孝治天下;其次,陈述自己因祖母而不能“废远”的理由,说出自己的苦衷;再次,说明若祖母百年之后,必然为朝廷报效终身。在这篇文章中,语言委婉,简洁,且饱含真情。当学生能够理清并准确把握这条行文线索之后,再逐段记忆和背诵,就能够成功地将这些段落连缀成篇,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背诵任务。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积累、阅读以及品鉴等方面,都会受制于教材,所以笔者认为针对文言文的教学,不仅要授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适度拓展和延伸的机会,使課外文言文阅读以及品鉴成为基于学生内心的需求。也可以在学生拓展延伸阅读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再探究,再提高,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接下来的高考应试中,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文言知识,顺利解答问题。
(一)以同类题材拓展阅读评鉴法
这也就意味着,所延伸和拓展的文言文应当与本堂课所学习的文言内容或题材相类似。例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们可以引入《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而学生们也可以通过阅读选择不同的视角和在文本之间进行比较,反复品鉴。
(二)以相同作者延伸阅读评价法
同样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还可以引入同一作者司马迁《史记》中的其他作品,例如,《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等等,由学生自主选择,在对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和比较鉴赏的过程中,也可以自主选择解读分析以及研究角度。
总之,对于文言文而言,教学方法不可能是单一固定的,特别是新课程理念得以大力推行的当下,每一位一线教师都需要结合个人所长,更要博采众长,这样才能立足于实践,摸索出和当下教学状态相吻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