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突破.《短歌行》(曹操)精读课教学现场】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2.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世界,体察其生命的诗意。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三国演义》第37集;l黄槊赋诗视频导入。
播放曹操吟唱《短歌行》、刺杀乐师刘馥的片段。
活动一初读诗歌,体会其情感内涵
师:这是三国演义第37集曹操横槊赋诗的视频,依据这段视频,你感觉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凶残,一个暴君
生2:反复无常,喜怒无常
师:明明说的是“我向来闻过则喜”真的把其过错说出来后,他却“安敢败我诗兴?”甚至举槊刺死乐师刘馥,这样的形象与《短歌行》中的曹操形象吻合吗?
(生齐不吻合)
师:《短歌行》中的曹操又是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呢?下面我诵读这首诗,请大家划出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烈的字眼。
(教师朗读《短歌行》)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烈的词。
生1:“忧”
师:诗人为何而忧?请大家一起朗读含“忧”的句子。这样的“忧”在诗歌中是绵长的,那么他是因何而忧呢?请大家来齐读这首诗。
(生齐声朗读)
师:大家的语速相对太快。比如“忧思难忘”“沉吟至今”“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你”“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时候,曹操的情感是非常浓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要把握准。
师:根据刚才的初步感知,请大家填空。
PPT展示:
为何而忧?
因( )而忧
因( )而忧
因( )而忧
因( )而忧
师:首先是因何而忧思。
生1:人生苦短
师:在短暂的生命中,他接着会忧思什么呢?
生2:建国大业
师:是这样吗?请大家读后面几句。
(学生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师:从这些诗句中,你能感觉到他因何而忧?
生1:贤才少
师:贤才难得。后面因何而忧?请大家读后面八句。
(学生读“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师:这八句,可能是他的想象,写出他因何而忧?契阔谈宴什么意思?
生2:君主和谐
师:接着就转了。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忧啥?
生3:贤人不知道投奔谁?
师: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4:贤主难得。
师:正是因为贤主难得,曹操才高歌贤主的形象。大家一起放声朗读最后四句。 (生读)
师:他给我们呈现了贤主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1:求贤若渴
师:从哪里看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贤主应该具有怎样的胸襟?
生2:宽广包容的胸襟
师:这话是说给谁听的?诗言志,言的是谁的志?
生3:曹操自己
师:所以最后填什么?
生4:理想未能实现
活动二知人论世,理解抒情主人公形象
师:从这些忧思中,曹操的形象跟刚刚视频中的形象形成很大的反差,你是否可以给我们勾勒一下你心中的曹操形象?请大家用一两个词写出来。
生1:志向远大、积极进取、求贤若渴、抱负远大
师:我们初中学过哪些曹操的诗歌?
生1:《观沧海》《龟虽寿》
师:《观沧海》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曹操。这样的一个曹操,做此诗时壮士已暮年,《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那段场景发生在208年赤壁之战前,也有人考证这首诗是216年进爵魏王后作的,但不管哪个时间,他都超过50岁了,知天命的年龄,对酒当歌,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及时行乐,但曹操却忧思功业未就,人生短暂与成就大业之间是不是矛盾的?
(学生讨论,交流)
人生短暂是客观存在,正是因为时光短暂,追求功业才显得弥足珍贵。
师:追求不朽功业,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且是为了使个人有限的生命获得崇高的价值。当时对生命价值的重视,并不是曹操一个个体生命独有的现象,而是魏晋时期新出现的一股社会思潮。PPT呈现:秦汉所建立的高度集权的政权,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削弱了人的个体意识和创作精神。东汉中期以后,集权制趋于衰微,而曹操的执政又加速了这一过程。
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重建统一大业。同时,他不断招纳人才,在北方形成一个文学中心——建安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转变时期。由于社会的变化,在士人中引起一股思想解放和重视个体价值的思潮,开始思考社会和人生。以曹操为首的建安文学家,大多注重实际的政治家,有着力挽狂澜的雄心和自信,并把建立不朽功业视为短暂生命的延续。他们的诗形成了慷慨悲凉、雄健深沉的建安风格。
大家再次朗读这首诗,体会他慷慨悲凉的风格。
活動三再读诗歌,赏析其艺术表达特色
师:请一位男生读最后四句,情感要充沛。
(生1读)
师:哪位再来读一次?
(生2读)
师:很好。在这样一首豪情恣肆的诗歌,历来被评论家盛赞。请大家看:
PPT展示:明代文学家钟惺: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用来日苦少,句觉尤妙。但为君故,沈吟至今:英雄何尝不笃于交情,然亦不泛。明明如月:如字幻极,乐府奇语。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惨刻处惨刻,厚道处厚道,各不妨,各不相讳所以为英雄。
(学生讨论)
师:“不用来日苦少,句觉优妙”妙在哪里?
生1:逝去的时光太多了,会心生悲哀。
师:“明明如月……乐府奇语”,“奇”在哪里?
生2:月是明亮的,来比人才是优秀的,贤能的
生3:月是遥不可及的,来比人才难得
生4:月亮的光辉照耀大地,让万物笼罩在月色中,来比喻人才会影响我。贤才对君主的帮助。师:很好,三层含义,层层深入。我们通过对“奇”的解读,与曹操进行了一次心灵对话。我想此时的我们与曹操实现了心灵的共鸣。大家一起来听《三国演义》中鲍国安饰演的曹操的吟唱。
(播放吟唱《短歌行》片段)
师:听了这个吟唱,学习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迪呢?这是我们这个单元的一个学习任务,即理解传统诗歌的当代价值。
生小结广纳人才,唯才是举;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君主与贤才之间要平等、和谐。
师:在稍后的东晋时代,陶渊明也曾有“猛志逸四海”的抱负,但最终归隐田园。同样是重视个体价值的魏晋时代,同样都有宏大的抱负,但却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大家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原因?这个留作课后作业。
师:曹操一生金戈铁马、横槊赋诗,英雄气概气贯长虹,陶渊明悠然而行,将田园变成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二人人生价值迥异,但却神奇地互补,最终成为古代士人在不同境遇下的人生选择,达则胸怀天下,穷则寄情自然。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的几篇课文中继续探讨。
[设计执教:王梦莹,上海中学东校
冯 瑶,上海市川沙中学] 【专家视点】
基于任务群的单元教学既要考虑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和单元主题,又要兼顾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学生实际,因“材”贯通,因“材”施教。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提炼单元的“大概念”或核心学习目标,并以此来贯通该单元的各篇课文教学、贯通单元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冯老师和王老师以“知人论世”为贯通点,不仅贯通了必修上第三单元整个单元教学,而且在贯通方式上作了尝试和探索,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其一,各篇课文的教学切入点虽各有不同,但落点都聚焦于“知人论世”上。如《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在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上各有不同,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通过体会其不同的韵律、节奏、表达技巧,把握诗中的情感,体察诗人不同的生命追求。三首唐诗,体式不同,风格各异,作品抒发的情感因诗人所处时代和个人遭际不同而呈现多样风貌,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把理解作者情感与整理作者的人生境遇、甚或其思想影响结合起来,强调体察诗人的人生感慨与生命追求。三首宋词,分属豪放和婉约两派,词作的风格特点固然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但两位老师的设计同时也把词作中所体现的情感世界,词人的生命思考与精神追求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其二,课型不同,所体现的“知人论世”作用也各有不同。在两位老师的单元设计中,单元起始课上,从职业、经历、代表作品、风格、创作背景及后世评价等多个角度为本单元诗人建立人物建档,其目的是为后面具体诗歌的学习提供解读背景,也为写作的选题做好铺垫,“知人论世”本身就是必要的教学内容;而重点突破课《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设计,围绕曹操的汉末背景介绍和围绕李白复杂思想影响的资料提供,其作用是为了学生更好理解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情感与精神追求。因此,这里的“知人论世”起的是支架作用。而在比较阅读和群文阅读课上,关于作者经历、写作背景、文学思想的比较和分析,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把握不同诗歌的情感,另一方面为学生更好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的诗风和品格精神提供了依据。这里的“知人论世”既作为教学内容,也作为必要的文本理解的支架。
其三,不同诗人不同诗作,“知人论世”的内容和详略也有比较具体的考虑。在两位老师的单元设计中,《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知人论世”侧重于其思想倾向,因为这样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曹操和陶渊明的不同人生志趣和生命追求,进而探讨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理解其不同的生命思考。《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知人论世”侧重于李白的独特人生际遇及其个性特点,因为这不仅关乎其情感复杂性的理解,还关乎作者诗体的选择、诗歌内容的侧重。“知人论世”内容的详略也颇有讲究,失之繁杂,则易喧宾夺主,成为累赘;失之粗略,则易蜻蜒点水,成为点缀。冯老师和王老师的设计,对此也都有所顾及,在引述相关背景内容或作者人生遭际时,都作了精心梳理,择其要而引,努力做到言简意赅。
为了实现本单元的阅读和写作的贯通,两位老师的设计有意改“文学短评”为“文化散文”的写作。我们知道,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等作为评论对象的议论性文章,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从理论上讲,文学短评的写作要求具备“引—析—评”的结构,有引导学生点面结合,既评析文本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的某个点,又结合其人生遭际和写作背景,对作家作品进行知人论世的可能,但从实际写作情况看,很多学生往往就文本论文本,不必知人论世也能完成写作任务。文化散文,又叫“学者散文”将学理知识融入散文表达,和“文人散文”不同,多文化关怀;和杂文强调“识”不同,它偏情理融合。文化散文的写作,往往要以阅读人物评传为基础,知人论世是其必要前提。这样,从单元教学而言,“知人论世”在读法和写法上做到了一线贯穿。
当然,要实现本单元的贯通,其途径或形式绝不止冯老师和王老师一种设计思路。比如,可以从专题学习角度,设计三到四个专题,集中于写作背景考察、作品中诗人情感世界的体察、诗人对诗歌形式的选择以及班级诗歌诵读会的组织等方面来组织单元教学。但从上述的单元整体设计和教学精彩现场中,兩位老师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所呈现的教。
[作者通联:胡根林,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