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语文课改不断推进,先课标修订,次教材统编,最后自然落脚于教学。其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既是最大亮点,也是最大难点。“任务群”不仅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是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而且也是语文教学主要的课堂形态。“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怎样按照任务群组织教学,对于习惯于单篇课文教学的一线语文教师,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新课题。大家迫切需要更新理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需要可参照、可操作的实践模型的引领。为此,我们推出本栏目,想一线教师所想,急一线教师所急,期望能帮助大家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经验走向科学、从模仿走向创造。板块构成,分五大板块。
【任务群解读】含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
【核心知识与关键技能】这个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即所谓“大概念”。
【单元整体设计】含总体规划及具体课时安排。
【重难点突破·教学现场】重难点突破,课时教学实录。
【专家视点】整体点评,点评重点包括任务设计的创意性、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学刁项目的整合性、内容选择的合宜性、方法运用的适切性、资源引入的精当性等。
主持人简介 胡根林,博士,上海市浦东新区语文教研员,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名师基地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思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教育部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上海市基础教育课题评审专家库成员。
【任务群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课标中明确,该任务群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该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結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其主要的学习方式为:
1.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核心知识与关键技能】
本单元我们确立的语文大概念或核心学习目标是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的重要观念,也是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方法。
“知人论世”为孟子首倡。“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孟子这段话的原文虽是阐述交友方法和道理的,但却涉及了“人”(作者)、“世”(社会生活)、“书”(作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孟子看到了作品与作家本人及其所处时代环境之间的关系。后人便引申其义,把“知人论世”视为传统的文艺批评原则而不断加以运用。
“知人论世”,可以分为“知人”与“论世”两个组成部分。“知人”,就是研究、了解和理解作品的作者,既包括他的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思想倾向,也包括他的创作个性、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等。“世”,指时代,包括经济状况、政治制度、文化思潮、社会面貌、学术风气、风俗习惯等;“论世”,实际上是要研究作品与它产生的时代的关系。
无独有偶。19世纪法国史学家、文学家丹纳的《艺术哲学》提出了关于艺术作品的三元素理论。丹纳把孟德斯鸠的地理说、史达尔夫人的文学与社会关系的研究、黑格尔理念演化论和文化人类学的实证研究综合起来,提出种族、环境、时代三元素理论,并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完整的学说。从丹纳的“三元素说”中,我们进一步看到了民族特性对艺术家和作家的人生态度、理想、性格、情感等方面的持久性的影响,也看到环境、社会意识、时代精神对文化艺术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形成多元解读的观念,着重掌握知人论世的知识和技能,能通过联系诗人、联系全篇,建立丰富的解读背景系统,然后以此解读某个作品,读出诗人的原意。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要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时代特征(如时代风貌、文化思潮、审美趣味)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善于调动对诗人生平的已有认知来帮助理解具体作品。比如解读杜甫《登高》,能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杜甫的生平及其所处时代的特点;解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则不仅能结合作者生平及其价值取向,还能了解其所处时代老庄哲学思潮给他造成人与出、忧与游的精神纠葛;解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除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外,最好还能关注苏轼对词的认知及其基本的创作取向。
作家和时代、环境之间显然不是机械的一一对应,时代、环境和作家心灵有时呈现极为复杂的关系。因此,除了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我们还可借助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视角立体还原作者的人生。
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要和具体作品“以意逆志”的解读方法相结合。具体操作时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先以意逆志,初读文本,感受其情感基调;然后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人生际遇还原诗人的内心世界;再次以意逆志,回读文本,深人体会其内涵和韵味。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联系课程标准,明确所属学习任务群,筛选学科“大概念”
(1)从课程标准角度看,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的课程目标为:①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②从语言、形象、情感、意蕴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③选用评论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献鉴赏经验。
(2)教材分析:①本单元人文主题为“生命的诗意”,精选了从魏晋到南宋8位诗人的经典诗词,大体按照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依序编排,分别为:魏晋诗(2首)、唐诗(3首)、宋词(3首)三组,编为3篇课文。从体裁角度来说,有古体诗一《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有近体诗一《登高》;有词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②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李白的浪漫豪迈,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沦落之恨,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③阅读诗歌,学习写作文学短评或文化散文。
(3)学情分析:①生活经验:学生步入青年,开始有对人生的思考和见解,但体验不丰富、不深刻。②语文经验:有古典诗歌的阅读经验,但忽视诗歌赏析方法的自觉运用,鉴赏诗歌的能力较弱,缺少文学短评,尤其文化散文的写作经验。
(4)单元大概念:①学习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阅读古诗词,领略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回应教材分析①);②语文学科大概念: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在以意逆志基础上通过知人论世,深入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阅读,回应教材分析②);③学会整体把握诗人的生平经历,写作文学短评或文化散文。(写文学短评或文化散文,回应教材分析③)。
2围绕大概念,提取学习元素,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词的当代價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从比兴、用典等诗歌创作手法人手,理解各首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内涵,尝试了解诗人们的精神世界。
(3)以比较阅读和群文阅读的方式,积累8首古诗词中蕴含的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语、意象、诗句,诗歌赏析的方法,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培养语感直觉思维。
(4)从本单元的八首诗词的作者中自主选择一位,从诗人创作风格、写作特点、文学成就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的作品和自己的理解思考,写一篇文学短评或人物评传性质的文化散文。
3.预估学习结果,确定表现性评价任务
总任务:我校的《友仁报》即将进行改版,新增“文学人物”专栏,向全校征稿。班级的每位同学都需要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创作一篇800字左右的人物评传性质的文化散文,并参加由年级举办“文化散文创作大赛”活动,入选的优秀文章将刊登于《友仁报》。
子任务1:从本单元的作者中选取一位自己最喜欢的诗人,通过阅读其人物传记、人物散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该诗人的生平,制作诗人档案卡。
子任务2:阅读该诗人的文学集、文学集评,深入了解该诗人的创作风格、创作特色、文学成就及诗人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并选取其中一首你认为最具该诗人的代表性作品,写—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语。
子任务3:综合你对该诗人的认识,创作一篇人物评传性质的文化散文,参加年级举办的“文学散文创作大赛”活动,争取获奖并使自己的作品刊登于《友仁报》。
4.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
情境与任务:我们在诗歌中遍览山海,也在诗歌中怀古伤今,更在诗歌中感悟人生。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回过去,通过诗歌的阅读,来一场与古人的对话,理清诗人的生命轨迹,感受诗人的情怀,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
(1)单元引读课:探寻诗人的生命轨迹(1课时)
学习活动一
情境与任务:要了解诗人,最好能在知人论世基础上为他们建一个人物档案。请认领本单元一位诗人,为其建立人物档案。
步骤1:根据预习作业,每人认领1位诗人,交流、整合其相关信息,并依照下表样式设计其人物档案。
步骤2:小组内交流人物档案。
步骤3:各小组派一位代表来展示交流整合的成果。
学习活动二
情境与任务:本单元我们要学习八首古代诗歌,并学习写作文化散文。想要把握诗歌情感,深入理解作者,不仅需要细读,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就是两种最重要的解读诗歌的方法。
步骤1:了解“以意逆志”的内涵,重点学习“知人论世”解读诗歌的知识和技能。
步骤2:从部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任选—首,如《沁园春·长沙》,试用“知人沦世”的方法作—解读。
步骤3:小组交流,总结如何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诗歌解读。
步骤4:小组派一位代表分享“知人论世”阅读方法建议。
(2)单元突破课:单篇精读,在不同诗歌中感悟人生
《短歌行》精读课教学活动设计(2课时)
预习作业:熟读《短歌行》,借助课下注释,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一
情境与任务:《短歌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忧思?这种忧思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命价值? 步骤1:认真聆听教师范读《短歌行》,找出全诗中感情色彩最浓烈的词。同学齐声朗读这首诗
步骤2:思考:本诗的情感主线是什么?诗人的情感因何而生?
因( )而忧
因( )而忧
因( )而忧
因( )而忧
补充:魏晋时期出现重视生命个体价值的社会思潮。秦汉所建立的高度集权的政权,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削弱了人的个体意识和创作精神。东汉中期以后,集权制趋于衰微,而曹操的执政又加速了这一过程。公元196年,曹操移都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重建统一大业。同时,他不断招纳人才,在北方形成一个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作家群。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转变时期。由于社会的变化,在士人中形成一股思想解放和重视个体价值的思潮,开始思考社会和人生。以曹操为首的“建安文学”作家,大多注重实际,经世致用,有着力挽狂澜的雄心和自信,并把建立不朽功业视为短暂生命的延续。
学习活动二
情境与任务:历代诗评家对曹操这个名篇有很多评论,请你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步骤1:品鉴名家评论
明代文学家钟陧: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用来日苦少,句觉尤妙。但为君故,沈吟至今:英雄何尝不笃于交情,然亦不泛。明明如月:如字幻极,乐府奇语。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惨刻处惨刻,厚道处厚道,各不妨,各不相讳所以为英雄。你认同吗?请说出理由。
讨论后作答。各抒己见(提示:从修辞、典故出发)步骤2:观看《三国演义》横槊赋诗片段,认真聆听鲍国安主演的曹操吟唱《短歌行》片段,体会其人其诗其志。
步骤3:派小组代表在班级发言,总结这首诗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及主要表达的情感。
学习活动三
情境与任务:魏晋时代士人的不同生命价值追求有何内在原因?请结合时代背景和本诗的吟诵作些分析。
步骤1:《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明确:从人主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统一、安定,政治清明。
步骤2:在稍后的东晋时代,陶渊明也曾有“猛志逸四海”的抱负,但最终归园田。同样是重视个体价值的魏晋时代,同样都有宏大的抱负,但却有不同的价值追求,请探究魏晋时期不同生命价值追求的原因。(提示:从时代背景、个性等方面作分析)
明确:从时代背景上来看,汉末时期,建安文人对自然生命有着清醒认识,他们追求生命的长度和厚度。中国古代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思想,是他们追求的方向。这使得建安时期成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而陶渊明所处的晋宋易代之际,世事艰难。再加上两晋实施门阀制度,导致众多仁人志士不易施展抱负。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多以保全自身为要义,盛行隐逸流风,崇尚清谈,更难说建功立业了。
从个性上:陶渊明曾祖陶侃是东晋名将,祖父陶茂官至太守,但陶渊明幼年丧父。陶渊明29岁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他的归隐,并非对政治原本不感兴趣,他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他的《杂诗》中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同时,东晋士人普遍羡慕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对他有深刻的影响。开始,他是带着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心态走上人生道路的,但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血腥的杀戮、激烈的火并给人民带来灾难,也给上层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他的归隐实际上是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步骤3:吟诵《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价值追求。
小结:曹操一生金戈铁马、横槊赋诗,英雄气概气贯长虹,陶渊明悠然而行,将田园变成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二人人生价值迥异,但却神奇地互补,最终成为古代士人在不同境遇下的人生选择,达则胸怀天下,穷则寄情自然。
学习活动四
情境与任务:自古以来,对于人生短暂都有不同的思考,与曹操同时期的《古诗十九首》中也有很多对生命短暂的思考。请比较看看,你更认同哪一种人生观。
步骤1:自读下列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谈谈对于生命短暂、时光流逝,同时代的文人大都持什么态度,与曹操有何不同。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尘。
——《古诗十九首》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古诗十九首》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古诗十九首》
步骤2:小组讨论,你更认同哪种人生观,为什么。
步骤3:根据你的思考,写一篇小作文。
(3)《梦游天姥吟留别》精读课教学活动设计(2课时)
预习作业:熟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课下注释,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情境与任务: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中被誉为“诗仙”,古往今来,文采出众的大诗人不在少数,为何只有李白被称为“诗仙”呢?除了李白的非凡出身和道家经历,最主要的是他的诗风格豪迈奔放、飘逸若仙。那我们今天就来品读他的一首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感受他浪漫瑰丽的想象,思考他想通过这首游仙诗表达什么。
学习活动一
情境与任务:《唐宋诗醇》评本诗: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李白因语而梦,梦中的天姥山又是什么样的?请根据诗歌意象的变化,梳理李白游仙的历程。
步骤1:听卞峥嵘朗诵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圈画出李白梦境中的天姥山的主要意象。
步骤2:根据意象的特点和变化,分析李白梦中游仙的历程。
步骤3:梳理李白游仙梦中意境的变化。
学习活动二
情境与任务:李白梦中游览天姥山,景色一再变化,随着景色变化的应该还有他的心情,缘景明情人诗境:根据诗中意境的变化,梳理其背后的情感脉络。
步骤1:朗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回顾上节课通过把握意象梳理出的诗中意境的变化。
步骤2:根据诗中意境的变化,梳理其背后的情感脉络,并辅以曲线图形式展示。
步骤2:请学生代表在班级展示曲线图,并说明画图依据。
步骤3:根据曲线图,体会李白梦游天姥山的情感起伏。
学习活动三
情境与任务:知人论世话李白:这是一首游仙诗,李白修道,讲究的就是访仙寻仙,为什么李白在梦中看到神仙反而惊醒了?他的梦境与他的精神追求有什么联系?
步骤1:小组讨论:根据李白经历和创作背景,分析为什么李白在梦中看到神仙反而惊醒了?
步骤2:对比诗歌情感脉络曲线和李白人生起落曲线,对该问题进行多元解读。
步骤3:结合李白经历,讨论“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否是一种消极情绪。
学习活动四
情境与任务:李白深受道家和儒家两家思想的影响,你觉得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
步骤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家思想,找一找诗歌中有没有体现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诗句。
步骤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儒家思想,找一找诗歌中有没有体现李白儒家文化人格的诗句。
步骤3:小组讨论:你觉得这首诗中哪种思想倾向占主导?
学习活动五
情境与任务:李白经历了这样一场梦,梦醒来决定接下来的人生要不再摧眉折腰事权贵,要徜徉山水度余生。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时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表达这一情感,那么如果换成七言律诗,会有什么不同吗?
步骤1:小组讨论:结合自己改变诗歌的经验,对比下列改编的七言律诗《梦游天姥山》,从不同角度探讨李白会选用古体诗这一形式的原因,并完成表格。
梦游天姥山
飞渡镜湖入剡溪,青云海日闻天鸡。
熊咆龙吟惊云雨,电闪峦裂出神祗。
虎鼓鸾车仙人下,魂悸惊起唯枕席。
不如行乐访名山,摧眉折腰难得怡。
步骤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比较阅读或群文阅读课:品读诗歌,完成学习任务(5课时)
①曹操《短歌行》与陶渊明《归园田居》比较阅读(1课时)
学习活动一
情境与任务:《归园田居》(其一)中描绘了—幅朴素自然清新恬淡的“村居图”,体会诗句背后作者的情志。
步骤1:熟读全诗
步骤2:结合诗句进行赏析,完成下表。
学习活动二
情境与任务: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请结合所学,发挥想象,编写一个题为“志士与隐士”的剧本。
步骤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魏晋的时代氛围和知识分子的状态。
步骤2:根据自制的诗人档案和作品.小组交流对话的初步设想。
步骤3: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评价标准和初步设想,编写对话剧本。
步骤4:分小组展示。
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別》与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群文阅读(2课时)
学习活动一
预习作业:熟读《登高》、《琵琶行并序》,借助课下注释和本单元学习经验,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情境与任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都是古体诗,但是二者的风格有着极大的差异,这和诗人个人的经历、文学思想有关,也和时代的发展有关。通过比较两首诗歌的风格差异,感受唐代诗风的变化。
步骤1:细读《琵琶行》,结合白居易的经历、写作背景、文学思想,把握诗歌情感,以及白居易的诗风和品格精神。
步骤2: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以及中唐时期的代表性诗歌,小组交流,总结中唐诗风的特点。
步骤3:对比李白的其他诗歌,以及盛唐时期的代表性诗歌,小组讨论,感受盛唐到中唐期间诗风的变化。
学习活动二
情境与任务:诗人会选择不同的诗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属于古体诗,《登高》属于近体诗,诗体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会不同。诗人选择这样的诗体分别创作三首诗歌,请结合诗歌简单谈谈其合理性,完成下列表格。
步骤1:自读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从手法、意象、意境和语言角度人手,完成表格。
步骤2:参照拓展资料:岳飞《满江红》(豪放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豪放词)、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婉约词)、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小组交流修改表格。
步骤3:小组代表在班级发言。
步骤4:完善自己的表格。
学习活动三
情境与任务:苏轼的诗风以豪放著称,并且因为北宋中后期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为豪放派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祭奠作用。那么,结合苏轼的生平和其诗词创作,以一斑窥全豹,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为词这一文体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步骤1:阅读苏轼的其他诗歌,结合其生平经历、学术文献等资料,研究其词风特点及形成过程。步骤2:阅读同时期的词作代表作,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当时的词坛风格、学术主张。
步骤3:小组讨论:总结苏轼为为词这种文体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5)写作与交流课:结合诗作知人论世,写作文化散文(2课时)
情境与任务:我校的友仁报即将进行改版,新增“文学人物”专栏,现在向全校征稿。我们将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创作一篇800字左右的人物评传性质的文化散文,并参加由年级举办“文化散文创作大赛”活动,其中入选的优秀作品,将刊登于《友仁报》。
学情分析:高—学生写人物评传性质的文化散文的经验比较欠缺,不知道写作应该怎么选取切入点。
学习元素:
(1)通过阅读人物传记,人物代表作,名家散文等方式了解诗人生平、创作风格等信息;
(2)能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
学习活动一:学习人物评传性质的文化散文创作
步骤1:阅读人物评传性质的文化散文《一个永恒的范仲淹》(梁衡)、《阳关雪》(余秋雨),总结文化散文的文体特点,了解文化散文的概念:文化散文也叫“学者散文”,是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学术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学者散文”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这些散文随笔与“杂文”的不同之处是,它更关注的往往不是“识”,而是“情”与“理”。
步骤2:小组交流文化散文应该包括的写作要点,制定文化散文评价表。
步骤3:班级交流后确定文化散文写作要点,及文化散文评价表。
学习活动二:选择并进一步认识写作对象
步骤1:从本单元的作者中选取一位自己最喜欢、最能引起自己共鸣的作家,通过阅读其人物传记、人物散文等方式,对其一生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步骤2:根据你心中对他的印象,制作该诗人的档案卡。并小组交流如此制作的理由。
步骤3:选取优秀作品在班级交流展示。
学习活动三:了解其文学作品
步骤1:阅读该作家的文学集、文学集评,深入了解该作家的创作风格、创作特色、文学成就等。
步骤2:选取其作品中一首你最喜欢的作品,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推荐语。
学习活动四:试写文化散文
步骤1:综合你对该作家的认识,确定你的文化散文的写作切入点,以下主题可供参考:
《苏轼诗词中的叹“老”意识与精神超越》
《仕与隐之间唐代丈人的精神变奏》
《李清照词中独特的女性意识》
《关注自身的“谪仙人”与关注他人的“青州司马”》
《诗圣杜甫、情圣杜甫》
步骤2:根据学习活动一一三,写作文化散文。
步骤3:小组内交流文化散文,并根据评价量表推选出优秀作品。
(6)单元梳理课(1课时)
學习活动一:分享阅读经验
情境与任务:文学作品的阅读的目的有为获得文学体验而阅读,也有为获得文化认知而读,本单元我们围绕“生命的诗意”这一话题,阅读了古代诗歌,并创作了一篇文化散文,来分享自己的文化认知。请简要回顾一下单元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写一段总结的话,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诗意”的认识和感受。
步骤1:学生整理单元学习任务单,独立完成单元总结的写作。
步骤2:学生分组交流,然后推选代表向全班展示交流。
步骤3:修改自己的学习小结。
学习活动二:单元知识的梳理及反恩
情境与任务:本单元我们品读了八首古代诗歌,不仅把握了每首诗歌的情感,深入了解了诗人的精神追求,我们还学习了包括“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在内的一系列的诗歌阅读方法。这些阅读方法可以在之后的诗歌阅读中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请根据本单元的学习梳理诗歌阅读的方法。
步骤1:梳理本单元学到的诗歌阅读方法,完成下列任务单。
阅读本单元________一诗/词之前,我最大的困惑是___________,品读过程中通过运用了________(方法),抓住了________ 这一关键点,理解了这一诗歌,我对困惑的解决成果是_________。
步骤2:小组内进行交流,整合意见,共同修改任务单。
步骤3:总结诗歌阅读方法,完成“诗歌阅读方法小结”专题笔记。
步骤4:优秀笔记在班级进行展示。
附教学资源:
(1)词作拓展:岳飞《满江红》、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文化散文拓展:《一个永恒的范仲淹》《梁衡》、《阳关雪》(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