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2-05-30 10:54董佳欣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化,社会各界对于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中生物课程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高中生物教学满足相关要求,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本文阐述传统文化相关内涵,结合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探讨具体的融入措施,充分凸显高中生物教学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生物 教学活动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41

我国相关部门于2017年发布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其中明确表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凝汇在政治、哲学、经济、艺术以及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在高考命题中,各学科都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高考考试大纲的调整变化,能够充分彰显我国对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从高考层面入手,让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一、传统文化相关内涵

(一)文化

文化这一概念从广义角度而言,其属于社会现象或历史现象的一种,是人们在对社会及自然不断适应和改造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产物;从狭义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特有的历史、地理、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科学技术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其通过持续的发展革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当前所处时代为分界线,可以将文化划分为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

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作用极为重要,对于传统文化相关内涵的定义见仁见智,但整体而言,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角度理解传统文化。

1.广义的传统文化

我国对于广义传统文化的内涵存在多种论述。张应杭、蔡海榕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哲学、伦理、宗教、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史学和科技;商聚德认为传统文化应当分为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教育、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王玉德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断代、区域、专题三大类文化;郭风平对于传统文化的划分较为具体,认为我国古代的典章制度、传统哲学、宗教文化、文学与艺术、风俗习惯、科技文化、园林文化等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狭义的传统文化

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狭义的传统文化,第一,传统文化即指我国古代文化,具体包括春秋战国、西周、秦朝至清朝中期所形成的文化;第二,在舊的文化体系中渗透融合新时代的思想,让现代和过去融合交汇。所以传统文化可以被理解成为一种发展变化的文化,即从过去一直发展到当前的文化。

通过对广义和狭义传统文化的理解,可以认为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人们所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其自身具有丰富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能够将不同时期的政治、科学和艺术充分体现,具有较强的发展性和传承性,尽管其诞生于远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生成全新的内容与形式。所以传统文化可以将本民族的特质、风貌、科学技术等进行充分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国人所特有的精神。

二、高中阶段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高中阶段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尽管高中生的独立性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其还处于相当不稳定、不成熟的状态。所以此阶段下需要为高中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其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得到有效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会根据国家的社会性质、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与传统习俗而不断变化。一般情况下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遵循依据为教育目标、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时代特征、学生实际情况。

(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为强化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理性认知,让学生能够充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国务院于2014年3月26日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高中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具体涉及如下5个方面。第一,阅读具有较长篇幅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提升自身的传统艺术与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第二,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充分感悟在世界历史中中华文明所处的重要位置,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创造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了解杰出人物的贡献,积极吸取先人的智慧与经验,强化自身应对困难与挫折的能力,并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第三,充分体会传统美德和与时俱进的品质,能够形成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的意识;第四,了解传统艺术的特点及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了解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感悟祖国各地的民俗风尚与风土人情,了解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遗产;第五,通过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最为深沉的精神追求,对于当代中国的认知更为全面,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更为客观,能够充分了解国家前途命运和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统一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尊严与利益。

(二)生物学科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

1.体会古诗词文化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古诗词是极为重要的,是华夏五千年文明中最灿烂的文化财富。中国古代诗词拥有语言含蓄优美、语句短小精炼的特点,通过品读古诗词,让学生在优美意境下接受美的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较为扎实的文化基础,教师将古代诗词合理融入教学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其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古代哲学思想精髓,形成正确的“三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古人看待人生和世界的思想文化。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正逐渐成型,大部分学生尚缺乏较为成熟的人生追求,所以引导高中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于国家及社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蕴含着大量正面且积极的思想文化,加强对于高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其形成正确“三观”。

3.学习古代科学技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探究创新的学习态度

传统文化除含有思想和观念的精神文化外,还包含古人在持续努力创造过程中所形成的传统技术类文化。古代科学家在充分结合自身生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努力创造出宝贵财富。所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前人经验,遵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究创新、发展思维,传承传统文化中实践创新的精髓,促进生物教育和传统文化紧密联系。

4.了解古人的故事,培養学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中华民族自强而坚韧,古代文人对于做人的品质极为看重,注重培养持之以恒、坚强不屈的优良品质。高中生由于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所以普遍存在容易受挫、意志薄弱、消极处事的人生态度,所以需要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故事,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挫折。

三、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教材中大量的生物学科知识能够与古诗词相关联,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丰富其文学底蕴,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知识;生物学科作为高中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目标,此类目标无法简单通过对生物学相关知识的讲解而实现。教师在进行生物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将其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相关联,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且积极的“三观”;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当前时代下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道德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中也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能够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中涵盖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精神,生物学科属于实验学科,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散自身思维,将传统文化和生物学科教学紧密联系,让学生通过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中实践创新的精神,促进其更好的创新发展。

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应用诗词歌赋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诗词是流行最为广泛的文学形式之一。诗词蕴含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和思想情感,能够将深刻的人生哲理揭露出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文学遗产。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诗词歌赋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沉浸到其中,自主进行学习,可以让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以“物质循环”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一望无际的花田里,鲜花盛开后,花瓣会凋零在地,这感觉让人不禁感叹和惋惜,但花朵的价值和生命真的就到此为止了?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诗词内涵思考和尝试回答,然后自主阅读生物教材,获得科学的答案。在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后,为学生设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品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诗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渐理解物质循环的内涵,并逐渐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人文情怀;以“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引用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中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尤恐巢中饥”,为学生阐述燕子生儿育女时的艰辛,进而引申到父母,让学生体会父母在养育自己过程中的辛苦付出;以“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引入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在脑海中尝试营造诗中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污染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良好品德。

高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熟练掌握在我国广泛流传的传统诗词文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探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诗词歌赋在内的各类文学体裁,灵活应用相关古诗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深入分析传统技艺,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

华夏五千年文明中蕴含大量和生物及生命相关的内容,教师只要能够认真去寻找,并且将其和生物课堂教学相结合,就可以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可以开展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和人格修养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以《诗经》为例,其中记载超过200种植物,可见我国是对植物研究和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除了是药物学专著,同时也是动物学和植物学专著,这些材料的存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今生物学科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在此过程中逐渐感受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目的。

此外,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的劳作和生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和生物知识相关的生产生活技能,例如宋代的《种艺必用》中记载了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苏轼《格物粗谈》记载了“红柿摘下未熟,每篮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的古人催熟食物的技巧。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传统技艺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法记忆,促进其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怀。

(三)借鉴古代思想,升华课堂教学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文人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从古至今,我国一直追求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在我国古代,大量古文和古代哲学思想都提出人需要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当前生物教学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点与古代哲学思想相结合。例如老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韩非子的“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等。高中生物教师通过对此类教学素材的合理利用,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辩证唯物主义认知,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敬意,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总之,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是可行的,其能够让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推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向发展,不仅能够对学生个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还能够对整个社会教育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形成积极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意识,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杰《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中教学的思考与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年第16期。

[2] 陈雪华《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学生物课堂的结合》,《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年第9期。

[3] 安连绪《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11期。

(董佳欣,1992年生,女,汉,吉林舒兰人,大学本科,初级十二级,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思考)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