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2022-05-30 10:48杜亚雅
关键词:阅读教学素养传统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本文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展开论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立足于教学的实际提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13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相融合,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对于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基于教学实践加以创新、实践,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渗透传统文化,提高教学成效。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伟大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在“道德传承”“思想文化”以及“精神理念”等方面的汇聚与总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过伟大创造和漫长积累形成的物质文化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对于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等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与核心,同时又融合了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内容,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衍生出了丰富的表现形式,从诗词歌赋到书法绘画、从古典乐器到传统技艺、从节日民俗到节气文化,每一种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有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传统文化所沉淀的精神也将为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指明方向。在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增强人们(尤其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小学阶段正是个体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更应充分结合学校教育活动,加强学科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上,实现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全民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凸显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特点和人文性价值的综合性学科,在系统性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还能够依托教学内容实现德育的价值。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够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感受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主题、不同创作形式所承载的独特人文价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国诗词歌赋以及文言文等国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例如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等等。这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具有极大的价值。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过零丁洋》的阅读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牺牲、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持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断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对祖国发展有贡献的人。同时,在此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学生能够在课内、课外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巨大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助于优化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策略

在语文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阅读文本,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學生受到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难以理解诗词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从而导致对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不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更加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例如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过程中,增加了“金木水火土”的阅读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五行学说。在二年级的课文教材中,包含了古代神话传说。在三年级的课文中,开始融入《海滨小城》《我爱故乡的杨梅》等文章,这些课文都内涵深刻,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家乡情怀和故土情结。因此,在小学部编版语文学科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能够在课内外阅读中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语言的魅力,不断拓宽视野,丰富文化知识体系,使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策略得到不断优化与创新,提高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效。

3.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关注,同时更要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多样化的传统文化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并通过讨论阅读、自主阅读、趣味阅读等形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和阅读活动的趣味性,进而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更积极主动地开展家庭阅读、课外阅读,为语文自主学习和其他学科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社会经验缺乏,但又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进一步增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拓展,使学生能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和整体面貌,在内心深处塑造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实现对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内、课外自主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巨大魅力,不断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1.明确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不仅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更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所具有的育人价值,重视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塑造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就应当摒弃“考试论”的观念影响,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在阅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阅读文本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让学生能够在文本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中实现文化素养的提高,实现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塑造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古诗《出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秦时明月》《汉武大帝》等影视剧作品,为学生展示战争的场景,通过画面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生活之苦,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的疾苦,进而加强对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更能够感受到文本所传达的情感,以及其中蕴含的浓厚的家国情怀,使语文课程中能够渗透爱国、爱家的价值,实现爱国思想的塑造,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创新阅读教学的课堂形式,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为此,教师应当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将具有历史厚重感、严肃感的传统文化进行多样化表现,以课文中的文章、诗词为切入点,进行拓展式教学,更能够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难以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涵。在阅读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文本信息解析具体的背景知识,收集丰富的素材,融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样化资源,丰富课堂呈现的形式,吸引學生阅读的好奇心。多变的教学形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强化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为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能力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智力发展的水平,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创设生动的课堂氛围,将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丰富的形式开展教学。首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影像素材增强课堂表现力。同时,还可以“春”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三首》《燕子》《荷花》等课文,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诗歌、散文的过程中,感受不一样的情怀,体会不同文体对于春天的表现特点,通过不同角度来感受丰富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另外,还可以融入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游戏,类似于成语接龙、你画我猜等形式,不断丰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强化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例如,本单元及整册课本中包含了大量与“春”相关的诗和词,包括“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以通过“飞花令”的游戏帮助孩子巩固书本所学,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加强课外阅读的文化融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要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自主阅读,不断拓展阅读的视野。因此,在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阅读教学也应当重视课外传统文化阅读活动的实施,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持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校活动和家庭阅读、社会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构建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要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合适的阅读素材,基于学生语言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文本。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司马光的代表作《资治通鉴》,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自主阅读。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行选择,三年级的学生在语言理解能力上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可选择与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匹配的版本,在文本中包含原文、译文以及相应的故事讲解,最好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降低学生在阅读中的障碍,提高阅读的兴趣。同时,在选择文本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在阅读活动中主动应用泛读、精读等方式,强化阅读的效果。另外,还可以组织阅读竞赛、书目推荐、书塔挑战、诗歌朗诵以及文学演讲等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各类阅读实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为了强化学生长期阅读的意识,教师还应当构建完善的评价和奖励机制,针对课外阅读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及时奖励。

4.融合读写结合的教育优势,重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写作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读写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充分结合,融入传统文化,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写作综合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辟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读后感的写作练习强化对课文的理解,鼓励学生能够立足于课文内容开展大胆想象,在读后感的创作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感受人物的形象。为此,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收集、阅读自己所喜爱的其他神话故事,例如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牛郎织女、女娲造人,等等,感受古人思考的模式。通过写作的过程反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读写结合的动态循环中,实现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提高,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写作、在写作思考阅读”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和学科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教材中包含的阅读文本,积极拓展丰富的课外阅读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式方法,不断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能力的提升和性格的塑造,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跃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智力》2021年第20期。

[2] 王宝仙《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四期)》。

[3] 袁海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学周刊》2021年第34期。

(杜亚雅,1987年生,女,汉族,本科,甘肃省庆阳市合水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