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素娟
摘要:劳动实践和习作活动相结合,能在以劳动实践为基础的习作活动中,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形成理性劳动思维,升华积极劳动情感,助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劳动教育;习作活动;劳动观念;劳动思维;劳动情感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角色体验:育人方式变革的区域推进”(编号:2021JSQZ0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习作活动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劳动实践和习作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为习作教学引入“劳动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丰富习作素材,更重要的是,能在以劳动实践为基础的习作活动中,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形成理性劳动思维,升华积极劳动情感,助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一、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的习作活动
劳动观念,是劳动者对劳动的认识、看法。正确的劳动观念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进步;参加劳动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能只靠说教。通过阅读激趣、观察记录、分享交流,将劳动观念教育与习作活动相结合,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劳动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充实习作内涵。
(一)阅读激趣,调动劳动积极性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活气息浓郁,情感真挚,不过文章对落花生的播种、管理、收获没有太多的描寫。我所教的学生生活在小镇内,家前屋后也有田地。他们对种植类的实践活动兴趣盎然,但对种植花生不太熟悉。学习了《落花生》后,我想组织学生种花生、写花生,便适时引导:“同学们,要做实用的人,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这是花生给许地山的启示。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小农夫,种花生、收花生、过花生节,再把种花生的过程记录下来?”
这样适当的引导,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种植花生和记录种植过程的积极性。春种秋收,大家齐聚一堂,共度花生节——一想到那场景,学生早就迫不及待了。放学后,他们或在家前屋后,或在阳台花盆内种植花生,认真写下种植过程,盎然的趣味伴随于劳动实践、劳动体验之中。
(二)观察记录,锻炼劳动意志力
学期初,我买来莲子分发给学生,布置学生栽种荷花,要求他们观察并记录荷花的成长过程。班级每日课前的3分钟,变成“荷花成长秀”——用图片记录荷花成长变化,用文字再现荷花成长过程。每日的“荷花成长秀”,既是学生劳动成果的动态展示,又是学生劳动意志力得以培养的平台。于是,培植、观察、记录便成了学生回到家的头等大事。
下面是一位学生的观察日记片段:
有的莲子许是感觉到了目光的关注,于是迸发出全身的能量,一下子窜到了4厘米左右。让我稍感遗憾的是,有一颗不知是先天不足,还是营养不良,一副沮丧的样子。不过,我相信我这个金牌种植师一定能让它脱胎换骨。从今日起,我每天都要给它最充足的阳光和关爱。
播下一颗种子,看着它静静发芽、生长,为它锄草、浇水、施肥、疏苗疏枝,看着它拔节、开花、结果,是何等快乐的事情。每日精心照料,满怀希望地等待,记观察日记,既是任务,也是责任,这何尝不是在锻炼学生的劳动意志力?
(三)分享交流,端正劳动价值观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实践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基地,农艺师向学生介绍耕作知识和农耕文化。学生编草人、搭建黄瓜架、拔红薯……尽管满头大汗,脸上、手上都是污泥,依然乐此不疲。实践活动后,我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分享交流。交流自己和他人的努力、付出,对端正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很有益处。
以下是一位学生在交流中分享的尝试搭黄瓜架的经历: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浪又起”,摆在跟前的一根绳子,成了魔鞭。瞧,我左一绕,右一绕,刚一松手,竹竿又歪起了脑袋。不行,再来!我再次抓紧绳子,上绕几下,下拐两圈,忙活了半天,到头来橡皮筋刚撑直却又缩了回去。幸好章老师精通十八般武艺,给我上了节手工课:“系绳应该先绕一个十字,再打结。”说完,她便手把手地教起我来。一个结下来,老师的手上也多了几道勒痕。原来搭黄瓜架的背后如此费力!那么,播种、浇水、引藤、除虫,瓜农又该付出多少心血呢?但没有辛勤的付出,又哪来的收获,哪来的幸福生活呢?
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劳动过程、结果与个体成长、社会进步的关联,避免停留在简单的苦乐体验上。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需要肯定具有积极意义的认识,纠正观念上的偏差,并要求学生将反思交流与思想改进结合起来,端正劳动价值观。
二、形成理性劳动思维的习作活动
高品质的劳动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形成理性劳动思维尤为重要。我所在的学校身处革命老区黄桥,是“黄桥战役”的发生地。“黄桥战役”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同时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范,也让黄桥烧饼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黄桥烧饼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家乡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我针对这一特色,精心设计劳动实践及习作活动,在引导学生学习制作黄桥烧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理性劳动思维。
(一)画思维导图,学习劳动规划
画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劳动规划,可以在强化学生的规划设计意识,引导学生对劳动实践进行整体构思,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优化劳动规划的同时,形成习作基本架构。
活动初始,我和学生一起研究“饼韵飘香”活动方案:
师下周,我们就走进大街小巷,走近黄桥烧饼。为了让我们的活动更高效,现在需要大家献计献策。
生我觉得应该先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桥烧饼的历史。
生我认为可以采访黄桥烧饼摊主,让他们谈谈烧饼的营养价值,以及烧饼深得大家喜爱的原因。
生可以提前拍下制作烧饼的视频,研究烧饼的做法,这样我们动手做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生可以为黄桥烧饼设计宣传语,让烧饼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生还可以走访老人,了解黄桥烧饼致富的故事。
……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设计好了“饼韵飘香”的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以思维导图为指引,学生明确了劳动规划,习作时便实现了快速构思,快速动笔。
(二)写设计文稿,重视劳动创新
黄桥烧饼2003年获“中华民族小吃”的称号,2004年获“江苏食品博览会金奖”,2005年被评为泰州市名牌产品。虽然在不少地方可以买到黄桥烧饼,但很难在超市见到其踪影。如何让黄桥烧饼像富春包子、重庆酸辣粉、宁波汤圆一样,在超市拥有一席之地呢?我设计了以“饼香扬四海”为主题的习作活动:“同学们,家乡的黄桥烧饼赫赫有名。我们的祖辈用黄桥烧饼为黄桥战役立下了一功,我们的父辈靠着黄桥烧饼致富。作为现代黄桥人,我们有责任让黄桥烧饼美名远扬。那么如何让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呢?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形成一份设计文稿,融进可行性策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报告最有开创性。”
一周后,我欣喜地看到各小组交上来的文稿颇具可行性和实践性。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的设计文稿:
从黄桥烧饼的馅儿上看,要加大品种的研发,不能仅满足于当下的几种馅儿,得考虑不同年龄的人群,考虑不同阶层的客户,考虑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从品种的类型来看,要研究保鲜、冷冻、休闲等系列品种;从营养价值看,可以与科研机构联手开发。实体店与网店并行,找名人代言广告,在媒体上用超高奖金公开征求黄桥烧饼的宣传标语……如此多措并举,让黄桥烧饼走向全国、走向海外将不再是梦想。
在学生的文案设计中,黄桥烧饼的制作和宣传与时俱进,同时赋予其时代精神的烙印。以小小的黄桥烧饼为载体,学生劳动创新的精神得到彰显。
(三)记劳动反思,形成劳动智慧
学校因地制宜,成立了“饼韵飘香”社团,聘请有经验的黄桥烧饼制作师傅到学校指导学生制作黄桥烧饼。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黄桥烧饼制作中心的两位师傅就来到学校食堂,手把手指导学生做烧饼。制作前,我给学生提出了“五字真言”:观(观摩师傅制作的过程)、做(自己动手实践)、比(相互之间比色泽、比口味)、思(思考下次如何调整存在的问题)、记(活动结束后记录过程与感受)。这样,一次烧饼制作的过程,不仅仅是一次劳动实践体验,更是劳动智慧叠加的过程。
一位学生这样写:
我学着师傅的样子,拿起面团,揉了起来。咦,面团怎么全黏到手上了?我猛然想起,师傅揉面团时,会在手上撒上一层面粉,原来是防止面团黏手啊!吃一堑长一智,我在手上洒了点面粉后再揉,面团便很快听话服帖了,四四方方的面团很快变成了圆球。我抓起擀面杖压了下去,圆球刹那间变成了薄饼。我将两块薄饼合二为一,抄在左手上,右手取出汤勺,挖了满满一勺萝卜丝馅儿,使劲一拍,馅儿都溢出来了。我把目光看向其他同学,很快找到了原因:馅儿太多,力道过大。将周围的馅儿取出后,我再撒上芝麻,放进烤炉里。瞄了一眼挂钟,天哪,制作一个烧饼我居然花了5分钟!刚才师傅仅花了30秒,也全然没有我的那份笨拙,是那般地行云流水。简简单单的动作不可小觑,每个动作的背后,都彰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学生的思想流淌在字里行间。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劳动经过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劳动过程,并及时与他人对照,寻找原因,劳动智慧在心中悄然滋生,习作内容也有了深度。
三、升华积极劳动情感的习作活动
劳动情感,是劳动者基于劳动认识而产生的对劳动的态度,包括劳动道德感和劳动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热爱、幸福、厌恶等,最终可以上升为劳动精神。升华积极劳动情感的习作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劳动情感。
(一)岗位竞争演讲,端正劳动态度
学校在每个班级都设立了“卫生督察员”岗位。岗位竞选设有个人申报、同学投票、教师任命三个环节。岗位竞争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神圣使命,感受到了清洁卫生的环境应该由大家共同来维护的责任。
以下是一位“卫生督察员”在竞选成功后写下的心路历程:
即将宣布投票结果了,我会当选吗?“卫生督察员”,它虽没有班长等岗位炫目,但在我心中,其地位堪比班长岗位。倘若我能如愿以偿,我要用一双“勤手”,见脏就拾,为同学们做好表率;我要用一双“鹰眼”,时刻巡视地面,一旦发现纸屑,立即督促同学捡起;我要用一颗“慧心”,与班级“脏癌”患者斗智斗勇,让他们早日还净于班级。“宇玥同学50票,祝贺她成功当选。”老师的话语在教室里回荡着。这是胜利的宣言!这是信任的结果!我口中如含了一块巧克力,甜意慢慢地融化开来,蔓延了全身。在大家的注视下,我走上讲台,接过任命书,发表当选感言:“感谢大家的信任。我想每个人其实都是监督员,监督自己,提醒他人。我只是你们其中的一个代表。班级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我愿与大家一起为班级卫生而奋斗,为打造‘干净教室而努力,为共同养成卫生习惯而拼搏。”
正如该生文中所述,“班级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为了班级、学校的清洁而努力。从平时每日的打扫到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诸如“衛生督察员”“学校卫生巡查员”“卫生之星记录员”这样的岗位竞争演讲,目的是以此为契机,让竞选者、旁听者都参与其中,让大家形成共识:人人都是劳动者,人人都是监督者,人人都可以成为“卫生之星”。“班级(学校)卫生,人人有责”这样的理念才会被铭记于心,付之以行。
(二)记述成功经历,分享劳动幸福
开学初,历经一个暑假的教室,地面、玻璃、课桌,总是会蒙上一层浮灰。每到开学时,我便向学生发出号召:大家同协力,教室更美丽。学生热情呼应,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劳动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看我抓拍的照片,聊画面,谈体会,写心得。
这是一位学生的习作片段:
小吴抬起双手,抓住桌子的两边,鼓起腮帮子,用力向上抬,卖力地向前走,桌子也慢悠悠地散著步。可没一会儿便停下了。小吴喘着粗气,脸红成了一个熟透的苹果,头上汗珠滚滚,仿佛刚刚洗了头;手心红红的,甚至在不断地颤抖。多少次,手因搬桌子而通红;多少次,手被桌子擦伤;多少次,手被桌子上的毛刺刮到。或许我们想要放弃,但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们:班级是我家,干净环境靠大家,一定不要放弃!我们做到了,只为了教室更干净。
你瞧,小王拿着笨重的拖把,跑到水龙头前,一遍又一遍地冲洗着拖把。拖地是个体力活,可小王不厌其烦,教室里满是她忙碌的身影。原本沙尘遍地的地板,被小王这么一拖,闪亮如新。
劳动的幸福在字里行间流淌,在笔端升华。
(三)书写劳动榜样,培育劳动精神
教师要注意为学生遴选、树立多类型的劳动榜样,不仅要有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还要有身边劳动表现优异的普通劳动者和同学。指导学生学习榜样的具体事迹,并从中领悟榜样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明确要求学生在日常劳动实践中努力向榜样看齐。为此,我设计的习作活动有为大国工匠写颁奖词、采访劳动模范、出“劳动者之歌”手抄报等。
一位学生在习作《不屈的身影》中这样描写清洁工:
她有些驼背,身材矮小。我慢慢靠近她,才完全看清她的容貌:一张像干枯的树皮一样的脸,苍老而又布满皱纹。她年纪不大,却满头白发。一定是每日为环境的操劳,使她满头银丝,每一根银丝仿佛都寄托着不同的使命。
我默默地站在那儿,看着她。她的手一刻也没有停歇。依旧穿着黄色的、有污渍的马甲,依旧是那双磨破的帆布鞋,依旧是满头银丝,也依旧是那个弱不禁风的背影……瞬间,一阵狂风袭来,刚刚扫好的干净马路,又是一地垃圾。可她没有任何怨言,没有叹一声气,还是默默做着一切……清扫完这块地,又去清扫那块地,从未休息。就这样,一个单薄的身影,在一条马路中来回穿梭着。
字字皆真情,句句含颂意。学生用笔描绘出平凡工作者的不平凡之处,讴歌其高尚的品德,见贤而思齐,将这种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李政涛.“五育融合”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J].人民教育,2020(20).
[3] 魏本亚,王相.语文学科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向[J].语文建设,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