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飞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视整本书阅读,重视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读书者”。阅读教学需要调整教学视野,将课文与整本书贯通阅读,引导学生以“读书的姿态”来学文;需要调整教学重心,将策略掌握作为核心的目标之一;需要调整教学路径,有效对接课堂阅读与日常阅读,以培养成熟的终身阅读者。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
学生阅读量偏少,读书缺乏基本的策略支持,仍然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凸显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培养主动的“读书者”开辟了重要路径。阅读教学如何给学生成长为优秀的“读书者”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呢?我认为需要做到三个调整。
一、调整阅读教学的视野:“课文+整本书”贯通阅读
(一)树立“课文+整本书”贯通阅读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置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而将整本书阅读置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打通这两个任务群,实现阅读态度、技能与策略的有机贯通。为此,我们需要树立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书的理念。这一理念对于我们重新认识阅读课和阅读教学意义重大。课文的教学应最大限度地为培养成熟读者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实施“课文+整本书”贯通阅读的中观设计
基于上述理念,阅读教学的设计就不能局限于篇章,而要放眼整本书,甚至一套书。因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基本品格和价值观念的重任,将成为未来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常态化的基本任务。所以,我们的阅读课,无论是学案设计,还是课堂教学,都要有宏大的视野:不能依循旧例,眼中只看到零散的“篇”;而要增强“整本书”的意识,把每节课的设计视野由原来的“篇”提升到“大单元”甚至到“书”。执行“整本书阅读”的新理念,我们可以采用渐进的方式,把学案设计、课堂教学上调至“中观”视野。
这里所说的上调至“中观”视野有两种路径。一是由课文引出一组同主题的书,展开互文阅读。例如,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猫》是老舍先生写猫的名篇。在教学中,就可以《猫》一文作为引子,引出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绘本《猫为什么总是独来独往》,丰子恺等著的文集《文人与猫》,从儿童与成人两种视野,从绘本到散文两种类别,更全面地了解猫古怪而可爱的习性。二是由课文所在的书来导入,以整本书的阅读来收尾,课文只是起一个“过渡”的作用。比如,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是任大霖先生的作品。这篇课文选自《蟋蟀》一书。教师可以用《蟋蟀》这本书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由课文延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在关于写法的探究上,《牛和鹅》把牛和鹅对待人的态度做了对比;而《蟋蟀》则是把蛇头将军和红头大王的“斗功”进行了比较。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把《蟋蟀》这本书中的《蟋蟀》与《牛和鹅》进行比较阅读,就会发现写法上的共同点——通过相互参照作比较来彰显动物的特点。如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深度探究,实现由书到篇再到书的三部曲。
二、调整阅读教学的重心:贯通基本阅读策略
以往阅读教学的弊端就在于重篇章轻书籍,重分析轻策略。新课标强调,整本书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能够自动对接整本书阅读,借力“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等方法,无疑有助于丰富整本书的阅读策略。
我们可以根据新课标的提示,用足用好统编教材中的阅读资源:一是要实现学文与读书之间的有效贯通;二是凸显通用型的阅读策略,将语文学习重点调整到实用策略上。在教学中更多引导学生去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比如,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目标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本单元的教学,我们需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相应的阅读策略。《搭石》一课,可采用“提取中心句”的策略来练习速读;《将相和》一课,可采用“画情节图”的策略来提速;《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可采用“借助关键词句”的策略来快速地默读;《冀中的地道战》一课,可采用“带着主要问题阅读”的策略来练习快速阅读。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所掌握的速读的策略,可迁移到日常的整本书阅读中。
三、调整阅读教学的路径:有效对接课堂阅读与日常阅读
原先的语文教育,认为课堂上的阅读是一种特殊方式,不同于日常的阅读。于是,课堂阅读越来越偏离真实的阅读状态。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依循的是教材的逻辑,而不是生活的逻辑。现在,我们要对接新课标,对接整本书阅读,就要实现由“教材逻辑”到“生活逻辑”的转变,让阅读教学与日常阅读有效地对接,为培养成熟的终身读者奠定基础。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为例,我们可以根据第二单元的提示,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以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快速搜寻信息的能力;可以根据第三单元的提示,培养学生从复述故事开始逐步形成讲好故事的能力,让他们在现代社会更好地与人溝通;可以根据第五单元的提示,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采用恰当的方法把生活中遇到的新事物“说明白”……更重要的是,贯彻新课标的阅读教学,需要我们有真实的对接生活状态的阅读:使用简单而有效的阅读方法,舍弃烦琐的阅读分析;进行全类型阅读,舍弃单一类型的阅读;尝试定向阅读,舍弃散漫式阅读;采用实时的、积极参与的语言分享,舍弃那些缺乏生命感的机械问答。
(一)营造轻松自主的氛围,保护阅读兴趣
新课标指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既然是自主阅读活动,阅读的主人必然是学生,其自然有自主选择、充分阅读的权利。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倾听与对话往往占用较多的时间。我们的阅读教学规划得过于细致,学生的自由度太小,存在“重集体叙事,轻个性差异”的现象。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具体说来,有两个要点。一是提升阅读教学的生活化指数,让课堂变得灵活些,更有生活气息一些,允许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跟着兴趣走,试读、跳读都可以尝试。如此,保护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爱读书,才能长久地读下去,最终成为优秀的读者、终身读者。二要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的设计中来。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到底应该怎么读?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通过集体商讨,选择最优化的路径。教师主导的读与师生协商的读,两者对学生产生的心理效应是大不相同的。因此,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的选择,我们都要绷紧“兴趣之弦”,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回归本真,回归自然,让阅读的主人真正做主。
(二)拉伸分享的长度,提高交流质量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这是要求建设“读书分享圈”;要“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这是要求采用多样化的读书活动,充分地分享读书经验,逐渐实现深度交流。
目前的阅读教学,既要完成教材中的课文教学任务,还要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中的讨论交流往往是片段式的、浅层次的。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推动深度阅读,从而促进长线化的深度交流呢?方法可以有下列几种:(1)建立班级阅读实时交流平台。采用线下引导、线上交流的方式,扩展交流时空,适当调高分享的环境温度,在卷入式、多回合的交流中求得澄明的理解与精准的把握。(2)推动大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不再把阅读教学的单元视作孤立的单篇单本,而是看作一种有机的链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主题关联、笔法相通的文本进行创造性重组,形成隐形的、高度关联的新单元、新网络,并采用互文阅读、串联阅读的方式,提升整合阅读的学科效益。例如,学习了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之后,可以把这篇文章和三年级上册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链接起来进行比较阅读,发现两篇文章都提出了一个漂亮的问题,值得一生思考的好问题。从而让学生明晰,给出好答案的文章固然是好文章,提出漂亮问题引发读者长线思考的书更是好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联系小学阶段以“一次成功的演出”为主题的习作练习,让学生比较一般的习作与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之间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写作文一定要有童年的真实感,真实就是力量;失败的经历往往比成功留给人们的印象更深刻。(3)混龄交流,以大带小,运用理解的落差、近距离的自然引力来提升阅读的深度。如此,推动长线化的深度交流,有助于达成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
(三)重视创意阅读与表达,指向语言生长
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任务群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整合听说读写,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上述要求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创意的表达者”,让他们的语言得以灵动地流淌。
如何培养有创意的表达者?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典语言之后,我们需要做好激活语言、发展语言的工作。但是教师常常不愿意在这个环节上花时间。我们必须进一步明晰,基于新课标理念的阅读教学的旨归不是满足于语言积累与理解的“读”,而是证明生命存在的言语之“用”。最终是为了在育人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自如地、富有创意地运用语言。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通文学阅读的写作和联通思辨性阅读的写作。联通文学阅读的写作主要是指“续写、改写和文学创作等”,联通思辨性阅读的写作则要做到“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思辨的习惯”。我们可以适当学习英美等国阅读教学的做法,花上足够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去复述课文,创编新故事,真正盘活语言内存,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例如,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級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在完成了基本的阅读教学任务之后,可以单独安排一节课进行复述的练习。按照先“特写镜头”后“群体介绍”的内容安排,采用先说后演的方式,按照先小组后全班的展示顺序,扎扎实实地把复述练到位。再如,教学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暮江吟》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去江边看夕阳,让他们朗诵一下描写夕阳与江景的诗歌,以《傍晚的江景》为题,练练笔,并把白居易的小诗自然地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成为优秀的终身阅读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对接新课标,创造阅读教学的新样态,是语文教师的使命所在。小学语文教学,要埋头教,更要抬头看,为学生的未来阅读生活提供有效支持;要引导学生学会读文章,更要引导他们学会读整本书,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整本书阅读的新理念,真正打破阅读教学和阅读生活分离的状况;最后,要以整本书阅读的大视野来重新设计我们的阅读教学,实现课文教学与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贯通,真正推动语文教学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曹勇军.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基于“大树下读书课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任明满.整本书阅读研究的“三重三轻”[J].语文学习,2018(12).
[4] 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