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宏伟
[摘 要]古诗具有朗朗上口、语言简洁、短小精悍、意境深远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活泼有趣、生动形象的内容。对小学生而言,古诗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蒙教育功能。教师应立足小学古诗教学的实际,通过丰富古诗阅读形式、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体会古诗优美的意境,通过熟读成诵、发挥想象、古今对比、课内外拓展、情感升华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古诗,充分感受古诗的魅力,夯实学生的古诗学习基础。
[关键词]古诗教学;方法运用;发挥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8-0064-03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古诗是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而言,古诗仿佛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难以理解。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全文背诵和逐字翻译。逐字翻译的教学模式,破坏了古诗的整体美,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还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古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撩开古诗神秘的面纱,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古诗内容,运用读、想、品、用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熟读成诵——感受古诗音韵之美
学习古诗,首先需要进行反复诵读,初步感知古诗。为了避免枯燥无味的学习,教学时教师宜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范读: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引导学生把握古诗的音调、节奏和情感基调。领读:帮助学生解决古诗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领读是一种颇有成效的教学方式。此外,还有齐读、小组竞赛读、男女生读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既能帮助学生熟悉古诗内容,又能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很新鲜,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
一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古诗是汉乐府的《江南》。这首诗句子浅显易懂,教师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重音、声调、情感。教学在刚起步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避免出现读破句、拖长音的现象,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在学生读得正确的基础上,再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多了,自然就能感悟到诗歌的意义了。
诗歌的语言精练含蓄,意境深远,感情丰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只有进行反复地朗读、背诵,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诗的语言之美、音韵之美。教师教学中一定要克服机械翻译的方法,因为有些诗句一旦用现代汉语随意地翻译后,意境全无。因此,教师要尽量让学生通过熟读来体会古诗的意境。
二、发挥想象——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是教材编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挑选出来的内容。这些古诗的字数虽少,但是语言很精练,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而且意境也很优美,对小学生文学观的形成具有引导和启示的作用。古诗的文学美体现在读者对其意象的理解上。因为古诗的学习是一个形象再造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造情景,就能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情景交融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从情感层面对古诗进行想象。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池上》这首古诗时,教师首先进行范读,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在读《池上》这首古诗时是如何断句的。”通过范读,学生掌握了《池上》这首古诗的断句方法。其次,教师播放带有春天气息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背景音乐的辅助下,体会《池上》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其三,教師详细讲解古诗内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掌握古诗的大体含义。其四,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利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去想象:“这么漂亮的荷花,要是有蜻蜓立在上面就好了。如果你是小蜻蜓,你会站在哪朵荷花上面呢?”教师再利用假设法,通过语言的描述,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想象的画面:“此时,在画面之外有个小胖娃娃正划着小船过来,他打算去摘荷花、采莲蓬。请同学们猜一猜,他摘到荷花和莲蓬了吗?”学生大胆回答,畅所欲言。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教师又鼓励学生画出诗的画面。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通过画面诠释了古诗内容,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最为丰富的年龄阶段。语文教师应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和生动有趣的语言,为他们打开想象的大门,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这样,学生才会对古诗中的意境美与文学美有更加深刻的感悟与体验,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诗的思想感情。
三、古今对比——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鉴于此,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教学时,应摒弃传统、老旧的教育模式,要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学方法,以寓教于乐为主要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体现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古诗时,可以适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拉近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元日》这首诗时,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春节是哪一天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顺势引出新课内容:“同学们回答得都对,那你们知道春节在古时候被称作什么吗?”正在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时,教师直接在黑板上写出新课的题目《元日》,并向学生仔细讲解元日的含义:“古人将农历一年中的第一天称作‘元日。请同学们猜一猜,为什么古人将春节叫作‘元日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并提出问题:“现在请大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庆祝新年的?”学生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学生说:“我庆祝新年的方式就是吃好吃的。”有的学生说:“过年了,我就不用写作业了,这很值得庆祝。”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对自己小组所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再顺势引出新课内容:“原来同学们庆祝春节的方式有这么多啊!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样庆祝春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元日》,看看古人庆祝春节的方式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吧。”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元日》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现代和古代庆祝春节的不同之处,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内容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链接,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学生学习古诗的畏难情绪,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内容。将古诗教学生活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课内外延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树有根、水有源,诗歌也不能凭空而生。古诗的璀璨源于深厚肥沃的中华文化土壤。因此,要想把古诗学懂弄通,不能只盯着单薄的文本,还要广泛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陆游曾对其儿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个“外”字,就是孕育诗歌的文化土壤。对小学古诗的教学,教师要加强对“诗外”的挖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补充讲解古诗所处时代的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思想、风格等,让学生对诗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志趣倾向和情感表达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理解;其二,让学生阅读部分诗歌篇目,在类比和对比中深化和拓展学生对诗歌内涵的领悟。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每学年大概有20首古诗词,但这些古诗还是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鉴于此,语文教师在教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应拓展课外的古诗阅读篇目,以夯实学生的古典文化基础。
例如,在教學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江南春》这首诗时,教师在备课期间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一些与《江南春》这首诗主题较为相似的古诗词,如《武陵春·春晚》《江畔独步寻花》《春日偶成》等,以此作为教学拓展的内容。首先,教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详细讲解《江南春》的重点、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古诗学习的方法。然后,教师再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江南春》中关于“春日景色”“风景依旧”等内容的描写。接着,教师以《江南春》为核心,进行课外古诗拓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展示《江畔独步寻花》《春日偶成》《武陵春·春晚》等诗词。教师让学生在自读中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并结合古诗词的情境尝试解读这些字词。学生进入古诗词的研读中。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几篇古诗词与《江南春》有哪些相同之处?”这样,通过古诗词的对比,很好地启发了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景象、珍惜当下生活的情感。
教师除了拓展课内的古诗篇目,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篇目。通过适时、适度的拓展,采用课内外结合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开阔学生古诗学习的视野,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古诗的内容。
五、情感升华——加强爱国思想教育
“诗言志。”古诗言简意赅、意蕴丰富,是诗人思想情感、志向追求的总结和升华,尤其是爱国主题的诗歌,在古诗中占了较大分量,具有强有力的情感输出力量,穿越千百年而历久弥新,对人生初始阶段“三观”尚未形成的小学生而言,是很好的教育素材。爱国诗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的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有的反映了侵略者压迫下人民的痛苦,有的热情讴歌了民族英雄和爱国将士,有的表达了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有的表达了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愿望。这些诗作,是诗人用血和泪写成的,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最强烈的表现。教师在教授这一类诗歌时,要注意因势利导,敏锐地抓住其中饱含的热血情怀,凸显诗歌的独特美感,展现经典诗句的艺术魅力,激情澎湃地去感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古诗所反映的时代也要与当今的时代进行有机衔接,将学生的爱国抱负链接到当前的形势上来,使他们树立认真刻苦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志向。这样的教育才是善于古为今用,才算是教到了点上,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出塞》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昌龄赴西域时所写,诗作表现了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感以及克敌制胜的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当时的边塞生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整首诗的意境雄浑深远,大气磅礴,令人回味无穷。如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李广将军来讽刺自己生活的时代没有良将,希望有李广那样的良将出现,能够镇守边关、平定战乱,让人民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这句诗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文为依托,抓住爱国主题展开教学,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深入浅出地将诗歌中的道理讲透彻,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积极向诗人、龙城飞将、现在的英雄人物学习,从小树立爱国爱家、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志向。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而言,古诗是优秀的启蒙教育内容。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展古诗教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还要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古诗学习基础,为学生日后更好地研读、体会古诗筑牢根基。同时,语文教师还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前提,向他们推荐适当的古诗篇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获得情感的升华。
[ 参 考 文 献 ]
[1] 蔡晓芹. 树立文化本位思想,深度品读传统美韵:小学古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语文建设, 2018 (35):29-31.
[2] 陈恒舒. 谈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异文[J]. 中学语文教学, 2020(1):16-20.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