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区域资源开展幼儿微游戏的实践探索

2022-05-30 10:48张婷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幼儿园资源

张婷

【摘   要】游戏是幼儿提升各项能力的载体,游戏资源的挖掘与运用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幼儿园借助区域资源来开展幼儿微游戏,并从区域微游戏教研入手,通过“聚焦微游戏,深研微游戏,重置微游戏”的卷入式教研来透析、拓展各类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使幼儿通过区域微游戏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微游戏;资源;教研

游戏是幼儿提升各项能力的载体,游戏资源的挖掘与运用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幼儿园结合幼儿特点和本园优势,对游戏资源进行了开发。具体而言,幼儿园借助园内运动场开展区域微游戏,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游戏空间,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园通过“聚焦微游戏,深研微游戏,重置微游戏”的卷入式教研来透析、拓展各类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促进幼儿通过区域微游戏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聚焦微游戏,透析资源的利用情况

区域微游戏主要在活动室、走廊、午睡室、楼道等场地开展。教师合理规划运动区域,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多层次主题区域微游戏,以“运动游戏场”的形式吸引幼儿参与。以下是教师对游戏现场的观察记录。

【研前游戏现场】

1.小班幼儿在室内的区域微游戏场域中开展以“鸡毛信”为主题的运动游戏。幼儿依次从起点取信—匍匐爬过两块体操垫—走过2米长的板凳桥—跳过6个错落摆放的小呼啦圈—爬上两层人字梯—将“信”放入空中箩筐—最后跳到体操垫上。教师在起点、投信处关注幼儿,及时提醒和指导他们,保障游戏顺利进行。

2.中班幼儿在大厅里的区域微游戏场域中进行名为“小兔乖乖”的运动游戏。幼儿头戴小兔头饰,爬上两层人字梯—走过木板桥—爬下人字梯—匍匐爬过体操垫—跳过7个呼啦圈—绕过小木屋—向“大灰狼”投球后返回出发点。教师分别在木板桥、终点处进行观察与指导。

3.大班幼儿在楼道边的“自由基地”中开展运动游戏。幼儿三五成团,钻过用体操垫搭建的山洞,爬过木板桥,跨过梅花桩,爬上三层人字梯,跳过呼啦圈……一位教师进行观察,一位教师和幼儿一同参与游戏。

【游戏分析】

不难发现,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区域微游戏虽然所在场地不同,但游戏中的材料大致相同,如体操垫、呼啦圈、人字梯等。对材料的运用方法也大致相同,如体操垫在小班活动中被当作送信途中的“火线”,幼儿需要在体操垫上匍匐前进,中班幼儿也需要爬过体操垫,大班則更简单,只需钻过用体操垫搭建的山洞即可。在活动内容设计方面,三个年龄段的游戏均以情境、路线贯穿始终。虽然大班幼儿可自由设计游戏玩法,但材料的预设极大地限制了幼儿的活动形式。整个活动无论是从材料上还是内容上看,都缺乏个性和层次性。

资源的运用决定了幼儿的活动状态,也决定了幼儿发展的方向。然而,在上述镜头中,教师对区域微游戏运动场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活动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对中、大班的幼儿来说,平地上的钻、跳、爬等活动已经不具备挑战性,无法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难以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二、深研微游戏,探讨资源的拓展方式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组织教研活动,对问题进行剖析,进一步探索开发区域资源的方式,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为幼儿的成长助力。

【研讨现场1】

教师1:小班组活动中普遍存在拥挤的现象。我认为除了场地空间的限制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材料不够。如果材料多,我们就可以多增设起点,减少学生拥挤、等待等情况的发生。此外,中、大班的游戏对材料的运用没有结合幼儿的运动水平,如体操垫的运用,三个年段都差不多。

教师2:我们在活动前就已经反复修改活动设计,更何况材料本身就对动作有局限,用法肯定也差不多。比如体操垫,它只能用于爬、滚、翻,无法助力其他动作的发展,中、大班幼儿虽然动作与小班幼儿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在力量、速度上是明显占优的。

教师3:的确,幼儿园运动材料其实有很多,但活动中,三个年龄段材料的选择与运用都是大同小异的。如由人字梯与木板结合的“独木桥”、用呼啦圈制作的“陷阱”等在三个年龄段中都有出现。

【研讨分析】

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提高观察能力的手段。教研团队根据研前观摩的实际情况,围绕资源的运用阐述“我发现”的现象,提出“我想问”的问题,激发教师的探究欲望,促使教师聚焦活动,进行自我反思。经过归纳总结,教师提炼了研讨内容,具体如表1。

【研讨现场2】

经过问题导研环节,教研组梳理相关经验,围绕“如何让游戏材料、内容的开发与运用体现层次性,使其更适宜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度探究。教师通过“问题树”“世界咖啡屋”等探讨形式,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提出了资源再开发、游戏再创造的措施。如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的特点,教师提出在小班引入角色游戏,挖掘其中的运动元素,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对于中班幼儿,教师提出根据其年龄特点,鼓励其收集各种典型的材料并尝试“一物多玩”。这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区域微游戏的开展大有裨益。对于大班幼儿,教师提出在游戏中引入地方文化资源,将民间的传统游戏与幼儿园已有的资源结合起来。对于游戏材料,除了幼儿园已有的材料外,还可以引入其他材料,创设故事场景,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

【研讨分析】

教师的研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整合到区域微游戏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资源,分别在三个年龄段中以情境式、生活式、创意式区域微游戏丰富幼儿的日常活动,同时增设角色职业材料、传统游戏材料等。由此,区域微游戏的资源越来越充实、丰满,呈现丰富的样态,如图1。

三、重置微游戏,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多次深度教研中,各教研组有针对性地讨论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成果。

【研后游戏现场】

教师将《冒险泥巴球》《小猴捞月》《穿越丛林》《狼外婆要按时吃药》等绘本的情境引入游戏中。小班幼儿从最感兴趣的角色入手,利用木梯、木板、垫子、攀网等材料,自主创设滑坡、高山、小桥、冰山等绘本中的运动场景,开展区域微游戏。

中班幼儿在职业角色游戏中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利用职业服装、特定材料(沙包、置物箱、海绵棒、轮胎)等自主创设职业运动场。如在“护蛋行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布置场地,并商讨游戏规则。活动中,幼儿身穿军装,在起点选择自己想保护的“蛋”,钻过地洞(由置物箱搭成)、翻越山林(由轮胎堆成)、跨过小河(由障碍物搭成)……最后将“蛋”安全地送达指定区域。

大班幼儿具备一定的探究、创编能力,灵活多变的创想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结合地方传统游戏,运用独特的材料设置游戏玩法,如根据家乡民谣的节奏创编跳跃类游戏。

【游戏分析】

教师利用绘本丰富的资源,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人物、物品、事件等,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区域微游戏中,打造情境式游戏场,使小班资源情境化,让游戏更真实。绘本的开发和材料的投放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层次性。幼儿可以在运动中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材料开展游戏,进行不同程度的挑战。

真实的生活事件能够吸引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入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元素,使中班资源生活化。“生活式”游戏场让幼儿有机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真实角色,增强幼儿的模仿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区域微游戏与民间文化融合,能够使二者碰撞出新的火花。教师引入传统的民间游戏,如跳皮筋、丢沙包、滚铁环等,并依据幼儿的兴趣对其进行改编,由此开发出新的游戏,使大班游戏资源创意化。教师带领幼儿经历“设计游戏—畅玩游戏—分享体会”等环节,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使其获得身心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聚焦微游戏,深研微游戏,重置微游戏,在卷入式教研中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立足幼儿,不断审视自我,从主题选择、活动安排、形式拓展、策略优化等维度出发,挖掘游戏的价值,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长。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实验幼儿园   324400)

猜你喜欢
教研幼儿园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我爱幼儿园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欢乐的幼儿园
资源回收
爱“上”幼儿园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