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作为一名在幼儿园工作了十多年的保育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最坚定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心全意地对待孩子。
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孩子们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孩子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
轩轩是小班里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小家伙,活泼开朗,能自己吃饭和上厕所,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不知什么原因,最近开展集体活动时,他总是坐不住,喜欢做鬼脸,和小朋友讲悄悄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小家伙是故意的,他只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引起老师的“在意”。轩轩还委屈地问我:“您为什么每次都不先点我回答问题了?也不表扬我。”原来他是想从老师那里得到关心和爱护。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老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呵护。老师要多与孩子交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保证充足和高质量的午睡是促进孩子身心发育的重要方式。孩子是否能迅速入睡、是否愉快地入睡、入睡时的情绪表现、身体健康状况、入睡和起床时的自理活动发展等都是保育老师要密切关注的。一般来说,午睡的床铺是相对固定的,但在不同季节,每个午睡位置的风向、冷热、空气对流等因素都会不同。孩子们的体质各异,对空气、温度、通风等环境影响的身体承受力也不一样。因此,保育老师要格外关注这些午睡护理细节,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需要调整好午睡床铺的位置,保证他们的午睡质量。
为了便于观察和护理孩子们午睡,保育老师在他们都睡熟后,会找一个能观察到全班孩子的位置坐下来。一次,孩子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老师,我想挨着你睡觉!”原来,孩子们这么在意老师常坐的位置。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安全感的需求、对成人的依赖性会比较强,离老师的远近在孩子们心中原来是这么重要。
慢慢地,我仔细观察孩子们,耐心地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故事和想法。有的孩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们想念他们的父母,和老师离得近一些,是一种心理需求,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到这种需求,孩子们该多失望啊!有的孩子性格胆小,不爱说话,如果刚好在寝室的角落里午睡,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性格孤僻。
要将孩子视为主体,以孩子为本。午睡护理原来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于是我打破午睡床铺固定的模式,每月调整一次午睡床铺位置,保证每个孩子都在我的视线范围内,都有离老师最近的机会。通过一方午睡小天地,就能彰显爱的大教育。
帮孩子系好鞋带、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一句鼓励、一句表扬、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也是爱心。作为教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对孩子的爱。孩子在慢慢长大,关注幼儿心理健康,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满足他们合理的心理需求,是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永恒的课题。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