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勇平
摘要
结合新课标任务群,以课标为准绳,文本为依托,进行类文阅读教学。教师可推进类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学情,设置进阶式类文教学;指导学生以读促写,内化阅读知识。
关键词
任务驱动 类文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语文新课标提出以学习任务群来组织课程内容,主要有三个大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三个大任务群是有内在逻辑的,且都注重阅读。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
因此,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大意识、大格局,要做好顶层设计,精选学习内容,匹配学习方法,熟练驾驭课堂,让学生读得懂(理解分析),拎得清(提炼概括),品得出(品味鉴赏),用得来(拓展迁移)。
一、推进类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任务驱动下,教师要“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可根据需要打破教材编排次序,重组文本,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思辨性思维。
大部分写人记事类的文章中至少有两个人物,即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比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和智叟;《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周亚夫和汉文帝;《咏雪》中的谢道韫和胡儿;《卖油翁》中的卖油翁和陈尧咨;《邓稼先》中的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等等。教师可将该类文本分成一组,分别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又如诗歌中的“送别”主题。学生在读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一组诗后,会有不同的体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描写了暮春的景物,以景传情,表达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和关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一扫离别的愁苦,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某一主题遴选文章,设置任务,让学生进行类文阅读。
二、根据学情,逐级提高教学难度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大任务难度,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思想深处。比如,教师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文章写了什么(提取信息和整体感知);怎么写的(形成解释);为什么这么写(形成解释);这么写怎么样(评价鉴赏) 。
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笔者设置了第一个任务:本文是一篇游记,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最后奔流到金沙江。文章描绘了丽江优美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淳朴的民俗民风。)
第二个任务是:本文是如何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开描写丽江的风景的?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从高处、山下、城外写景。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
第三个任务是:作者为什么要以水的视角和游踪来写文章?(以水的踪迹为线索,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全方位展现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从一滴水的视角看得灵动;用一滴水的口吻写得深情。)
第四个任务是:和本单元的其他几篇游记相比,这样写有何效果?(构思新颖,使文章别具一格。)
这四个任务的难度逐步加大,有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也可以适时搭建支架,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更深处。
三、指导学生以读促写,内化所学知识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不应该是两张皮,应该是一体两翼、相辅相成的。阅读重在品析,写作重在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以读促写,读写融通,内化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在学完一类文章后,一定有许多收获。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内化了所学知识,也锻炼了写作能力。
建议学生阅读其他同学的读书笔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名学生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写作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教师可以建议他们互相交换读书笔记,了解其他同学对文本的不一样的理解,也许会启发自己的思维,收获更深的感悟。
完善自己的读书笔记。在阅读完其他同学的读书笔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文章。此时,学生对文本一定有了新的思考与理解,写作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这些想法的过程。
这样基于任务的类文阅读教学,让学生的阅读不再是伪阅读,复习也不再是浅复习。学生真正内化了知识,提升了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云南省绥江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