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2022-05-30 02:15邹霞李敏
关键词:幼儿教师传统幼儿

邹霞 李敏

摘 要:文化是民族血脉所在,是维持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持久力量。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可有效丰富幼儿的学习资源、开发幼儿的智力、培育幼儿的人文素养,并达到塑造幼儿良好行为品质、道德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的目的。新时代的幼教工作者,要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学意义,深刻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将其灵活运用于幼儿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实现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智力智商的全面发展。文章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幼儿教育 应用 DOI:10.12278/j.issn.1009- 7260.2022.10.060

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构成,其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从本质上来看,传统文化意识属于大众文化形式,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我国在不同区域中都具备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内容多样、形式多元。幼儿园教学中融合、应用优秀传统文化,既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明确要求,也是保障幼儿全方位成长成才的必备前提。在此形式下,如何有效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多元化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现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深度應用,培育幼儿民族情感、文化自信,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当代幼儿园教师需要着重讨论的课题之一。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1.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素材

当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十分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每一位幼儿的需求,进而使得幼儿的参与欲望普遍不足。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应用下,多种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涌入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教师既可以融合一些关于民俗、雕刻、国画内容,也能添加一些音乐、戏曲、舞蹈类元素,进而有效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达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拓展幼儿视野的目的。

2.有助于树立幼儿的文化自信

我国是文化古国,不同地区都包含了富有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丰厚的人文理念、精神。通过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传统文化,无形中让幼儿产生一种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形成较强的文化自觉、坚定信念,在今后能够保持更加坚定的态度去传承、弘扬中国文化,从而在将来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做出贡献。

3.有助于实现幼儿的立德树品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众多人文教育元素和行为习惯教育元素,在这些元素的作用下,让幼儿在无形中受到精神、行为层面的熏陶,从而实现对幼儿的立德树品。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对幼儿立德树品的前提,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无形中完成幼儿道德价值观的塑造,丰富其人文素养,进而实现幼儿的综合发展。

4.有助于实现文化传承与弘扬

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传承。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有效意识到传统文化魅力,把握其精髓,实现薪火相传。幼儿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中,也会有意识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传输到国外,从而实现文化的弘扬,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总之,传统文化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教师要从小抓起,要高度重视这一元素的重要性,既实现对幼儿的立德树品,也要有效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幼儿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应用面临的挑战

幼儿教育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应用的前提就是需要广大幼儿教师自身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要能够自觉地去渗透、融入、应用传统文化。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幼儿教师更多地将重心置于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小学化”现象,这就使得部分幼儿教师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和教育意识。幼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是幼儿的引导者,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较强,能够游刃有余地组织幼儿开展一日活动、户外活动等,教学能力也足够强,但本身所具备的文化素养较为缺失,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时不知如何讲解、渗透。从内在因素来讲,幼儿园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存在“非专业性”现象,即部分幼儿教师更多地将传统文化教学作为一项任务,仅仅是达到教学标准要求,即使有意识地应用优秀传统文化,也多表现为浅尝辄止,一带而过,深度、广度严重不足,幼儿无法真正从中有所收获和启发。最后,也有部分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较大的理解认知缺失,即错误地将传统文化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活动内容,只是将其作为丰富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资源,或者将其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一种介质,将其理解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并非是对幼儿文化素养的培养、文化自信的塑造,即对文化的传承,认知理解上出现了偏离。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优化传统文化的应用方法

教师是幼儿教育、管理的主要推动者和引导者,为有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广大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教学中有意识、有方向地去应用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自身也应积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业余时间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开阔自身的眼界,并注重对本地民俗和民间文化地探索、记录和收集,将之作为有效的教学素材,从而在教学时能够对传统文化知识信手拈来。在教育方法上,幼儿教师要积极采取多元化技巧和策略,积极运用故事性教学、体验式、游戏化教学增强幼儿的体验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去探索、认知传统文化,体会其魅力,感知其精神,让幼儿能够真正从传统文化学习中获得启发、感悟。如在春节到来之际,教师可通过故事导入给幼儿们讲解春节的起源、发展等,利用多媒体展示一部动画,通过动画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春节的起源:“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触角,常年居住在海底,每到除夕……”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其沉浸式、体验式感知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收获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2.加大对传统文化素材收集,实现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浓厚的文化特征,且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包括艺术、音乐、舞蹈、戏曲、民间游戏等众多内容。但随着现代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多数幼儿教师较少运用传统文化展开教学,且很多传统文化形式都已经失传。为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到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广泛进行传统文化素材的索引、收集,列出符合当代幼儿需求的传统文化活动、民间艺术活动,并将相关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可以将其灵活运用于幼儿教育中,从而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形式,融合了念唱、舞蹈、武术等文化精髓,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而当前“昆曲”在我国已经逐渐失传,在幼儿教育中更是鲜有涉及。为此,幼儿教师可广泛查阅和收集一些昆曲曲目,如《牡丹亭》《长生殿》等,在教学中为幼儿们讲讲这些曲目的由来、发展,也可以打造出一支“小小昆剧团”,让对昆曲感兴趣的孩子们参与学习和演唱,既实现传统艺术的传承,也能有效丰富孩子们的人文素养,提升其说唱、舞蹈方面的能力。

3.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为构建出浓厚的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幼儿教师可以在每一次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对幼儿园进行装饰,让幼儿置于浓烈的文化氛围当中,从而受到广泛的熏陶。例如在年终,教师可设计一个“贴窗花和春联”的活动,幼儿们通过小组协作,在门框、窗户上贴上春联。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解一些“除夕”的由来,让幼儿们把握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如此一来,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幼儿园中得以构建而成,幼儿们全身心置于这一氛围中,也在教师的讲解下收获了众多文化知识,广泛提高了合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其次,教师也可创设趣味传统文化学习情境,全面增强幼儿的感官体验。幼儿普遍基础薄弱、认知能力低下,且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不足。为有效激发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在园内创设多元化情境,将传统文化习俗、风俗融入特定场景中,让幼儿能够触景生情,强化对传统文化的整体体悟。例如在中秋节到来之际,教师可让幼儿提前调查中秋节习俗,在班级内创设“中秋赏月”的场景,利用多媒体展现一幅“月圆中秋”的图像。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情境,在情境中自由交流、共赏圆月,分享交流家乡的中秋习俗等,为增强情境的真实性。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们一起做月饼、品月饼、话月饼等,让幼儿们真正走进中秋佳节,亲身体验到中秋节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身临其境的近距离体验中,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能增强其对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领悟。

4.利用网络资源与信息技术,开阔幼儿的眼界和视野

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下,信息技术实现了在幼儿园中的融合,为教师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生機与活力。信息技术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具备丰富的资源,教师可通过网络找到大量的符合幼儿个性化需求的传统文化内容,将其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幼儿受到这些精美画面、生动视频的吸引,会保持更高的兴趣去参与,去学习传统文化。在传统幼儿园教学中,幼儿们能够接触到的内容十分有限,且教师所采取的传统文化教学措施较为单一,久而久之,他们会逐渐失去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教师既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找准幼儿的个性化需求,筛选众多传统文化内容,让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需求对接,从而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借助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展示多种传统,如剪纸、雕塑、皮影、戏曲等,在趣味的视频和动画展示下,既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引导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知。例如,为让幼儿更加深刻地认识“剪纸”这一传统艺术,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剪纸的相关视频,向幼儿展示剪纸艺术的魅力,使其领略中国传统中的精湛技艺,让幼儿在内心深处燃起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

5.适当运用传统民间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民间游戏同样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之一,涵盖了众多有关传统文化、艺术相关的内容。对民间游戏的适当运用,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学习欲望,锻炼幼儿的体魄,也能让幼儿在传统民间游戏的作用下,无形中受到精神和思想层面的熏陶,无形中提高其人文素养、塑造其文化自信,并在今后的生涯中有意识、有方向地宣扬中华文化。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组织一个“骑竹马”的传统民间游戏,幼儿三人一组,一人站立作马头,另一人在他背后双手搭他双肩弓身俯首作马身,然后展开比赛。在游戏中,幼儿参与欲望大幅度提高,并对“竹马”这一传统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为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多元性,教师也可适当对游戏内容进行创新。如在传统游戏“跳房子”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设计“打老鼠”的内容:首先在地面上画出两座房子,房顶由三角形构成,房身则有方格构成,在房顶处放置一个“老鼠”的纸片或者玩具,然后再让幼儿分为小组进行比赛。在游戏的作用下,幼儿能够广泛受到熏陶和感染,不再认为传统文化是单调且枯燥的内容,学习欲望也会明显提高。

6.开展课外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拓展幼儿教育阵地

为构建出更加广阔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让幼儿亲自体验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幼儿教师要积极组织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园内,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将传统文化习俗、风俗融入特定场景中,让幼儿能够触景生情,强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体悟。在园外,教师要深度探究本地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场所,具备哪些文化风俗,定期组织实践活动,带领幼儿去参观一些涵盖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公园等,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样,为让幼儿受到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也可以积极拓展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幼儿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幼儿园这一固定场所,而是要充分运用每一种资源和介质,对幼儿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传统文化教育。为此,教师可设计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亲子类活动,发挥出家长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更好地为幼儿灌输问题文化知识,并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下,让幼儿广泛受到思想上的影响,进一步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其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有意识、有方向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应用,为幼儿创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目的是在无形中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幼儿的爱国意识、文化自信,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保障幼儿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敬超《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化产业》2021年第28期。

[2] 朵茂花《浅析传统文化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2021年。

[3] 岳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资源中的开发与应用探究》,《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4] 闫金凤《在幼儿教育中根植优秀传统文化之思考》,《读写算》2019年第15期。

[5] 梁雪《浅谈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三)》2019年。

[6] 赵娜《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第9期。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传统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