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2-05-30 18:44计杨
关键词:数学知识民族素养

计杨

摘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是当今各种课程的基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合理地渗透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数学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化 初中数学 学科素养 有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 7260.2022.10.031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在国家发展与人才培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优秀中华民族文化的渗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学科素养,还可以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中华民族文化逐渐趋于边缘化。初中数学教师应主动探寻初中数学教学知识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结合点,通过科学有效且有趣的新思路来将优秀中华民族文化全面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提高初中生综合素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仍旧采取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缺乏积极性;同时又因为教师在教学时通常只进行知识的结果讲解,而忽略了对数学知识探索过程核对民族文化的讲解,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过于表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多种丰富的数学民族文化进行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并发展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艰辛,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初中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措施

1.利用教材资源进行传统文化熏陶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优秀民族文化是中华的特色,高效的优秀文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数学人文教育的内容,有效落实了新《课标》和新课改中与学生数学素养和终身教育有关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爱国情怀,还可以让学生深入接受灵魂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提升。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吸引班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从而确保学生后续知识学习的有效进行。因此数学教师就可以主动在课堂导入过程加入民族文化,催生班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跟随民族文化的脚步。教师在进行优秀民族文化与初中数学课堂的结合时,需要发挥课本的教育作用,挖掘更多有效的教学素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提升,促进班级学生的核心素養与文化自信的有效提升。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不仅要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成效,还需要通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们主动提出教学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数学教学问题情景,让学生们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针对遇到的教学问题,在数学课堂上主动质疑,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兴趣学习,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入挖掘,促进学生学习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教师在设计创设有趣的初中数学教学情景时,还不仅应充分重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情景的贴合度,同样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初中学习实践能力与成长特点,以最大限度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不断提升数学课堂效率的作用。

3.红色文化教育结合课堂教育

初中数学课堂下的红色文化教学,重点借助数学知识教学主方式来进行,红色文化应该与完善的数学教材体系结合,教师要寻找知识的结合点来进行科学的实践,并联系初中生的特点与实际教学内容,创新红色文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同时,教师需要重点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增强教学的时代性。

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与红色文化结合时,需要主动催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师应该主动开展与学生平等对话,主动改革过去传统的教学课堂,不再单纯地进行红色文化知识的静态讲解,而是将红色文化知识更为生动地联系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使其完成知识的动态学习,并且将学习的结果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学习领域。例如,教师可以邀请来自红色根据地的学生来分享其家乡的红色文化、革命故事,通过更具体验感的教学课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们还可以借助东西方数学文化对比,让学生们分析其各自的特点,以此来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把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中所蕴含的科学品质,同时感受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教师们可以通过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自行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规律。

4.用信息技术激活传统文化教学

如今的教学课堂中,民族传统文化教学占比较少,同时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更使得初中数学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教学较为枯燥。因此教师可以主动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充分激活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教学,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距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展示数学文化的视频或者图片,结合相关知识来开展高效的民族文化教学,加强班级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了解,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成效。

5.强化预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预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会在预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职业素养;特别是要加强文化的渗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文化渗透时,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理解与展现,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数学故事、数学历史等有关数学文化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试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文化环境。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动较为活跃,对某些数学现象特别敏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在学生的预习阶段,安排他们进行一项信息搜集工作: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搜集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和历史。在教室里,同学们可以展现各种不同的知识。有些同学讲了我国古书中记载的勾股定理,有些同学讲了古希腊人发现的勾股定理。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估,使同学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这一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感知能力,从自己的积累中吸取文化的力量,从而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逐步形成。

因此通过运用“任务”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既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爱上数学文化。网络的引入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综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文化自信有效提升,在教育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6.巧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

当教师引导学生们去了解“数学转换”这个概念时,仅仅向他们讲解这个概念的表面意义,可能很难让他们明白,但如果能用一个故事来讲解知识,那就更好理解了。教师可以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来教学。曹冲用的是一种数学上的等价交换。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素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升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步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数学思考能力。

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图形的对称、旋转等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京剧脸谱等图片展示出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了解对称的美感,从而记住数学知识,也对古代建筑等艺术作品进行了鉴赏。中国传统图样中的许多内容都具有对称性的数学美,比如,由两条对称的鱼形花纹构成的圆,充分展现了对称、统一的和谐之美。

把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既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更加热爱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对数学的兴趣,充分提升学生的课堂实际地位。还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实际了解,充分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主动了解优秀民族文化,借助中华传统文化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综合发展,以及核心素养与文化自信的有效提升。

7.推行多元化教育,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形成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增强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生动的教学内容,以增强文化渗透的效果。

现阶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数学文化与数学核心素养相结合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数学本质的另一种描述,其对学生们数学学习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们讲解相关数学文化,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感受数学思想,学会利用数学思想进行解决数学问题。为了提高学生们对数学思想的理解,教师们可以给学生们创建相关情景进行教学。此外教师们可以给学生们创建问题情景以此来让学生们学会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来体会数学思想。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当自主探究相关数学资料,通过不断的阅读数学典籍来丰富自己的文化水平,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可以增强他们的学習自主性,而且还可以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微课、情境创设等手段,加强对教学效果的渗透。例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由于初中生的空间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空间感相对薄弱,因此空间意象的建立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很难学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一些传统建筑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并从文化层面上去理解、把握,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从而使文化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持续提升。教师也可以将名人名言贴在班级教室里,建立传统文化阅读区,形成班级文化氛围。要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加强对数学学习和传统文化的沟通,以此来综合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的实际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的良好发扬与传承,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良好进步打下基础。

8.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我国的数学发展对人类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日常课堂中,教师们可以通过具体且准确的数据来展示我国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们举例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获得183枚金牌,开创了中国体育史上的新纪录,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意识。教师在讲解“百分数认识”内容时,还可以向学生讲解:“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的5%养活了世界上20%多的人口。”从而自然地对班级的学生们进行国情与人口教育,借助更为准确的百分数带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将德育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初中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提初中生德育素养与综合能力。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特有的精神符号。中国数学家在数学学科的发展中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和文化的小故事,也体现了数学的魅力,以及中华文化具有的包容性和丰富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这些文化内容,把数学知识和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课堂更具吸引力。文化自信是当代初中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他们成为未来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先决条件。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与探索,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而且还可以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9.体验文化价值

初中生年龄偏小,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很强,有很强的可塑性。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可以在教学中与传统的文化游戏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有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比如,在“概率”的课程中,老师们可以借助 “猜拳”这个传统的数学游戏来教授。按照《五杂组》上的说法,这一种游戏起源于汉代的游戏,玩家可以通过这种“随机”的方式做出决定,在年轻人中流行,类似于“投骰子”和“抛硬币”。在“概率”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加入这个游戏,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巩固他们的数学基础。

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每一个角落,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血液里,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些传统文化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然而,由于数学知识零散和琐碎,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过渡的适应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例如让学生看一些传统的年画、剪纸、瓷器,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参观”传统建筑,从中找出一些图案,利用这些图案讲授轴对称、旋转等几何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环境,又能了解传统的数学知识,还能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总之,将民族文化与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开展深入的联系,能够为初中数学课堂加入新的生命力,不但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课堂实际地位,还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实际了解,充分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 陈丽《浅议优秀民族文化在初中数学中的渗透》,《周刊》2019年第17期。

[2] 黄文龙《对初中数学古诗文中优秀民族文化的渗透探》,《才智》2016年第36期。

[3] 钟剑连《文明长久传承——论初中数学中优秀民族文化的渗透》,《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第11期。

[4] 杜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秀民族文化渗透的研究与分析》,《教育研究》2016年第27期。

[5] 黄述艳《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与策略》,《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2018年。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民族素养
我们的民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