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智语文”的古诗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理念研究

2022-05-30 18:44熊炎华
关键词:情智古诗文交流

熊炎华

摘 要:古诗文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浓缩经典,是每位学生都要认真学习的典范。本文主要探讨古诗文教学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阐述“情智语文”教学理念的背景和基本内容。探索其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供应用策略。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情智语文 应对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 7260.2022.10.012

古诗文具有无限的文学艺术魅力,也是中华文化具象化的表达形式,更是小学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新《课标》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30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临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古诗文情感,如何带领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如何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等难题。

“情智语文”教学理念契合新《课标》对于古诗文教学的要求。没有感情就没有文章,没有文章就没有语文,所以古诗文教学教学脱离不了感情。“情智语文”教学理念追求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因素和智慧因素,充分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使得学生达到情智共生、和谐发展的状态。“情智语文”教学理念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沟通交流,交融感情和思想。要求教师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情况下,不仅要做一个倾听者,更要做一个倾诉者,给学生反思批判创造了空间。于是教师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古诗文阅读质量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同时,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可以说“情智語文”教学理念丰富了古诗文教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基础。

一、小学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古诗文教学教学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兴致缺乏。教师在口干舌燥地讲,学生神游天外。其次,教学效果差,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积极发言、交流想法,而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硬着头皮读下去。长此以往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多阅读问题。

(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由于教师的古诗文教学方法不正确,学生很容易就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被动学习就是学生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没有了解自己的学习赏析能力;在课堂上中没有自觉赏析的动力,阅读的积极性不高;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或很少主动去参与讨论。

在古诗文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会利用统一的教案作为基础进行教学,最后只是单纯地复读千篇一律的教案。却没有发现学生阅读中遇到的真正的困难,没有找到学生阅读中的主要矛盾,使学生自己都无法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只注重文章本身,要求学生多读多看,却无法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多想、多论。教师这种擅长“传道”却不鼓励学生反省和思考的教学模式,加加剧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课堂上,并不会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因为古诗文中华文明几千年传承的经典,数量庞大,内蕴深厚,所以教学知识点确实也很多。在教学任务安排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时间几乎没有。但合作学习是区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关键。因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交流学习的心得,必然是处于主动的状态。所以合作学习的缺失,打压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批判学习借鉴别人的思路、思想、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的可能性。

(二)学生古诗文学习范围小

小学生古诗文阅读量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材中古诗文的比例相对不高,小学6年中,在日积月累和课文中一共编排了112首古诗,14篇文言文,占总课文数的30%左右。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古诗文阅读量没有做明确要求,也没有进行相关阅读训练,甚至没有课外古诗文阅读的要求。所以学生绝大部分阅读内容来源于语文课本,阅读范围就显得非常小。

(三)学生学习习惯差

小学生学习习惯差表现为阅读教学课堂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一到上到古诗文课时就满心不情愿。课堂上浑水摸鱼,得过且过,不积极发言,不主动思考。造成这类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课堂上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只顾自言自语。其次因为小学生年纪不大,心智发育还未成熟,理解能力较差,古诗文篇幅短小,内容却很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深奥,无法理解,所以就会对古诗文课堂没有兴趣、心不在焉了。

二、“情智语文”教学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智语文”强调将现实场景搬到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饶有兴趣地自主深入学习。通常,教师会抓住文章主要脉络和整体思想感情,营造出一幅幅魅力的画卷,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情不自禁地、快乐地去阅读。

“情智语文”强调披文入情,紧扣语言。它要求教师紧扣文章的重点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探寻句子的内在情意,体悟作者思想深处的情思,直至走进人物心灵的深处,和作者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情智语文”教学理念会指导教师激发学生探究一些关键字词背后意义的兴趣,带领学生仔细咀嚼回味品尝这些字词的韵味。在探究的同时,教师也需要抽丝剥茧般撕开一层一层的意义,由表及里,联系作者思想感情,完全走进语言的内在情感世界,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大大激发其阅读兴趣。

“情智语文”用情感染学生,带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一个“情”字道尽关键,“情智语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用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较难理解的中国传统名家名作,帮助学生提升对这些作品情感的感悟和理解,促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本质上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出学生对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代入情感,体会文章意义

孙双金老师道:“情,可理解为情趣、情味、情感,教育理应是具有情感的事业。”正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小学生们恰恰是一个充满纯真感情的群体,他们好奇又胆小、幼稚又较真。“情智语文”教学理念主张以人为本,它要求教师充分掌握不同课文的不同层次的感情,引导学生走进古代作者的内心世界,引发思想感情的共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章深刻含义。“情智语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先“动情”,再让学生能明理。所以“情智语文”要求教师要先于学生走遍文章的心理历程,怀着平等的心态进行轻松愉快的师生课堂互动,与学生平等沟通,互相关怀,让学生敏锐地感受到教师的爱,所以用“情”教学可以增强师生的情感联系和交流,让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和谐,学生教师相互尊敬,促进了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发散思维,诱发深度思考

“小眼发光,小脸通红”被认为是“情智语文”显著的体现,“小脸通红”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小眼发光”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才会“小脸通红”;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才会“小眼发光”。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则可以基于对教学过程的把控,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惑。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问题让他们去提,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古诗文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由想象和联想发展而来,而想象力具象化就是大胆地把自己的愿望进行展望和想象。在互动的过程中,各种奇思妙想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认可、讨论和补充,由此可以得到想象带来的奇妙快乐。在一次次讨论中,学生期待着想象,期待着分享,期待着思维的碰撞,期待着讨论带来的快乐。在“情智语文”引发的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发散,古诗文阅读能力得到了增强,语文核心素养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提升。

三、“情智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巧妙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创设情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认新入境、认疑激趣、认境激情。整个过程设计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情境。认新入境要求教师充分了解阅读文本,从一开始就紧抓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出吸人眼球和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认疑激趣教学方法是根据预习,主动设疑,展开思维触角。学生在预习之后,有着一颗想要分享的心。此时需要教师提出古诗文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尽情展示预习成果。在一连串深入浅出的问题过后,文章的脉络就清晰可见了。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抒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越发浓厚了。认疑就是考查学生的预习内容后提出相关的问题,激趣就是围绕着古诗文内容的主枝干,激励学生长出思维的花朵。认境激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好的情境中诞生情智。认境,要求情境要有真实感,让学生有带入感,仿佛置身在古诗文描绘的魅力画卷里。这就需要教师对古诗文足够熟悉,对学生足够了解,可以把古诗文的内容变成学生喜欢的画面并传输给学生。激情,要求教师在情境中化身为一盏明灯,照亮学生通往情智高峰的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熟记古诗文每个文字细节,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利用情境制造引人入胜的氛围,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应该循循善诱,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地剖开,“摊”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慢慢琢磨、细细感受,从而让学生理解古诗文中蕴含的感情,感受作者的思想魅力,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诞生“情智”的表现。

(二)深入拓展感悟,培养情感智慧。

“情智語文”认为,感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是语文智力技能的核心要素。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可以把感悟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初读感悟,熟悉文本,初步理解古诗文内容,诱发学生的“情智”;然后细读感悟,仔细欣赏分析古诗文凝练精妙的语言,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学生的“情智”。

例如在《山行》的教学中,教师第一遍要求学生字正腔圆、准确无误地朗读《山行》这首诗。学生们读得非常标准,仿佛置身在深秋的寒山之中,看着漫山红透的霜叶,感受着盎然的生机。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带着幸福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并尝试感悟作者写这首诗时是什么感情。学生带着感情完成阅读并且对诗中的拟人用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最后教师尝试拓展,要求学生尝试续写一句诗词,也要体现出深秋时节万物旺盛的生命力。学生积极思考,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大作”。由此可见,至此,学生的“情智”已经被诱发了,他们对这首诗有了整体的认知,对作者的情感已经产生了共鸣,并且代入进去后,还可以学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整个课堂的“情智”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朗读中不停地交织,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愈发强烈。

在有了初读、熟读的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思考的翅膀,仔细揣摩古诗文深刻内涵和思想感情了。所以细读感悟是为了深化情智、感悟真理。教师应当通过感悟形象、感悟情理、感悟写法、联想成悟等手段抓住古诗文中关键的字词,剖析作者写作背景和目的。在感悟情感的同时要欣赏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加深“情智”交融。在深化情智教学阶段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度,不要用力过度,让学生有一种虚假的感受。

(三)交流品读心得,培养思维能力。

古诗文教学教学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交流。“情智语文”教学理念认为交流分为三种。

1.辩论式交流

辩论式交流是常用的交流方式,辩论时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产生思想的碰撞。在辩论式交流中,教师应该抛出合适的话题,引导学生。辩论式交流一般由教师进行收尾,针对学生有争论的地方进行讲解和分析,给学生足够的反馈。于是学生在古诗文教学中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感的共鸣。

2.倾诉式交流

倾诉式交流一般出现在学生对古诗文有了足够的感悟和想法时,他们迫切想和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的感悟,想倾诉他在学习时感知到的情感。在倾诉式交流中,教师应该做一个认真有耐心的倾听者,及时给学生反馈,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的感情得到共鸣。得到别人的倾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学生在倾诉式交流后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快乐,更有分享喜悦后的幸福感。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么会没有兴趣呢?

3.拓展式交流

拓展式交流是对阅读文本熟悉后展开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保证保对古诗文理解的正确,又随时关心着学生在阅读时超越文本的内心活动。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理解,更要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式交流就是要学生从古诗文的语言、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多元化结合,一起交流讨论,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需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串联好学生的拓展式交流。

总之,古诗文教学是一个长期且连续性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夯实学生古诗文基础。“情智语文”教学理念“以情入智”,以学生为主体,是适用于古诗文教学的好理念、好方法。教师基于“情智语文”进行教学方法改进,可以极大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有效性,既可以在帮助学生丰富其传统文化知识,又可以提升他们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子俊《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探讨》,《学周刊》2022年第23期。

[2] 魏维贵《让古诗文教学插上趣味的翅膀》,《初中生世界》2022年第28期。

[3] 吕丽华《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教师博览》2022年第21期。

[4] 孙双金《情智教育:我的办学主张与追求》,《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2年第7期。

猜你喜欢
情智古诗文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情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域样本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激趣写作,构建情智并融的作文课堂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读写相结合 情智共飞扬——以人教版第十册为例浅谈读写结合的策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