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

2022-05-30 18:27党月慧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党月慧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重视和尊重证据,以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寻找教学证据并运用证据求证教材中的知识,解决学生的疑问,使教学有理有据。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证据意识的路径为:聚焦“如何获得证据”,培养循证意识;聚焦“如何运用证据”,培养求证意识;聚焦“如何评价证据”,培养辩证意识。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证据意识;循证意识;求证意识;辩证意识

证据意识,就是关注证据、寻找证据、讲述证据、利用证据,用事实说话、用证据验证的意识。在教学中培养证据意识,就是重视和尊重证据,以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寻找教学证据并运用证据验证教材中的知识,解决学生的疑问,使教学有理有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可以从循证、求证、辩证三个层面着手。

一、聚焦“如何获得证据”,培养循证意识

循证,最早被运用于医学领域,是指“慎重、明确和明智地以当前的最佳实践为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强调应当根据医生的临床实践、研究证据以及患者的需求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作出治疗决策。迁移到教学中,循证意识是指运用数据、事实、案例、科学手段等,为课堂教学知识、主旨和结论提供支持的一种思维习惯与方式。从本质上说,循证意识聚焦“如何获得证据”,强调以科学的证据来代替经验式的说教,使知识的生成建立在证据之上。循证意识的培养,可从两方面展开。

首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寻找充实教学内容的证据。以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为例,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需要认识自我,懂得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依据本课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懂得生命的特点以及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明确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围绕“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辩证话题,寻找具有生活性、真实性和参与性的教学证据。

其次,依据学情,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式的证据。教学《生命可以永恒吗?》,为了充分了解学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关于生命话题的调查。分析结果后发现:44.68%的学生知道生命孕育的过程;93.62%的学生知道妈妈生自己时经历了痛苦,认同花草树木同样有生命,应该爱惜它们的观念;63.83%的学生对待生命及其意义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但对生命问题的认知不够全面。可以看出,如何引导学生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命的美,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教学重难点。由此,可以把重难点放在理解生命发展的规律以及生命续接的方式上,寻找出这些证据:父女跨时空的对话——视频证据;“我”的角色——照片证据;不幸离世的八岁女孩捐献器官——情景证据。这几种证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相关的问题讨论,通过辨析求证,感受生命虽短,但依然有多种续接方式使之更加精彩。此外,在新课导入的方式选择上,我最初选用了“讲述‘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探究性问题‘为什么《西游记》中的妖怪都喜欢吃唐僧肉?‘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作为优化教学的证据,这是考虑到很多学生都对《西游记》的故事感兴趣,以故事导入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问题启发思考,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研读过一些教学案例后发现:《西游记》的故事对于帮助学生回答生命永恒的问题无多大助益,且探究问题比较抽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最终采用了以下证据: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出生的故事,小组携手绘制“指纹树”;各小组开展“‘我的一生游戏”“撕纸游戏”。

二、聚焦“如何运用证据”,培养求证意识

求证意识,是一种有明确思维方向,有充分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意识。聚焦“如何运用证据”,要能根据教学设计,灵活运用证据。教学中求证意识的培养,需要以证据“诠释”教学,指引学生在探究求证的过程中,主动运用“证据”解决问题。具体路径如下:

(一)先假设,后求证

“先假设,后求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和理论还不具备充足的证据时,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大胆的猜测,然后再收集相关教学证据进行论证。

教学《生命可以永恒吗?》,在讲到“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规律”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死亡虽无法抗拒,但我们应该感激生命的获得,更加热爱生命”,我先给出假设:“每个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死亡,所以我们应该吃喝玩乐,享受人生。”之后,出示课前收集和筛选的适合论证这一假设的情景证据,如视频证据——父女跨时空的对话,并设置问题:“小女孩的爸爸真的离开了吗?她是如何面对死亡的?”学生分小组辨析视频证据,并发表看法。待学生发表意见后,我用多媒体展示问卷调查证据:69.56%的人认为活着要多为家庭,72.34%的人认为活着要多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由假设引入证据,并针对证据展开不同形式的求证,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对过充实且有意義的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

(二)先结论,后求证

针对结论非常明确的文本内容,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教师可以先呈现结论,再通过客观存在的最佳证据进行反向求证。

《生命可以永恒吗?》明确揭示了生命的四个特征。为了深化学生对这四个特征的认知,进而达到情感上的认同,我直接呈现了这四个特征: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短暂的。然后,通过教学证据的运用指引学生全面理解生命的特征。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针对生命的四个特征,引入备课时搜集的证据,设置“故事分享”“绘制指纹树”“‘我的一生游戏”“撕纸游戏”四个情境,鼓励四个小组分别选择一个情境,辨析求证与生命永恒相关的证据的合理性、准确性,从而在基于证据的求证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三)边探究,边求证

对于抽象的学生理解有难度的知识,教师要指引学生穿行于生活化的客观事实、规律、经验等证据之间,在探究、求证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生命可以永恒吗?》,理解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的续接中所担当的使命,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我设计了两种类型的活动,指引学生边探究,边求证,深化认知。首先,设置探究类活动,以“我的角色”为话题,投影播放学生事先准备的全家福照片,组织全班辨析照片证据,明确“我”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进而请小组代表谈一谈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国家中的角色。当学生认识到“生命在社会关系中续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时,我设置辩论类活动,用多媒体展示“不幸离世的八岁女孩捐献器官”的情景证据,同步出示情境问题“谈一谈八岁女孩家人的举动说明了什么”,组织各小组自由讨论并由代表发言,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生命可以通过文化以及精神的方式续接。

三、聚焦“如何評价证据”,培养辩证意识

辩证意识是一种探寻客观事物本身辩证本质及发展过程的思维方式,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从相互联系的运动变化中达成对客观事物的完整的认识。培养辩证意识,要求以辩证发展的眼光,从多个角度科学评价证据:不仅要评价基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证据,更要评价基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证据,以事实为依据做好课堂观察,特别关注对学生学习态度、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以及运用成果展示等精神品质和能力素质的评价。

(一)课前:基于自主预习评价

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以及针对课题收集和筛选相关证据是课堂辩证的起点。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在课前就已经开始了。受课程时间、班级人数、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收集证据。为了更精准地评价学生的证据,教师可在课前下发自主学习单并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再通过课前几分钟的抽查和小组长的检查,进行评估。

教学《生命可以永恒吗?》,我在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时,就起步于课前学生是否认真自主地完成下发的关于生命课题的自主学习单,并由小组长在名单上记录和评价每个组员的完成情况。之后,我针对全班四个小组对于生命的四大特征和生命的续接方式的了解,结合课间与每个小组沟通谈话后了解的每组完成情况,以及小组长课前对小组成员关于证据收集情况的证据,对于完成非常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肯定,帮助学生达成对生命的完整的认识。

(二)课上:基于合作探究评价

课上,学生的合作探究是课堂评价证据的关键。教师需要做好课堂观察,判断学生是否踊跃地参与小组探究活动,是否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同步录下一节课完整的过程。课后,教师可以针对录像捕捉学生的各种表现,再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频率、独立思考的能力、小组合作的配合度等证据,作出不同等第的评价。此外,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课上的各种表现,教师还需要设计系列评价任务,如故事分享、辩论赛、阅读感悟等,帮助学生以辩证的眼光全面理解教学内容。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中,我针对“七嘴八舌话特征”“探究与分享”“我的角色”“现场交锋”等评价任务,设置了供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结合视频谈一谈,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每个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死亡,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等关键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上,对于认真听课、积极发言、积极独立思考并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我先给予口头表扬,然后再通过回看录像课,依据学生小组合作的配合度等证据,给出“优”“良”“一般”“差”的不同等第,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真正实现辩证思考。

(三)课后:基于拓展实践评价

囿于初中道德与法治一周只有两节课,课上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拓展实践活动,供学生课后巩固,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将个人收获发送给教师,以此为证据,在评价中提升学生的辩证意识。

《生命可以永恒吗?》新授课结束后,我给学生布置了拓展性学习任务“制作你的家族图谱”,让学生通过请教父母长辈,了解自己的家族成员组成,制作家族图谱。我建议学生利用周末的空余时间完成这一任务,并通过网络发给我,这些任务是反映学生对生命续接理解的最好的证据。我根据他们的完成情况作出不同的评价。我还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评价之中。在此基础上,学生获得对事物全面、客观的认识,其辩证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基于证据调整和改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学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此课题,有待做更深入的探究。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政引入策略分析
创新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
用PPT及微视频搞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探讨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