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说理的表达力

2022-05-30 13:12王羽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0期
关键词:观点逻辑语言

摘要:议论文说理的核心是表达力。说理是否掷地有声,表达的深度、表达的逻辑、表达的艺术至关重要。让表达有深度,必须构建说理的“强磁场”,剖析肌理,探究本质,用新见、独见吸引人;让表达有逻辑,必须形成说理的“闭合环”,层层推进,步步为营;让表达有艺术,必须提高一点“魅力值”,在语言艺术上呈现别具匠心。

关键词:议论文说理;观点;逻辑;语言

议论文的关键是说理,说理的核心是表达力。说理是否掷地有声,表达的深度、表达的逻辑、表达的艺术至关重要。

一、 让表达有深度:必须构建一个“强磁场”

构建说理的“强磁场”,就是能剖析肌理、探求本质,用新见、独见吸引人。这要求表达观点公允正确,不能违背常识;思维新颖独到,不能老生常谈;论证深刻透彻,不能肤浅寡味。这是让表达有深度的主要策略。

(一) 观点公允正确

观点公允正确是说理的底线,更是说理的基石。观点的表达要合乎常理,立场要客观、公正;要就事论事,不能旁逸斜出,顾左右而言他;更不能说歪理,搞诡辩。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明确指出观点公允正确和片面偏激的区别,让学生反思自以为掌握真相或真理的自负心理,保持谨慎的态度,避免作出偏激或武断的判断;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避免片面、偏激、绝对化” 邓彤.写作教学密码:邓彤老师品评写作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97。。

(二) 思维新颖独到

思维新颖独到即发人之所未发,观点不落窠臼,不随流俗,有自己的新锐见地和独立判断。议论文说理应追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陈言务去,让读者阅读时有耳目一新的感受。这就要挖掘写作的创新点,用求新思维去主导写作行为,努力地跳出陈囿,寻找新的角度、新的论据、新的表述。新的角度,是指分析问题或现象的角度与众不同,这需要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层次和视角分析问题。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作文提纲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思考,也可以借助课堂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在观点的碰撞中,丰富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新的论据,是指学生论证观点时采用的论据要新颖,要使用能够展现自身文化积淀和社会视野的素材,或者能把众所周知的素材用出新意。素材积累,功夫在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通过课堂展示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新的表述,主要指向作文结构和语言上的与众不同。巧妙的结构和独特的语言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遇到好的阅读篇章和典范作文,教师要精讲、细讲,引导学生向优秀的作品学习,激发学生的新思维,以新思维推动新表达。

(三) 论证深刻透彻

深刻透彻是相对于肤浅浮泛、机械简单而言的,意指说理能够揭示问题发生的深刻原因,能够对现象背后的复杂机理做透彻剖析,“把主张的理由透彻地反复论证” 夏丏尊,叶圣陶.七十二堂写作课[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166。,能把自己要讲的道理讲准,内容讲清,实质讲透。具体表现有:能够透过纷繁芜杂的现象看清实质,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能够根据现象揭示包括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表面原因、根本原因在内的诸多原因;善于总结归纳,阐明规律;能够预见发展,窥见结果;能够抓住要害,扣住肯綮。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和思考,同時自身也要不断精进,有能力对学生作出指导。

二、 让表达有逻辑:必须形成一个“闭合环”

说理要形成一个“闭合环”,即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循证的结构,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做到理据契合,滴水不漏,自圆其说。这是让表达有逻辑的主要表现。

(一)  厘清概念

说理的“闭合环”是由严密的逻辑推理构建的,而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是逻辑推理的基础。

要形成说理的“闭合环”,首要任务是厘清概念。概念不清是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逻辑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审题中偷换概念,或者行文中前后的概念不一致。比如,题目要求讨论规划和行动的关系,学生没有厘清“规划”这一概念,将之理解为“梦想”或“目标”,这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因此,在作文教学的审题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厘清概念的意识,训练学生辨析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甚至可以展开以提高概念辨析能力为目标的语段写作训练。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规划不是梦想,它是……”或者“规划不是目标,它是……”为开头写一段话。学生在语段写作训练中思考,就会意识到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是不同的,从而在概念的表达上做到清晰明确。

(二) 形成证据链

除了厘清概念,表达有逻辑,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证据链。证据链意味着文章中所提供的证据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割裂的,而是有较强的内在关联性,证据之间呈并列、互补、递进等关系,前后证据之间相互呼应、互相佐证,共同证明同一事件的客观存在或说理论点的合理性。证据链中内部的证据一般具有协调性和一致性,能够相互印证,排除合理的怀疑,证据之间不能有相互矛盾的地方,要能够一致证明现象或观点的合理性。这一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立足于平时的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

在说理名篇的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教师都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的能力,让一些基本的论证结构如正反对比式、并列式、递进式等深入学生内心,进而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论证结构来表达。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针对司马光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方面的批评,王安石首先简明扼要地逐一回击,随后揭示对方的虚伪面孔“不恤国事、同俗自媚”,同时阐明变法的动机“上欲变此,吾出力助上”,接着引用盘庚迁都的典故,表达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整篇文章说理先驳后立,环环相扣,而批驳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有条不紊,层次清晰,是一篇很好的论述文论证结构教学的样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其论证的结构。

而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作文提纲写作训练和作文升格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写作作文提纲时,要让学生着重罗列每一段的分论点,思考分论点和核心论点之间、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排布分论点才能更有序地说理。在作文升格训练中,要选择学生习作中说理层次不清的典型样文,带领学生梳理段落观点,发现和分析表达上的问题,进而对说理段落进行调整,使文章有比较清晰的论证结构,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如何有层次地说理。

(三) 理据契合

说理逻辑严密,观点、论据、论证必然契合一致,滴水不漏。因此,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打通表达逻辑的最后一步,写好论证段落,使论据恰当,论证到位。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论述文名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论证方法。比如借《劝学》《拿来主义》学习比喻论证,借《修辞立其诚》学习引用论证等。在这些论述文名篇中体会作者如何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如何抓住重点分析论据,使之成为论点最有力的支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挑选学生作文中的优秀论证段落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当学生出现以例代证、论证不到位等典型错误时,也应明确指出,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积累,重点落在引导学生对同一则作文素材,从不同角度切入来表达,以服务于不同的话题,支持不同观点。可以用给素材写短评的方式,在学生素材积累的过程中渗透论证语段的训练。

三、 让表达有艺术:必须提高一点“魅力值”

《论语》有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指文章要文采与内容兼顾。同样,议论文说理既要说得正确、说得深刻,还要兼顾语言的艺术。高明的说理往往在语言的呈现上别具匠心。

(一) 措辞精当

说理应多用书面语言,追求得体精练,尽量避免使用口语。说理的语言要文雅,要致力于彼此的沟通,既能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又能关注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而不能用粗俗、贬损、刁难、侮辱性的语言去逼迫、压制对方,避免语言暴力、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等不文明的语言行为。同时,要尽可能地在措辞上精心雕琢,力求最大限度地、最为恰当地表达说理的旨意,做到言意同一。可以多选用一些有温度、有情怀、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因为这样的语言往往更有张力和质感,也更有思想和力量。例如,狄马的《荒谬的苦难哲学》一文中指出:“甚至在有限的范围内,我也愿意承认这种苦难哲学对人的安慰作用。但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转化为创造的动力,苦难转化为创造的动力是有条件的。”狄马.一头自由主义的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其言辞理性中肯,表述严谨得体,容易唤起人们的价值认同。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得体表达的意识。

(二) 善用修辞

纯粹说理的语言往往显得生硬、抽象,特别是逻辑关联较多的说理,更是让人望而生畏。理想的议论文说理,既要有说服力,也要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说理时,借助修辞手法可以让说理更具理趣和情趣。采用譬喻的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采用夸张的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采用幽默的语言,可以化枯燥为风趣;采用讽刺的语言,可以针砭时弊,发人深省。例如,荀子的《劝学》,为了突出学习的重要价值,多处设喻,辅以对比,起到了言近旨远、言少意丰的表达效果。又如,毕淑敏在《珍惜愤怒》一文中写道:“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毕淑敏.送你一颗光芒海[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29。她用形象生动的拟人和比喻,使说理的语言更加平易近人,更容易为读者接受。

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课外阅读中,教师都应提醒学生关注说理表达的修辞艺术。

(三) 不落窠臼

议论文说理还要追求文脉的清晰自然和文气的汪洋恣肆。说理者在文中要呈现出一种自信从容的写作姿态,胸有成竹,让读者相信并认可自己的观点和说理的逻辑。说理语言要有鲜明的个人表达特点,或多用反问句,形成强烈的质疑;或多用排比句,形成不可阻遏的气势;或多用动宾短语,展现斩钉截铁的力量;或多用三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呈现底蕴深厚的文风。例如,韩愈的《进学解》、苏轼的《留侯论》、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的议论部分,都具有浩然文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本身的语言表达。又如,当代作家梁晓声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谁看的》一文中写道:“《伊凡的信》不是写给孤苦伶仃而又不得不给地主老爺做童仆的小伊凡们看的;《在底层》不是写给人生陷入无望困境的失业者们看的;《悲惨世界》不是写给冉·阿让们看的……”这里的排比句气场强大,发人深省,能够引发读者内心强烈的震荡,形成较强的说理效果。

(王羽,江苏省苏州中学。苏州市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观点逻辑语言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语言是刀
观点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