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2022-05-30 10:48房广顺马洪顺
党政干部学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房广顺 马洪顺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新的理论命题,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的深化和拓展,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集中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旗帜方向,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特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现代化使命担当。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是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对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本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11-0004-07

现代化作为一种反映人类社会跃迁过程的社会历史现象,肇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原点,后来成为各国普遍追求的发展愿景。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基本国情都不尽相同,导致现代化的发展模式、路径选择和历史进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构了一条非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新道路,有效规避了西方现代化造成的“现代性之殇”,是对既往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重大突破。中国式现代化具备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明确的本质规定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了集中论述,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得到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我们必须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加以审视与考察,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内涵要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科学论述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守正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进程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是以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升级”为时代背景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现代化构想的实践应用,对世界各国生产力变革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指向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具有典型的超越性,即超越西方资本逻辑、更加凸显人的价值,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发展性,随着时代变迁和实践深化不断拓展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认识,是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关于现代化构想的实践应用。马克思是较早研究西方现代化的思想家,他通过全面分析西方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和生产变革,进一步“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1]10。在这里,马克思所论及的“现代社会”指的是资本主义历史时代背景下的工业社会,因而这个具有人类现代化开端意蕴的“现代社会”必然充斥着资本的肮脏与剥削,马克思为此耗费毕生精力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行病理诊断,提出了瓦解资本逻辑的科学方法。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在不断满足人的需要而作充分准备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会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但是,在资本逻辑主宰下,人的日常行为和生产活动自然而然受“物”的抽象统治,甚至是对“物”产生了盲目崇拜,从而弱化了对“人”的现实关照。在这样的现代化场域下,人的自由解放不仅无法实现,而且还将面临长期遭受剥削和压迫的困境,人最基本的生理和情感需要将无法得到滿足。这样就必然产生诸多具象化的矛盾,比如资本的无序扩张、社会的两极分化、人的劳动与精神的异化,等等。这些矛盾积聚到一定程度必然爆发彻底的革命,现存社会形态就会被推翻,取而代之的将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觉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现代化理论,在实践上成功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主线,通过各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的良好愿景,在跳脱资本主义局限的同时,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逐渐转变为现实。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凝练总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突破西方现代化悖论的行动纲领,清晰厘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逻辑结构、本质规定和互动机理,诠释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终极现代化指征。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的认知升华。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时序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一个是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根基进行的现代化,呈现出被动性的典型特征;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以现代化为目标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呈现出主动性的鲜明特质。在党的历史上,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现代化”的概念。他认为,我们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得了或者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2]1430。这就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目标性的认识已经超越了现代化的一元论。梳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论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认知的两方面升华。一方面是现代化维度的拓展。现代化的内涵要义从农业、手工业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再到涵盖了物质与精神、民主与文明、人类与自然、国内与世界等多重维度的立体结构。另一方面是现代化价值理念的深化。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对现代化的认识还局限在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推动工业化建设的物质层次,当然这和当时中国社会现状有很大关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更加关注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不断谋求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资本”“人”与“现代化”关系的奥秘所在。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全新借鉴。当今世界仍然处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长期共存、相互斗争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整个世界的现代化局面仍然被资本主义主导,这是对人类现代化所处时代环境的基本判断。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它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交汇在同一个时空中,将人类现代化放置于共同体的语境中,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文明指向,为后发国家摆脱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垄断提供了新的启迪。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摒弃了资本非理性方面,改写了现代性基因,引导后发国家摆脱西方现代化泥潭。在资本主义现代化中,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是在资本的运行范式下进行的,因而资本的统治地位必然辐射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谋求在资本与人的张力中找到平衡点,破除人对物的人身依附关系,明确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人本定位,始终把握人类现代化的正确航向。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致力于构建多元文明交互融合的新的文明样态,勾画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崭新图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各种文明形式殊途同归的最终结果,它所显现的精神状态、价值旨趣和文明指向带有马克思所指明的共产主义文明的鲜明底色。这样的文明形态是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摆脱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依附,是对现代化单边发展模式的全新突破,为后发国家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提供了实践范本。

二、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科学论述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旗帜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3]23-24这一高度凝练和深刻阐释,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首要位置,开宗明义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旗帜方向,是中国式现代化性质宗旨的高度概括和根本指向,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早在1983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4]29历经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和道路指引下不断推进,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5]23。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新时代十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实现了党的现代化理论的升华和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22。审视世界现代化所处的历史方位不难发现,当代世界是两种现代化形式并存的发展阶段。在现代化谱系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充分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主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的。“中国式”的科学规定厘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属性、本质规定和价值目标。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界”,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迥异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独特的现代化模式。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这个特殊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基础。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这就决定了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6]3。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从发展进程来说属于后发型的现代化,因而以发达国家为实践范本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对我们来说都具有不可复制性,后发现代化国家只能选择多任务时空叠合的发展方式。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国家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叠加发展,坚持社会主义目标方向,全面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一个复杂立体的系统性工程。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又是在一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大国推进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大前所未有。因而,必须依靠一个具有严密政治组织体系和科学理论指导的先进政党,领导全体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回应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这个使命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一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社会历史发展是在社会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的,而每一个因素作用的发挥都不是自发的,需要强有力的政党组织和凝聚各方面力量,从而形成推动历史发展的合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协调各方资源,凝聚先进力量,总揽发展全局,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遵循。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早已不是简单套用其他国家的发展模板就可以轻松实现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传统、具体国情、时代条件相结合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将始终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走下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旗幟方向,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通过理性建构与实践演化互动结合形成的新社会样态,也是一条落后国家克服“资本至上”弊端的全新道路。首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跑偏、不走调,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尽管人类社会形态的跃迁都遵循着依次相接的演变顺序,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人类历史发展的运动规律可以“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1]10,为中国式现代化破除思想迷雾,坚定正确方向,聚焦奋斗目标。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使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主张现代化实践中,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历史过程中,凝练形成了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主张。这种价值观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深扎根于亿万人民心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期待和理想追求,从而赢得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认同。最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之初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设计、步骤谋划、价值确立、路径选择提供了正确指导。没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没有党的创新理论提供的强大真理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只能是止步不前、一无所获。

三、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科学论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全面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论述,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23-24,高度凝练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目标更加具象化,体现了现代化目标要求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多维立体的系统工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特征,必须将其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加以审视和把握。从实践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较为落后的国家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在发展类型上中国式现代化属于“赶超型”,而这个超越不仅仅包括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涵盖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建构中不断拓展和深化,实现了由“四化并举”到“五位一体”的转变。从内容上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涵盖了建设现代化的各个领域,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更加具体化。比如,经济建设方面要实现的强国目标是“富强”,这就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政治建设方面实现“民主”的强国目标,需要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文化建设方面实现“文明”的现代化任务,需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任务是“和谐”,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来达成,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建设一个“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动力要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各要素之间在以满足人的利益需要为导向下相互协调,形成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多元复合的新式现代化方案,强调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服务现代化发展目标,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与资本逻辑完全割裂,而是找到了资本与社会主义和谐共生的新样态,集中体现了共建共享的本质特征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整体目标的实现需要统筹各领域的现代化协同推进,蕴含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逻辑。“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7]175,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事业,是由各领域、各要素、各方面共同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典型的协调性特征,这种协调性体现在其各领域之间均衡协调、各要素之间有序配合、各方面之间和谐相处。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在谋求人的自由解放这一终极价值时,始终关注人的需要,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均衡发展来统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从而使现代化社会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这就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布局由一维向多维拓展,形成全方位联动、各区域兼顾、多空间整合的良好局面,从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贯通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共同规约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主线,重置了物与人的位置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目标设计和科学论述,进一步廓清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践与创新。马克思认为,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吃喝住穿等方面的需要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基本前提就是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因而这种“‘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8]154。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自然不会也不能缺席这场运动。激发社会全体人民自觉投入到现代化进程的动力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根本的动力来源就是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与人的发展需要的耦合。这种“耦合”驱使具有个性的单个人抵制“偶然性”的行动样态,显现出强烈的历史主动和自觉,在中国共产党的凝聚下形成强大的历史合力。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化发展中有着强大的牵引作用,这种牵引作用使涵盖的领域如此之多、涉及的方面如此之广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保持统一性和整体性的特征,成为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事业。

四、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科学论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科学论述,进一步确证了各民族文明演进的类型和方式蕴含着普遍与特殊的辩证逻辑。中國式现代化是超越西方资本文明的典型代表,实现了人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新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科学论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站在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追求的高度,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3]24的根本要求,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意义和世界贡献,标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指向,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宽广胸襟。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昭示中国自身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是相互统一的。马克思认为,世界各民族历史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最终都会走向融合,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性演进。也就是说,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和长期奉行的单边主义与世界历史发展背道而驰,全球各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融合的同一时空里。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从来不是相互隔绝的,也不可能成为彼此孤立的个体,中国式现代化在谋求中华民族发展的同时,在不断建构具有一般特征的实践形态、发展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3]62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今天现代化建设,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各国发展的关联性与依存性决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不是在自我封闭中实现的,恰恰相反,只有选择开放包容、普惠共赢才能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始终秉持着民族进步与世界发展同频共振的历史自觉、民族命运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思想意识,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顺应历史潮流,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努力造福世界,突破了西方国家秉持的与和平与发展相悖的现代化困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下建立起来的,自觉规避了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西方现代化普遍存在的掠夺性、排他性和腐朽性特征,同时找到了与和平与发展相适宜的实践路径,从而使得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9]267。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增添新的实践范本。长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资产阶级的质疑和责难,尤其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资本主义国家炮制的“历史终结论”一时间甚嚣尘上,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冷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人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气质,带领人民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使得“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10]44。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现代化是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但是不同国家现代化的启动时间、动力来源、实践场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路径选择呈现出较大差别。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其根本出发点都是立足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般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在充分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自觉批判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运用的结果。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谬论不攻自破,同时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在“一球两制”长期并存的情况下,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中国式现代化向前推进不仅面临实践上的挑战,更面临理论上的考验。科学社会主义以人的自由解放为核心的价值观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也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规划、战略谋划、蓝图擘画。最后,中国式现代化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为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图式,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型和外生型相结合的现代化类型,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就为同样属于后发型、外生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实践范本。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指向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科学论述,明确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为全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唯物史观在人类社会实践当中考察“文明”这一概念,得出的重要结论就是文明是依赖于社会形态存在的,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11]3,这种社会形态的演变既遵循着一般的历史发展规律,同时又结合不同历史条件、生产发展、社会关系形成了多样性的文明形态。简单来说,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孕育形成的必然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因而创造的文明形态必然是社会主义的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所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和鲜明特色。首先,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这个新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实践探索确认的新社会形态,是统筹物质与精神、民主与法治、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社会主义。因而在这个新社会形态中建立起来的文明必然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是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交汇融合的最新成果,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奉行的“文明优劣论”。其次,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扬弃资本主义文明的新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较强的包容性,还体现在它摒弃意识形态对立,充分吸收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引领人类文明新趋向,主动化解不同文明间的冲突,超越长期存在的文明隔阂。最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更高级别文明形成发展创造条件。人类文明绝不会止步于当前的文明样式,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造的文明形态是要为更高级别文明的诞生奠定基础。按照马克思的构想,人类社会最终的走向是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人类文明新形态革除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种种弊端,满足了马克思对现代文明转型的期待,表现出了较强的文明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是对社会文明“何去何从”的全新解答。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的价值旨趣、文化样态、社会面貌已经初具更高级别文明的萌芽形态,必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人类文明历史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李冬梅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