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瑶
目前,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缺乏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脱离现实生活等。面对这些问题,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教师必须紧密结合语文学科教学需求,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围绕学生的成长状况设计教学活动。在选择教学素材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语文教材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要结合学生知识体系构建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知识,将课堂交还给学生。
2.开放性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传统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应当遵循开放性的原则。除了对教学大纲中要求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讲解之外,教师还应广泛收集传统文化教学素材,让多元化的教学元素融入课堂。教师除了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讲解之外,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分享传统文化知识,确保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
3.层次性原则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遵循层次性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调整传统文化的教学思路。高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学习生涯,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應当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基础的传统文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知识浓厚的兴趣。高二和高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他们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此时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学生提高分数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当借助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缓和学习压力,让传统文化学习成为学生高中语文学习生涯的一部分。
1.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素材
现代信息技术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素材,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并从中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借助互联网收集与之相关的教学素材,借助图片音乐和视频,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官冲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师说》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提出的师生观念进行分析,并以课文为基础,从多个角度拓展教学材料。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展示“教师的称呼和地位变迁”相关的素材,“痒”“序”等学校早在西周就已初具规模,“司徒”“乐典”是对教师的称谓。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尊师重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一直被流传下来,直至近现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独具特色的称谓赋予了教师这一角色新的内涵。在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影响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2.围绕传统文化开展互动探究
合作探究是解决语文学习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应当围绕不同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与讨论,确保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提高传统文化的教育效率。开展互动讨论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以3~5人为单位划分小组,根据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状况,明确不同组员的责任划分。在分组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围绕某一传统文化知识点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和交流。以部编版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为例,课文中的烛之武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在面对强敌入侵时,他只身深入敌营,口若悬河,通过三寸不烂之舌劝退秦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储备,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历史上著名的“说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围绕既定主题进行互动与交流,在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
3.以教材为基础拓展阅读
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推动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并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无论是《论语》《孟子》等经典的儒学著作,还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小说,这些课外读物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值得学生反复阅读和品味。除了推进传统文化课外读物之外,教师还应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起到监督作用,定期了解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状况,并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围绕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传统文化则是在民族发展进程中不断积淀的文化瑰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必须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继承者,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效率。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组织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传统节日的契机,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传统节日的民俗习惯,并且将民俗习惯传承下去。以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例,端午节本身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发展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各地均有包粽子、赛龙舟的传统习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第六中学)
(编辑 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