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汽水的复兴

2022-05-30 10:48张田
北京纪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冰窖食品厂北冰洋

张田

要说京城冷饮的“扛把子”,那当数北冰洋汽水,它是几代北京人的回忆。只要看到小卖部门前的冰床上躺着一排排黄色的北冰洋,孩子们就知道北京的夏天来了。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的“京城汽水之王”北冰洋忽然停产,雪山白熊和熟悉的橘子味也戛然而止,成为了童年美好的回忆。直至2011年,消失了15年的北冰洋汽水,又以老味道新面貌回到北京市场时,这让许多已过了而立之年的“年轻人”红了眼眶。从停厂退市到重出江湖,北冰洋汽水走出一条艰辛而又精彩的国货复兴之路。

“北冰洋”的前世今生

18世纪中晚期,汽水随着荷兰商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喝惯了酸梅汤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喝过这种带气的柠檬薄荷口味的饮料,人们就按照它来源称呼它为“荷兰水”。1864年,英商正广和洋行在上海大名路转角开了中国第一家汽水厂,叫“上海泌乐水厂”。其后,天津、武汉、沈阳等地也陆续开办了汽水厂。北京地区在晚清时期也开办了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型汽水厂,但并不成规模。直到1915年,北京双合盛啤酒汽水厂才生产了少量汽水,正式开启了北京工业化生产汽水的模式。北京虽然有了可以批量生产汽水的生产线,但这离“北冰洋”汽水登场还远得很呢……

提起“北冰洋”汽水,就不得不先提到北平制冰厂。清末民初,人们冰镇及保鲜食物,仍以天然冰为主,京城就有许多座存放天然冰的冰窖,像什刹海附近的冰窖胡同、德外的冰窖口胡同、前门东侧的东珠市口的冰窖斜街、冰窖厂胡同、东直门的冰窖口等地儿,都是因建有冰窖而得名的。今天北海公园东门边上的雪池胡同里,还保存了二座皇家冰窖。民国初年西风东渐之风尤盛,各种工业化技术传入中国,其中工业化制冰也“乘风”而来。1936年,湖北国民党督军王占元的侄子王雨生,在北京天桥禄长街投资创办了一家北平制冰厂,主要经营冷藏和制冰业务,这个制冰厂是当时北京第一家工業化的制冰厂。

北平制冰厂经营不久,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爆发,厂子被日本人强行霸占。1946年国民党政府重新接管了制冰厂,一年后因资不抵债被迫停产。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制冰厂收归国家所有,重获新生的制冰厂开始步入正轨。1950年,制冰厂改名为北京市新建制冰厂。1951年,新建制冰厂准备生产汽水,有了商品还得有商标,经过厂领导们反复讨论,决定用地球最寒冷的地区北冰洋来注册他们生产的冷饮。

什么又是最能代表北冰洋的呢?那一定是雪山和北极熊了,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厂长邓毅拿不出多余的钱聘请知名画家设计,就从厂办找来一位会画黑板报的师傅,只见师傅大笔一挥,三下五除二就画出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雪山和大白熊,没想到这个商标不仅沿用至今,而且还成了名牌商标。除了雪山大白熊以外,汽水瓶上凸起的“北冰洋 ”三个大字也是深入人心,这三个大字来头可真是不小,它是由新中国开国功臣萧华上将所题。在万事俱备后,北冰洋终于上市了,当年就生产了汽水6.7万打,一打是12瓶,相当于一共生产了80多万瓶汽水,这个数字在当年可是相当的可观。

1954年,北京市新建制冰厂由禄长街迁到永定门外安乐林路,这是当时北京市唯一一家生产冷食、汽水的地方,厂子改名为北京市制冰厂。1956年,实施公私合营,新建制冰厂先后与北京7家汽水厂和43家私营小食品厂合并,改名为地方国营北京市食品厂,其后又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上海屈臣氏汽水厂迁京与北京市食品厂合营。屈臣氏汽水是上海知名的汽水厂商,清末由英国商人创建,后屈臣氏汽水出售给华商经营。屈臣氏汽水厂以设备自动化闻名全国,这次合并屈臣氏不仅带来了新技术,还带来了两台产于美国的汽水机器,当年汽水年产量一下就达到了44.9万打,较1951年翻了七倍之多。除了汽水之外,北京食品厂还增加了高级糕点、糖果、果子露、金糕等食品。1959年特制的北冰洋橘汁汽水被定为人民大会堂国宴专用饮料,用以招待中外国家领导人及来宾。1966年,厂名改为北京市人民食品厂。1985年北京市人民食品厂改名为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除了生产汽水外,还投资生产了雪糕、蛋卷、冰淇淋等冷饮。

上个世纪80年代是北冰洋的“高光时刻”,除了生产北冰洋汽水外,还生产各式各样的冰棍儿和雪糕,像袋儿淋、小碗儿、双棒儿、紫雪糕等等,这些冷饮陪伴了北京孩子们的每个夏天。北冰洋汽水虽然好喝,但对于兜里只有几毛零花钱的小学生来说,也只能望“洋”兴叹!冰棍儿虽然便宜,可是那味道绝不糊弄,因此冰棍儿更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我小时候就经常和小伙伴在放学的路上买一根双棒儿,中间一劈,你一根我一根,唆喽着回家,当香甜醇厚的奶味在口腔中慢慢融化时,满满的都是幸福的感觉。长大后像这样简单的幸福,却很难找到了!

北冰洋生产的袋儿淋,是我们小时候冷饮界中的“高级货”,那绵密的口感,浓浓的草莓味处处透露出与众不同的“高贵”。由于袋儿淋的价格稍贵,家长很少会给孩子买着吃,只有学习成绩进步了大人才用袋儿淋作为奖励。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北冰洋汽水在市场上越来越难见到,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芬达等外来的饮料却大肆占领市场。造成这一局面与当时企业招商引资却又缺乏品牌保护意识有关。1994年北冰洋食品公司与百事公司合作,本想借着外资企业雄厚的资金与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企业引领到更高的水平,谁知道这只“会下金蛋的金鸡”却利用北冰洋多年积累的营销渠道孵化自己的蛋,成功地占领了中国市场后,又将风靡了半个多世纪的“大白熊”雪藏,直至停产。除了北京的北冰洋汽水外,沈阳“王八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武汉“大桥”、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六大国产饮料也全部陷入同样尴尬的境地,这就是日后被人们谈论的“两乐(可口可乐、百事口乐)水淹七军事件”。

打造民族品牌 重现昔日辉煌

“雪山大白熊”这一消失就是十几年,直至2007年中方开始和百事公司进行了艰难的交涉,最终以“4年内不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新产品”为条件,收回了“北冰洋”。

2008年,回收后的北冰洋由义利开始托管,始建于1906年的义利也是食品行业的老字号,他们生产的大果子面包、威化巧克力等一直都是人们熟知的“老”產品。如何恢复北冰洋汽水,这让时任义利公司总经理的李奇犯了难,昔日北冰洋的生产线,研发、制作团队早就解散了,为了找到北冰洋的老味道,李奇和他的团队一头钻进老仓库翻档案,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张发黄的旧纸上找到了北冰洋的配方。配方虽然找到了,但为了确保味道,他们又找了大量的人试喝,既要保持原来的老味道,又要添加新元素,只有适应了现在新的市场,北冰洋才能真正地站起来。

经过四年的等待、准备,2011年11月,北冰洋以老味道新包装重返市场,尽管在饮料销售的淡季,也没有经过大量的宣传,北冰洋一经上市还是创造了10万箱的销售量,沉寂了多年的王者强势归来。那批喝着北冰洋长大的孩子们,此时有的已经为人父母,当他们再次看到熟悉的北冰洋时,除了怀旧还有感动。复出后的北冰洋汽水以超高的人气迅速席卷了京城市场,2013年,北冰洋瓶装饮料年销售量约200万箱。2014年夏天,北冰洋日均销售量已达2万箱,其中,玻璃瓶装的北冰洋销量,已超过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瓶装饮料在北京地区的销售总量。

2021年8月29日,北冰洋在海淀区花园北路25号,开了家线下全新体验店“北平制冰厂”。这是一座二层的小楼,蓝色的店名衬在白色的墙上,显得格外清爽干净,店外摆放的几处长椅上,还坐着一只手握北冰洋的大白熊,供人们拍照合影,店内不仅售买各种瓶装及听装的北冰洋,还有用北冰洋现制的特饮、酸奶、义利面包、糕点、威化饼干、手工冰淇淋等等。二楼则是文创售卖区,这家体验店刚一开张就成为了网红店,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探店,这种全新的模式无疑让用户对老品牌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这种将企业文化深植于产品,不断开发适合潮流的新产品的理念,也让我们的老字号和民族品牌不断地返红。“北冰洋”此道不孤。像老字号同仁堂就在2020年推出了各种加入草本或药本植物的咖啡、面包、糕点等,像枸杞拿铁、甘草拿铁、罗汉果英式咖啡、西洋参欧包等,一经推出就收到了年轻人的追捧。还有以千层底著名的百年鞋店内联升,也不断地尝试创新,他们与故宫、国家博物馆等合作推出了多款联名或文创主题产品。像大鱼海棠、愤怒的小鸟、王者荣耀等联名产品就受到年轻人欢迎。我们的老字号、老品牌只有在保持原有水平上,不断摸索创新才能走一条光辉、自信的复兴之路。

猜你喜欢
冰窖食品厂北冰洋
冰窖
籍家宫面食品厂
食品厂低温区域排烟风管冷凝水问题探讨
小记者探访食品厂
古代人的冰窖
潜艇冒出北冰洋
小狼家成了冰窖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
冰窖往事话北京
食品厂洗净时的问题点的发现及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