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阅读教学例析

2022-05-30 00:08吴雪群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灰雀理解课文题目

吴雪群

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是统编教材编写体例上的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着力点。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很显然,在本单元阅读教学中,“带着问题默读”是贯穿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默读与朗读一样,都是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本单元与“带着问题”一起被提出来,就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一边默读一边圈画,目的自然是理解课文内容。那么,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呢?

一、寻找适合的默读方法

统编教材通常借助课后习题或阅读提示来细化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本单元的课文中,同样有多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或阅读提示安排了带着问题默读的训练要求。教师在认真研读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适合的默读方法。

一是提炼学习默读的方法。本单元以“带着问题默读”为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从“交流平台”总结的默读方法看,这个要求在默读中算是提高性的要求了;不出声、不指读是可以直接观察的默读行为,而带着问题默读隐含着在默读中思考的要求,是难以直接观察出结果的,需要借助读后的交流、汇报才能见分晓。那么,学生在默读中怎样进行思考、用什么方法进行思考,这样的学习要求隐含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往往只注意到用默读的方式来完成练习,根本不去思考具体的默读方法、路径。如《灰雀》的课后默读训练要求是“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学生在完成这一训练时,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相关自然段中画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同时思考人物在说话时内心的活动(想到了什么)。教师在学生完成这一训练后,需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这一训练中是如何开展默读学习活动的。经过分析、概括,学生总结出默读的方法:默读时,抓住训练要求中的关键词——对话、心里想,然后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最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一种学生可以用在其他课文中的默读方法。

二是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既然是带着问题默读,问题就是默读是否有效果的关键所在。换言之,学生需要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默读,才能体现默读的效果。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这种有价值的问题显然不止课后练习安排的那一个,其余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发现。如教學《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课文题目中的“手术台”和“阵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对象,教师可以抓住题目挖掘课文中的问题:手术台是什么地方?阵地是什么地方?课文题目为什么把二者用“就是”连接在一起?这样的一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默读时进行深入思考,进而理解人物的崇高品质。又如教学《灰雀》一课,课文中关键情节是小男孩把灰雀放了。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情节挖掘问题:男孩为什么要把自己喜欢的灰雀放了呢?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默读课文,就能够找到小男孩从抓鸟到放鸟的内心活动描写,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运用精读课文中学过的方法

统编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学习,通常都承载着具体的学习任务——运用精读课文中学过的方法,这也是课前学习提示中安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具体的课文学习中,教师需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运用“带着问题默读”的多种方法。

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是《一个粗瓷大碗》,是一篇革命文化类课文。课文所写的故事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故事描写的对象和人物与学生存在明显的距离,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适当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进入课文阅读时,学生可以选择精读课文中学习的“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试着先确定对课文阅读有价值的问题,比较直接快捷的方法就是挖掘课文题目中有价值的问题。课文题目是《一个粗瓷大碗》,仔细研读课文题目,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不同一般之处是表达对象“粗瓷大碗”好像很特别,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是一个怎样的碗?这个碗是谁用的?这个碗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学生挖掘出课文题目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与问题有关的词句,思考问题的答案,看看这些问题的解决能不能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内容。如果觉得仅仅从课文题目挖掘问题还不够的话,学生可以在初步阅读课文之后,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课文开始就介绍“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对此,学生也可以提出带动全文阅读的问题:“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的碗为什么能够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这一关键性问题默读课文,就能够从中读出这个碗背后的感人故事,体会那个时代以赵一曼为代表的革命者的高贵品质,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在本单元阅读教学中,“带着问题默读”只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法,尽管这种学习方法本身也是学习目标之一,然而更重要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课文的意思”。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时,三年级学生容易出现讲不清、说不明的情形,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如教学《灰雀》一课,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两人喜欢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就适合采用比较的方法来感受和体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列宁和小男孩喜欢灰雀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列宁的喜欢是觉得灰雀很可爱,更是一种关心,常常给灰雀喂食,注意灰雀的安全;小男孩的喜欢也有觉得灰雀可爱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想抓回家养着,一个人玩。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要向列宁学习,爱护动物,这就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运用,达成理解课文内容的目标。

猜你喜欢
灰雀理解课文题目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关于题目的要求
小白云和小灰雀
追根求源
《灰雀》一文中的两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