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苾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学习成为落实“停课不停学”的有效途径。在为期几个月的居家学习中,如何加强师生云端交流,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特别是在苏州市级线上优课资源共享学习的基础上,如何将“直播教学”作为教师直面学生个性需求,助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必要支撑,是苏州市善耕教育集团每一个教育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线上教学有多种方式。自2020年2月受疫情影响首次开展居家学习以来,集团内教师对于线上教学已经有了充分体验,目前已经普遍能运用苏州市线上教学资源中的微课播放、微视频录制、语音互动答疑、QQ作业批改工具等方式开展线上教学,也有部分教师自发采用定时或不定时直播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和帮扶。但是,随着教学的推进,大家逐渐意识到要真正实施好线上直播教学,教师现有的能力开始受限。
着眼于居家学习期间对高质量学习品质的需求,当下呼唤线上直播与其他教学形式双线并行的教学新样态。线上直播教学应着眼于面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充分考虑线上直播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以重塑课堂结构、重温课堂文化、重构教学方式、重组教学技术,注重对学生典型问题的精准指导,注重对知识内容的融通联结,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有效引领,创新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搭建智慧化学习环境,共同促进在线深度学习的发生。
一、核心理念
以“问题—联结”为价值取向的直播教学,旨在通过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师生关系的重塑,改变线上直播教学简单复制传统课堂教学授课方式的倾向,创新在线学习活动设计,强调以问题驱动,搭建智慧化学习环境,促进以理解和联结为特征的深度学习的发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从教的视角看有三个关键要素:以学定教、助学而导、随学而评;从学的视角看有三个关键要素:问题驱动、理解体验、联结创生;从技术的视角看有三个关键要素:简约集成、多向互动、有效反馈(见图1)。
二、实践路径
一是模块化的教学设计。“更加关注用户体验”是直播教学区别于传统在校授课的特征之一。以学生的现实问题和学习需求为教学的切入点,夯实基础,发展思维,培育素养,滋养情感。在直播教学带来的教学新生态下重构课堂,从研究如何教得顺畅走向研究如何学得有效并体验愉悦。凸显学习者立场的学习活动设计,以解决问题、挑战思维、体悟成长为目标,发起以“激活与触发”“理解与体验”“联结与创生”为阶段的进阶式学习循环。
二是共生型的教学结构。将直播课的开展视为核心模块,前有热身预评(启动),中有深度推进,后有延展共享。运用“预学—助学—延学”一体化学习单,贯通整体与阶段性目标,把握知识的本质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力求做到“教—学—评”一致性,依托智慧化学习环境下对教学预设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伴随预评—中评—续评的反馈,及时了解学情,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与活动,推动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生长。做思共生(感性与理性),多元交互(自主与共享),教学相长(过程与目标)。
三是支持性的师生关系。高度关注在脱离校园、班级物理环境下课堂归属感的提升,鼓励倡导在同伴互助、教师激励、资源互动等方式下满足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需求,以此获得健全的人格。直播教學必须重视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确立必要的直播礼仪规范,培养在线学习习惯,强调学习专注力、意志力,以及建立家校协同共育机制,是创设教学共同体、满足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支持。
三、基本策略
1. 教学设计:整体与阶段相结合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基于整体视角关注素养结构,基于单元视角关注认知结构,基于课时视角关注知识结构,绘制好知识图谱,以把握核心知识教学的连贯一致。
2. 学习组织:异步与同步相结合
根据线上教学特点,可以将浅层知识学习、基本训练等置于课前,通过线上测评、微课导学、资料阅读等方式实现异步学习,提出个性化问题。而深层知识的内化与高阶能力的培养则需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通过在线直播教学工具,与学生协同完成,即在线的同步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以异步与同步两种方式的结合共同推进直播教学的长效应。
3. 教学方式:自学与助学相结合
无论是在校还是居家,教师教学都要促进学生自律、自主、自觉地学习。充分利用直播技术的可视化、强互动、快反应、全开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贯通知识—思维—素养的融合发展,真正达成“教以不教,学以再学”的育人目标。
4. 教研参与:共享与自主相结合
强化对直播全程的教学研究,并将此纳入常态化教研活动。以学科跨界共研、骨干带动薄弱、人人卷入实践为原则,鼓励教师先行先试,资源共享。基于共性问题,研究教学的逻辑主干,形成级本化通用PPT模板;基于个性问题,研究教学的细节安排,形成班本化处理方案。
5. 技术支持:直播与录播相结合
采用线上加线下学习有机整合的方式,优化直播效果,兼顾学习时空。直播教学平台强调简约、稳定、便捷,如腾讯课堂、ClassIn等,并在此基础上辅以希沃白板、小鹅课堂、问卷星等工具发挥多元集成的功能。录播教学指导以精练、普适、互动为要,如知识点切片式导学微视频、典型问题微讲解、朗读背诵微语音指导等,便于有需要的学生进行错时学习,因需学习,助力学习成效提升。
6. 学习评价:即时与长效相结合
避免直播的教法与学情割裂,强调教师会教,学生懂学。夯实教—学—评的一致性,根据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预评—中评—续评等方式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表现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个人自评与教师、同学、家长互评的发展性评价有机融合,激励学生客观剖析自我,反思成长步履,挑战自我潜能,收获成长喜悦。
四、工具支架
1. 一份知识图谱
结合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培育,梳理出每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结构图谱和课时内容结构图谱,以整体关照阶段,以课时服务全局,结合图谱厘清知识之间的关联,凸显核心知识的地位与价值,从而突出教学的逻辑主线和学习目标的设定,削枝强干,整体联结。
2. 一个备课模板
以“驱动问题—学习活动—技术方式—对应评测”四大模块推进备课改革。驱动问题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学习活动是驱动问题的情境化要求,技术方式是用什么互动形式实现,对应评测是对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站在学习者立场,转变以往“教师怎么教”为主的备课视角,以备课模板引导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使助学的过程基于即时的诊断得以调整,边学边评,力求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
3. 一份学习单
根据直播教学的预学、助学、延学三阶段目标进行学习任务的整体安排,形成贯通一致的学习单。预学阶段,重在了解学情,尝试先学,提出问题;助学阶段,配合学习目标辅以进阶性练习评估;延学阶段,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推送资源,助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并在跨学科联结中得以充分运用。
4. 一个综评平台
依托“牛牛综合评价”平台,将学生的评价系统分为三大模块:学力评价,关注基础学科素养,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活力评价,关注综合实践课程、日常行为习惯;潜力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心理、个性发展等。学科评价融入其中,以评价指标数据收集驱动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差异化教学、学校精细化管理,实现学科育人。
5. 一个资源库
集共同体之力,将开展线上教学期间收集、制作的课件、短视频、知识点切片资源包、学生成果等材料纳入专门平台,供全体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借鉴参考,并且不断丰富优化。
优化线上课程、推进直播教学是面向未来、立足当下的重大变革。教学技术的迭代、方式的变化只是一种形式,而最根本的,是教师需要转变理念与思维,真正肩负起学生成长的导师重担,成为学生问题的收集者、学习困难的精准帮扶者、正向情感的激励者、项目讨论的组织者、方法资源的推送者……越是主动改变,越能赢得未来。
(作者单位:苏州市善耕教育集团善耕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