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

2022-05-30 21:07马乃骥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马乃骥

[摘  要]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基于共同体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合作学习、互惠学习,学习共同体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风景线。文章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内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中提出“学习共同体”一词。他认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唯有冲刺与挑战的“合作学习”,才是润泽儿童心田的课堂。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习共同体按照其范围大小分为学校共同体、班级共同体、小组共同体等。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对于数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共同体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合作学习、互惠学习,学习共同体应成为数学课堂的风景线。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内学生之间又该怎样合作学习,实现互帮互学,达到合作共赢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内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一、学习共同体与合作学习的异同

为了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有效合作学习,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学习共同体与合作学习这两个概念及其之间的异同。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共赢成为人们的一种思想共识,团结协作成为人们的一种做事方法与习惯,在此背景之下,合作学习也随之兴起,成为一种新型而高效的学习方式。学习共同体与合作学习都属于一种合作性质的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目的是为了合作学习,都是将学生个体组合起来,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互助互学,共同进步。

学习共同体与合作学习虽然看上去大同小异,但两者之间也存在诸多差异。首先,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共同体的理论依据为知觉优先理论、互为主体理论等,而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需要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等。其次,两者的学习理念存在差异,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学习,优生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提高,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有主次之分,容易产生阶层。学习共同体倡导每个成员都是主人翁,主动而相互学习,相互之间是一种协同关系,人人平等,不分高低主次。第三,团队关系存在差异,合作学习注重分工与配合,注重成员合作与共同发展。而学习共同体更重视个体潜能的发挥与团队中的作用,通过相互协作使得个性获得提升。第四,两者在竞争性方面存在差异,合作学习中的竞争味道更浓一些,无论是小组之内还是组际之间,都是为了获得认可或得到奖励,因此学习的目的性与竞争性更强。而学习共同体以提升组员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强调互帮互学、协作学习,因此,淡化了竞争色彩,使得合作气氛更加浓厚,成员关系更为和谐。

[?]二、学习小组向学习共同体的转化

合作学习与学习共同体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小组是两者共同的表现形式,虽然都具有合作的性质,但两种学习小组却有着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小组的人数、建组的规则、合作的方式等方面。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4人组、6人组等,而学习共同体则为2人,最多4人,人数少更便于协作。小组合作在建立学习小组时,一般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内部采取强弱组合,一般由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3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容易使一些学生形成依赖性。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小组则一般采用强强组合或者弱弱组合,小组成员的水平相当,属于同一层次。小组合作一般采用分工形式合作学习,而学习共同体内的成员则无须分工,直接协作学习。

合作学习小组由若干学生个体组成,成员相互依存,而学习共同体成员则融为一体,如同一人。共同体中的学习小组不仅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还是一个成长的集体,远远超出了合作学习的价值。共同体不仅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让学生学会相处、倾听、尊重、分享、助人、感恩等。因此,教师要设法将学习小组转化为学习共同体,转变为成长共同体。这就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培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养成交流、合作、分享、互助的习惯,同时需要教师加强小组的综合管理与评价,淡化个体评价,突出小组价值,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学习共同体内的互助互学策略

学习共同体由于组员身份平等,能力相当,处在同一起跑线,因此,他们的合作更多的是一种协作,他们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发自本体的欲望与力量。学习共同体内的互助互学策略包含以下3个方面。

1. 提高共同体兴趣的策略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学习共同体内的合作学习仍然以兴趣为前提,只有提高共同体的兴趣,才会激发他们互助互学。提高学习共同体兴趣的策略多种多样,如和谐组内关系,提供趣味任务,竞争比拼等,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公平竞争与适时评价。

小学生有两种基本心理,一是不服输,喜欢赢;二是渴望赏识,喜欢听好话。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组织学生比赛,当然,这里的比赛不是组内竞赛,而是各学习共同体之间的比拼,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协作动力,激励学生的互助互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希望被表扬的心理,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通过正面鼓励激发学生合作兴趣,增强各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笔者通过竞争或评价策略,激发共同体的兴趣,激励学生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为了共同的荣誉而精诚协作。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一课中,笔者首先通过共同体方式组织学生预学,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器的结构与功能键的使用。笔者安排的学习共同體是同桌两人为一组,给各组提供了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围绕任务单进行自主探学。各组间开展比赛,比比哪些小组最先有效完成任务单中的内容。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兴趣,激活了他们协作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亲密合作,共同献计献策,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 提高共同体学习力的策略

学习力是指一个人在学习中的动力、毅力与能力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共同体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共同体学习力是共同体内学生之间合作的重要保证。同伴协作学习是共同体的显著特征,共同体学习建立在互惠互利、互助互学基础上,通过互相交流、共同研讨、相互倾听、凝心聚力,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升。

共同体学习力是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提升的,教师可以采取协作学习来增加学习力的宽度与深度,通过创设合作情境,设置核心问题,以激发学生合作动机;鼓励学生学会相互倾听,以提高学生专注力;引导学生相互分享碰撞,在共振中提升学习力;布置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内驱力,提高合作学习的动力;为學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进阶。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为提升共同体的学习力,笔者引导学生共同研讨,从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中学会方法的迁移,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教他们如何巧妙地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分析转化前后图形各部分之间关系,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时,笔者告知学生要注意倾听,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讲述去主动完善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

3. 提高互助互学能力的策略

学习共同体可以是课上的合作,也可以是课后的合作,学习共同体组合的方式可以是就近组合,也可以是驱动组合,等等,但无论哪种形式,都以学生的互助互学为方式,以互助互学能力为支撑。

互助互学能力不仅由学生个体的素质所决定,同时也受到小组匹配、学习情境、教师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共同体学习实际上是同伴的互助互学,是共同体内的相互表达、倾听与讨论。因此,提高互助互学能力旨在促进学生相互表达、倾听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与研讨能力。要提高共同体内的互助互学能力,首先要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和谐关系,激发互相认同,学会互相配合,踊跃展示表达,达到共同分享。其次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与倾听,提升互听互学能力;学会对话与汲取,提升互助互补能力;学会讨论与质疑,提升思辨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做好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与学生搭建学习共同体,引导和激励学生互助互学,共同完成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任务。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评价手段,用科学的评价诊断学情,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提高合作效率,助推互助互学。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