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有没有必要引导幼儿做游戏计划?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计划是在行动之前预先拟定的行动内容与实施步骤。幼儿在制定游戏计划时能对游戏中即将发生的事进行“预演”,提前规划游戏中玩什么、跟谁玩、需要什么材料,甚至设想游戏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做计划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学习品质。游戏计划的制定确实能够支持幼儿专注地投入游戏,也能够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幼儿在制定与实施计划时常常偏离教师预想的“轨道”。话题中呈现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探讨。
首先,游戏计划应源于实际需求。
人们制定计划一定是出于某种实际需求。做计划是一种自觉行为,而不是强加的任务。是什么驱动幼儿制定游戏计划?当幼儿感受到计划确实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达成愿景时,他们自然就有了制定计划的内生动力。
一般来说,问题越明确、聚焦,计划就越细致、全面。比如,幼儿想在建构区搭一座大楼,他们就会计划要搭一座怎样的大楼、怎么搭、用什么材料等。如果他们在游戏中有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主动做计划并逐步将其细化。如果幼儿感到暂时没遇到什么难题,自然不知道应该计划什么。此时,完全没必要为了制定计划而制定计划,否则,不仅可能影响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投入,也易引发幼儿对计划的误解与抵触。话题中的教师提及曾尝试通过同伴合作的方式引导“不太會做游戏计划”的幼儿学做计划,但收效甚微。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同伴为解决自己的问题所做的计划并不是那些所谓“不太会做游戏计划”的幼儿真正需要的。教师还需要明确,即便多名幼儿选择了同一游戏项目,他们的游戏内容也可能不一样,因为每个幼儿的需求不同,因此,他们并不一定能形成游戏合作小组。游戏合作小组的成立应基于幼儿共同的问题与需求,也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共同制定游戏计划。
其次,游戏计划是为游戏服务的。
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难以对尚未发生的事做出准确预估,因此他们的游戏计划不可能考虑到游戏时间里所遇到的各种意外。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偏离或抛弃原有的游戏计划是很正常的,毕竟“好玩、有趣”是他们玩游戏的首要追求。
制定计划是为了更好地投入游戏。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制定的计划而强求幼儿继续玩已经不想玩的游戏,这是本末倒置。话题中的教师没有强迫幼儿按计划执行,而是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改变计划并记录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或产生的新计划。我认为这一做法是可取的,也能让幼儿明白计划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的,做游戏计划是为了更好地玩。
对于话题中提到的幼儿“串游戏”的现象,我想,教师需要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幼儿觉得原先计划中的游戏很无聊。
最后,游戏计划的形式是多元的。
幼儿所做的游戏计划的形式应是多元的,可以是语言表述,可以是简单的表格、思维导图等,也可以是一幅画。如果幼儿给角色游戏做计划,这种计划可能带有叙事意味,他们确实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对游戏内容、场景、玩伴等进行表征,画面的丰富程度也能反映其计划的细致程度。
但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创造性再现,幼儿不可能完全按计划来开展游戏。对这类游戏计划,教师要灵活对待,不能因所谓的计划而影响幼儿的自主与创造。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陈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