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项目活动实施策略的思考

2022-05-30 14:50:18马飞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计划书菜园草莓

马飞

幼儿园项目活动是以幼儿的兴趣或问题为起点,在教师的支持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的一系列探究活动,旨在帮助幼儿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和经验,强调问题情境、问题探究、多元整合和小组合作。我园以户外探究活动为重点,旨在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和空间,建立幼儿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支持幼儿的探究学习。在“草莓成长记”项目活动中,大班幼儿基于学习兴趣和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了一系列连贯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教师以儿童视角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推进幼儿的探究活动,促进幼儿园项目活动顺利开展。

一、创设丰富的探究环境,支持幼儿与环境进行深入互动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应当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活动场景】我们的小菜园

趁着假期,我园重新规划并拓展了户外活动场地,在空间和硬件设施上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上,我们期望从儿童视角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带领幼儿通过户外散步、实际考察的方式与户外环境进行充分互动。之后,幼儿提出他们想打造一个小菜园。打造一个小菜园需要准备些什么呢?大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萱萱:我们需要一些种菜的工具,如铲子,我爷爷种菜的时候就需要铲子。

森森:还需要一些浇水的工具,这样菜就不会渴死了。

明明:有了铲子,我们可以种菜、除草,还能挖蚯蚓呢!

佳佳:我觉得需要一些放大镜,这样我们就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小菜苗啦!

诺诺:我们还是先给小菜园取一个名字吧,就像我们都有名字一样。

可是,要给小菜园取一个什么名字呢?大家又展开了讨论。

皓皓:叫“奥特曼小菜园”吧,因为菜地里的蚯蚓像奧特曼一样厉害,能为我们翻菜地。

云云:我们从菜地里找到很多小贝壳,还是叫“贝壳小菜园”吧!

溪溪:还是叫“多菜大爆炸”吧,菜地里的菜很多很多,都要“爆炸”了。

……

这么多名字,到底叫什么好呢?有幼儿提议:“我们来投票吧!”最终,“奥特曼小菜园”以最高票获选。除了取名字,幼儿还用同样的方法决定了菜地里将要种植的东西,草莓居于首位。

项目活动强调问题驱动,而真实的问题往往来源于真实的情境,因此环境对于问题的生发尤为重要。将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前置,有利于为问题的生发提供潜在的可能。我们认为,要从两个方面为幼儿与环境的充分互动做好准备。第一,保证幼儿有充分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自主持续学习提供可能。在“草莓成长记”这一项目活动开始前,幼儿已经有了一段持久的与菜园互动的经历,如准备打造菜园的材料、给菜园取名、投票选择种植物等,这都得益于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保证。第二,给予幼儿参与和决策的机会。项目活动探究的主体是幼儿,因此幼儿园提供的菜园环境主要聚焦于大环境的提供,如菜地,而将打造菜园的材料、给菜园取名等都交给幼儿,让他们有深度参与和决策的机会。

在与环境进行深入互动的基础上,幼儿才有了种植草莓的决定,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与草莓种植相关的问题和探究活动。也是基于此,幼儿才会对之后的探究活动充满热情,有探究的动力,能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完成探究任务。

二、聚焦问题,引导幼儿制定并丰富项目活动计划

在确定种植草莓后,幼儿讨论了草莓种植的相关问题,教师则运用思维导图与幼儿共同梳理问题,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和已有经验确定活动目标和重难点。但是基于户外环境和幼儿兴趣的变化,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会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因此项目活动计划也会随之而更新。“草莓成长记”项目活动是由多个子项目活动组成的,每一个子项目活动都是根据幼儿的意愿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这种活动方式有利于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保证每个幼儿的活动参与度,促进幼儿的探究不断深入。

另外,项目活动开展的关键是要确定驱动性的问题,让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有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探究过程。为此,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驱动方式,促进幼儿的探究活动不断丰富。一是兴趣驱动。菜园本是一块块空地,教师以调查和谈话的方式,与幼儿共同讨论种植物,并以投票的方式确定种植物。兴趣驱动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有利于幼儿以积极的情绪参与探究活动。二是问题驱动。由于草莓是种在平地上的,没有草莓大棚里高高的垄,因此,草莓长出之后是与泥土直接接触的。教师运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了解草莓落地容易腐烂的事实,并提出了“怎样将草莓与土隔离”等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并尝试制作各种隔离材料,从而有了后续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三是情境驱动。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天气、材料等的变化可以为幼儿提供新的探究契机。例如,台风过后,草莓大棚被吹走了,草莓苗在大风中“发抖”。来园的幼儿看到这一情境后自发地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如何固定草莓大棚”子项目活动就此产生。

三、鼓励幼儿小组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探究

(一)根据兴趣,自由分组

探究计划是动态调整的,并非所有的子项目活动都是同时进行的,项目小组是依据幼儿的兴趣自由组成的,每个小组的人数没有硬性规定,从而避免出现“假投票”“假民主”的情况。同时,分组之后,教师会关注每个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分工合作情况、探究兴趣、问题解决能力等,并以学习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幼儿表现性评价的素材。

(二)整合学习经验,多途径开展探究

整合学习经验是指帮助幼儿整合多个领域的学习经验,支持幼儿完成项目活动。这些经验不仅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核心经验,而且涉及问题解决、创造性、分工合作等学习品质。在“草莓成长记”的子项目活动中,每个活动都有侧重的目标,幼儿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经验开展探究活动。

【活动场景】种植计划书

种植草莓之前,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两块地可以种多少株草莓苗?种植草莓需要什么工具?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基于此,幼儿提出要做一份种植计划书,他们把过程分解成了以下几步。

第一步:测量,确定草莓苗的数量。

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实施种植计划,保教主任沈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一位农业专家——农科院的赵老师。在种植草莓之前,幼儿让主班老师向赵老师咨询种植草莓的方法,赵老师告诉大家草莓苗之间的距离大概在20厘米左右。为了让幼儿对20厘米的距离有感性的认识,教师拿来了一把尺子。可是,只有一把尺子,大家怎么一起测量呢?幼儿决定找一些材料来代替。他们有的用自制的尺子测量,有的用捡来的石头做标记,还有的先在图纸上画出草莓地的种植地图,再通过多种测量方法确定草莓苗的数量。

第二步:商量,绘制种植计划。

种植计划书上还要有什么内容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还要有种植工具和分工方面的内容。于是,大家分小组绘制了计划书。

第三步:分享,讲解计划书。

完成计划书后,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在集体面前分享计划书的内容,教师汇总信息,与大家共同准备种植材料。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草莓种植任务。

幼儿能发现生活和游戏中的许多问题可以用计算、测量等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自然测量是幼儿在早期测量中的测量行为,是用自然物而非标准测量工具进行的测量。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尝试用多种自然物表征20厘米,并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在计划书中。计划书的制定是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体现,种植地图、种植工具、小组分工方式是种植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计划书让幼儿的思维过程可视化,有利于幼儿全面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活动场景】堆肥小达人

在种植过程中,为了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堆肥的方法,教師设计了调查表,请幼儿通过观看堆肥视频、查阅资料、咨询家长等方式了解堆肥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果果:果皮、菜叶可以用来堆肥。

颖颖:鱼骨头、肉骨头也可以。

云云:我妈妈说咖啡渣也可以用来堆肥。

乐乐:外面的树叶也可以用来堆肥。

一番讨论后,教师与幼儿一起用气泡图梳理了堆肥材料。幼儿收集了铲子、泡沫箱等工具,将每次午餐后的果皮和肉骨头、户外的落叶、草莓棚里的杂草作为堆肥材料,开始尝试堆肥。

在“堆肥小达人”子项目活动中,幼儿通过阅读绘本、观看视频等方式收集信息。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可以获得垃圾分类等方面的认知经验。从品质发展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幼儿掌握系统的梳理方法。

【活动场景】大棚被吹翻了

台风过后,草莓大棚被吹翻了,原来大棚也不牢固啊!怎么才能固定大棚,防止大棚再次被风吹翻呢?幼儿想了各种办法:用双面胶把大棚粘在地上,用麻绳或扭扭棒把大棚固定在旁边的栅栏上,用轮胎挡住大棚……一番尝试过后,双面胶、扭扭棒等方法都失败了,有幼儿说可以用沙池的木板来固定。

可是,问题又来了,木板太大,幼儿没有办法把它埋到土里。怎么办呢?有幼儿想到,保安师傅有很多工具,他们一定可以帮忙。于是,幼儿请来保安师傅帮忙固定了木板,大棚就这样固定好了。

【活动场景】多样草莓托

小草莓长出来以后都落在了地上,与土壤直接接触。前来帮忙授粉的溪溪妈妈看到后说,如果草莓一直在地上,容易腐烂,一定要将草莓与土隔离开来才行。于是,幼儿开始尝试:把草莓放在纸杯里,把小篮筐倒过来支撑草莓。这些方法一开始的确有用,可是过了几天,草莓茎又开始野蛮生长,这些方法都不起作用了。

于是,幼儿又开始了第二轮尝试。他们想到游戏时用到的网格架不仅可以让草莓苗从格子里钻出来,而且能固定草莓果。这种方法的确比前几种有用,可是网格架的格子好像有点大,草莓会不会漏下去呢?溪溪跟小伙伴们说,妈妈种过草莓,有一种圆圆的塑料架可以帮忙,只需要从网上购买就可以。最终,大家用塑料架与网格架一起解决了草莓托的问题。

以上两个活动呈现了幼儿在问题驱动下收集材料,不断尝试,从而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情景。《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中探究和认知的目标之一,是能根据观察、分析等发现一些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并能尝试通过操作实验或简单的逻辑推理分析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问题情境中,幼儿先是搜集材料,然后用实验的方式判断材料运用的可行性,直至找到合适的材料。除此之外,他们在遇到困难且自己实在无法解决时,知道主动运用求助成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幼儿不怕困难、坚持的学习品质和善于合作、分工协商的社会性品质得到了发展。

四、策划展示探究结果,帮助幼儿共享探究经验

项目成果分享是项目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小组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的幼儿都要参与每一个子项目活动。在分享过程中,幼儿可以将各自的探究经验分享给同伴,与之组成学习共同体。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回忆探究过程,对自身的学习经验进行梳理,从而加深对所习得的经验的理解,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另外,在策划展示中,幼儿借助绘画、语言等多种表征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体验分享的乐趣。

【活动场景】我们的草莓园

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上海的幼儿园都停课了,幼儿无法照料刚长出来的草莓。留守在幼儿园的王师傅主动承担起了照料草莓的任务,教师定期把王师傅拍的照片上传至家园联系群中。草莓成熟之后,我们举行了一次云聚会。教师以照片、视频、思维导图为载体与幼儿一起回顾了草莓生长的过程。幼儿通过回顾照料草莓的过程,感知了自我成长的力量。大家说马上要毕业了,想把草莓园托付给弟弟妹妹,于是毕业典礼的环节之一就确定为草莓分享会。

佳佳:我们把草莓园里发生的故事画下来,让参加分享会的小朋友都能看到。

小小:我们要制作邀请函,邀请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冰冰老师、保安师傅、溪溪妈妈,还有好多好多人。

皓皓:那我们把要买的东西列个单子,否则开学要来不及了。

溪溪:还要把怎么照料草莓画下来告诉弟弟妹妹,这样我们毕业后就会有人照料草莓了。

在接下来的云见面会中,幼儿即将分小组做各项准备工作,这个草莓分享会一定会成为幼儿毕业前最美好的回忆。

策划展示并非只在项目活动的尾声进行,它贯穿于整个项目活动。在环境中,教师会提供展板,幼兒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发现画下来分享给同伴;在户外活动结束后的集体分享环节,教师会与幼儿共同讨论当天的探究活动;每一个子项目活动结束,教师会在“项目分享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其中的经验和方法;草莓丰收时,幼儿共同商议,以儿童会议的形式举办云分享活动,在回顾活动经历的同时,将探究经验分享给他人。

五、活动反思

(一)幼儿在项目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在该项目活动中,幼儿的探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与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在项目活动中,幼儿通过与环境进行深入互动,了解客观世界,体验自然规律。例如,在种植草莓的过程中,观察天气变化、触摸泥土、了解草莓的生长条件和生长周期,持续的互动让幼儿与客观世界建立起了联系。第二个层次是与他人的相遇与对话。项目活动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任意一个项目活动都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幼儿在与同伴分工、协作、讨论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学习共同体,共同克服困难,完成项目任务。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家长和其他人的协助,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幼儿与之建立联系,学会倾听,构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个层次是与新的自己的相遇和对话,即幼儿自我经验的提升。多元整合是项目活动的要素之一,幼儿在体验非标准化测量、学习固定大棚的方式、自制草莓托等活动中,丰富了科学、劳动等方面的认知经验,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发展了专注、坚持等学习品质,重构了自我经验,这对幼儿来说是一次不可替代的成长和蜕变。

(二)项目活动中教师是如何提供支持的

1.预先规划,动态调整

从驱动性问题确定到项目活动落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从调查幼儿的已有经验,判断项目活动的价值到与幼儿共同制定探究计划,一步步推动项目活动深入发展。但这个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儿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根据兴趣和问题随时产生新的探究方向,因此教师应以幼儿的学习轨迹为参照,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在“草莓成长记”项目活动中,自幼儿种植草莓苗开始,浇水、施肥、除草、做成长记录等活动是可以预知的常规活动,而固定草莓大棚、探究草莓托等是在探究过程中偶然出现却又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动态调整探究计划,纳入新出现的有价值的探究点,并提供多样化的材料(绳子、木板、扭扭棒等)、资源(农科院专家的支持、家长的支持),促进幼儿的探究持续深入。

2.多元支持,梳理方法

一是材料方面的支持。在探究过程中,幼儿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离不开材料的支持。因此,在环境创设中,幼儿园设立了户外的材料仓库。如此,材料不用从活动室带进带出,而且有更多适合户外探究的材料,如放大镜、晾晒工具、种植工具、树枝、树叶、松果、草垛等,这些材料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并随时更新。二是表达方面的支持。教师除了判断价值,及时助推幼儿的探究外,还会支持幼儿的多元化表达。在草莓种植园里,幼儿可以随时记录探究发现,并将其夹在记录板上;在集体分享环节,有话筒、平板电脑、点读笔等工具,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与同伴分享经验。三是思维梳理方面的支持。这主要是指思维导图的运用。在项目活动中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固然重要,但我们认为帮助幼儿系统地思考问题、总结探究的方式方法、掌握普适性的规律同样重要。因此,在整个项目活动过程中,教师会运用不同的思维导图帮助幼儿梳理思考的过程,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计划书菜园草莓
别让游戏计划书成为游戏的“门槛”
创业计划书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性探析
小小菜园有惊喜
小太阳画报(2019年4期)2019-06-11 10:29:48
疯狂大菜园
天骄联盟之商业计划书培训成功举办
产权导刊(2018年5期)2018-09-10 03:15:28
我家的菜园
草莓
菜园里
空腹吃草莓
做一份商业计划书
商界·时尚(2014年5期)2014-06-12 0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