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圆
摘要:针对农村地区严峻的防火形势,从农村火灾隐患成因、基础消防设施建设情况和村民的消防意识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农村地区主要存在的防火问题,提出建设“县消防救援大队—中心村镇消防站—各村消防点”的三级灭火力量体系、完善农村消防建设规划以及加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的防火对策,希望能够对提升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降低农村地区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农村防火;消防安全;防火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2)11-0082-03
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布的2020年全国火灾数据,农村地区全年发生火灾12.4万起,占全国火灾总起数的49.3%,比城镇高出6.1個百分点;造成损失19.2亿元,占总损失的48.1%,比城镇高出12.2个百分点;发生较大火灾39起,占总起数的60%,比城镇高出24.6个百分点。从上述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地区的消防建设及相关消防工作推进情况已日渐落后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整体火灾防控形势严峻。
1 农村防火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火灾隐患多
首先,农村地区目前普遍缺乏整体的建设规划,村内民房建筑多为村民自行修建,无论是设计水平还是施工质量都参差不齐。部分农村地区修建的民房直接采用砖木甚至是木质结构,在搭建过程中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材料,而这样搭建的房屋耐火等级仅为三级或是四级。房屋耐火等级低,导致一旦发生火灾,房屋的承重结构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失效垮塌。再加上房屋建设时的布局如果不合理,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小,火灾就容易在多栋房屋间快速蔓延,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随着农村的建设发展,农村地区的电气化程度逐步提升,建筑内使用的电器也日渐增多。相比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的电气安装使用更为不规范,使用劣质电线、电器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电线以及不对线路进行穿管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村民在日常使用电器,尤其是大功率电器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防范意识,经常在使用电器的过程中无人看护,或在使用结束时不及时断电,这些都加大了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在火灾事故原因的统计中,因电气原因导致火灾的占比一直很高,而农村地区较为混乱的用电情况也是农村地区火灾隐患较为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相比于城镇,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村地区堆放可燃杂物的情况更为普遍。很多农村的院内都会堆放木材、秸秆等易燃、可燃物,村民也缺乏将易燃、可燃物远离火源堆放的意识,而这些堆放的可燃物一遇到火源就容易引发火灾,火势也很容易通过堆积的可燃物快速蔓延,这也是农村火灾隐患及火灾损失大的原因之一。
最后,位于山区的村落还会面临森林火灾的威胁。因雷击等自然原因或人为用火不慎导致的森林火灾,在风力的作用下极易大面积蔓延,从而在蔓延过程中威胁到村子的安全。
1.2 农村消防设施基础差
相较于城镇来讲,农村地区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消防设施的基础都更为薄弱。从室外消防设施来看,农村地区缺乏消防供水管网、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等供水设施,消防供水多依靠河流、池塘等天然水源。这类水源的取水条件相对苛刻,且受季节影响大,距离农村的距离也有远有近,在火灾规模大、用水需求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供水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火势进一步蔓延。从室内消防设施来看,由于缺乏消防供水管网,绝大部分的农村建筑内未设有室内消火栓,灭火器的配置也相对较少。由于缺乏基本的消防设施,使得农村一旦发生火灾,村民很难进行灭火自救,只能等待消防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进行处置,极大可能错过控制、扑灭火灾最容易的火灾初起阶段。
除此之外,农村地区还普遍缺乏对消防车道的建设规划,农村内的道路宽度普遍较窄,导致中、大型消防车的通过速度较慢,甚至无法通过。同时,在农村内难以用导航软件进行寻路,消防人员进入农村后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现场寻路,导致到场时间延后。
1.3 村民消防意识淡薄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布的2020年全国火灾数据中显示,农村地区在火灾现场当场身亡的人数占全国火灾亡人总数的84.7%,比城镇高出7.3个百分点。从这条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存在逃生自救、互救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的基本消防知识相对欠缺,导致发生火灾时逃生困难。除此之外,在发生火灾后,农村居民大多不知道如何正确报警,也不懂得基本的灭火方法,更不会使用灭火器等基本的消防器材,导致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扑救。村民消防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是导致农村地区火灾风险较高、火灾造成损失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农村防火策略分析
2.1 建设多级灭火力量体系
为了尽可能缩短消防救援力量到场的时间,建议建设“县消防救援大队—中心村镇消防站—各村消防点”的三级灭火力量体系。根据GB 50039—2010《农村防火规范》,农村应根据规模、区域条件、经济发展情况及火灾危险性等因素设置消防站和消防点[1]。
首先是各村消防点。各村消防点是指在各个农村普遍设置的消防点,其可以在本村发生火灾时第一时间到场进行应对处置。考虑到成本与人员配置的实际情况,各村消防点的人员建议从本村长期居住的村民中招募,可以兼职人员或志愿消防队员为主,消防点配置1台手抬机动泵以及基础的水带、水枪、灭火器、破拆工具等装备,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相关技能的集中培训,每月开展一次或每季度开展两次技能训练。各村消防点的主要目标为应对较小规模的初期火灾,减少因未及时处置而导致火势扩大的火灾数量,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规模较大以及扑灭难度较大的火灾,各村消防点的任务主要是控制火势的蔓延,在等待增援力量到场的期间,尽可能地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
其次是中心村镇消防站。中心村镇消防站应作为县消防大队的力量补充,覆盖距离县消防大队较远的农村。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距离县消防救援大队较远的区域,选取相对中心的位置,在发展情况较好的村镇建设中心村镇消防站,并根据地理情况划定辖区范围。推荐在中心村镇消防站中建立一支专职消防队,并参照建标152—2017《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小型站标准进行营房建设,即设置2个车库,同时根据需要配置1辆中小型水罐消防车和1辆消防摩托车,以及配备2台手抬机动泵和基础的水带、水枪、水炮、分水器、灭火器、破拆工具、个人防护装备、通信器材等设备[2]。中心村镇消防站作為一支专业的消防救援力量,除了应对本村镇的火灾之外,还需要负责周边农村的火警处置,及时增援并处置超出村消防点处置能力范围的火灾事故,同时还可以与县消防救援大队进行相互增援。另外,中心村镇消防站还需要负责辖区内各村消防点的消防技能培训,以及辖区内各村的消防宣传工作,发挥本县消防工作副中心的作用。
最后是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消防救援大队是目前已有的消防力量,但是在“县消防救援大队—中心村镇消防站—各村消防点”的灭火力量体系中,县消防大队还应重点加强通信、指挥体系建设。应建立各村消防点、中心村镇消防站及消防救援大队之间的可靠通信联络机制,使各村消防点在接到或发现火情后能及时报告中心村镇消防站及消防救援大队。由于各村消防点只需要将火灾情况简单地接收或报告给中心村镇消防站及消防救援大队,故各村消防点只需要设置固定电话,再配合上义务或志愿消防队员的手机就可以满足需求。最需要加强的,是中心村镇消防站与消防救援大队之间的通信联络。需要给中心村镇消防站配置公网对讲机、大功率对讲机、4G单兵图传设备等通信装备,确保中心村镇消防站与消防救援大队之间通信畅通,使大队能随时掌握消防力量调动情况、火灾规模情况及现场处置情况等,并及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力量部署。另外,要明确各级灭火力量之间的指挥体系,各村消防点为第三级,中心村镇消防站为第二级,消防救援大队为第一级,多级力量同时到场时,下级应听从上级的指挥调动。消防救援大队还应定期组织本县各级灭火力量进行联合演练,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在应对较大规模火灾时,各级灭火力量能够形成合力。
通过在各村建设消防点,可以加强各村应对初期火灾的能力,减少由于初期处置不力而从小火变成大火的火灾数量,并通过早期扑灭或控制火灾来降低火灾造成损失;通过建立中心村镇消防站,可以缩短专业消防救援力量到达火场所需的时间,提高对较大规模火灾的应对处置能力,同时起到指导村消防点技能水平、加强辖区内消防宣传的作用;通过县消防救援大队,可以对各级灭火力量进行统筹管理,建立各级灭火力量之间的通信、指挥体系,并加强各级力量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全县灭火力量实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2.2 完善农村消防建设规划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规划,在此过程中,应将消防建设作为重点之一纳入农村建设规划。除了将“县消防救援大队—中心村镇消防站—各村消防点”三级灭火力量体系建设纳入规划之外,还应该重点考虑建设农村消防基础设施。首先,需要在农村地区生活给水管网的基础上建设消防给水管网,并设置室外消火栓。在天然水源处建设取水码头等取水设施,且在附近无天然水源或枯水期天然水源无法满足消防供水需求的农村建设消防水池,以改善农村地区的供水条件。其次,提高农村建筑内消防设施的配置水平。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共建筑,应按标准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对于规模较小的建筑,应配足灭火器,确保其能够处置小规模的火灾[3]。同时,应建议村民家中配备灭火器、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等消防器材,为村民处置初期火灾及尽早逃生自救提供硬件条件。最后,对于规划中新建的建筑,应尽量按照一、二级耐火等级标准进行建造,并按标准要求留出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防止出现火灾在多栋建筑之间快速蔓延的情况。在新的道路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消防车是否能通过的问题,使道路宽度能允许中小型水罐消防车通过,并合理布置回车场或回车道。
通过完善农村消防建设规划,能够改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减少因建筑结构因素导致的火灾风险、隐患。
2.3 加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
以中心村镇消防站、县消防救援大队为中心,建立与各自辖区内村委会的联合工作机制[4],由消防救援人员在各村开展集中消防宣传、演练,对村内重点部位进行隐患排查。同时,对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日常防火知识、火灾逃生方法以及常见的火灾隐患等。村委会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后,成立村防火工作组,并制定相关的防火工作制度,落实村内日常入户宣传、民房内隐患排查和督促隐患整改工作。通过集中和入户消防宣传,使村民掌握基本的防火知识以及火灾逃生常识,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减少由于生活用火不慎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数量,降低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在各项火灾隐患的排查工作中,重点排查村屋内是否存在易燃、可燃物密集堆放、私拉乱接电线、电气线路未穿管、使用劣质电线等问题,并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登记,在政府补助、村民自筹等相关政策的帮助下督促其进行隐患整改及对隐患定期复查,降低由于电气原因引发火灾的概率。对于地处山区的农村,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严格控制火源进山,并建立巡山、巡林制度,防止由于森林火灾蔓延至农村内导致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5]。
3 结语
通过对农村地区的防火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受建筑结构、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消防设施基础建设情况较差、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一旦发生火灾,就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的财产损失。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提出建设“县消防救援大队—中心村镇消防站—各村消防点”的三级灭火力量体系。通过建立村消防点,提高农村应对初期火灾的能力;通过建设中心村镇消防站,缩短专业灭火救援力量到场的时间,并分担部分消防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县消防救援大队进行统筹协调,使全县灭火力量形成合力,提升整体灭火作战能力。其次,建议完善农村消防建设规划,科学规划建筑布局,提升房屋的耐火等级,提高农村地区消防设施的建设水平,减少因房屋结构、防火间距以及道路因素导致的火灾风险及隐患。最后,通过与村委会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地区日常的火灾隐患排查及入户消防宣传力度,提升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降低因生活用火不慎或电气原因导致火灾的风险,减少火灾可能造成的损失。
參考文献:
[1]GB 50039—2010.农村防火规范[S].
[2]建标 152—2017.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S].
[3]张志彪.农村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1,6(2):104-105.
[4]李经明.浅析农村火灾事故及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3):343-345.
[5]公安部消防局.农村消防安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fire prevention
Li Fangyuan
(Shaoyang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Hunan Shaoyang 422000)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evere fire prevention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the main fire prevention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auses of fire hazards in rural areas,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fire facilities and the villagers' fire prevention awarenes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 three-level fire fighting force system of "county fire and rescue section—town fire station—village fire fighting point",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fire fighting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the fir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rural fire safety management.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lay a certain guiding role in improving fire safety in rural areas and reducing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caused by fires in rural areas.
Keywords:rural fire prevention; fire safety; fire prevention 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