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户外游戏场地很大,有风车长廊、开心小院、树林探秘、户外建构、树屋游戏、沙水池、木工坊、阳阳农场等14个游戏区域,每个区域还包含许多游戏项目。每个班可以自己计划在某一天什么时段到哪个区域开展游戏,每次游戏时长45分钟。园里采用“预约制”对场地做统筹安排。为了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我们从上学期开始引导孩子在游戏前做计划。
我带的是中班,在引导孩子们做游戏计划之初,我通过谈话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游戏计划,并明确在游戏计划书中可以画自己打算玩什么、和谁一起玩以及会用到哪些材料。通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游戏计划里要画上我的朋友,这样我就知道和谁一起玩了”“要画上我今天在哪里玩,这样就不会忘记了”“要画上想要的游戏材料,这样我就能马上找到它们了”。一般来说,班级会提前一天预定好游戏场地,比如,可以预定去树林探秘游戏区域。第二天早晨,孩子们利用签到时间选好今天玩哪项游戏以及与哪些同伴一起玩。比如,树林探秘游戏区域中有走秀、寻宝、野战、野餐、自然探秘、自然物建构等游戏项目可供孩子选择,选择同个游戏项目的孩子自然形成一个小组。游戏前,我会留10分钟让每个孩子画一画自己的游戏计划,并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在集体中做简短介绍,然后让他们带着画好的游戏计划书去户外游戏。游戏结束后,我会组织孩子们回顾游戏,说说自己有没有按游戏计划玩,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下次打算怎么玩。
我发现有的孩子在做游戏计划书时还是挺有想法的,也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计划。比如,孩子选择了玩建构游戏,打算搭一座桥,就会在纸上画出桥的样子以及要用到的建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孩子选择玩沙水游戏,打算挖一条沟、接上水管引水,就会画一画怎么挖沟、怎么铺水管以及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他们还会在一旁写上想和谁一起玩(写同伴的学号),标上制定计划的日期,等等。一段时间后,他们好像越来越知道游戏计划书上要包含哪些元素了。我认为有了这样的游戏计划书可以让孩子玩得更有目的、更专注,与同伴有更多的合作。当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很好地做游戏计划的。有的孩子做的游戏计划书更像是一个游戏故事或一幅画;有的孩子的游戏计划书上常常是些简单的线条和圈圈点点,我追问他画的是什么,他也说不上来;有的孩子表示“不会画”“不知道画什么”。对于这类不太会做游戏计划的孩子,我曾经引导他们与选择同个游戏项目的同伴共同做计划,希望他们能在同伴的带领下逐步学习自己做计划,但是我发现,他们加入同伴的小组后似乎只安于充当旁观者。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挺着急的,想了不少办法,甚至陪他们一起做游戏计划书,希望能提高他们的表征能力。但后来我也发现,没有游戏计划似乎并没怎么影响他们开心地游戏。而且,那些做了计划书的孩子在游戏时也常常会偏离计划,甚至完全脱离计划,最明显的就是“串游戏”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觉得自己选择的游戏太无聊或发现其他游戏更有意思,就被吸引过去了,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计划。比如,玩“走秀”游戏的孩子发现同伴的“寻宝”游戏很有趣,就加入了“寻宝”的队伍。也有的孩子因为很快完成了自己计划中的游戏内容,就去玩别的项目了。针对这个情况,我会在游戏后引导孩子回顾自己的游戏和计划,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改变计划。我还引导孩子在游戏计划书中增加一块“留白区”,用以记录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产生的新计划。
其实,在引导孩子做游戏计划书的过程中,我也有疑惑。比如,对于建构游戏、沙水游戏等,孩子在做计划书时比较容易表征游戏中用到的材料、方法和游戏的目标,但对于艺术类、角色类游戏,孩子做的游戏计划书基本上都是一幅画。我该怎么引導孩子做好此类游戏的计划?是不是所有游戏都需要计划呢?在我的头脑中,游戏计划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的学习和探究更主动、更专注、更深入,孩子的游戏计划书可以反映孩子的思维方式与发展水平,借助孩子的游戏计划书,教师的指导可以更有针对性。所以,我觉得让孩子做游戏计划书还是挺有价值的。但在实际观察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没有做游戏计划书依然玩得很开心,有的孩子做了游戏计划书依然偏离计划,那么,做这样的游戏计划书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有意义吗?
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如果是您,会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