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兰
我观察到小班孩子午睡起床后常常光着脚拿起鞋子,找一块空地,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穿鞋。光着脚踩在地上,不仅脏,而且容易着凉。坐在地上也很不卫生,尤其是夏天,有的孩子只穿着一条小内裤就坐到了地上。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穿鞋?为了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我与孩子们进行了对话。
师:你们为什么要光着脚把鞋子拿到这边来坐在地上穿,而不坐在床上穿呢?
幼:(指着床沿)这儿太高了,脚吊在那里,不舒服。
幼:坐在床上够不到地上的鞋子。
幼:我的鞋子被踢到床下去了,我趴下去才找到的。
幼:坐在地上穿很方便。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发现原来我们之前统一在床沿地面上划定的放鞋区域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方便。我们没有问过孩子就定好了放鞋的位置,做好了标记,这个标记在靠近床头位置的地面上,而床头这一侧的护栏较高,不方便孩子起床后拿鞋子,于是,孩子自然就会光脚下床,走到床头来拿鞋。而且,由于床与床之间的过道比较窄,孩子们经过时常常会踢到放在地上的鞋子,所以经常有孩子的鞋子被踢得东一只、西一只,甚至被踢到床下去,需要孩子光着脚去找回来。而对于已经离开床站起来的孩子而言,找块空地顺势坐到地上穿鞋便再自然不过了。
可是,坐在地上穿鞋合适吗?在谈话活动时,我通过呈现孩子们穿鞋时的照片,引导孩子们讨论。
师:光着脚踩在地上或坐在地上穿鞋,你们觉得好不好?
幼:坐在地上很不卫生。
幼:对,会生病的。
幼:光着脚会感冒的。
幼:地上有很多细菌。
幼:坐在地上是不文明的。
幼:坐在地上堵住路了,别人走不过去了。
……
看来,孩子们知道这样做是不文明也不利于健康的。通过对真实生活场景的讨论,孩子们意识到了自己坐在地上穿鞋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认识到了问题所在,那么怎样解决呢?显然,按之前教师定好的位置放鞋,孩子们使用起来不太方便,有很多问题。那么,是否可以让孩子们一起来讨论午睡时将鞋子放在哪里、怎么放合适?于是,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寝室的小床边,实地进行考察和试验。
幼:可以拿着鞋子,坐在床上穿。
幼:像这样鞋子(鞋头)朝外面,坐在床这儿(靠近床尾、护栏较低的那一边),用脚就能把鞋子钩起来了。
幼:我抓着床边,用脚一找,就能找到鞋子了。
幼:把鞋子(鞋头)朝里面放,人跪在这里(床沿),腿一伸就能穿到鞋子了。
……
孩子们提出的这些办法合不合适呢?我提议先试几天看看。
几天后,我又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请他们说说这几天试用后的感受。孩子们纷纷报告了自己的试用情况。几个个子高的孩子手长腿也长,试了几种摆放方式后,觉得操作起来都比较方便。但个子矮的孩子在使用这些办法时就显得有些吃力了。此外,阳阳说:“老师,刚才悠悠没看路,把我的鞋子都踢到床下面去了,我捞了好久呢!”悠悠连忙说:“我不是故意的,是阳阳把鞋子放在路中间,挡着我的路了。”
师:那你们觉得怎样调整放鞋子的位置才能既方便我们穿脱,又不会挡着路呢?
幼:可以把鞋子放到床下面,把鞋后跟露出一点点。
幼:也可以把鞋子的头露一点出来,脚尖一钩就能拿到了。
师:露出一点,是多少?你们去放一放试试吧。
孩子们分头去试着放了放,放好后观察过道的宽度。
幼:老师,阳阳的鞋子还是露出来太多了,挡着路了。杜杜的也是。
师:那鞋子露出多少才比较合适呢?
幼:(伸出双手比画)露出这么多。
师:阳阳,杜杜,你们觉得露出这么多够不够?
阳阳:(放好鞋子后坐在床沿,试着用脚钩了钩)嗯,够了,我能钩到了。
杜杜:我好像也可以。
师:其他小朋友呢?你们也試试吧。
幼:(每个人都坐到床沿试了试)够了。
师:(也学着孩子那样伸出手比画)那么,这么多究竟是多少呢?
幼:半只鞋吧。
师:露出半只鞋,是不是就不影响别人走路了?
孩子们纷纷去试验,让鞋子露出一半,给过道留出可以顺利通行的空间。确定好合适的摆放位置后,每个孩子都剪了一条标志线贴在地上作为提示。
经过这次讨论和调整,我发现孩子们都不再坐在地上穿鞋了,但有个别孩子偶尔还是会光着脚踩在地上。后来,我还设计制作了自我检核表贴在墙上,激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