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珺倩
儿童画是儿童在自由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绘画,是儿童根据现有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经过大胆的构思、构图,围绕某个主题来创作绘画形式。一幅优秀的儿童画,往往是儿童情感的大胆流露。儿童画看起来思维简单,没有绘画技巧,但是其大胆的想象、流畅的线条、绚丽的色彩,无不体现着画面的率真和灵动。绘画是儿童勇于表达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儿童画的自由、概括、求全等特色及其主题、构思、用材等方面的独创形式,形成了儿童画特有的稚拙和率真的意味。教师应从儿童的角度去深入了解和体会儿童美术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养能力,了解掌握儿童画的特点及评价标准势在必行。只有了解和加强对儿童画特性和标准的理解,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给予教学建议,提高儿童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儿童画的特点
(一)儿童画注重过程,具有游戏性
儿童在进行绘画的时候,具有强烈的随意性,往往是想到哪画到哪,只注重过程而不在乎结果。他们经常将各种各样的图形、线条和色彩随意地罗列在画面上。夸张是儿童绘画最常见的特点,儿童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主体夸大,描绘得用心而且细腻,极其重视自己的经验、印象、情感、情绪,不会考虑画面各形象的大小和比例,以及前后层次、疏密变化等体现。所以那些头大身体小,人大于山,云朵排列整齐、大小一样等情况在儿童画中十分常见,所以儿童的美术作品大多具有随意性和游戏性。
(二)儿童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稚拙性
儿童画面与成人作品截然不同,儿童画大胆、无顾忌,是孩子质朴内心的体现,画面充满感情,但是也会透露出天真烂漫的稚气和单纯。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当儿童处于2~7岁,正是前运算阶段,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尚不成熟,手部精细动作也未发育完全,所以画面所表现的形象常常刻画得不够细致,容易忽略很多细节。
一般而言,各个年龄段的儿童画都会对事物进行主观的失真变形,往往带有普遍的稚拙性。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大多只表现出物体的主要特征,不够细致、具体,表现出来的形象更贴近于几何图形的组合堆叠和概括,也不考虑构图、比例、透视等问题,物体存在的方式具有独立性,这是儿童不受意识支配、心余力拙的表现。这些不能让人理解的形状却是儿童传达情感与意义的重要符号。
儿童画看似显得稚拙无序,但细细体会,却能深切感受到画面处处洋溢着儿童独有的奇思妙想和独特的审美,作品虽简洁,但丝毫不缺乏活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这种稚拙性会日渐消退。
(三)儿童画是儿童“无意注意”的结果,具有概括性
通常来说,很多儿童画都具有共同特征:高度概括的图形、流畅快速的线条和平涂色块,作品呈现高度的“符号化”,具有概括性。
这是因为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经常会被新的刺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有时候才观察到物像的一些明显特征,还来不及深入细致地去研究具体细节时,就会被旁边色彩特别显现、突然在晃动或者容易发出声音的物像所吸引注意力。对于儿童特别感兴趣的物像,儿童会画大量时间去具体刻绘,甚至大胆地加上自己的构思和情感。而那些一开始未能引起他们足够重视的事物,儿童仅能依靠片面零散的记忆去简单描绘,无法抓住物像的具体特征,画面自然不够生动。再加之手部精细动作尚未发育健全和表现力的不足,索性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进行罗列和堆砌,这类儿童画都是“无意注意”的结果。
(四)儿童画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具有直观性
通过研究表明,大多数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的欠缺,都喜欢用绘画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儿童画不仅是孩子内心情感丰富的写照,还是绮丽梦想和天马行空思维的直观呈现。直观性是儿童画中重要的风格特征之一。儿童画的直观性,能带领人们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真实思想和情感,儿童也通过绘画作品让情感得以抒发,敞开了内心。
(五)儿童画中儿童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创造性
当我们看到儿童作画时,会感慨于那些跃然纸上的生动形象,惊叹于异样绚丽的色彩,儿童画深深打动着每一个成年人的心。儿童画中往往不乏拟人化的各种形象。根据皮亚杰的“泛灵论”,在儿童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世间万物好像都会说话:开着卡车的小蚂蚁,戴着墨镜的太阳,争相赛跑的小雨滴……这种赋予万物生命的特点,生动地折射出儿童真实而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儿童画多数色彩绚丽,所表现出的物像色彩也往往与现实世界不太一样。长满粉红色爱心的小树苗,穿着时髦外套的斑点狗……丰富绚丽的色彩,让人们感觉如沐春风。仿佛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不可能,儿童笔下的物像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具有的常规属性,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儿童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表现着自己对美好世界的憧憬和热爱。
(六)儿童画因构图、空间认识的不足,具有求全性
儿童绘画时,只有平面的创作空间。由于观察事物的能力较差,他们缺乏一定的空间知觉, 对构图和空间的处理也不太了解,他们会不自主地将所有相关联的事物统统展示出来。儿童不会让画面缺少任何一部分,就算有时候物体由于前后关系或者角度问题没办法展示全面,但是在儿童的作品里会尽力描绘出全部的特征。描绘动物、人物的时候,即使被表现的对象是侧面的,儿童也必定要画全两只眼睛和两只耳朵。而物体前后的遮挡关系也经常被忽略,在儿童的画面中,每个形象都互不遮掩。 因此, 儿童画具有明显的求全性。儿童求全的独特视角,展现出了儿童画所特有的创作形式,也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许多艺术大师也坚持以儿童视角看艺术,毕生都在追求像儿童一样去画画。
二、儿童画的评价标准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观,儿童智能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对于儿童画的评价,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美术表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提高,应该关注儿童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以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为主,这才是美术教育最终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建立正确的儿童画评价标准,对儿童画给予尊重和评价。
(一)评价内容综合化
在欣赏儿童画作品优劣的同时,不能只关注到儿童绘画的表现力与画面所呈现的整体效果,更应该关注到画面是否体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否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创新方法等多方面。
1.作品是否能体现儿童深入观察的能力
绘画作品不能只关注整体效果和绘画技巧,更应该了解儿童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的程度。画面的内容应该体现出儿童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感受,有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更好地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对生活中形象和事物的感受,写生是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良好方法。在写生中对观察力的训练是儿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绘画学习的基础。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外形、特点、细节等多方面去细致入微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在对作品评价时,帮助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有目的性地分析色彩、形状以及线条的描绘方式等信息,通过大量的训练逐步提高其对美术语言的驾驭能力,使学生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2.作品是否能正确表达绘画的主题和情节
在某一固定主题和情节下进行绘画创作,对于儿童来说有一定难度,他们需要在自己所掌握的众多信息中分析和甄别哪些是符合绘画主题的信息。有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找对主题,回忆发现更多相关事物和形象来符合主题。一幅高水平的儿童作品,往往能体现出儿童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开拓的创新能力、出众的表现力等诸多能力。
3.作品是否体现出奇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画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想象力是儿童思维发展与生俱来的优势。由于对现实事物的特性认识不足,儿童常常赋予物像独特的形象和本领,并能通过想象力将看似毫无关联的物体井井有条地绘制在同一画面中。例如,儿童经常能够设计出可以遨游太空的小汽车;能够让远古的恐龙与新时代的高楼大厦并存;一位漂亮的小仙女飞过,就能将冬天变成春天等。这些天马行空、天真烂漫的构想,折射出儿童无所不能又奇幻有趣的神奇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儿童绘画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画。除了应了解儿童的绘画表现、绘画心理外,还要有意识地通过活动锻炼,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如果儿童在观察生活并真实反映生活的同时,能用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独特的观察角度,再加上新的创意表现别人没有表现的内容,教师就应该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并将学生表现好的部分说具体,让学生产生动力,从点滴做起,拓展儿童思路,开发潜能,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4.作品材料的运用是否与画面效果相得益彰
生动的形象、和谐的色彩、灵活的技法技巧、巧妙的构图,这些都是一幅优秀儿童作品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画面的设计和表现也有着自己的审美态度和想法。同一主题,除了色彩的构成、韵律、节奏等,还可以根据不同绘画材料的特性来表现独特的艺术效果。同时通过画面,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强弱,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欣赏儿童画。只要儿童画面的材料使用与画面的主题、色调、内容、节奏等形式语言相统一,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引导学生更大胆、充分地利用各种材料表达自己的所思和所感。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
评价儿童画不仅要看画面的最终效果,还应该关注儿童的绘画过程和心路历程,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性评价,关注儿童每次作品的进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
1.作品能体现儿童率真的直觉和感受
儿童画天真无邪,毫不做作,没有掩藏,绘画内容反映出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但是由于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和不同,儿童画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盡可能地去画自己所熟知的事物,或者借用参考真实物体照片的形式细致地表现物像。只有不断地观察、积累,学生心中才能有明朗的表现形象,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表现,就更加得心应手。同时,教师还应该多关注儿童绘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创作热情,以及儿童的劳动和努力程度,特别是要重视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
2.作品能表达儿童丰富的情绪和情感
儿童画也是儿童表达自我内心情感的独特方式。儿童画的构图、色彩和内容,反映着他们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是情感的抒发和体现。教师应试着透过儿童画去体悟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绘画的动机和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儿童在表现自己心中物体的形象的同时,往往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体现在画面中。比如,很多爱美的女孩子,喜欢画漂亮的公主;而男生则喜欢画兵器、汽车之类。教师要善于从画面中感受到儿童对事物的兴趣特点,以儿童感兴趣的物像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理解儿童,才能站在儿童的立场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有情感的儿童作品才会显得更加灵动。总之,教师只有站在儿童立场去观察儿童画,才能给予儿童针对性的指导,儿童作品才显得更加灵动。评价儿童画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不要将眼光放在儿童之间的比较上,也不要一味地求画面的表现到底“像不像”,而要珍惜和关注儿童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善于发现儿童绘画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给予儿童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绘画过程中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努力创新。只有知道作品的评价标准,学生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出不足、寻找优点,从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因此,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参与者,而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让学生之间共同参与评价。在评价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要评价他人作品,从中找到可借鉴的地方,又要根据别人评价,从而客观地了解自己画面的不足和待完善的地方。学生在点滴中慢慢学会了评价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儿童画的表现力,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绘画是儿童很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是儿童点滴成长的见证,是儿童勇于表达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儿童画的自由、概括、求全等特色及其主题、构思、用材等方面的独创形式,形成了儿童画特有的稚拙和率真的意味。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站在儿童立场去深入了解和体会儿童内心世界,不断地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应该尊重儿童的性别、个性差异,了解儿童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因势利导地进行个性化辅导,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美术氛围中培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儿童画能表现出稚拙有趣、率真质朴的艺术魅力。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