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户外环境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提升幼儿户外活动质量的基本保障。以往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大多由教师主导,但实际上,幼儿不仅仅是环境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建设者。幼儿建构自己学习环境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实现环境由“幼儿园的”或“教师的”向“幼儿的”的转换。幼儿园应让幼儿成为户外环境创设的主人,其中的关键就是支持引导幼儿“真”的参与户外环境的创设。幼儿“真”参与户外环境创设,其核心内涵是“真实”和“自主”。“真实”一方面指向环境工程,幼儿参与创设的户外环境工程必须是幼儿园里真实存在的,是幼儿和幼儿园真实需要的,最终成果也能真正被应用;另一方面指向幼儿,要支持引导幼儿了解真实生活中“建筑工程项目”的推进环节,才能让幼儿在参与创设的过程中从生活出发、从经验出发,碰撞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自主”一方面是要在户外环境创设的项目式课程实施过程中给予幼儿充分的发言权和选择权,让幼儿决定整个工程及课程的走向;另一方面是要支持引导幼儿自主解决户外环境创设和课程实施中的各种“麻烦”和“问题”。
一、要源于幼儿的真实需求
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必须源于幼儿的真实需求,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幼儿。幼儿只有真正参与户外环境创设,创设能满足他们真实需求的户外游戏场、学习场乃至生活场,户外环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幼儿对户外环境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幼儿园完全可以将某个户外环境空间创设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支持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如幼儿园基于幼儿需求开展“庆六一,趣味游园乐”主题课程活动,需要在户外布置一个“趣味游园乐”的活动空间,于是将这一环境空间的创设作为一个课程主题,交由某个班级来完成。在开展主题课程的过程中,幼儿深度参与环境空间创设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我是六一小主人”的快乐。
幼儿在与户外环境积极互动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已有环境存在的问题,基于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主题课程的探索。如每个新的播种季节到来时,幼儿园户外的种植地,都会面临着“翻新”。幼儿园可以将种植地改造的需求作为一个课程主题,引导支持幼儿自主地解决问题。
二、要坚持“区域负责”的原则
支持幼儿“真”参与户外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可将已有户外环境空间按照空间方位或活动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对应分配给每个班级,并坚持“区域负责”的原则。每个班级都需要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应用管理,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1.探索开发相关区域的多样化游戏活动方式;2.对所负责的区域采用海报、宣传册、公开宣讲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3.定期回访到区域中活动过的相关人员;4.基于回访收集到的信息以及对区域中环境空间本身情况的观察,发布优化区域环境的“项目任务”,任何班级都可以承接。各个班级所负责的环境区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儿园可根据情况适当轮换。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既可以将某个区域的应用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项目以课程的方式来推进;也可以将应用管理中的每一项任务要求单独作为一个小主题来展开;又或是将应用管理中所涉及的四个方面设置成四个独立的任务,交由四个不同的任务小组分别来落实。
三、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发言权和选择权
给予幼儿充分的发言权,意味着幼儿园一方面要创设给予幼儿表达意见、分享经验的机会,另一方面要鼓励幼儿从自己出发表达不同的诉求及想法。有了充分的发言权,幼儿才有所选择。幼儿园支持引导幼儿做出选择的关键要点是:1.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判断的过程,教师要支持幼儿做出自己的判断;2.当幼儿作出的选择出现分歧时,采用“民主决议”的方式来解决,必要时可以让不同的意见方进行辩论。
在幼儿参与户外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园要以幼儿的选择作为项目活动的生成点,将幼儿的选择作为项目实施的方向。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以“环境工程项目”为中心的探究过程,幼儿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在“工程探究”的不同阶段都应该有所体现。
在“环境工程项目”任务开始阶段,是否要承接或开展项目,应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支持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要让幼儿意识到他们既有接受的权利,也有拒绝的权利。
在调查了解相关信息阶段,应让幼儿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地了解、收集信息,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方式,并支持引导幼儿向同伴分享自己获取的信息,所有幼儿共同从繁杂的信息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環境工程”任务设计阶段,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表达和呈现自己的想法。
在“环境工程”任务实施阶段,支持每名幼儿从自身角度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场地,引导幼儿想方设法地选择材料,当幼儿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的办法。
在“环境工程”完成之后的梳理回顾阶段,鼓励每名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多种方式分享自己获取的经验。
四、项目要参照真实工程流程推进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尽可能地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相关联,幼儿参与户外环境创设项目就相当于“承建”了一个真实工程项目。幼儿“真”参与户外环境创设,就要尽可能按照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工程流程来推进幼儿园里的户外环境创设“工程”。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明确“工程”任务阶段,当环境创设任务属于幼儿园公共环境的范畴时,采用民主决议的方式来发布任务。教师组织幼儿了解每个区域的任务,一起分析每个任务的利弊,综合考量自身能力是否能胜任,然后自行选择要完成哪个任务,最后向园所申请,相当于“招标”。
在设计“工程”任务阶段,设计方案由幼儿或小组或集体进行创作,经由民主决议选取的设计方案会在园所的“公示栏”面向全园进行展示,必要时可以增加班级“小讲解员”讲解方案的环节。
在“工程”任务实施阶段,幼儿通常会有较为明确的角色分工,如采购员、搬运工等,每个小组自行选择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自己的任务。
在环境试用阶段,可以按照生活中工程“试运行”的方式来展开,邀请部分幼儿进行体验,发现问题后进行改进,最后正式开放。
每一个环节都不只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深入的探索和持续的操作。幼儿能从中了解到真实工程中相关的程序环节和涉及的相关事项,如申请书、设计方案等,并不断地借鉴与应用。
五、创设成果要能被幼儿所用
环境是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服务的,环境成果只有能够真正地被幼儿所用,才能被视为“真环境”。
幼儿园户外每一个环境空间的创设都会产生一个与之对应的成果,幼儿园要对成果予以推广,引导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应用相关成果,让成果作用于更多的人,最大效益地发挥户外环境的价值。同时,幼儿园在推广应用成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收集意见,以便于对所创设的户外环境不断进行优化与调整。
幼儿参与户外环境建设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支持幼儿真正深度参与户外环境创设的关键在于将环境创设本身作为一个课程主题加以实践。将每一个环境空间的创设作为一个项目主题,采用项目式课程组织实施的方式,支持引导幼儿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自由、自主、愉悦并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幼儿参与户外环境创设的课程化实践,既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也是深度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支持引导幼儿参与户外环境创设及其课程实践,教师必须明确两点:一是每一个环境空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变化而变化,要随着课程的变化而变化,以提升环境的教育价值;二是环境建设永远没有完美的状态,不以环境的“完美”作为环境建设的目标,尤其是当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