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标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也逐步重视学生的素养水平和身心健康。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重点关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合适的运动负荷内容,使学生通过运动负荷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关键词:小学体育;运动负荷;身体健康
体育运动中蕴含体育技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运动技巧,有效进行体育运动,还要让学生在适合其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完成体育运动。此时,体育运动负荷的设置极为重要。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体能的基础素养水平制订合理的运动负荷教学内容。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依据
1. 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
在设置运动负荷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身体情况和体能做相应的测试,并利用相关软件以学生的实际体能测定出合理的运动方案和运动负荷设置的依据,确保学生的体育训练更符合其身体素养水平的需要。小学生處于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的运动经验较为缺乏,其运动素质也较低。教师在设置运动负荷时要以适合学生的运动为主,通过运动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监测运动情况数据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体能情况和运动素质水平都有较为明显的差距。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数据监测,以数据对比的形式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设置方案,确保学生可以在体育训练中参与到更适合自己体能提高的运动负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素质水平对运动技巧进行分步骤教学,弱化体育技巧训练的难度,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策略
1. 以学生为主体设置运动负荷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因此,体育运动负荷设置训练的内容也要以学生为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教师可以在体育运动负荷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时积极参与体育训练,凸显其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300 ~ 400米耐久跑”一课时,教师可以以百米距离为标准绕操场设置游戏障碍,每隔100米设置一个障碍,一共为500米,看学生的耐力跑计时成绩。学生的体能有限,连续短跑训练会让学生的体能消耗过多,而融入游戏的训练障碍能够让学生在障碍游戏中恢复体能,感受到体育训练的乐趣,使学生的体能和短跑技巧在游戏中逐步得到提高。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竞赛活动,使学生之间在良性竞争的过程中进行比赛,从而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构建运动场景、设置运动负荷
在传统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带领学生在户外操场进行单一的体育训练,导致学生毫无自主性,对体育训练产生厌烦心理。教师可以根据训练内容为学生构建真实的运动场景,以不同训练所需要的运动辅助器材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真实的运动场景更利于学生对运动项目产生兴趣,进而使其在体育训练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使学生喜欢体育训练,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的同时,教师也要准确对运动场景进行研究、分析,将教学要求和运动场景进行有效融合,设置合理的运动负荷并适时调控,避免过量的运动负荷使学生失去兴趣,也要避免新运动场景下的运动负荷设置过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羽毛球技巧”一课时,教师要避免在空旷的操场上单一地以技术训练开展教学,这样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也感受不到羽毛球运动的乐趣。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灵活的运动场景,如带领学生到室内体育馆进行训练,以羽毛球真实的划线与球网为地点,引导学生自主练习羽毛球运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与不同需求,了解每名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组训练,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并通过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新运动场地中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大小,适时调整训练方式和练习时间,以期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品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3. 循序渐进设置运动负荷
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其运动负荷的设置也不相同。教师要考虑运动时所消耗的体能,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合理地设置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化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训练,从而保障训练成果。
例如,在教学“中长跑呼吸学习”一课时,由于中长跑时消耗的体能较大,教师在运动负荷设置中要适当减少训练的时间和强度,避免强度过大影响学生的身体体能。又如,在教学“篮球运球”一课时,其训练内容主要是以技巧为主,学生的体能是辅助,此时教师就要针对技巧进行细化教学,并循序渐进,拉长训练时间,这样在合理的运动负荷设置范围内,能使学生在掌握篮球运球技巧的同时,体能也得到提高。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情况采用合理的运动负荷策略,进而将其灵活运用到体育课堂训练中。一方面,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虎风.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
[2]朱菊良. 论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设计策略[J]. 新课程(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