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晖
时代在变化,小学阶段的教育事业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为了适应这一现状,增强教学深度刻不容缓。小学生年龄不大,他们薄弱的思维还不能独立解决数学科目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核心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如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会更感兴趣。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核心问题进行引领的重要性
(一)“核心问题”的定义
顾名思义,“核心”二字决定了核心问题是指在众多问题中最具价值、最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围绕某一知识点提出多个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只有一个问题是最主要的,也是最能揭示这一知识点本质的。其他的诸多问题很有可能是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引导和细化,而最本质的那个问题就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二)核心问题的作用
核心问题既然独具价值和魅力,那么其作用往往也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首先,对教师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讨核心问题,有利于他们把握准教学方向,明确数学教学的目标,也有利于教师时刻把控好课堂节奏,有效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其次,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如果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核心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极大的启发。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保证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也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深度,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甚至对于一些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可以通过研究和探讨这些核心问题来形成相关的迁移运用能力。此外,数学是极其考验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即使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也不例外。而数学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后,往往还要围绕这一问题去设计一些更具有细节化的小问题,目的是引导小学生解决核心问题。从小的方面来说,这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帮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样的教学步骤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缜密的逻辑,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对于课堂来说,核心问题的提出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适合思考的环境。
二、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数学可以称得上是学习道路上最难攻克的一道关卡,尤其像五年级这样的高年级小学生体会应该更加深刻。因为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难度会越来越大,内容逐渐由直观走向抽象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越来越多。因此,有许多高年级小学生逐渐对数学课程产生一种畏难心理,更不要说有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和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往往兴趣缺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够透彻。在课下时也总是机械化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由此可见,导致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缺乏兴趣的原因具体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抽象性和机械性,对于一些逻辑思维比较薄弱的小学生来说,仅仅掌握基本的知识就已经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高年级小学生的课业任务逐渐多了起来,而且许多家长还会为孩子报课下的特长班和兴趣班,这样学生能够分配给数学的时间就更少了。
(二)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活跃度较低
任何学习都需要有良好氛围的烘托和渗透,对于数学这种机械、抽象的科目更是如此。但是,当下在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上,活跃度较低这一问题仍令人担忧。小学数学的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这一现象其实并不稀奇,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僵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导致氛围低沉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本身就需要活跃的课堂氛围和轻松的学习环境对其进行淡化。活跃度较低的课堂却往往十分不利于小学生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也抑制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良好的课堂氛围虽然需要学生这一主体去共同营造,但是却往往需要教师通过某一个问题进行带动的。然而,仍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探讨性高的核心问题,即便是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可能也会在引导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小学课堂的整体活跃度仍然是不盡如人意。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想要小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能够进行深度学习,这是对当下教师的一种考验。因此,如何通过新手段、新方法来使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深度,是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接下来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三)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当下,传统的“言传口授”的教学模式本,已不适合数学这一理性较强的学科,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早已跟不上当今时代的步伐,但有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钟情于这样的教学模式。现在是一个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因此教师将科技设备引进课堂,在先进设备的帮助下展开教学,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尤其是对小学数学这种知识比较复杂、抽象,而学生又经验较少、思维薄弱的情况,寻求现代科技的帮助更是应该。然而,在许多偏远、落后地区的小学里,通过先进的科技设备来进行数学教学却是一件十分新鲜的事情。那些处于偏远地区的小学,它们的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会严重受到当地的经济、思想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即便是作为重要科目的数学课也不能幸免。当下,仍有许多数学教师采取整节课一直在黑板上边画图、写公式边讲解的教学方法,而且讲解过程中很容易从一个问题跳到另一个缺乏联系的问题,教学缺乏层次性和连贯性。这样既浪费课堂时间,又难以保证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数学课上的教学方法若是陈旧、缺乏鲜明的色彩,不仅会直接影响数学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还会逐渐导致小学生对数学这一课程失去兴趣。总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对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深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急需数学教师给予重视和关注。
三、巧妙引入数学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和迁移运用
小学阶段的数学多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重要基础,因而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紧紧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去设置教学目标,也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发掘,努力发现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结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通过整合,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核心问题。在提出核心问题之后,数学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内让学生对基础的数学知识进行记忆和关联性学习,这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前提。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号召,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提出核心问题,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之后,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思考。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教师应保证学生的思维有自由翱翔的天地,也就是说教师不应用自己的教学思维去限制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数学思维。尤其是在学完某一个大的知识点后,教师更应该提出一个总结性的核心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整合,让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和反思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青岛版五四制的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数乘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核心性的问题:“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在这一问题的启发下,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度探究和思考,也要时刻掌握学生思考的进度和效果。必要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故事和个人经验,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分数乘法基础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如此一来,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效关联起来,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联合意识和整合意识。
(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提出某一核心问题之后,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如何将数学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在明确了数学知识和个人生活之间联系的重要性之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有所提高。需要教师做好的是,在提出核心问题之后,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体系进行主动构建。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深度学习,而且个性化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例如,在学习青岛版五四制的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八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基础的运算规则后,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或者需要多步骤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完成。教师可以规定完成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内做得最快、准确度最高的学生可以给准确度比较低的同学再设计题目。如此一来,学生既是作答者,也是出题者,当学生能够出好题时,也就意味着他们真正掌握了混合运算的相关方法和规则。但是,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整体学情来设计有层次性的学习任务。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消除学生的一些畏难心理,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不仅更加有深度,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激兴趣、创情境、促学习
前文已经提到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数学课堂的重要性,而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由于自身具有抽象性特点,更需要通过高科技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首先,教师要以数学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据,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或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并将数学知识进行简化,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有效学习。例如,同样是在学习青岛版五四制的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七单元“人体的奥秘——比”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关于人体构造的图片或视频,然后在课上给学生展示,同时告知学生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合适比例,让学生明白“比”这一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已经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若想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那么就可以这一基础上展示另一幅身材比例不合适的图片,让小学生进行对照观察,或者是同桌之间相互观察,测量身体各部位之间的比例是否合适。又如,在学习五年级“我们长大了——统计”这节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含义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比如出门旅游时游客的年龄有大有小,用平均年龄来确定中位数是否正确,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教师要尽量减少使用传统的口言相传的教学方法,努力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来选择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通过对不同问题进行比较来引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前文已经提到过,教师在提出一个核心问题之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个核心问题,通常会设置不同的小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比较思维是数学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思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问题的比较来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然而,在通过比较问题进行学习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一般来说,学生的个人经验、生活经历、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等都会影响他们对问题的认知,也会进一步影响问题比较的效果。所以,问题比较也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例如,在学习青岛版五四制的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比例”这一课时,要想让学生学会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定的核心問题。但是要提前为学生讲解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是围绕着二者的外延来设计的,只有让学生明白了二者的内涵,他们才能通过比较内涵去解决这一核心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事业一直都是受人瞩目的,尤其是作为三大主要科目之一的数学课,更是成了教师和家长眼中的“重头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现在教育界一直在潜心研究如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不断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离不开问题的引导,而且对于教师来说,想要实现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目的,也必须对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巧妙的引导,在这一前提下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才会更有深度。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通过核心问题这一主要依据来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地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