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沛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学前教育作为基础环节和重要环节之一,受到了社会高度重视。为了在学前教育中关注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有必要将科学游戏运用其中,提高学前教育的有效性,将幼儿的内在潜力挖掘出来,在游戏与教学的相融合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本文对科学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科学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学前教育实践要紧跟素质教育的改革脚步,加强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在实施幼儿前教育的活动中,将科学游戏引入其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幼儿在科学游戏中激发内在的热情,主动地探索知识,加入科学游戏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收获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科学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学前教育面向的是进入学校之前接受教育的儿童,学前教育和学校的系统教育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因为在幼儿的成长阶段中,实施学前教育并不是要幼儿掌握科学文化的知识,而是要将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展开教育,寓教于乐,培育幼儿的科学观念,形成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中快乐地学习、生活,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夯实基础。学前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是关键的基础阶段,它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在学前教育中,教育者要关注对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幼儿体会到和他人进行社交、沟通的乐趣,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主动加入生活实践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和态度,以此面对未来的人生和学习。在学前教育环节引进科学游戏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幼儿首次离开家长开始独立与人交往,并融入幼儿园的环境中接受学前教育,缺少自制力,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吸引。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能把幼儿吸引到教学情境中,激活他们参与游戏和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身体机能,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知识技能,实现身心素质的共同发展。科学游戏激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教师成了受益者,提升了学前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科学游戏的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特征,能吸引幼儿的关注,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使幼儿在科学游戏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兴趣爱好,体现出个性和特点,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方便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教育计划。科学游戏具有互动性的优势,在幼儿教育中使幼儿开阔了视野,接收更多的新知识,消除了幼儿对学习活动可能存在的排斥心理。在科学游戏中,幼儿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完成游戏任务,形成了和他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提高了协作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激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學前教育中,面向离开家庭环境的幼儿群体实施教育,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此时的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很难长时间地集中精神,关注学习内容的时间短,容易发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利用科学游戏实施学前教育,有利于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使幼儿形成竞争意识、游戏意识,主动加入对游戏的探究和实践中,形成较强的胜负欲、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学前教育中,教师结合幼儿的特点,将幼儿感兴趣的素材和资料作为科学游戏的设计元素,使幼儿产生浓厚参与兴趣,在科学游戏中提升技能、了解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知识视野,实现学习目标,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身体机能。
(二)提高了学前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科学游戏对学前教育而言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幼儿是其中的受益者,教师从中也会有所收获,因为教师在科学游戏的运用中开展幼儿学前游戏,这需要对教学任务进行灵活的设计,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开展科学游戏活动。幼儿教师也因此强化了专业技能,提升了职业素养,形成了面对教育改革的适应能力,在选择科学游戏、制定科学游戏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化的考虑,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地设置科学游戏的内容,要保证科学游戏能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游戏的热情调动起来,使难度适中,以免幼儿因无法完成游戏而丧失游戏兴趣。教师要考虑到幼儿在科学游戏中由于学习经验不足,很难完成复杂游戏任务,因此幼儿教师选择了以模仿为主的游戏类型,用简单化的游戏规则,和幼儿共同对不同类型的科学游戏进行实践探索,设置游戏人数、道具、场地、设施,实现预期的学前教育目标。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运用科学游戏,对教学规划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切实推进了教育改革的进程,自身也在科学游戏的带动下,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对学前教育的模式进行优化改进,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科学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学前教育中实施科学游戏,要求教师对游戏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用多样化的科学游戏实现理想的学前教育目标。教师要紧跟教育改革的脚步,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也正是幼儿教育领域内长期以来的热点话题。幼儿教师应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和学前阶段的教育目标,增进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室内和室外两大互动场所丰富教学内容,用趣味性较强科学游戏吸引幼儿加入其中,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与规划,增强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学情和身心成长特点,因为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初期,缺少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身心成长尚未成熟,容易出现焦躁等不良情绪,哭闹、不耐烦的现象十分常见。幼儿教师要秉持着耐心、细心的原则,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心理特点、学习特点,以此调整教学计划,科学地设置游戏化的教学内容,实施游戏教学法。
考虑到幼儿的个性化需要,可以适当地改动游戏的规则,对科学游戏的组织方法进行适当完善,能在丰富的内容中调动起幼儿参与科学游戏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加入游戏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动画、人物设置科学游戏中的人物角色,使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扮演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形象,营造活跃的科学游戏环境和氛围,构建起多姿多彩的科学游戏课堂。幼儿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应主动了解幼儿喜好,和幼儿的家长进行密切交流,从家长处获取更多与幼儿有关的信息,以此作为依据,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充实科学游戏的课堂,构建起高效、趣味性的科学游戏课堂模式,吸引和鼓励幼儿参与其中,提高游戏技能知识水平。
(二)营造合理的游戏情境
科学游戏的实施和开展,要求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创建起多元化的游戏情境,给予幼儿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体现特长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口述或相关的教学设备、教学道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游戏情境,使幼儿对游戏的内容形成更明确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要将科学游戏渗透到合理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对科学文化的知识进行学习,提高知识技能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将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创建起合理的情境,使幼儿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体会到知识的内容,加入游戏中。教师可以围绕着经典的幼儿歌曲《雪绒花》,和幼儿共同进行科学游戏,让他们扮演成不同的小动物,将《雪绒花》中的情景演绎出来,体会歌曲中所传递出的情感和氛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为幼儿展示雪景的图片、视频,搭配优美的音乐,幼儿好像融入了白茫茫一片的雪景中。教师组织进行传唱比赛或小动物歌唱比赛,幼儿形成了对雪绒花歌曲更深刻的理解,完成表演活动的任务,渗透相关的科学知识,促使幼儿在参与科学游戏的过程中,提高歌唱水平,感受到歌曲中的氛围,深入理解歌曲内容,提高认知能力。
(三)丰富科学游戏形式
幼儿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游戏形式,用丰富的科学游戏形式吸引幼儿,激活幼儿对游戏的参与兴趣、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对幼儿身心特点的分析,在实际的学前教学活动中展开不同类型的科学游戏,鼓励幼儿加入游戏中,对游戏内容产生深刻印象,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验证知识。科学游戏是近些年被广泛运用到学前教育中的一种形式,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和教学性功能,以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贴近幼儿的兴趣爱好,将科学游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展开教育,使幼儿爱上科学游戏,主动加入其中。科学游戏的科学性和教学性并存,其教学性主要体现在了对幼儿学习效率的提升上,实现趣味性和教学性的相互融合。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特点,用多元化的科学游戏鼓励幼儿学习科学和文化知识,参与游戏,提升技能。教师可以设计音乐科学游戏、实践科学游戏、观察科学游戏等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加入游戏的情境中,引领幼儿形成积极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态度。
例如,教师组织和实施布料吸水比赛,这种形式的科学游戏对幼儿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在科学游戏中,教师将幼儿划分成多个不同的游戏小组,进行小组间的游戏比拼,最终对比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游戏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帮助幼儿纠正错误的认知观念,实现对幼儿的科学指导和正面引导。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颜色的布料,布料的质地不同、颜色鲜艳,能吸引幼儿加入对布料的观察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观察布料、触摸布料,感受布料的材质,让幼儿说一说自己触摸不布料的感受,对不同布料的特点和差异性进行总结。在自由讨论的环境中让幼儿预测布料的吸水能力情况,记录下预测的结果,然后使用不同的液体对同一块布料的吸水性进行测试。例如,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准备肥皂水、热水、清水、混合了醋的液体,在布料测试中对布料吸水的情况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由教师指导幼儿完成科学游戏,鼓励幼儿总结实验现象,获取实验结果,在比赛形式和实验形式下促使幼儿提高积极性,提高科学意识和知识水平。
(四)合理的啟发和评价
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合理的评价,是学前教育开展科学游戏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搭建起科学游戏的平台,做到对幼儿的启发作用,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启发幼儿形成积极的思考意识、思考能力,在科学游戏的平台搭建和设计中,教师应重视合理地选择科学游戏的材料。例如,在探索浮力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和实施有关的游戏活动,开展科学游戏,使幼儿了解浮力知识,学会观察浮力现象。教师准备合适的科学游戏材料,例如硬币、积木、瓶子、勺子、小黄鸭玩具等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观察水中物品的沉浮现象,进行归类、总结。教师要启发幼儿进一步地思考,了解浮力的特点,关注幼儿的自主性,将科学游戏的价值挖掘出来,体现出科学游戏的探究性功能,使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不同的材料、工具,加强对生活现象的理解,能主动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将自己的体验、感悟表达出来,和教师以及其他幼儿共同分享,形成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提高知识水平。
教师要成为幼儿参与科学游戏时的启发者、引导者,合理地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游戏情况,帮助幼儿总结规律,及时地反馈、修正。在科学游戏的评价环节,教师要站在综合性的角度评价幼儿,将传统的评价思路改进,创建起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评价体系。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想象力,评价实验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情况、思维灵活性、实验的结果等,使幼儿在科学游戏中的情况全面地体现在评价中。幼儿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表达自己的感悟、心得,对游戏的过程进行反思,在幼儿教师的启发、评价和引导下,幼儿对自身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了纠正,树立起更加科学的认知,主动探究知识,提高生活技能、学习水平。通过评价与反馈,促使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中,教师要重视科学游戏的功能和优势,借助科学游戏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提高幼儿在科学游戏和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立足实际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化特点,用贴近幼儿成长需求和生活实际的科学游戏作为导入点,对学前教育的计划进行合理的制定,提高幼儿教育的科学性效果,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