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雅涵
幼儿园开展戏剧表演活动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教师忽略幼儿的兴趣和自主创造,让幼儿根据教师的编排反复机械排练,导致幼儿处于被动地位,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被大大抑制,从而逐渐丧失对戏剧表演的兴趣。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我园立足儿童立场,秉承“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倡导开放式的戏剧表演。开放式戏剧表演旨在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喜好创编台词和动作,从而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戏剧。
开放式戏剧表演主要体现为角色、情节和空间的开放。角色的开放性是指教师关注幼儿对角色的兴趣和喜好,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角色,激发并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情节的开放性是指教师以幼儿对绘本的兴趣为依托,让他们在了解故事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创编情节和台词;空间的开放性是指戏剧表演的场所可以是幼儿园的任意角落,我们鼓励幼儿对园所空间的探索和尝试,因此表演空间不是固定的,只要幼儿愿意,任何地方都可成为他们表演的舞台。
“戲剧嘉年华”是我园每年都举办的戏剧节系列活动之一,整个活动持续一个月的时间。今年,除了幼儿作为参与对象,家长也在活动的最后一天来到幼儿园与孩子一起表演、欢度节日。接下来,我将以“戏剧嘉年华”活动为例,具体阐述我园的实践探索经验。
一、开放式的戏剧主题与角色扮演
1.投票推选,共定戏剧主题
活动开展前期,各班教师会提前组织幼儿投票选出喜欢的故事类型,如童话类、民俗类、神话类、动物类等,然后结合幼儿喜欢的故事类型发放问卷,搜集幼儿喜爱的主题故事。如了解到小班幼儿普遍对动物类的故事更感兴趣,在发放调查问卷时,我们便会提供有关动物主题的故事让他们自由挑选。经过投票,幼儿选出了绘本《毛毛虫变蝴蝶》。接着,教师便与幼儿围绕该故事展开交流、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并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及想扮演的角色,从他们的兴趣需要出发,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亲子制作道具,强化角色意识
亲子制作道具不仅能让幼儿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色的了解,还能增强对角色的信念感。在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在会场准备了丰富的半成品和废旧材料,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表演道具。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家长引导幼儿深入感知角色的外形特征,共同分析所选角色的形象特点,进而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进行装扮,从而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如果幼儿选择了同一角色,我们会引导幼儿对角色进行细节性创设,从而展现出不同特点的人物形象,体现出相同角色的不同风格或者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如:有的幼儿用扭扭棒做了小蜜蜂的触角,在触角上粘上花瓣贴纸,说:“我是一只爱美的小蜜蜂。”有的幼儿提着用报纸制作的小花篮,说:“我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
3.即兴表演,绎出精彩
我们秉持“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是他人的配角”的理念,鼓励每个幼儿做自己的主角,也学会做他人的配角,从而让每个幼儿都拥有表演的机会。如:在小班戏剧活动《毛毛虫变蝴蝶》中,师幼商讨决定将其分为四幕,每一幕都由不同幼儿上台表演,没有轮到的幼儿则在台下做小观众,这不仅让每个幼儿都拥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同时也能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表演,养成良好的观剧素养。不过,在表演过程中我们也会临时遇到“小插曲”,有些比较害羞的幼儿不太愿意表演,我们会采用“领袖者”策略,由幼儿熟悉的同伴或家长带领其一起上台;当幼儿争抢同一个角色时,我们采用增加角色、轮流扮演的策略,从而满足幼儿的表演需求。
二、初探开放情节
1.起承转合,分析故事结构
活动前期,教师需要根据绘本分析故事结构、搭建故事框架、制作剧目表,然后在正式展演当天将剧目表张贴,供幼儿和家长商议参演。而具体故事情节的发展、台词创编和角色演绎则交予幼儿自主发挥,这么做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爱游戏、爱表演的天性,支持他们多元的创意表现。如:在小班戏剧主题活动《毛毛虫变蝴蝶》中,教师将这场剧分为四幕,每一幕又对应着多个角色,让亲子选择,见表1。
2.自主创编情节,发挥创意
有了基本的故事框架做支撑后,我们会借助多种教育戏剧策略,鼓励幼儿深度、全面地参与其中。如:在小班戏剧活动《毛毛虫变蝴蝶》中,教师用“故事棒”策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想象和思考,鼓励幼儿即兴创编。教师首先介绍背景:“森林里要举行昆虫选美大赛啦!凡是长得漂亮的昆虫都可以参加,这次是由小蚂蚁担任搭建舞台的任务哦!”随后教师用“故事棒”轻轻点三个幼儿的头,被点到的幼儿便上台即兴表演小蚂蚁搭舞台的情节:“嘿哟嘿哟嘿哟。”接着教师又说“突然下起了大雨,小蚂蚁们冷得发抖,这时候爬来了一只好心的毛毛虫”,然后用“故事棒”点其他幼儿,一只“毛毛虫”便来到台上创编后面的故事……倘若有幼儿一时不知如何表现,教师可自然地邀请场下观众给予提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三、初探开放空间
开放式的戏剧表演场地并不是固定的,园里的任何角落都可成为幼儿表演的舞台。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对场地的思考,并集体讨论确定表演地点。如:在小班戏剧活动《毛毛虫变蝴蝶》中,有一幕是“蜘蛛小姐嘲笑毛毛虫”,幼儿选择在走廊过道演出。因为他们感觉这里蓝色的地面仿佛置身于小河边,滑滑梯和秋千仿佛是森林里的树丛和木屋,在这里,他们演绎了毛毛虫遭受嘲笑后伤心地爬回木屋的情景。而“毛毛虫变蝴蝶”一幕,幼儿又选择在操场演出,在他们看来,绿色的操场就像绿油油的草地,“毛毛虫”们则藏在幼儿园门厅摆放的蘑菇坐凳后,直到变身成小蝴蝶飞出来,给大家带来很多惊喜……
伴随着幼儿和家长的欢声笑语,“戏剧嘉年华”圆满落下帷幕。活动结束后,在收到家长的肯定与感谢的同时,我们也愈发体会到满足幼儿游戏天性的重要性。张金梅教授提道:“传统的幼儿戏剧表演是幼儿根据成人选择的剧本背诵台词、练习动作、反复排练,直至呈现出成人满意的戏剧艺术效果。这种表演比较封闭,不仅压抑了幼儿主动创作的愿望,也限制了幼儿戏剧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启发幼儿的创意和想象,同时也带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经过实践的启发,我们发现,让幼儿在过程中主动建构戏剧经验、在戏剧中勇敢表现自我,就应从儿童视角出发,给予幼儿宽松的条件和充足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建构并获得独一无二的戏剧故事和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