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故事缘起
太平巷幼儿园位于南京市太平南路附近,这条路在明清时期就较为繁华,是南京城中部的商业街之一,几百年后的现在,这条路上仍保留着不少历史建筑,幼儿园对面的郑和公园便是其中之一。据说,这里先前是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府邸的后花园。
恰逢初春时节,万物生长。迎着春日的阳光,我和大一班的孩子们来到郑和公园踏青。一到公园,孩子们便好奇地四处打量起来,有的发现了含苞待放的玉兰花,有的发现了悄悄吐露新绿的小草,还有的看到了美丽的小池塘和晨练的爷爷奶奶……除了这些,他们还发现一些特别之处:这里有一座高大的人物雕像,公园的一角还有一个纪念馆。孩子们好奇地问了起来:这是谁?这个纪念馆是做什么的?还有的孩子注意到公园里广场上的文字(石头上写着大西洋、索马里)和符号(箭头和字母“N”):“这个带箭头的字母是什么意思呢?”
调查了解郑和的故事
面对这些疑问,我决定让孩子们先回幼儿园,然后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相互交流。苗苗说:“我知道广场上的N是北方的意思,好像是指着什么方向。”乐乐说:“之前爸爸告诉我,这个雕像叫郑和,他是个古代人,打过仗。”小康不解地问:“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呢?”有人说因为他打了很多胜仗,也有人说因为他开着船去了很远的地方……可见,孩子们多多少少会从家长或周围环境中了解到一些信息,但大多是零散的,缺少系统的认识。经过这次讨论,孩子们对郑和的事迹、广场上的文字和符号以及郑和纪念馆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便请孩子们周末在家长的帮助下进一步调查了解,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
周末两天,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郑和的故事;有的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看地图,知道了“大西洋”“太平洋”的意思;还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宝船厂遗址公园参观了郑和的宝船模型。新的一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起自己的收获,轩轩说:“郑和是个了不起的航海家,他去过很远的地方。”瓜子说:“他还去过索马里!”小美说:“郑和的宝船上有很多宝物,他把宝物送给了很多国家。”苗苗边比画边说:“郑和的宝船很大,就像从郑和公园到我们幼儿园阳光长廊的距离。”随着讨论的深入,他们对郑和去国外航海的经历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有孩子问:“郑和公园里的纪念馆会有什么呢?是不是也有郑和的故事?”
参访前的准备
得益于园所周边丰富的人文资源,一次踏春之行让孩子们对郑和这一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由此,我们决定带孩子们参访郑和纪念馆,进一步走进郑和的故事,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孩子们对参观的想法和准备。于是,我请孩子们围绕“参观纪念馆需要做什么准备”展开讨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进去需要门票吗?”“那个纪念馆什么时间开放?是我们上幼儿园的时间吗?”“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班这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进去吗?”“肯定要戴口罩吧?需要苏康码吗?”我接着问道:“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这时,小花建议大家推选几个代表去问问郑和纪念馆的叔叔阿姨,谁能将这些问题问清楚,谁就去。小花的话刚说完,就有好几个孩子主动举起手报名竞选,最后苗苗、易易和小汐承担起这个重任,代表班级初探郑和纪念馆。
随后,三个小姑娘将大家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纪念馆门口,大方地向工作人员询问,得到答复后,孩子们又细心地将访问结果记录在纸上,回到班级与大家分享:“阿姨说,老师去预约就可以进去了,需要老师的苏康码。”“纪念馆不用门票!”“大家要戴好口罩哦!”参观即将成行,孩子们兴奋得欢呼起来。
参访郑和纪念馆
第二天,我们带着孩子们顺利来到郑和纪念馆。纪念馆由陈列馆、长廊、院落等部分组成。走进大门,是一段长廊,大家纷纷被长廊两侧墙壁上刻画的郑和船队吸引了目光。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孩子们了解到了郑和下西洋时船队的种类:原来这个船队中不光有宝船,还有其他的辅助船,包括水船、战船、粮船、坐船、马船等,这些不同样子、型号的船只在航海中担负着不同作用。在陈列馆,孩子们通过欣赏有关郑和的史料图片,了解到郑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以及不平凡的一生。除此之外,场馆里还设有形象的声光场景,孩子们借此直观感知了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图,知道了郑和曾经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还带回了麒麟(长颈鹿)。最后,大家还看到展厅中规模宏大的船队模型,各种各样的小船将宝船簇拥在最中间,展现出我国古代造船工艺的发达和大国的气魄。
在孩子们的连连惊叹中,我们结束了这次参访。之前孩子们大多是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了解郑和,通过这次参观,孩子们对郑和历经千辛万苦同时又波澜壮阔的远航壮举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了解到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和其他国家交朋友,宣扬我们中国的文化,同时初步感受到郑和的航海事业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小象造船厂开工啦!
从郑和纪念馆回来以后,孩子们对规模宏大的郑和宝船既感慨又好奇,经常凑在一起谈论。渐渐地,他们也想让更多的老师和小朋友认识郑和宝船,了解郑和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于是萌生了在幼儿园打造一艘宝船的想法。为了帮助孩子们实现心愿,我也积极参与了讨论。最终大家经过商讨,决定进行“造船厂”的游戏,一起合作造船。该给“造船厂”起一个什么名字好呢?有人说:“就叫郑和造船厂吧!”有人表示反对:“我们这艘宝船又不是郑和造的,我们的幼儿园叫小象,要么就叫小象造船厂吧!”(小象是我们幼儿园的昵称)。最终,这个名字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成。
可是,宝船要怎么建造呢?宝船有哪些组成部分?这成为摆在孩子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这段时间,孩子们通过和爸爸妈妈、老师查阅史料,观看视频资料,逐渐了解了宝船的结构。原来,郑和的宝船是一艘木制帆船,船上有九个桅杆,可挂十二张帆,每个桅杆上都插有小旗子;船身有四层,可供不同的人乘坐,分隔这些空间的部件叫作甲板。除了这些,船上还有平衡舵、铁锚、虎头等装饰,而且郑和的宝船里往往会运载茶叶、瓷器、丝绸等稀缺、昂贵的物品。明确了宝船的结构和运载的物品后,孩子们决定分为“船身组”“船帆组”“装备组”,合力建造一艘大宝船,另外還需要“船队组”负责建造船队中的水船、战船、粮船等小船。小组分工明确后,每个人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了想要加入的小组,和小组同伴合作开始行动。
船身组:分工合作,解决搭建问题
船身组主要负责建构宝船的主体,包括船舱、甲板、船头、船尾等。一进入小组,便有孩子迫不及待地拿出郑和宝船的仿真模型,想要借助模型制作船身。这时,小组内有人相继提出疑惑:“我们该建多大的船?”“用什么材料呢?”“怎么建这样的船?”通过讨论,孩子们得出一致结论:宝船要能让小朋友坐进去那么大。对于建造材料的问题,有孩子想到了幼儿园的资源室,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进去考察一番后,大家选取了一些长木板、纸板、KT板和奶粉罐,准备开工。
他们首先在大纸板上设计出船身的轮廓,然后了解了美工刀和长T尺的使用方法并顺利切割出船身侧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孩子们已经能用纸板组装出船体两侧,接下来比较难的就是做甲板了。由于甲板是覆盖在船体上的,大小应该和船体的长、宽相吻合。有了前期裁剪船体的经验,他们便商量决定先测量并记录下船体的长度和宽度,然后根据这个尺寸在KT板上做标记,最后用KT板割出甲板的形状。明确任务后,孩子们有的负责稳住尺子,有的拿起笔负责做标记,有的负责按住KT板,还有的操起美工刀负责切割,不一会儿大家就切割出甲板的形状。
可当他们抬着甲板准备将其覆盖在船身上时,问题出现了:甲板卡不进船身。看到这个现象,大家都很惊讶: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果果说:“是我们测量出错了吗?”经过检查发现测量没有错。那是怎么回事?这时苗苗蹲下来,从甲板底部朝上看了看:“我知道了,我们的甲板大了一点点,因为我们测量的是船身外面的那一圈,测量里面的尺寸甲板才会卡进去。”在老师的协助解释下,小组的其他人也明白了问题所在,于是大家又测量了甲板的内径,调整了尺寸。
船帆组:“九桅十二帆”的构想与实施
船帆组需要为宝船制作船帆,因此对船帆的形状和材料的考虑便成了他们讨论的重心。经过商讨,他们认为制作船帆的材料应当结实又轻薄,可这种理想中的材料很难找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发现了快递盒里的防撞气柱袋,这种袋子既透明又很结实,而且上面一条条的纹路特别像船帆上的支架。这一收获让小组成员们决定用透明胶将其和木棒粘贴在一起做成船帆。
据史料记载,郑和的宝船上有“九桅十二帆”。船帆组的成员们也十分想还原宝船的原貌。没想到,当豆豆拿着做好的一张船帆给船身组的伙伴们展示时,船身组的苗苗却说:“我们的船没有那么大,只能装下四五张帆。”得知这一消息,豆豆说:“那我们得想一想了,看看到底能做几张船帆。”于是,她拿着船帆去船身上比画起来。同组的天翊看到后,说:“我们就做五张吧,五张应该差不多。中间桅杆上的帆可以大一些,做成两面帆,其余的是小帆。”不过,如何固定船帆也是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它立在船身上呢?船帆组的孩子们经过和船身组沟通和讨论,想到了将船帆穿过甲板插进奶粉罐进行固定的办法。不过,这个步骤需要在船身组将甲板固定之前就完成,因此两个小组的孩子们时常聚在一起交流和操作。
装备组:再现栩栩如生的明朝人物
装备组的任务看起来不重,却很繁多,这是因为他们要给船身上彩绘,还要制作船锚、船桨、人偶和船上运送的物品,每一处都需要考虑设计和制作的方法。这段时间,装备组正忙着制作船上的人偶,天天、小美用锡纸和铝丝各制作了一个小人,天天看到小美的作品,说:“你做的是女生啊?怎么还穿裙子。”小美说:“这不是女生的裙子,郑和穿的就是这样的衣服,那天我们看到的郑和雕像就是这样的,你不信去问老师。”天天听完小美的话跑了过来,认真地向我询问起人物的衣着问题。除了天天,同组的其他几个孩子也跑来听。看来,孩子们大多对明朝的衣着服饰了解不深,很难还原宝船上人物的服饰特点。于是,我便和孩子们一起上网搜索相关图片和影视资料,解答他们的困惑。通过查阅资料,孩子们不仅感受到大明王朝国富兵强的盛世之景,还细心观察到明朝官员、士兵的衣着形象。弄清楚之后,孩子们制作人偶时就胸有成竹了,他们用绘画、泥塑、铝丝等多种材料和方式表现了明朝的不同人物,最后这些作品都呈现在宝船上。
船队组:用不同材料呈现出独具创意的船
由于船队组需要做出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船,所以他们先从家和幼儿园收集了多种材质的物品,纸盒、纸板、吸管、雪花片、布、树枝等纷纷被收入“囊”中。然而面对这些丰富的材料,孩子们有些不知如何下手。航航:“我们船的形状本来已经拼好了,后来彤彤在上面绑了树枝,绑着绑着船就变形了。”彤彤:“我和航航想用树枝装饰这艘船,但不知道怎么将树枝绑住。”轩轩:“我想用牛奶盒拼成一艘船,可是用什么胶能粘住啊?”阳阳:“我用雪花片拼了船,但总感觉不太像。我想让船头船尾翘起来,这该怎么办?”
了解到孩子们面临的问题,我组织小组成员们一起讨论起来,鼓励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对于工具和材料使用的问题,我先请他们去调查了解绳结的绑法和各种胶的特点及使用方法,然后再进一步思考如何用绳子将树枝捆绑在一起。对于船舶造型的问题,我让他们先对船只进行设想,然后将自己的想法画成设计图,这样在用材料呈现的时候思路会更清晰和明确。除此之外,我又往这个小组投放了一些半成品,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大胆发挥创意、自由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制作小船越来越游刃有余了,最终制作出十三艘船只。
毕业典礼:演绎郑和航海的故事
这段时间,孩子们忘我地沉浸其中,忙碌却又无比充实。随着宝船扬起风帆,船队逐渐壮大,小象造船厂“竣工”了!看着自己和同伴们一步步克服困难亲手打造出来的宝船及船队,孩子们内心无比激动:“我们也想穿越到明朝,跟着郑和去远航。”“毕业了,我们的宝船怎么办?可以一直留在幼儿园展示吗?”“爸爸妈妈来参加我们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们想把宝船的故事演给他们看。”“郑和这么了不起,我们想让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也了解郑和的故事。”全班准备一个表演作品是我们幼儿园每届大班毕业生的传统活动。随着话题的不断延伸,孩子们愈加明确了表演主题,决定将明朝的生活和郑和航海的事迹搬上毕业会演的舞台,向大家展示这艘宝船的故事。
最终,孩子们的心愿得以实现。在这次毕业会演中,他们根据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用保丽龙球、纸杯、超轻黏土、复古纹样布头、锡纸等材料做装饰,有的扮作威武的大将军,有的扮作英姿飒爽的战士,穿越到明朝,体验跟随郑和一起航海的乐趣。在征集孩子们的作品介绍时,我发现他们对此次活动有很多感触,我将这些稚嫩的话语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形成了一首关于宝船的诗。这首诗是我们的毕业寄语,也同样是大家对郑和航海主题活动的感言。
诗歌《船之歌》
我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队。
大海的浪花推着我一路前进。
清晨,我与海风一同扬帆起航。
夜晚,我又与鱼群一起落脚栖息。
我的征途,象征着民族的进步和成长。
小小的我们,就如同乘风破浪的船儿。
载着祖国的希望,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师的话
随着大班孩子认知范围的不断扩大,他们既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开始对符号、文字产生浓厚兴趣。一次初春踏青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春日的生机和美好,还让他们发现并关注到郑和公园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我们及时捕捉到孩子们对郑和这一历史人物的兴趣和好奇,围绕他们最感兴趣及最想探究的话题展开主题活动,鼓励他们通过查找资料、讨论、阅读、访问纪念馆等方式丰富认知。过程中,孩子们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越来越了解,并且萌发了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有了认知与情感经验做基础,孩子们在班级开展了造船厂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自主交流、解决问题。尽管每个小组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难关,但他们都没有轻言放弃,而是主动借助各种方式寻求解决办法。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孩子们不仅成功建造了各种船只,学会了和同伴溝通协作,获得了语言沟通、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发展,提升了责任感,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了对郑和及明朝的了解,并将这些认识呈现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为这个主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