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银香 冯硕绮 胡小兵
摘要:課堂导入作为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学习内容的作用。文章对中学化学课堂导入进行分析,发现课堂导入受到化学教师自身水平、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认知水平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素养为本的中学化学课程优化策略:1.联系生活;2.将课程导入与中国传统诗歌相结合;3.结合化学史;4.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5.联系故事情节。并由此提出两点建议:终身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关注生活、抓住生活中的化学元素。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程导入;素养为本;优化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12-002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2.12.006
“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教师由教育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发展的促进者。[1]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等方面,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去实践和探索。
素养为本是在“立德树人”的宗旨下,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全方位,多角度运用教学资源,发挥教师智慧的一种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课堂导人是进行课堂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在一节课中有着重要地位,要符合趣味性、相关性、科学性、启发性和适度性五大原则。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以素养为本导向展开化学课堂的教学,运用自身的智慧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以素养为本为核心进行课堂导人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聚焦学生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或生动有趣或学生熟悉的情景进行课程导人是创设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的第一步。
一、中学化学课堂导入现状及问题
课堂导人是在一节课开始之前,教师有目的进行的一个引入学习主题,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起到了引起学生注意力,引出课堂内容的任务。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基于素养为本进行化学课堂导人就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从教师本身和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学生方面进行分析,化学课堂导人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教师自身水平限制
福勒和布朗从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教师关注的问题进行划分,将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景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不同阶段的教师在进行课堂导人的时候存在的问题不同。
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生存看成第一要务,关注外界的评价,教学手段不够成熟。相比课堂导人,他们更重视的是人际关系处理或者是管理学生方面。关注情景阶段的教师对于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开始关注教学质量方面。然而结合我国中学化学课堂来看,这一阶段的教师往往忽视课堂导人方面的诉求,课堂引入较为刻板,教师往往很难通过课堂导人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之中。相比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导人,该阶段化学教师们更关心的是怎么样提高学生的分数。而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能够针对学生具体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课堂内容和课堂呈现方式较为丰富,教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能够让课堂“活过来”,但从课堂导人上看,很多教师不够重视。[2]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因为自身教育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或者说是已经适应了之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课堂导人几近为无。
2.教育教学资源限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成为教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用多媒体技术与课堂导人进行结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很多农村学校中依旧使用的是传统的黑板、粉笔进行教学。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资源的匮乏。传统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元互动,但是从化学学科的性质来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手段,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制备以及性质的一门学科,[3]要求学生树立“宏观—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方式进行学习,重视化学语言与学科实际相结合,在课程导人时应该充分考虑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显然,单纯地使用黑板进行教学和教师在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对课堂导入进行设计的情况下直接导人,是当今时代中学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人时较为常见的方式。
3.学生认知水平限制
在进行课堂导人的时候要结合“三序原则”进行设计。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之后才能对课程内容的地位进行分析,从而结合课程标准,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课堂导人。同时,在了解了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学生心理发展顺序之后,能熟悉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进行课堂内容讲解之前,充分分析学情,进而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引导性和适度性的课堂导人。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烈、模仿性强、可塑性强、自我控制力较差。不同水平学生对于化学的认识是不同的,直接的化学导人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认知需要。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导入之后效果并不明显,或者说直接导人只能激起一部分学生的兴趣。
二、中学化学课堂导入必要性分析
课堂导人作为课程讲授的首要环节,具有“引、连、沟、进”四个方面的作用。
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中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差,学习动机往往来自于兴趣。设计巧妙合理的导入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2.联结知识,明确目的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以培养人为目标的活动。人的特点是多变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设计生动的课堂导人能够让学生迅速地提取旧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形成一个很好的知识网络,有助于知识迁移,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新知识。
3 沟通情感,营造氛围
优秀的课堂导人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共鸣,让他们沉浸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全身心地学习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
4.进入课题,贯穿课堂
合格的课堂导人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新学习做好铺垫,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三、素养为本的中学化学课程导入优化策略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新课导人时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导人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笔者将从生活导人、诗词导人、化学史导人、旧知导人和故事导人这五个方面人手,对中学化学课程导人进行优化。
1.感同身受——生活导入
生活导人是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现象,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素材,经过教师的二次加工,形成的一种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实际生活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导人可以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在讲“电解质电离”这一节课时,可以通过“人湿手触电”容易出事故进行课堂导人;在讲“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时候,通过常见的“小苏打”进行引入,在讲“酸碱中和反应”这一节课时通过人用洗发水之后头发发涩,在使用护发素之后头发变得光滑这一事实进行引入,在讲“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内容时,通过生活中用醋除铁锈的现象进行引入等。这样的导人把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与化学课堂导人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顺其自然地进入课堂内容的效果。
2.营造氛围——诗词导入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孕育着古代中华儿女的智慧与想象力。在诗词之中,蕴含了古人对于化学变化的描述和理解。使用诗词进行课程导人,不仅可以创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进行课堂探究,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解决问题上,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4]
比如在讲授碳酸钙的分解过程时,通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进行引入;在讲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内容时,通过杜甫的《客从》一诗进行引入;在讲授分子运动时,通过王安石的《梅花》进行引入;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课程内容引入前,用“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进行引入等等。
中国诗词文化与化学有机融合既能够发扬我国传统优秀诗歌文化,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使用诗歌进行导人,既丰富了课堂内容,也建立了化学与其他课堂的联系。
3.以史为鉴——化学史导入
化学史中不仅有化学家们发现化学原理,寻找世界本质的过程和理论知识,还有化学家们在进行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态度和求知欲望。使用化学史进行导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落实素养为本的化学教育。
比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在学习苯环的结构时,通过讲述“凯库勒做梦”与发现苯环结构进行导课,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讲述“碱金属”知识的时候,通过讲述金属钠的发现者戴维曾在制备三氯化氮的实验中伤害了自己的眼睛的历史,告诉学生们要有乐观的精神和不断求索的心态。
化学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人文史诗,彰显着化学家们的智慧和精神,应用化学史进行导课,是基于“素养为本”进行课堂导人的良好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4.温故知新——旧知导入
布鲁纳指出:“人类记忆首要问题是提取。”[3]这也就是说,人类要重视原有的记忆。布鲁纳强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必须存在某种联系。我们古代也有“温故而知新”的说法。这强调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对于新知识的作用。旧知导人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利用旧知识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一种知识的迁移,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的一种导人方法。
在新课导人过程中,通过旧知进行导人是使学生生成知识网络的一种方式。例如在进行“离子反应”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导人,让学生迅速地形成一个学习印象,在进行“电化学”教学导人过程中,同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引入,在学习“硝酸的性质”一节课时,通过已经学过的硝酸的知识进行导人等等。
旧知导人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结,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丰富课堂内容。是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机的一种有利方式。
5.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是“素养为本”教学的要求。而对于中学生来说,相比枯燥的学习内容,更容易让他们感兴趣的是故事。利用故事进行导人,是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导人环节的有效方式。
在进行蜡烛燃烧实验的课堂引入时,通过“墓室鬼吹灯”进行引入:“人点烛,鬼吹灯,是传说中摸金派的不传之秘”结合到化学的角度就是“吹不灭的蜡烛”。这是什么原理呢?在讲授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鉴别的过程中,通过小实验:空白的纸出现鬼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导人时一定要注意故事与化学知识的联系,不能为了进行导人而强行使用故事导人,在进行导课时要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重心是引起学生兴趣,不能喧宾夺主。
四、总结与建议
课堂导人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首要环节,在一堂课中起到引领学生学的作用。提高教师对课堂导人的重视,学会设计课堂导人环节,需要教师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终身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二是要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记录灵感,进行课堂设计创作。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生活,将生活与课堂导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从生活之中发生一些奇妙的现象人手,抓住一瞬间出现的灵感,并通过教师自身智慧将之巧妙地结合,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课程导人内容。
参考文献
[1]杨扬,中学化学课堂导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6):74-72.
[2] 高殿访,开发兴趣实验,打造化学实验课堂[J].新课程,2021(18):221-222.
[3]廖若琳.化学课堂中古诗词引入的教学设计[J].新课程研究,2021(8):85-86.
[4] 黄芮,林红,新课标下中学化学新课的导入方法[J].林区教学,2018(9):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