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组织力视域下党建引领高校工会工作机制创新发展研究

2022-05-30 10:21崔美娜
山东工会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职工工会工作工会

崔美娜,朱 姝

(1.华东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7;2.华东理工大学 工会,上海 200237)

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组织力的发挥,也离不开工会这个“娘家人”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教职工投身教育事业。高校党建和工建密切联系,加强高校工会工作,必须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发挥工建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并通过工建促党建,提升党在基层工作中的组织力。

一、新时代党建引领高校工会工作机制创新发展的研究旨归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党建引领高校工会工作机制创新发展研究,在价值层面、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价值域: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展现新时代工会组织的新担当和新作为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加强党组织建设,并通过党组织自我改革的带动,促进各类基层组织的创新,这为“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的重要精神,就要结合工会工作具体实际,把党建的组织力落实、落细、落小、落准。其中,“落实”是指党建政治领导力的发挥要与各级工会的职责相结合,要落到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切实之处;“落细”是指党建教育引领力的发挥要与高校立德树人的事业相统一,要落到高校工会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细节之处;“落小”是指党建群众组织力的发挥不能忽视工会权益保障中要解决的小事、杂事、私事,要落到保障职工群众衣食住行、生存发展权益的贴心小处;“落准”是指党建社会号召力的发挥要激活工会建设职能,要落到汇聚全校教职工力量,在学校中心工作的第一线建功立业、争先创优的准星之处。具体地说,要坚持两个方面的统一,展现新时代工会组织的新担当和新作为。一是要坚持党建带工建。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是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由党带领全体人民向美好生活不断奋斗的目标决定的,是由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决定的,因而,党组织的初心和使命在本质上是与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服务职工群众的职能和责任相统一的。二是要坚持工建促党建。工会要引领职工在国家建设中发展主力军作用,高校工会要引导教职工在教育事业发展工作中“唱主角”,把党组织的政治动员力、社会引领力、群众组织力整合起来,提升基层党组织对工会的领导力,发挥工会在落实具体方针政策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践域: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工建,对保证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高校工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关系是在历史中形成,并在实践中发展的。作为党的重要群团组织,工会与党组织同呼吸共命运,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了历史贡献。高校肩负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大任,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动力源泉。自2016年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党组、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等部门聚焦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质量提升等工程项目,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对新时代基层党建质量提升作出部署,对高校组织力建设提出要求。要保证新时代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保证高校教职工紧紧围绕大局,爱岗敬业,投身奉献。高校工会是党组织联系、服务教职工群众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要坚持以党建带工建的角色定位,明确以党建带工建的重点任务,担起凝聚教职工投身教育事业的时代使命,助力高校中心工作开展。

(三)理论域:以组织力建设为理论视域,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建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高校党组织建设要保证新时代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坚持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地位和作用。高校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关涉高校举旗定向的问题,应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如何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推动党建带工建的有序开展,已然成为高校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因此,以党组织组织力理论为视域,能够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二、提升组织力视域下党建引领功能与高校工会职能的耦合

组织力一词来自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主要指“组织在设计和运行以及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合力”[1]。有学者根据组织力的构成要素将其分解为结构力、经营力、凝聚力、领导力、文化力、改革创新力等。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率先提出了政治组织力的概念,并把政治组织力作为重要因素来分析和对比中日战争胜负的原因。在之后的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党的建设工作中,组织力被赋予了新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2],为新时代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指明了方向。根据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实际,结构力、领导力、文化力相对来说更为突出[3]。结构力体现在党组织的运作架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领导力主要是指党组织骨干成员要明确组织目标和任务,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营造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文化力着重构建党组织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开展创新活动和有形化建设等方面。以“组织力”理论为出发原点,将组织力的核心组成要素,即结构力、领导力、文化力对标分解,可以探析出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的四个机制。

从党建带工建的维度考察,党的十八大提出党组织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评述了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八个坚持”的重要论述,把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职责放在了首位,这要求各级工会在开展工作中必须坚守听党话、跟党走的方针,并将其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执行。对于高校来讲,做好“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作是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也是高校工会作用发挥的坚实基础。

从工建促党建的维度考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相关规定,工会组织具有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四项主要职能。中国工会十七大将工会基本职责拓展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会要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把群众观念牢牢根植于心中。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高校工会落实党中央对工会工作的要求,服务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保障全校教职员工合法权益,落实、落细、落小、落准工会基本职能,能够赓续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精神基因,在工建过程中促进党建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教育、学习、宣传、服务等载体和平台,高校工会的四项基本职能与党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引领功能相耦合,形成了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的四个重要机制,即政治指导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协调保障机制和标杆示范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力视域下党建引领功能与高校工会职能的耦合机制

三、创新发展党建引领高校工会工作的机制

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引领高校工会工作,必须创新发展党建引领高校工会工作的政治指导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协调保障机制和标杆示范机制。

(一)落实政治指导机制,发挥工会维护职能和桥梁纽带作用

1.发挥党建政治领导力,落实政治指导机制

在党建组织力理论中,政治领导力是核心范畴。党建政治领导力的发挥要与各级工会的职责相结合,要落到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切实之处。落实党建带工建的政治指导机制,坚持政治性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前提性和首要性原则,工会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依照工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章程独立开展工作协调统一,在党的政治指导机制引领下,担负起带领全体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要坚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会把职工的权益维护好,把职工的困难解决好,这是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统一的。因而,工会工作做好了,有利于把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有利于维护和谐稳定的国家建设大局,有利于巩固党执政兴国的根基。从此意义上说,落实党组织的政治指导机制,要求工会必须切实履行维护职能。高校工会肩负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之责,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做好教职工的娘家人,能够提升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教职工把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与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相结合,为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主动作为、积极作为。

2.实现工会维护职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高校工会工作要深刻理解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历史使命、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政治任务,要担负起凝聚、发动、引领广大教职员工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实现“教书育人”事业理想之责。通过教职工双代会等途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目标服务学校的中心工作。

第一,围绕教职工权益,不断畅通保障渠道。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要靠党委的领导,并通过学校各部门的合力来具体实施落实。高校工会工作与学校党建工作结合,履行《中国工会章程》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学校发展的目标需要党政协同,并通过全体教职工的群策群力方能完成,因而高校工会要做好师资培养、服务等工作,做好人才权益的保障,服务“民心工程”;其二,解决教职工急难愁盼的问题,既要有长期性的机制保障,又要有经常性的渠道保障,使教职工的现实问题和长远利益都有畅通的表达和保障渠道;其三,注重教职工凝聚力建设,把维权和发展相结合,把解决问题和提升获得感相结合,把维护学校稳定的教学管理工作与国家教育事业相结合,打造能战斗的教职工队伍,提振党组织在教职工中的政治指导力。

第二,围绕学校发展,不断推进民主管理。教代会和工代会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平台,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提案工作。教代表和工代表们围绕学校发展提出提案,提案工作委员会按照章程推进提案办理工作,所有提案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规范渠道完结。在提案征询、调查、提交等过程中,能够调动教职工做学校主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把来自教职工个人和群体的诉求及时汇聚,向相关部门反映,为学校的决策提供参考。把维护教职工自身利益、参与学校民主监督、投身学校发展建设相统一,通过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共识。

(二)落细教育引导机制,发挥工会教育职能和宣传导向作用

1.发挥党建教育引领力,落细教育引导机制

在党建组织力理论中,教育引领力归属于领导力的层次。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而理论的武装需要通过不断的教育学习。“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要求高校把立德树人工作既作为结果指向又作为过程指标贯穿于高校具体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全方位,发挥党建工作的教育引导力,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要务,笃信笃行,强化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政治定力,使教职工自觉用新思想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建教育引领力的发挥要与高校立德树人的事业相统一,落细党建带工建的教育引导机制,要落到高校工会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细节之处,凝心聚力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

工会履行教育职能,就是要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素质[4]4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七条指出:“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高校工会积极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高校工会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职业素养的培育,增强教师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学、科研、管理岗位中落细教育引导机制。在此基础上,高校工会通过扎实落实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基础工作、积极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解决教职工急难愁盼问题的福利保障等,调动高校教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激发高校教职工为了新时代教育事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不断提高高校教职工的师德师风素养,推动高校育人事业的长足发展。

2.实现工会教育职能,发挥宣传导向作用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做到“四个相统一”,是党中央向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面向新时代的政治要求。高校工会要积极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围绕党中央的精神提振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觉悟,夯实教育教学本领[5]。

第一,树立教书育人楷模,弘扬师德师风。兴国必先强师。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明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的方向,以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政策规定和保障举措。高校工会要以师德师风系列活动为抓手,开展以树立教书育人楷模为引领、以榜样示范为感化的宣传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弘扬文明昂扬的师德师风。例如,工会与基层党组织联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活动、“历史上的今天”党史学习活动、“师声朗朗颂百年”庆祝建党活动;协同教务处、教师工作部举办新进教师校史校情培训,把优秀教师和教师团队事迹在公众号推送,及时学习法律法规和岗位职责,通报警示教育案例纯净师德师风;开展教学名师、师德标兵评选和宣传活动;通过女教授联谊会、青年教师联谊会等开展优青沙龙,分享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感悟;通过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敬老节等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形成向榜样学、照榜样做的良好氛围。

第二,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提升服务本领。“青教赛”是高校工会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提升教职工教学服务本领的品牌项目。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主题,提倡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勤学苦练,加强教学能力培训,树立“上好一门课”的理念,使广大青年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大力开展教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竞赛,不断提高教职工专业技术水平,推进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按照国家和省市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作部署以及工会组织关于大力开展劳动竞赛建功“十四五”的要求,高校工会结合本校此项工作开展的要求,联合教务处、人事处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内选拔赛,涵盖所有学院及中心,旨在为青年教师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和互帮互学的社群,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通过比赛,发掘培育教学热情高、教学能力强的青年教师人才队伍。

(三)落小协调保障机制,发挥工会参与职能和权益保障作用

1.发挥党建群众组织力,落小协调保障机制

在党建组织力理论中,群众组织力属于结构力范畴。群众组织力是指中国共产党发动组织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完成党和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的核心能力,既是建党百年来在不同阶段的制胜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在新时代要发挥好党建的群众组织力,就要充分重视职工群众的权益保障,要精细、精心和精准地落到保障职工群众衣食住行、生存发展权益的贴心小处。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等)的关系[6]。随着社会改革走深走实,高校要以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为主旨,创新矛盾化解方式,在具体实践中把党建带工建的协调保障机制落到职工燃眉之急的小事、私事、杂事中,落到解决职工生存和发展的难题之中。高校工会落小协调保障机制,是成为职工群众“贴心人”“娘家人”的重要体现。

工会的参与职能是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职能[4]43。工会履行参与职能有多种形式和渠道,其中协调劳动关系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也应成为新时代工会重点工作的应有之义。教育事业是攸关民族复兴大业的“国之大者”,适应教育改革的大势,高校工会要研判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部署,既要教育引导教职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又要做好高校党组织和教职工个人的桥梁和纽带,及时传递教职工的诉求、意见和建议,保障教职工权益的依法依规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有助于高校各项改革的推进。

2.实现工会参与职能,发挥权益保障作用

工会通过建设各具特色、形式新颖、亮点突出的“职工小家”、教职工社团、专题工作坊等平台,通过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具体困难,把党组织的动员协调机制落到实处,把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落到小处,汇民心、聚民智。通过权益保障把服务职工的理念落实在小处,落实在细处,使教职工在工作中收获认同感、在生活中收获幸福感、在活动中收获归属感。

第一,一支部一品牌,建好二级工会的职工小家。以“建家即建学院”的理念,进一步做好“教工小家”建设,通过民主管理、队伍建设、素质建设等全渠道的建设来推进部门工会工作。一是统一思想,始终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政治引领。部门工会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引领放在战略高度,引导广大教职工坚持把听党话内化于心、把跟党走外化于行。二是深化内涵建设。部门工会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深入思考,把民主管理与促进事业发展相结合。三是加强人文关怀。部门工会要关注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和成才条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保障措施,做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助推器,在服务和培养青年教师中展现新作为。四是挖掘工会文化特质。进一步提升“教工小家”建设的层次,力创一支部一品牌,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提升工会工作水平,贴近学院、部门的发展,为学校中心工作贡献力量。

第二,一社团一品牌,建好陶冶身心的缤纷社团。高校工会成立保健教工身心为主题的教工社团,以一社团一品牌建设为宗旨,为全校教职工提供菜单式服务。组织教职工体育运动嘉年华、趣味运动会、龙舟赛、篮球赛、羽毛球赛、网球赛、钓鱼比赛、书画比赛、摄影比赛、插花比赛、烘焙比赛、朗诵比赛、传统文化之京剧进校园、教工社团展演等活动,丰富教职工精神世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凝聚人心、促进团结、涵养校园和谐氛围,使全校广大教职工的向心力得以增强、创造力得以提升,从而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一问题一保障,建好服务教职工的幸福驿站。为全面保障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权益,校工会组织涉及法律、金融、心理、亲子、传统、文化、健康等内容的沙龙;为深入推进高校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学法、用法,充分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高校工会法律咨询中心”,切实有效地解决教职工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引导和帮助教职工摆脱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教职工全面健康发展为主要服务要旨组建“欣悦坊”,从环境、条件、队伍、研究等方面全面思考,使“欣悦坊”成为服务温馨、技术精湛、有学科支撑的服务平台,成为教职工的“心灵港湾”、培育教职工乐观心态的“阳光平台”,为老师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通过医疗保障、体检休养、帮困关爱、走访慰问等长效保障机制,积极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协助党组织处理教职工工作中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保障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落准标杆示范机制,发挥工会建设职能和创先争优作用

1.发挥党建社会号召力,落准标杆示范机制

在党建组织力理论中,社会号召力属于文化力范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利益多元化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中国梦,但中国梦的实现靠的不是敲锣打鼓,而是要靠全体劳动者爱岗敬业的创造和自立自强的创新来实现的。党建必须保持强有力的社会号召力,用共同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感召鼓舞人,形成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在高校党建带工建的工作中,要发挥其社会号召力,就要激活工会建设职能,汇聚全校教职工教学、科研和服务的力量,点燃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激情,落准标杆示范机制,组织并引导全体教职工在学校中心工作的第一线建功立业、争先创优。

工会的建设职能是指工会引导和组织职工群众参加建设与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的职能[4]44。国富民强、民族复兴、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创造,而奋斗中形成的精神气概和思想汲养是更加深沉和持久的力量。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社会矛盾的转变,工会建设职能的价值取向也在随之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新时代的工人阶级已经接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高校工会要以教职工为中心、让教职工当主角,通过对五一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师德师风模范、教学能手等标杆的树立和宣传,在高校中营造学习模范、比肩标杆的干事创业氛围,为学校中心工作汇聚人才资源。

2.实现工会建设职能,发挥争先创优作用

高校工会积极发挥标杆示范机制,为广大教职工发挥先锋队作用提供广阔舞台。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战略部署,把立德树人的根本落到工作实际中去,激励广大青年教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负韶华、勇担使命,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和“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组织开展“师德模范”“技术能手”“服务标兵”等岗位“校园新星”评选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例如,旨在面向全校所有岗位发现、举荐优秀青年人才,鼓励青年教职工不断提升教学、科研、管理能力,搭建展示、交流和成长的平台,助推青年教职工成长成才,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学校工会建立和实施了“校园新星”评选、宣传、示范、引领机制。

第一,建立“三年一评”长效机制,确保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层。把“校园新星”评选活动建设成为一项青年品牌工作,成为全校各级党政关心重视、教职工关注支持、青年教职工热情参与的一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一大批来自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岗位的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创造出不凡的业绩,他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树立了良好榜样,激励着全校青年教职工为学校事业的发展奉献青春和力量。

第二,强化“校园新星”示范引领,接续助力学校中心工作。“教学新星”带领着青年教师们奋战在赛场上,他们争金夺银、勇攀高峰,为学校赢得荣誉。“科研新星”通过交流分享创新心得,凝心聚力服务学校发展工作,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开展“优青沙龙”“院士有约”“青年教师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青年教师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属于自己的“青椒梦”,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多方协同树立标杆,用“有温度”的案例献礼建党百年。一位“新星”一面旗帜,一个案例引领一种价值观。校工会与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等部门多方协同,形成密切合作、系统推进的工作网络。“校园新星”评选产生后,通过校工会、校教师工作部、校教务处等微信公众平台,大力宣传推广“校园新星”的先进典型事迹,挖掘“校园新星”背后的成长、成才故事,积极营造以理想信念影响人、以榜样示范带动人的良好氛围,不断增添立德树人工作的温度。以身边的榜样来激励和引导广大教职工旗帜鲜明地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在模范引领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工会作为中国共产党联系职工、凝聚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在历史中形成,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展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工会作为劳动关系和谐剂和稳定器的作用更为突出。新时代的高校工会工作,要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目标,发挥党组织政治指导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协调保障机制和标杆示范机制的作用,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做好教职工的“娘家人”。

猜你喜欢
教职工工会工作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工会
工会工作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创新实践
关于国企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