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导向的英语学习共同体构建
——基于教学管理模式新思维的研究

2022-05-30 00:56吴新炜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画像闭环课程思政

叶 玲,吴新炜

海军军医大学国际军事医学交流中心外语教研室, 上海 200433

2020年上半年的教学,注定将是史无前例的一次教学。它既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果用新思维、新理念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将化危为机,变不利为有利[1]。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大学生、教师以及高等教育生态体系都是一次洗礼和考验。

教育领域的深度学习被视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批判性地吸收建构知识,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分析做出决策,解决实际问题[2]。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主动学习、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可迁移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与深度学习相对的是浅层学习,其主要特点是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缺少联系和反思能力等。创新教学管理模式,能击中浅层学习的痛点,打造适应混合式教学新生态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有效衔接、整合、科学管理线上和线下教学,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根本转变。

1 后疫情时代的教育转型背景

疫情期间所开展的线上教学是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考验,更是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向纵深化和常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契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为今后的大学英语改革指明了新方向:

①新常态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加油助力。其中,以混合式学习为主要的教学新常态。

②新内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内容,将思政内容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中。建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符合时代的新要求、以新内容为导向、适应学习新常态的新路径,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旨在实现从“共性学习”到“个性学习”,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根本转变。

1.1 新常态——混合式教学新生态

“互联网+”时代学习者比过去人们更幸运,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政策为开展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技术和政策保障。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让混合式教学成为新时期的大学教学新常态。师生信息素养不断加强,学习平台不断更新,让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生态有机体即教学生态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有机体周围影响语言教学的生态环境要素种类较多而且复杂,涵盖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3]。除了人的要素外,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媒介和课堂环境对教学活动也有重要影响。

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更强化、更巩固。“主导”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更包括网络教学资源的选取和甄别、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方法的培训,以及面授课堂难度递进的活动设计等[4]。学校在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时涉及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技术支持人员等,同时也涉及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等部门[5]。

1.2 新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导向

大学英语与思政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大学英语的“工具性”重在提升能力,“人文性”贵在强化思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目的都在于培养有能力、有理想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6]。突出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意味着加强相关学科的融合,形成一个更全面、更深入、融会贯通的思政课程体系。大学英语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共生共赢的学习共同体,可以为学生搭建多学科的“脚手架”,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持久性影响。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备内容[7]。

中国哲学文化主张人类社会万物都是一个生命大体系。人与人是同命运、共呼吸的生命体。在当代社会,人与人的联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紧密。没有人能够孤立或独善其身,各种形式的“共同体”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广泛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倡导的新理念,旨在谋求本国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各国共同可持续性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进一步完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教育生态中,教师和学生是“同向共进”的学习共同体,相互促进,高质量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2 教学管理模式新思维

教师和学生不仅是在学习认知上的共同体,也是学习情感上互相支撑、鼓励和促进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是线下共同体,也是线上共同体。在混合式教学新常态中,引入教学管理新思维(如闭环思维和用户画像思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根本性转变。

2.1 闭环思维

闭环(闭环结构)也叫反馈控制系统。用通俗的语言说,闭环就是任务的实施者对该事件负责到底,并把任务的结果反馈给发起人和相关人员。坚持“闭环思维”,就是从任务的发起到结束,自始至终跟进、适时主动反馈、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形成“工作闭环”[8]。闭环思维也适用于教学管理中,教师是任务发起人,学生是任务的实施者。闭环思维不仅强调教师作为教学任务管理者的责任心,更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任务达成效果。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设计接近真实的交流场景,引导学生将某个具体知识点、例子或事实迁移到其他情境、问题和事件中,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可迁移技能”。学生每次习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都建立在已有的经验、认知、技能和态度的基础上。通过一种学习影响新的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并将任务执行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给予学习结果的评价和总结,从而构建闭环结构。

学习责任落实到人,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是确保学习任务落实到位的有力保障。现实生活充满了各种变化,需要人们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将知识应用于新情况和不同领域,提升学生“可迁移技能”,让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外,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创建沉浸式交流场景。学生和同伴之间利用各自的知识能力优势,取长补短,实现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闭环思维不仅要求团队成员完成工作本身,还需要照顾到与此相关的每一个人,考虑他们的感受,尊重和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并在结束时给对方一个答复,和整个团队一起实现工作的闭环[9]。闭环意味着循环,而且是良性循环。当一次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得到了实现,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这会促使其更自信从容地面对下一个任务的挑战。本着闭环思维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师生双方投入更大的责任心,积极协作、反馈和总结,才能走上环环相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学习效能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

2.2 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概念最早出现在电商领域。根据大数据挖掘出用户的主要购物行为特征,将用户形象具体化,从而实现为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的目的。对教学活动来说,学生就是目标用户,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需要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年级、专业、英语能力水平、学习目标、兴趣爱好等。在混合式教学中,在线平台产生的海量数据和日志是勾勒学生用户画像的重要依据。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随着对学生画像的了解越来越清晰深刻,教师应该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设计更符合他们学情和学习期待与目标的教学活动。

以某医科大学新生的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入学后,根据英语摸底考试,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高阶班、进阶班和基础班。以2018年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参照,不同层次的学生画像决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如表1所示)。

表1 某医学本科院校新生的学生画像

此外,构建学习共同体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画像这一重要因素。每个小组里需要不同特点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发挥彼此的特长和优势。例如,一个具备学生画像多样性的学习共同体既有语言知识水平高和信息素养水平高的学生,也有执行能力和分工协调能力高的学生(如图1所示)。这样的小组比单一或缺乏多样性学生画像的小组更能有效地实现闭环管理。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画像,尽可能做到个性化定制,让学生把语言知识最大化地运用到真实交流情境中,这符合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

图1 学习共同体的能力要素

3 基于新思维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了从“发现”到“反馈”,再到“解决”学生问题的闭环管理机制。教师明确“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解决得怎么样”一整套流程的问题责任制,把过程管控与结果导向有机统一起来。双线教学“混融共生”作为新时代教学新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加法思维”。同时预示和蕴含着对一种未来教学新境界的追寻,即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通整合[10]。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各自的优势,即线上教学是知识讲授的主要平台,线下的课堂教学是互动交际的重要场景。从课堂小环境到社会大环境,从线下到线上,再从线上到线下,需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不断强化师生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重新设计,根据教学管理的闭环思维和学生用户画像思维,对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混合和融通。

从思政角度考虑教学设计,就是确定思政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有机融入真实世界的最新英语学习素材,特别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的思政内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教师可以因“疫”制宜,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有关疫情的新闻报道,实现学生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有机结合,增强其英语学习的时效性和功能性。例如,笔者选用来自中国日报网(CHINADAILY.com.cn,2020年4月15日)的文章China’sContagionResponseDe-servesSupport。

①课前线上和线下的分工学习交流能在一定程度上释放部分课堂时间。根据学生画像,教师指导学生对文章的知识点进行分组合作和分享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输出的前提是具备充分有效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输入。因此,话题的相关背景和语言知识可由学生在课前分组整理,通过线上分享,实现自主学习。题目中“contagion”(传染病)一词值得从几个方面开展学习活动。例如:联系2011年的美国电影《传染病》(Contagion)的相关背景信息,学生掌握英语中“传染病”的不同表达,如infectious diseases,communi- cable diseases等;学习“contagion”的不同用法,以及形容词、副词等词性的使用场合。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将课前学习的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通过聚焦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以闭环管理思维为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②课中师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演讲、辩论和小品(在表演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与疫情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品和简单医疗道具)等方式,创建线上和线下连接的多维度沉浸式教学场景,呈现对话题的多角度理解和表现。师生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和复杂句型后,开展扩展性话题的思辨交流。

③课后学生在线分享自己对文章(结构、中心思想或重难点)的总结性理解,制作思维导图,撰写思辨性文章或开展课后阅读。教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反馈和总结。

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三个阶段,是线上到线下再到线上的学习闭环,师生共同体通过各种学习任务实现对英语课程思政材料的深度学习(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新思维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如何有效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风云变幻的时事政治保持较高的敏感度,找到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切入点,在完成语言文化教书任务的同时,完成思政课程“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师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线性组合,而是在具体情境中生成的教学智慧,共同促进师生之间的完美相遇,生命的共同成长[11]。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应用闭环管理和用户画像的新思维,师生学习共同体使得深度学习从理想变成现实。

猜你喜欢
画像闭环课程思政
威猛的画像
“00后”画像
画像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单周期控制下双输入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设计
双闭环模糊控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家电回收的闭环物流网络选址模型
最优价格与回收努力激励的闭环供应链协调
潜行与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