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建设探索

2022-05-30 09:17江苏省徐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贾岩高皓
中国公路 2022年6期
关键词:公路交通路段设施

文/图|江苏省徐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贾岩 高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事业蓬勃发展,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四通八达,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但与此同时,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也变得越发严峻,亟待采取有效应对手段。

2004年以来,我国公路安全设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正向着“从有到精”的方向迈进。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围绕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综合公路交通事故、公路技术等级状态、路段交通构成等安全需求,选取代表性路段,组织开展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设计。

新需求

“十三五”以来,全国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通过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有效提升改善了自身安全行车的条件。但是面对交通运输快速发展,高密度公路网络加速形成,以及人们高强度出行需求的新形势,公路安全设施建设还需要满足三方面需求。

承前启后的建设需求

交通运输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自启动至2020年底,走过了集中建设(2003年至2005年)、重点建设(2006年至2010年)、全面建设(2011年至2014年)、深化建设(2015年至2020年)四个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特别是国省干线的交通安全问题仍然突出,且新问题不断出现,同一类问题在一处路段得到解决后,又可能出现在其他路段。目前,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涉及人、车、路、环境、管理、保障等众多因素。公路设施尽管位列第三要素,但却串联了人、车、环境、管理等众多元素,其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具有延续性、迫切性、长期性等特点。

复杂多变的发展需求

公路线路及其安全隐患处置技术复杂,总体呈现“老问题多、大问题多、难问题多”的特征。“老问题多”是指所列设计线路或路段处置状态,多数经历过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生命防护工程或安全隐患整治,但交通事故形势依然严峻;“大问题多”是指所列设计线路或路段风险状态,多数都是事故多发点段乃至死亡事故多发点段,有的极容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难问题多”是指所列的设计特征线路或路段事故状态,例如平面交叉、过村过镇及一级公路中分带等,都是徐州市乃至我国平原地区事故多发路段,特别是平面交叉风险最高、情况最为复杂。

基础条件的保障需求

公路设施具有交通安全基础性、从属性、习惯性。基础性体现在公路及其交通安全设施既承担着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公路交通保障功能,同时又发挥着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安保作用,既是车辆及行人公路交通的主体,又是交通事故发生的客体,没有公路就没有公路交通事故。

从属性体现在公路及其交通安全设施的安保作用,需要人的认知和行动才能发挥,只有人的认知和行动正确,它们才能成为安全设施,人如果不使用或者不行动,它们就算不上安全设施,人的认知和行动如果出现失误,它们反而会成为安全隐患。所以,公路设施的安全性,不在于设施而在于人。

习惯性体现在公路及其安全设施需要适应人的交通安全习性且合法合理,当两者之间出现矛盾时,需要有法律支撑并得到遵从。如果只有设施改变而人的交通行为习惯没有改变,公路及其安全设施就不安全,这也是新建公路事故多发和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新问题

近年来,徐州市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主要围绕解决“没人用、不好用、不管用、副作用”四方面问题展开。

“没人用”的问题

徐州市国省干线安全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但尚未实现从“有”到“有人用”的转变,主要矛盾是安全设施的使用率不高,需要通过设计和研究加以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阶段的安全设施建设因设计单位及具体设计者对其功能定位、目的作用、标准适用及专业水平等方面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其设置和作用的差异也较大。例如,交叉路口虽然设置了人行斑马线,但多数步行者不走人行道,以及机动车司机无法掌握行人的轨迹和规律。

“不好用”的问题

鉴于公路安全设施标准规范的普遍性,公路交通安全责任追究的压迫性,特别是公路安全设施建设的主导性不同,安全设施的设置和位置差异较大。例如,交叉路口的警告标志,有的距离风险路口超过200米,有的直接设置在交叉路口,特别是交织区域存在视线障碍的路口,很容易被出行者忽略,丧失其本该发挥的作用。

“不管用”的问题

徐州市国省干线安全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以限速、限高、限载为主的禁令标志,多数设计出于交通安全或设施安全的定位,普遍选择低限值、宽裕度设计,有的甚至严重超出正常安全限制范围。例如,上跨桥梁净空5米而限高设置在4.5米及以下;又如,有的事故多发或环境复杂路段尽管设有限速标志,但却没有安装监控设施,导致部分车辆视若无睹,依然超速行驶。

“副作用”的问题

在徐州市国省干线安全设施中,部分改变出行者交通行为或路线的设施,例如信号灯、减速垄及机非分隔护栏,在起到相应安全防护或控制、示警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因为人们的交通习惯需要一个适应改变的过程,该过程期间是事故特别是严重事故的高发期。

新办法

徐州市国省干线安全设施中的禁令标志,普遍选择低限值、宽裕度设计。

徐州市选取了辖区国道104线徐州城区改线段、国道311线165.2公里至169.95公里草桥集镇段、国道311线201.2公里处与复兴南路交叉口、省道251线18.85公里弯道村庄段、省道254线丰县一级公路无中间带护栏段等具代表性的路段,组织开展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设计,明确了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的重点安全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满足公路使用者安全需求,而不仅是公路标准规范要求;满足道路交通管理配套需求,而不仅是公路设施建设要求;满足路侧居民生产生活用路需求,而不仅是公路交通功能要求;防范化解公路设施使用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而不仅是发挥基础安全功能作用。

新启示

链接

案例一:弯道交叉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建设

该案例位于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区,省道251线18.8公里路段,被列入2021年度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建设试点,技术标准为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路基宽度12米,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80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合交通。

发现问题

路段先后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和生命防护工程建设,进口路段设有急弯减速告示、限值30限速禁令标志、横向减速振荡标线,弯道路段设有对向车行道分界实线、车道边缘线、弯道外侧护栏等安全设施,支路设有停车让行标志等路权设施,对照公路工程建设标准与安防工程技术要求,路段示警、控制、引导、防护等安全设施齐全,但路段交通事故依然严重,特别是货运车辆与电动车交织碰撞,以及重载货车路外事故多发。

分析需求

尽管路段公路及其交通安全设施符合规范,但面对部分人的因素及其环境状态变化,仍然存在交通安全风险控制缺陷。特别是南向北机动车驶入弯道车速快,重载货车行驶弯道普遍进入硬路肩(非机动车道),长大车辆与路侧村庄道路接入,生产生活人车进出,行人、非机动车路权不明确,弯道内侧行道树等植被具有动态视线障碍特征,弯道外侧防止车辆碰撞住宅的堆积石头存在遮挡视线的问题。

提升设计

综合弯道、交叉、村庄路段复杂组合的风险状态,实施路段拓宽和渠化改造,针对弯道路段加宽条件,调整中心线位置,保障加减速车道长度,改为T型平交口,采用交通信号组织方式,配套设置电子警察系统。增设住宅路段波形梁防止车辆冲出护栏,封闭路侧村庄南北向巷道接入道口,修建连接东西向道路的辅道,供封闭后南侧道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减少交织冲突点。

精细设计

针对交通信号控制带来的车辆等待停车问题,并不是简单压缩硬路肩,而是实施路段拓宽改造,增设右转专用车道。针对路段长大货车行驶与电动车等混合交通问题,自北向南进口路段车道边缘线(20厘米)改为45厘米振荡边缘线。针对路段行道树遮挡视线问题,列入公路养护部门和路政巡查职责,实现适时修剪并保持常态通视。

普通国省道安全生命防护精细化提升工程勘察设计,需要面对特别的道路交通安全及其预防控制升级需求。而传统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技术路线和思路,更多基于公路行业特别是交通标准规范的要求,考虑“交通功能多,人的行为少”“理想状态多,实际变化少”,因而需要深层次把握工程勘察设计的公路设施提升要求。所谓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提升,应该是提高定位,升级方式,提升品质,打造公路安全工程建设的设施升级版。

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站在交通行业层面远远不够,需要站在政府及社会层面设置和建设。组织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部分地区把公路安防工程当作公路安保工程建设,设施建设矛盾不是通过地方政府解决,更多的是改变处置方式甚至简单处理,只是降低风险等级但没有消除风险。工程建设需要进一步调整,目前工程设计和施工更多借用公路新改建工程做法,对现有公路特征把握特别是已有设施作用评估和利用深度不够,存在一定的新老设施重复、交织甚至冲突的现象。交通安全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不足,特别是安全视距保障、旧标志标线的清除、迎交通流方向护栏端头处置、不同形式护栏的连接过渡、绿化景观遮挡标志、标志之间相互遮挡等细节问题多。

突破习惯建设定势

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站在交通功能层面远远不够,需要综合交通功能与交通安全进行设置和建设。建设方式需要进一步改善,此前的公路安防隐患排查和工程建设效果评估,更多是利用公路条件因素的风险评估法,对更直接有效的交通风险法特别是事故资料利用不多,从而影响交通风险的判断、建设措施的论证及其效果评估的精准性。对公路安全风险及其隐患动态过程认识不足,旧隐患解决了,新问题又来了;线路的隐患解决了,路段的问题又来了;排查的隐患解决了,新问题又产生了。

综合施策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是交通工程设施多而交通管理及其使用教育措施少;防护控制设施多而改善引导设施少;路内设施多而路域范围处治少;存在设施过多及过度设防的现象。

突破静态设置状态

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站在标准规范层面远远不够,需要综合人、车、路、环境、管理等事故预防需求进行设置和建设。以功能、位置、基础、支撑、识别等基础要素为代表,特别是对速度、载荷、净空等控制类设施的设置缺少必要的论证,也许符合标准要求,但与不断增长的安全需求仍有距离,没有统筹考虑设施、人、风险等因素。对公路安全隐患及其处治的认知不足,特别是对人、车、路、环境、管理、保障及其组合等多重因素把握不够精准。毕竟公路及其交通安全设施的作用,需要人的正确使用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只能改善而不能改变,但目前的交安设施设置更多看重甚至过分放大设施的作用,对公路安全隐患处置和加强交通安全保障恐怕有害无益。对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技术及其处置措施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公路功能与交通安全的区别把握不准,对于交通安全及其设施需求,同一路段若时段不同,安全设施的需求都不会相同,同一交通安全设施面对不同情形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不同等级公路及其安全设施所起到的交通安全作用更不相同。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准确把握各种因素,动态设置安保设施,真正保障公路交通安全。

链接

案例二:非机动车无路权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建设

该案例位于国道104线799公里与长安大道交叉路口处,被列入2021年度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建设试点。该路段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主线国道技术标准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度32米,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100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支路长安大道为双向四车道城市干道,同时有企业道口接入,属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合交通。

发现问题

该路段工程建设标准定位高,按照交通信号组织方式,实施渠化设施设置,近年又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和生命防护工程建设,进口路段设有指路标志及导向剪头、停止线、人行横道标线等设施,但路段交通事故依然时有发生,特别是电动车与直行车辆交织冲突明显。

分析需求

该路段属于高等级公路畸形交叉与机非人混合交通组合情形,尽管路段设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而且采用交通信号组织控制方式,但存在无法控制机动车司机与电动车骑行者的风险。例如,国道104线与长安大道两条路的中央分隔带错位设置形成3个交织区域,同时带来电动车交叉路口转换需要改变行驶走向、路权不明确问题,以及交叉口西侧厂矿企业车辆进出缺少信号控制等问题。

提升设计

对一个平交路口实施交叉路口改造和渠化设计,实施中央分隔带等设施改造,即后移国道104线北向南中央分隔带护栏,消除南向北左转电动车行驶路口变道隐患。按照电动车行驶需求增设交叉路口非机动车道,规范电动车行驶路线并明晰电动车优先路权,消除路口电动车随意横穿隐患。

精细设计

针对交叉路口转换区域大和主线机动车辆驶入交叉路口速度快的特点,增设蓝色路面非机动车道提高信息效果。针对主线进口路段电动车容易提前变动的情形,加密进口、路口非机动车路面标识。针对电动车转换区域需要等待的驶入需求,增设非机动车等待区。针对畸形错位交叉的情形,增设机械厂接入路口交通信号灯。

猜你喜欢
公路交通路段设施
多中心、多路段、协同应急指挥系统探析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城市区域路网关键路段识别
公路交通经济制约因素及对策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XGBOOST算法的拥堵路段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