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王琳云,宋明芳,郭双
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重庆 404000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大众的医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与日俱增,这也导致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在所有的医疗服务中,以临床护理最为常见和普遍,同时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水平。常规的护理管理缺乏层级,难以做到合理地调配管理,故而该组研究采用了分层次管理,明确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的权限、职能,以此为根据,给予不同层级护理人员针对性管理,以此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护理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科学有效[1-2]。为探究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级管理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该次该院2019年5月—2020年3月70 名护理人员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入组对象为该院的70 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 名,年龄26~32 岁,平均(29.64±2.47)岁;其中护士长3 名,初级护士10 名,中级护士12 名,高级护士10 名。 对照组35 名,年龄26~31 岁,平均(28.57±1.52)岁;其中护士长4 名,初级护士9 名,中级护士14 名,高级护士8 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护理人员知情同意,愿意参与研究;②所有护理人员均有2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 排除标准:①退休;②离职。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根据不同护士的护理年资、护理水平和既往考核成绩,安排符合个人能力水平的岗位,以高年资护士带普通护士,普通护士带低年资护士为主。
观察组给予分层级管理:(1)划分护士层级:根据临床要求,统计科室内收治患者平均病情水平和平均护理水平,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岗位人员,确定NO~N4等层级。(2)明确所有层级护士职责:①初级责任护士。即N1 与N2 级,在对重症患者进行诊疗时,由N2 级护士展开风险控制和质量管理,给予持续和系统的护理服务,提升整体医疗护理质量。N1 级护士需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照看好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会理,缓解其不安情绪[3]。②高级责任护士。 即N3 与N4 级,在完成基本护理作业的同时,还要与专科护士和护士长围绕危重患者展开质控工作。还应展开护理会诊、护理查房、出院随访指导工作。 ③助理护士。 即N0 级。 在上级护士、助理护士的指导下,完成非技术护理工作和基础护理工作,配合上级护士进行检查和治疗[4]。 (3)分层级护士培训工作:①对N0 级护士进行培训, 制订相关培训方案。 包括评价方法、进度和培训内容培养N0 护士实践能力、人文素质、专业有症状的治疗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为探讨培训效果,应开展理论和技能评估,对值班助理护士单独进行能力评估,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培训调整[5]。②加强初级护士培训力度。 对初级护士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教学,组织初级护士讨论护理对象疾病及发展,并定时进行病房巡视。 初级负责护士可以担任病房巡视的主讲人,高级负责护士可以向客座主管提出意见,回答疑难问题。 针对专业知识点薄弱,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此外,应要求初级护士每年编写护理记录, 每季度进行操作和理论评估,将结果纳入评估文件[6]。 ③加大高级护士培训力度。高级护士应担负起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操作的教学责任,致力于护理教育。 参与进修教育,掌握更先进的护理管理和护理方法。 同时参加护理选修课,与护士长一起开发新的护理项目,每年撰写护理论文,按照培训要求,组织高级护士考试[7]。 (4)分层级管理护士: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动态调整和安排,确保足够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人员结构,确保恰当的名称层次。①要结合护士的护理需求、责任风险、技术难点和工作量,合理配置护士人力。 ②护理过程中需落实责任制。 ③确保所有患者都能接受到同质化的稳定服务。 (5)改革工作模式:需根据科室内收治患者及病情态势,组织护理小组,可以是NO+N2+N3,也可以是N0+N1+N3,每个护理小组均需完成患者入院治疗到出院的整个间断的护理作业。同时保证日班周期固定, 如患者病情较重或具有一定护理难度,应落实好护理指导。
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管理效果(工作积极性、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作业、病历书写,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越好)、护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力、科室护理制度满意度(≥90 分为满意,71~89 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服务态度(护理态度热情主动、沟通交互亲切、温和、室内着装规范、无菌操作原则性强、工作认真仔细、行为举止应对得体)、3 个方面评价(患者、医师和家属,评判内容以服务态度、护理实践能力、知识储备能力等为准,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评价越好)。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护理管理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护理管理效果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士护理管理效果对比[(±s),分]
组别工作积极性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作业 病历书写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90.67±5.25 82.50±5.06 6.629<0.001 92.08±5.68 80.07±5.07 9.332<0.001 91.67±5.75 81.18±4.05 8.824<0.001 91.54±5.45 80.56±4.09 9.533<0.001 90.62±5.03 82.01±4.25 7.735<0.001
管理后,观察组护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管理前后护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护士管理前后护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力对比[(±s),分]
组别护理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储备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 管理后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80.17±3.44 80.36±3.16 0.241 0.811 95.36±5.74 87.24±5.15 6.229<0.001 80.57±3.22 80.42±3.46 0.188 0.852 94.23±5.65 87.34±5.22 5.299<0.001
管理后,观察组(100.00%)对科室护理制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对科室护理管理制度满意度对比
管理后,观察组的服务态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护士的服务态度评价对比(%)
观察组的高年资医生评价、患者评价和患者家属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两组护士的医生、患者及家属评价对比[(±s),分]
表5 两组护士的医生、患者及家属评价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医生评价93.46±4.74 85.43±3.25 8.266<0.001 92.67±5.35 85.53±3.24 6.754<0.001患者评价 患者家属评价95.07±2.22 84.74±2.36 18.862<0.001
医生和护士是构成医院临床工作的两大核心要素,其中护士的存在尤为重要,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护士的辅助和协管,同时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护士也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岗位,因此护士的护理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体治疗效果,更对科室乃至医院的社会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这也给医院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9]。现阶段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群众的护理期望,同时患者及家属因病情的发展和转归,普遍情绪较为激动,很容易与护理人员产生矛盾冲突,甚至演变为医疗纠纷。
该组研究中为提高医院护理质量,采取了分层级护理管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管理后,观察组的各项护理管理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观察组的护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观察组的服务态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 分析结果如下:该院采用了分层管理法是基于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护理管理方式,首先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年资、能力和水平等,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再分别给予针对性的培训和人物分配,使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避免因为工作过度而出现过劳情况,并给予定期培训,以提升各阶段护士的技能及知识量,以此激发学习自主性,最终提高医院整体的服务医疗水平[10-12]。该院在推行分层级护理管理时,先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N0~N4 等5 个层次,分别为助理护士、初级护士和高级护士等,并明确每一层级护士的职责,初级护士又被细分为N1 和N2 级,N2 负责风险控制、质量管理,以此提供连续和全面的服务,N1 则负责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运用所学技能给予基础护理,高级护士又细分为N3 和N4,需在护士长及专科护士指导下,完成责任护士本职工作的同时展开危重症患者管理,并与护士长仪器展开护理质量管控。 助理护士则积极配合上级护士工作。 根据不同层级护士分别给予针对性的培训与锻炼,初级护士强化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高级护士强化护理教育、进修管理和论文发布[13-16]。根据医院具体情况,科学地配置所有护理人力资源,确保所有患者享受稳定的、同质化的服务,保障所有患者作息固定,提高对科室工作制度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积极性。该组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观察组(100.00%)对科室护理制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观察组的高年资医生评价、患者评价和患者家属评价均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采取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科室护理制度的满意度,增强护理质量。孙伟等[17]学者在其研究报道中择取30 名护理人员展开相似研究发现应用分层级管理可有效提高整体服务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方瑜等[18]学者在普外科中推行分层级责任制护理管理后,发现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能够合理提升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减少护患纠纷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更有助于普外科优质护理管理开展。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采取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激发工作积极性,提升相关技能及知识量,增强护理质量,提升对护理管理制度的满意度,值得广大管理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