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园园,张嘉殷,陈泽林,2,3,陈波,2,3,公一囡,张靖宇,刘婷,杨克俭,胡细佑
1.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天津 301617; 2.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天津 301617; 3.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
肥胖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健康问题,几乎影响所有的年龄层和社会群体。据报道,在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只有30%左右的成年人被认为体质量正常,而我国的肥胖发病率居世界第一[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超重人口可能达到23亿,肥胖人口可能达到7亿,且肥胖的发生人群日益年轻化。肥胖被认为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胆囊结石、中风和各种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每年有近260万人死于肥胖或超重[2]。不仅如此,肥胖还影响着肥胖人群的求学、工作、求偶等问题,严重降低了肥胖患者的生活质量[3]。据调查,约95%的肥胖患者属于单纯性肥胖[4],因此,解决单纯性肥胖的问题就显得迫在眉睫。本研究首创了“推拿罐疗法”治疗单纯性腹型肥胖,选取了48位单纯性腹型肥胖的患者,观察推拿罐治疗单纯性腹型肥胖的疗效及安全性,其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保康医院针灸门诊招募的单纯性腹型肥胖患者4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推拿罐观察组(观察组)和留罐法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24~60(36.65±10.29)岁,病程3~13(8±7.1)a。对照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21~47(30.60±10.83)岁,病程1~17(9±11.3)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肥胖的诊断标准:本研究参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制定[5]: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24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②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6]:腰围(waistline,WC)。中国肥胖工作组提出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的标准: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男性>0.9,女性>0.85。
1.3 病例排除标准未按照试验要求进行治疗,或参与治疗未满50%者;有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不适合继续本试验者;在治疗前或治疗期间,接受了其他方式治疗肥胖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自行退出或失访的患者;孕妇、哺乳期患者;合并心、肝、脑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具有精神病、传染病和癫痫等不能配合本试验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干预措施:①取穴: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双侧)、关元穴、带脉穴(双侧)。②使用2号玻璃罐或4号玻璃罐(康祝慈玻璃罐,生产企业:永康市康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注册号码:浙金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1270050号)施术于受试者脐周,绕脐闪罐3~5周至脐周皮肤温度微温或颜色潮红为度,接着依次以闪火法将罐吸拔于中脘穴、神阙穴及关元穴(做振颤罐法),然后将罐吸拔于双侧天枢穴(做按揉罐法)、双侧带脉穴(做拿罐法)、中脘穴及关元穴(做按揉罐法),每组穴位平均操作3 min。
振颤罐法:将罐吸拔于体表一定部位后,用双手重叠握牢罐体,掌心置于罐底,上臂带动前臂和手掌做小幅度的连续性快速振颤样动作带动罐口甚至深层组织震动的操作法,连续振动 5~10 s左右。
按揉罐法:指将罐吸拔于施术部位后,双手重叠紧压罐体,腕关节稍微屈曲,前臂主动垂直向下施力,通过腕关节节律性向下按压并带动罐口下深层组织做环转揉动的动作。
拿罐法:指是将两个罐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相对吸拔后,用双手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握牢罐体后作相对用力,进行节律性罐底下压上推使罐口相向运动并呈相对挤压上拨的一种操作方法。
对照组干预措施:采用留罐法,选取穴位同观察组,使用2号罐或4号罐,采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穴位皮肤处,静置15 min后起罐。以上治疗为每周2次,治疗30 d,共8次;若女性受试者处于生理期,则暂停一周并延后治疗。
1.5 疗效判定标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和WC,计算BMI和WHR,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7]制定:显效:体质量下降>5 kg,WC减少>8 cm,BMI减少>2.0 kg·m-2;有效:体质量下降3 kg~5 kg,WC 减少4 cm~8 cm,BMI减少 1.0~2.0 kg·m-2;无效:体质量下降<3 kg,WC减少<4 cm,BMI减少<1.0 kg·m-2。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MI、WC及WHR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体质量、BMI、WC及WHR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WC均降低(P<0.05),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体质量、BMI和WH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MI、WC和WHR比较
2.2 两组患者体质量、WC和WHR疗效比较观察组体质量疗效的有效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C和WHR疗效的有效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4。
表2 两组患者体质量疗效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WC疗效比较 例(%)
表4 两组患者WHR疗效比较 例(%)
中医认为肥胖的病因主要与禀赋不足、饮食失调、过度安逸和情致因素有关。《素问·本病论篇》:“脾肾气虚,运化输布失司,清浊相混,不化精血,膏脂痰浊内蓄,而致肥胖。”病理特征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脾肾亏虚,运化功能下降;标实是指痰饮,饮食,瘀血等聚积在体内,形成肥胖。病位主要于脾胃,与肺、肝、肾、大肠、小肠、三焦相关[8]。本研究以腹部经络为主,参考“神阙八阵穴”[9]来取穴。腹部是体内痰饮和脂肪最易堆积之处,在脐周闪罐可振奋阳气;依次在中脘、神阙和关元做振颤罐法可健脾化湿,运化三焦,益气固本;依次在天枢、中脘和关元做按揉罐法可疏通中焦,改善消化,固本培元;在带脉做拿罐法可疏通腹部经脉,祛湿排痰[10]。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肥胖是由于摄取的热量多于消耗,过量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积聚并且存蓄于体内形成肥胖。腹型肥胖又称内脏型肥胖或中心型肥胖,除了影响体型的美观外,还会对内脏产生压力,影响腹部的气血运行。1990年瑞典学者Bjorntorp提到了腹型肥胖的概念[11],但是肥胖的生理病理学基础并不明确,有研究认为肥胖与体内脂肪细胞的炎性因子相关,肥胖发生的过程是患者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发生缺氧,坏死,导致炎性堆积[12]。还有研究证明,拔罐可以降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和内脂素[13],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高[14],同时拔罐可以提升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15]。拔罐通过负压作用,把罐吸拔于皮肤,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氧含量增加,加快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和抗炎的作用。
目前,主要影响肥胖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因素、饮食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主要的减肥方法有:减肥手术、服用减肥药物、节食、运动等[16],据报道,减肥手术和服用减肥药物对身体的伤害远远大于肥胖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并且在节食和运动停止后,反弹的机率非常大,这令许多肥胖患者对减肥望而却步。中医常用的减肥方法有:体针疗法、耳针疗法、耳针体针结合疗法、穴位埋线疗法、针刺配合推拿疗法、针刺配合拔罐疗法、温针灸疗法、透穴疗法、穴位磁铁疗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因此,从众多的减肥方法找到一种安全而有效的绿色减肥方法十分重要[17]。
拔罐疗法从古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最早的静态“留罐法”发展为后来动态的“走罐法”,在此基础上,天津中医药大学陈泽林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拔罐的时候,运用一些推拿的手法能够将拔罐和推拿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罐具作为推拿按摩工具吸拔于体表后,用“振法、揉法、推法、拿法,叩法,击法,摩法,点法,压法等”推拿手法,同时可以加强刺激,达到1+1>2的临床疗效,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推拿罐疗法[18-20]。此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根基,以推拿学、针灸学、生理学、解剖学为指导,通过控制罐体力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来达到推拿、刮痧、温灸和药物的结合效果。此外,有研究发现大肠、脑和皮肤之间可相互影响,形成肠-脑-皮轴,推拿罐就是通过拔罐和推拿的方式刺激体表,通过推拿力与吸拔力综合刺激肠-脑-皮轴发挥减肥的作用[21]。它既能振奋脏腑气机,疏经活络,还能温煦寒湿,健脾助运,从而具有减肥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观察组前后对比,体质量和BMI整体呈平缓递减趋势(P<0.01)、WC大幅下降(P<0.01)、WHR逐渐下降(P<0.01),说明推拿罐能够达到减重和减脂的效果,尤其对瘦腰有较好疗效。对照组前后对比,虽然对照组的腰围也在缓慢下降(P<0.05),但体质量会有轻微的反弹(P>0.05),从而导致BMI和WHR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发现观察组体质量的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推拿罐疗法对比留罐法有较好的减轻体质量的疗效。此外,还发现推拿罐疗法能够抑制受试者过量的食欲,亦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改善大便,降低体脂率,由此可以说明推拿罐疗法减肥的效果和稳定性比留罐法好。
本试验样本量较小,今后可展开时间更长,样本量更大的临床试验。在临床研究期间并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如局部出血、大块瘀斑、血肿、大的水泡、晕针、滞针、火灼伤、腹痛、腹泻、乏力等,所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推拿罐疗法安全、绿色,也无不良反应,并且患者的接受度高、依从性好,所以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