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效应的读后续写教学探析

2022-05-30 02:30穆晓艳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读后续写解题策略

【摘 要】读后续写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要求续写段落与原文本实现多方面的协同。针对一些教学中出现的低协同现象,文章以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卷(新高考全国I卷)中的读后续写为例,示范教师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故事文本,感悟作者语言特征;认真研读所提供的段首句,合理预测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及心理,关注情绪变化。以期学生经过训练后,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实现续写段落与原文本在语言、内容和情感三个方面的协同,切实提升续写段落的质量。

【关键词】协同效应;读后续写;解题策略

【作者简介】穆晓艳,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高中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常熟市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高中生读后续写水平的行动研究”(2021/Q/02/032/02);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主题语境视域下讀后续写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2021/Q/02/109/02)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读后续写成为英语高考的新题型。这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阅读一篇350个词以内的材料,然后依照所给的段首句续写150个词左右的段落,将其与原文本组合成一篇逻辑衔接紧密、情节精彩、结构完整的短文。读后续写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考试新题型,最主要的理论依据是协同效应。王初明认为,语言的理解和产出的结合是一种协同效应,两者之间结合得越紧密,协同效应就越强,语言学习的效果就越好[1]。要完成续写,学生需要理解试题提供的文本,构建情景模式,而后进行续写。续写的段落需与原文本的情景模式相协同,以确保续写的内容、语言风格与原文本连贯[2]。高考阅卷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衡量学生的读后续写水平:与阅读材料、段首句的衔接程度;内容的丰富性和对题干给出关键词的覆盖情况;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丰富性、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3]。由此可见,优秀的续写段落应在故事情节、语言风格和情感态度上与原文本保持较高的协同。那么,教师在读后续写的教学与训练中应该注意学生续写段落是否具有协同性,在教学和评价中也要强调续写段落与原文本的整体协同。

一、低协同的读后续写现象

读后续写是一种对语言和创造力要求较高的新题型,要求实现读与写的协同,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师生对于这一新题型存在诸多困惑。

(一)教学的低协同现象

1.轻思维,重语言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首先很容易看到题干150个词的续写要求,同时会重点关注续写段落是否出现病句、错句,以及拼写错误的单词,其次查看续写内容与原文本是否有关联。而续写段落与原文本是否成为一个整体,语言是否有逻辑,原文本与续写段落首句的衔接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保持一致,都极易在教学中被忽视。夏谷鸣认为,读后续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时能厘清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人物的情绪与思想,还能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评价故事的文化价值[4]。

然而,许多教师都局限于语言教学层面,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认为读后续写获得高分的捷径和关键是所谓的“复杂句型”和“高级词汇”。这些教师鼓励学生背诵各种描写细节的套句,在续写中堆砌“高级”的表达方式。这种忽视思维能力的做法往往导致学生续写的部分与原文本的语言风格不相符、内容联系不紧密、内在逻辑不顺畅、人物塑造不一致,也就是无法达到整体的协同。

2.轻阅读,重续写

读后续写要求学生先阅读,后续写。深入研读原文本是续写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精准地解读原文本,把握原文本的关键信息、主旨、语言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才能保证续写的段落与原文本具有连贯性和合理性,达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有机融合。作为写作测试的新题型,读后续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只有主动了解该题型的考查目标,掌握其评分标准,才能摸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方法。部分教师未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依旧“穿旧鞋走老路”,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忽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过分重视写作技巧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续写的段落在某些方面与原文本产生脱节。

(二)续写的低协同现象

1.续写段落与原文本的融合度不高

续写前,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本,厘清原文本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并认真研读段首句,重视其对续写的指引作用,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找到续写的切入点,合理想象并构建续写情节,最后才能落笔进行续写。但在实际的考试场合下,学生往往因为受到压力与时间的限制,不能静下心准确地解读原文本,人物之间的关系未能厘清,人物的性格理解不到位,对于原文本的主题也未能准确把握,这就导致学生续写的段落与试题所提供的原文本及段首句产生脱节,无论是情节构思还是人物塑造都表现出融合度不高的特征。

2.续写段落与原文本的语言风格不一致

除了在续写时只重视“续”故事情节,而忽视了“续”原文本的写作风格,学生未能抓住仿写风格的原因主要还有以下两种。一是对元素的不合理使用。故事情节的展开一般依靠人物动作、人物心理、背景环境等方面的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也能推动情节展开。所有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就能促使故事依照一条线索向前推进。有些学生没有注意到原文本对各种元素的运用比例,使续写无法成功仿造出原文本的风格。如提供的原文本中使用了大量动作、心理、背景的描写而少用人物对话,而学生续写时仅使用了大量的对话,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描写。二是知识储备的不足。由于词汇量和掌握的句式有限,学生在续写时往往只能使用脑中所存的词汇和句式“替代”原设想的表达方案,这也极易造成续写段落与原文本的语言风格不一致。

3.续写段落与原文本的情感态度不统一

一般来说,试题要求学生续写的内容往往是故事的高潮,是原文本作者声音的延续和情感态度的延伸。因此,学生要构建出符合文本走向的故事情节,设想一个合乎逻辑又精彩的结局,体现出文本铺垫的情感态度。续写前,学生要揣摩原文本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比如是赞美还是批判,是积极还是消沉等。有些学生不能准确领悟原文本所奠定的感情基调,对人物的情感线把握也不准确,就会导致他们续写的段落与原文本的情感态度不统一。

二、高协同的读后续写教学

为探究如何才能将协同效应原理运用于读后续写教学,下面以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卷(新高考全国Ⅰ卷)中的读后续写为例,尝试从语言特征、故事情节和情感态度三个角度入手,展开高协同的读后续写教学。

该题提供的文本“A Mother’s Day Surprise”一共五个自然段,第一到第三自然段是试题提供的原文本,讲述的是双胞胎Jenna和Jeff打算在母亲节为妈妈做一顿早餐,并送上节日惊喜。节日当天,孩子们一早起床,悄悄来到厨房准備早餐。可是事情没能进展得那么顺利,孩子们做早餐的过程出现了一系列意外。就在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爸爸出现了。学生要根据以上内容和试题提供的两个段首句续写第四和第五自然段。原文本的整体难度不大,描述的事件贴近现实生活,是每个学生都可能经历过的事情。因此,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不难推测,学生也能轻易归纳出文本赞扬母亲、感恩养育的主题。

(一)深入解读文本,感悟语言特征,提升语言协同

依照目前的命题规律,读后续写采用的文体一般是记叙文,通常缺少一个高潮(climax)或结尾(ending)。提供的原文本线索清晰,有足够的细节铺垫,能展现一定的文风。本题的原文本以“节前策划—准备早餐—遭遇困难—父亲加入—目标达成—全家开心”为主线,通过一家人的互动反映出浓浓的亲情和关爱。

1.激活背景知识,感知原文本主题

在学生阅读原文本之前,教师可以提一些与该文主题相关的问题,比如:

①How do your family usually celebrate Mother’s Day?

②What do you often do for your mom on Mother’s Day?

③Have you ever given your mom a surprise on Mother’s Day? Would you like to share your story?

④Have you ever cooked a meal for your mother?

这几个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帮助他们提取生活经验,为下一步的阅读理解做好准备,也为情节的构思打开思路。

2.快速阅读原文本,厘清故事大意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快速阅读文本,寻找文本中的“5W+1H”六要素,即Who、When、Where、What、Why和How,通过六个要素把握文本大意,厘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明确故事想要传达的主题。经过阅读和归纳,学生填写表格确定了文本六要素的具体内容(见表1)。

3.关注细节描写,感悟语言特征

在解读原文本、厘清六要素之后,学生对原文本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了掌握原文本的语言特征,教师要带领学生关注原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找到原文本作者的写作倾向。阅读可知,原文本主要以描写细节和精准用词的方式强化故事的画面感,使故事情节和人物变得更生动形象,体现出细致入微的语言特色。为了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语言特征,学会提炼文本语言特色的方法,笔者选出了几个典型例句让学生仔细阅读,其中带下划线的部分是重点分析的关键。

Para 1:The twins were filled with excitement as they thought of the surprise...

How pleased and proud mother would be...

Para 2:The big day came at last.

从第一自然段的描写可以得知,孩子们一开始非常自信,觉得做早餐不过是“小菜一碟”。但随着事情的发展,俩人发现看似简单的早餐远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容易。“filled with excitement”和“How pleased and proud”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他们一心想给妈妈带去惊喜,幻想着妈妈看到早餐该有多么的高兴和自豪。“The big day”和“at last”更是突出反映了在孩子们的心中,母亲节这天非常重要。同时,这也隐含了孩子们失误的原因,他们满心满眼都是给妈妈一个惊喜,却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困难。原文本对孩子们做早餐时的动作以及遇到的困难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读来生动活泼,有较强的感染力。比如第三自然段的这段描写:

Jenna told Jeff to clean it up so they could continue to cook the rest of the porridge.But Jeff’s hand touched the hot burner and he gave a cry of pain.Jenna made him put his hand in cold water.Then she caught the smell of burning.

和之前的满是信心相比,孩子们在动手后表现得手足无措。虽然两人有商有量,互相帮助,依旧无法应付突发状况。原文本中的动作描写一个接着一个,连带着出现的问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给人以慌乱的感受,同时也将事件的发展逐渐推向高潮,为学生的续写做好铺垫。优秀的续写应该与原文本的内容、风格协同一致。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仔细解读原文本,梳理主要内容,也要让学生发现作者擅于动作描写的写作特点,为接下来的续写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认真研读段首句,合理推测故事情节,提升内容协同

段首句是重要的续写提示,它控制着故事发展的方向,规定了续写的写作思路和基本框架。根据上一环节的分析可知,孩子们的早餐制作已经陷入困境,此时需要某个事件或人物打破这一僵局。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段首句,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正确推测后续的情节发展。

1.认真研读段首句,构建续写框架

本题给出了两个段首句,要求学生依次续写两个自然段,共150词左右。因此,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推测故事的大致走向,即先根据第二个段首句倒推第四自然段(第一个续写段落)的故事情节,再根据所有已确定的信息推测第五自然段(第二个续写段落)的故事情节。根据本题第二个段首句“The twins carried the breakfast upstairs and woke their mother up.”可知,孩子们的尝试获得了成功,顺利将早餐送到了妈妈的床前。那么,他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第一个段首句“As the twins looked around them in disappointment,their father appeared.”告诉我们,在孩子们手忙脚乱的时候,是爸爸及时出现并帮助了他们。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故事情节的转折点在第四自然段,爸爸这一角色应该在续写中起到扭转事态的作用。而第五自然段的主要任务是突出表现妈妈的反应,还有孩子们在获得妈妈的认可后十分开心和骄傲。两个续写段落都应该从侧面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整个文本要呈现出温馨喜悦的基调。

2.设置问题链,确定故事情节

为了充实续写框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链(见表2)的形式给学生搭建思维支架,引导学生确定故事情节。

此处的问题链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引导并教会学生如何一步步确定自己的续写内容;二是学生通过问题链厘清故事情节的发展,保证每个情节的发展符合逻辑,避免情节的设计偏离预设的写作框架。根据第一个段首句,爸爸出现在厨房里,那么依照逻辑,爸爸应该先表现出某种反应(Q1),然后是自觉惹事了的孩子们向爸爸解释(Q2)。根据上一环节的分析,爸爸是扭转事态的重要人物,因此爸爸采取的行动必然是帮助孩子们做早餐,只是还不能确定怎么做(Q3)。做好早餐后,爸爸可能还会有一些表现,体现出爸爸对孩子们的爱(Q4)。根据第二个段首句,地点直接转移到了妈妈的房间,孩子们叫醒了妈妈,所以紧接着应该描写妈妈醒来后的反应(Q5)。孩子们在获得妈妈的反馈后,表达了对妈妈的节日祝福(Q6)。为了表现家庭成员互相关爱的主题,此时也不能忘记已经出场的爸爸,爸爸和妈妈都应该对孩子们的表现有一定的反应(Q7)。最后强调、升华本文主题写一个结尾(Q8),使得整个文本显得更有意義和深度,达成续写段落与原文本在情感态度上的协同。

(三)分析人物性格,关注情绪变化,提升情感协同

续写段落中,学生描写的人物行为是否符合原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检验续写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5]。人物的举动合情合理,但若与原文本的设定不相符,原文本与续写段落间依旧会表现出断裂的观感,无法达到情感上的协同。因此,学生在阅读阶段要关注原文本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关注其情绪变化,从而确定人物性格。

1.关注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在明确故事走向,感知原文本语言特征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再次阅读原文本,找出文中所有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描写“They planned to make French toast and chicken porridge.They had watched their mother in the kitchen.There was nothing to it.Jenna and Jeff knew exactly what to do.”,表现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做好早餐的信心,他们每日都在观察妈妈是如何准备早餐的,并且确信自己“knew exactly what to do”。第二自然段中的描写“The big day came at last.The alarm rang at 6 a.m.”表现了孩子们对准备惊喜一事的重视,因此他们调好了早上6点的闹钟,也侧面说明孩子们并不是真的毫无计划。“The pair went down the stairs quietly to the kitchen.”一句中,孩子们悄悄地走下楼梯,既是牟足了劲准备给妈妈一个惊喜,也是体贴妈妈平日的劳累。如此一来,Jenna和Jeff敬爱母亲、富有观察力、自信开朗的性格特征就从文本细节中归纳了出来。

2.关注情绪变化,保持情感协同

除了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找出人物的情绪发展线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为了便于学生发现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笔者设计了表3让学生分两个阶段填写。

在阅读阶段,学生找到第一到第三自然段中表现人物情绪的描写,并总结其中体现出的情感。在构建续写框架、确定故事情节阶段,学生继续填写续写段落(第四、第五自然段)中的人物表现,通过观察右侧的情感变化栏确保人物的情绪沿着一条合乎逻辑的线索发展,避免出现人物情绪错误、情绪断裂、情绪突变等不自然的情感变化。

如表3所示,原文本以两个孩子在母亲节给妈妈做早餐为主要线索,传递的是感恩母亲和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爱的主题。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孩子们的情绪发展线是“excited-confident-panicked”。爸爸帮忙后,孩子们的情绪应该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并且因为妈妈的夸奖情绪继续高昂。由此可以确定,孩子们后续的情绪发展线应该是“disappointed-encouraged-inspired-pleased-grateful”。续写时,学生要依照这条情绪发展线设计合理且合情的故事情节,避免为了迁就情节而忽视情绪的协同。

三、高协同读后续写反思

王初明认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学习高效率是通过“续”实现的[6]。读后续写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读懂原文本内容,厘清故事的发展走向,还要和原文本在内容、语言风格和情感态度上达到高度协同。其中,语言风格和情感态度的协同很容易在读后续写教学与训练中被忽略。人物的情绪变化,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影响。合乎情理的情绪发展线,有利于人物的塑造,也利于读者代入情绪,和人物一起经历喜怒哀乐。因此,要在阅读中感受到情感的协同,一是要使续写建立在合理的情节安排上,二是有赖于流畅的情绪发展线,三是语言风格的配合使用。换句话说,内容、情感、风格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交融的整体,只有各个方面都协调统一,文本才会呈现协调的状态。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在读后续写教学中融入协同效应理念,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故事文本,逐渐掌握推测情节发展、感悟语言特征、塑造人物形象的续写方法,从而实现续写段落与原文本在语言、内容和情感三个方面的协同,实现高质量的读后续写。

参考文献:

[1]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5):2-7.

[2]王敏,王初明.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4(4):501-512,584.

[3]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夏谷鸣.读后续写: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评价途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1-6.

[5]冯敏.例谈基于协同效应的读后续写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0):31-35.

[6]王初明.从“以写促学”到“以续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547-556.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读后续写解题策略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写作试题的评析与教学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
略谈整体性思维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人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探索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实践应用研究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全域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效应
蓝黄两区建设的协同效应及其实现
读后续写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